转--幸福的两个关键机制

      我老妈每次在我电话的时候就对我说:“我很好,大家对我都很好,吃的全是好东西,吃也吃不完,用的也全是好东西,用也用不完。我自己能动,要啥我也能弄啥,你就别给我买新东西。孩子们对我都很好,没啥要求,我很满足,有空就去邻居那搓麻将。你们好好工作就好。”但我有一个小辈,每次给我写信就说别人怎么好、他自己的待遇怎么不好,希望我给帮个忙,看能不能解决个好点的机会。我还有个亲戚,其实彼此也没多少交情与了解,每次给我通信就希望我给他孩子找关系解决一个在本地最好的工作机会。我觉得,看得出来的是他们之间的幸福感的区别,后面的条件比前面的好,但幸福感却比前面的低,弄不好还满肚子牢骚。

    世界上幸福的国家似乎主要是穷国,比如不丹、比如中美洲与加勒比的小国、比如南太平洋岛国,发达国家中似乎北欧与新西兰稍稍例外。我一直在试图琢磨这些国家的幸福的原理是什么?我想其中的两个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对于物欲的限制机制,在这些国家中主要是宗教——不丹是藏传佛教、中美洲与加勒比是天主教与土著本地文化、南太平洋岛国是很强的土著宗教与文化,而其他的北欧国家与新西兰,相对保守的基督教文化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而这与相对推崇物欲的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相对而论,功利型与物欲驱动型社会中人们的欲望提升远大于生活获得的提升,那样幸福感就很难维持在高水平;其二是群体联结感,在所有这类幸福社会中社区关系的密切度都很高,而这类联结度导致社会情绪的分享机制——悲伤得以分担、快乐得以放大、有事可以互助、没事可以共乐,而这恰恰是某些简单发展硬件与经济的社会中特别容易丧失的,有的地方甚至有意识地让农村居民在住到集中居民点时分散居住,使其丧失联结感,那样房子的改善与联结感的恶化并存,会发现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上升。

    其实人也好,国家也好,关键不在于穷富,也不在于高低,而在于对于自己的资源与愿望的管理,在于对于自己与他们联结关系的维护。资源不足不好,资源过度也不好;过度独占资源不好,完全共享资源也不好;对资源的价值没有认识不好,对于资源价值的认识太充分了也不好。幸福在于最佳的分寸处,而这个分寸的把握在乎于文化、宗教、人们的规则、社区生活中形成的一些富有成效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社会进步在某些时候有制约作用,但在某些时候又有限制过度欲望、帮助协调社会关系的作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