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及现状
教育部规范沿用“数字校园”概念,强调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发布,标志着信息化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技术进步,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2. 建设背景
传统数字校园模式面临制约,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新机遇。高校信息化建设基础为进一步发展做好了准备。
3. 全国高校市场情况
全国高校分类多样,包括本科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共计2940所。
4. 现状分析
高校信息化落地面临多种挑战,包括类型多样、财权自主、采购繁琐等。市场端渠道多样,贡献与矛盾并存,上游大厂布局,高校应用进入深水区。
5. 高校信息化的特点
高校信息化经费来源多样,包括学校经费、国库专项经费、横向课题和校企共建。建设特点体现在自主性强、人员素质高和管理集中度低。
6. 建设思路及解决方案
建设思路以数据整合、应用融合、服务聚合为目标,打造五大智慧生态圈: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教学和智慧资源。
7. 基础支撑平台
基础支撑平台包括用户中心、应用中心、服务开放与共享中心、数据治理中心,提供统一用户、应用整合、服务开放和数据治理等服务。
8. 智慧环境
智慧环境包括智能化基础设施、平安校园、校园一卡通、校园网、数据中心和智慧物联网等,旨在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集成配置和充分利用。
9. 平安校园
平安校园整合视频监控,基于AI分析技术,辅助管理人员开展学生、教师考勤管理,安防监控和智能报警。
10. 校园集控中心
集控中心涵盖展示大屏、管控中心等,实现远程监控、运维和数据的综合展示。
11. 智慧校园应用
智慧校园应用平台提供全维度服务,包括智慧学工服务平台、智慧教学服务平台、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和综合数据分析服务平台。
12. 智慧学工服务平台
智慧学工服务平台包括数字迎新系统、学工管理系统和宿舍管理系统,提供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