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Bean方法源码

一、 三个API

// 根据name获取bean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Bean(String 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return doGetBean(name, null, null, false);
}

// 根据name获取bean,如果获取到的bean和指定类型不匹配,则抛出异常
@Override
public <T> T getBean(String name, Class<T> requiredTyp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return doGetBean(name, requiredType, null, false);
}

// 根据name获取bean,如果是一个有参构造器生成的bean,则将参数对象注入到构造器中
@Override
public Object getBean(String name, Object... args) throws BeansException {
	return doGetBean(name, null, args, false);
}

二、源码

2.1. 获取name获取bean的真名,一个bean可以定义多个别名,这里会从map中递归获取到真名。  
2.2  根据beanName去单例池获取bean,如果存在直接返回。


   3. 如果单例池不存在bean,判断当前beanFactory是否有父的beanFactory,并且当前beanFactory能不能找到bean,如果当前beanFactory找到bean直接从当前beanFactory寻找后返回bean。否则则去父的bean工厂取。


   4. 真正的获取bean逻辑

   4.1 根据beanName得到合并后的beanDefinition

   4.2 判断得到的beanDefinition是否是抽象bean,是则抛异常


   5. 判断beanDefinition有没有@dependentOn注解,如果有,则判断被依赖的对象是否又依赖了当前beanDefinition,即出现了自定义的循环依赖,如果是则抛异常。
   6. 如果有@dependentOn但没有循环依赖,则将依赖的对象加入dependentOnMap中,dep为key你,beanName为value。再接着先完成依赖对象的getbean();


   7. 根据合并后的beanDefinition的作用域来真正创建bean对象。

      7.1 如果是单例bean,创建bean后将bean添加到单例池。

      7.2 如果是原型bean,创建bean后将直接返回。

      7.3 其他类型的作用域如request、session等则是基于HttpRequest、HttpSession等来实现bean的存储的。

 三、createBean源码

   3.1. 加载类
   3.2. 将合并后的beanDefinition的Beanclass属性设置为加载的类。


   3. 进行实例化前操作:有定义实现了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实现类,则可对每个对象进行实例化前操作,即调用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如果实例化前方法有返回对象,则直接返回,否则进入下一步。

 

    4. 实例化:
    4.1 判断当前bean是否已在别的bean创建过程中被创建了(被别的bean依赖注入)。如果没有则真正的创建bean。
    4.2 推断构造方法:
   5. 判断是否有实现了MergedBeanDefinitio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MergedInstantiation(),如果有通过它来修改beanDefinition的值。    

 
   5. 进行实例化后操作:有定义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实现类,则可对每个对象进行实例化后操作,即调用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如果实例化后方法返回false,则直接返回,否则进入下一步。


   6. 属性的依赖注入:
    6.1 执行spring自带的属性注入,即@Bean(Autowired.BY_NAME)这种。Autowired.BY_NAME是根据set方法名去找。


    6.2 执行@Autowired、@Resource、@Value注解,如果到这一步之前已经给属性赋值了则跳过这一步,因为有可能程序员手动赋值了。没有则是通过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postProcessProperties()实现。@Autowired、@Resource、@Value注解都是通过实现了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来处理的。
   7. 依赖注入完后就是初始化操作,分为四步:

   7.1 Aware回调,如果bean实现了Aware或其子接口,则会进行Aware的回调。

   7.1 初始化前,同初始化后一样是通过BeanPostProcessor机制实现的。

   7.2. 初始化,这里如果bean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接口,则会调用它的afterPropertiesSet()方法

   7.3. 初始化后

   8.  销毁方法,在初始化后还有最后一步,就是收集bean的销毁方法信息,将其加入disposableBeans中(一个LinkedHashMap)

1. 当前Bean是否实现了DisposableBean接口
2. 或者,当前Bean是否实现了AutoCloseable接口
3. BeanDefinition中是否指定了destroyMethod
4. 调用Destruc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requiresDestruction(bean)进行判断
    i. ApplicationListenerDetector中直接使得ApplicationListener是DisposableBean
   ii. InitDestroy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中使得拥有@PreDestroy注解了的方法就是
DisposableBean
5. 把符合上述任意一个条件的Bean适配成DisposableBeanAdapter对象,并存入
disposableBeans中(一个LinkedHashMap)
在Spring容器关闭过程时:
1. 首先发布ContextClosedEvent事件
2. 调用lifecycleProcessor的onCloese()方法
3. 销毁单例Bean
   i. 遍历disposableBeans
    a. 把每个disposableBean从单例池中移除
    b. 调用disposableBean的destroy()
    c. 如果这个disposableBean还被其他Bean依赖了,那么也得销毁其他Bean
    d. 如果这个disposableBean还包含了inner beans,将这些Bean从单例池中移除掉
(inner bean参考 https://docs.spring.io/spring-framework/docs/current/spring-
framework-reference/core.html#beans-inner-beans )
   ii. 清空manualSingletonNames,是一个Set,存的是用户手动注册的单例Bean的beanName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季风泯灭的季节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