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知己?何谓知心?为何知音最难觅?--琴为何叫瑶琴?琴弦为何是七根?这篇都说清了

何谓知己?何谓知心?为何知音最难觅?

--琴为何叫瑶琴?琴弦为何是七根?这篇都说清了

哎,说起来那些口头上说要像鲍叔牙和管仲那样分金共富的人,真正能分辨出伯牙琴声中的深意,又有几个呢?这年头,交朋友啊,感觉比鬼还难以捉摸,江湖上,多少人心心念念的真诚相待,往往只是悬而未决的一片空想。

咱们聊聊古代的深厚情谊,要说最铁的,非管鲍之交莫属。管,指的是管夷吾,鲍呢,自然是鲍叔牙。这俩人一块儿做生意,赚了钱总是平分秋色。有意思的是,管夷吾有时候多分点,鲍叔牙也不觉得他贪心,心里明镜似的,知道管夷吾家境贫寒。后来,管夷吾遇难了,被关了起来,鲍叔牙二话不说,使出浑身解数把他救出来,还推荐他做了齐国的宰相。这样的朋友,才是真的心有灵犀,灵魂伴侣啊!

说到这相知相惜,里头学问可大了:因为恩情深厚而结交的,我们称之为知己;彼此掏心掏肺,无话不谈的,那是知心;而音乐上能相互引领,共鸣心声的,那就是知音了。总之,这都是相知的不同表现形式。

接下来,我给大伙儿讲讲俞伯牙的故事。各位看官,想听的就竖起耳朵,不想听的,您随意。老话说得好,“知音只和知音聊,话不投机半句多。”

话说春秋战国那会儿,有位大人物,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楚国郢都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荆州那块儿。伯牙虽然是楚国人,但他的官运却是在晋国红火起来的,做到了上大夫的高位。有一次,他奉命出使楚国,一来是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负君恩;二来也是顺便回家乡看看,一石二鸟的好事嘛。他一路颠簸到了郢都,见了楚王,传达了晋王的旨意,楚王非常高兴,设宴款待,礼遇有加。

郢都是伯牙的故乡,他自然要祭拜祖先,探望亲朋好友。但身负王命,也不敢多耽搁。办完正事,伯牙向楚王告辞,楚王很慷慨,赠了他黄金绸缎,还配了豪华的车马队伍。伯牙离开楚国已经十二年了,心里特别想念家乡的山水美景,就想着乘船水路慢慢回去,好好享受一番。于是,他向楚王编了个理由:“臣身体有恙,骑马坐车太颠簸,希望能赐我一艘船,便于养病。”楚王一听,马上批准了,还特地调派了两艘大船,一艘给伯牙自己坐,一艘给随从和行李用。这两艘船啊,那叫一个气派,船桨精美,船帆华丽,船舱里也是装饰得富丽堂皇。群臣一直送到江边,依依惜别。

伯牙这家伙,天生就是个爱游历、寻奇趣的文艺青年。一见到大好河山,心里头就痒痒的,非得去探个究竟不可。于是,他扬起风帆,穿梭在碧波万顷之间,眼前是层层叠叠的青山,远处是清澈见底的江水,美得让人心醉。

这不,船儿悠哉游哉地就飘到了汉阳江口。恰逢中秋之夜,八月十五,月亮圆得跟个大玉盘似的。可天公不作美,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船只能无奈地靠在山崖边避风躲雨。雨过天晴后,月亮更加明亮了,像是被雨水洗过一样。

伯牙一个人闷在船舱里,无聊得紧,就吩咐童子点上香炉,说:“来来来,给爷焚个香,我要弹首曲子解解闷。”童子麻利地弄好,伯牙就开始调弦试音,一曲悠扬的琴声随即流淌而出。可还没等曲子弹完,“啪”的一声,琴弦竟然断了!伯牙吓了一跳,心想:“这荒山野岭的,莫不是有高人暗中听我弹琴?不然怎会如此巧合?”他赶紧叫童子去打听船停在哪儿,得知是山脚下一个荒凉之地,连个鬼影子都没有。伯牙更疑惑了,心想:“难道是有仇家派刺客来了?或者是强盗趁夜打劫?”他连忙让手下人去岸上搜查,却听到岸上有人高声回答:“大人莫慌,我只是个打柴的,因避雨听到您弹琴,绝非歹人。”

伯牙一听,乐了:“哟呵,打柴的还懂琴?这不是扯嘛!”但他转念一想,这人说话挺有水平,或许真有两把刷子。于是,他换了副笑脸,走出舱门,问道:“嘿,崖上的哥们儿,既然你懂琴,那你说说,我刚才弹的是啥曲子?”那人也不含糊,直接答上了,连曲子里没弹完的句子都能背出来。伯牙一听,大喜过望,连忙请这位樵夫上船详谈。

樵夫上了船,一身打扮简朴却干净利落,完全不像个粗人。他见了伯牙也不卑不亢,长揖行礼,倒是把船上的下人给看呆了。伯牙虽然心里有点瞧不起这山野之人,但也不好直接赶人走,只好勉强回礼,让童子给樵夫搬了个小板凳坐。

伯牙见他没打招呼就坐下了,心里微微有点不高兴,就没问他姓名,也没叫手下人上茶。两人默默坐了好一会儿,伯牙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道:“刚才在悬崖上听我弹琴的,不会就是你吧?”樵夫谦虚地回答:“是我,不过我可不敢当。”伯牙见他挺有意思,就继续问:“既然你来听我弹琴,那一定知道琴的来历和门道。这把琴是谁造的?弹它有什么好处呢?”

正当两人聊得起劲时,船头的人来报告说:“风向顺了,月亮也亮得跟白天似的,可以开船了。”伯牙一听,连忙说:“再等等!”樵夫见状,连忙说:“大人,您这么问,我要是说起来怕是没完没了,会耽误您赶路的。”伯牙一听,笑了:“我是怕你不懂琴理呢。你要是真懂,就算耽误点时间,不做官也是小事一桩,何况是行路快慢呢!”

樵夫一听,也来了精神,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琴啊,可是伏羲氏亲手雕琢的。当年他看到天上五星之精落到梧桐树上,连凤凰都来朝拜。您知道凤凰多挑剔吧,只吃竹子的果实,只栖息在梧桐树上,只喝甘甜的泉水。伏羲就知道这梧桐树非同一般,是树中的佼佼者,能吸收天地的精华,用来做乐器最合适不过了。于是他就让人砍了树,按照三十三天的天数,截成三段,分别代表天、地、人。中间的那段木头最好,声音清浊相间,轻重得宜。又把它放到长流水中泡了七十二天,再取出来阴干,选了个黄道吉日,让手艺高超的匠人刘子奇做成了这把琴。因为这琴来自瑶池仙境,所以叫瑶琴。它的尺寸也都有讲究,长三尺六寸一分,代表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宽八寸,按八节;后宽四寸,按四时;厚二寸,代表天地两仪。上面还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等精美的装饰。琴弦也有讲究,原来有五根,代表五行和五音。后来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就成了现在的七弦琴。弹琴还有六忌七不弹八绝的规矩呢……”

伯牙听他说得头头是道,心里暗暗佩服,但又怕他是死记硬背的。于是又想了个法子试他:“你既然懂乐理,那听说过孔仲尼和颜回的故事吗?孔子弹琴时,颜回听出琴声中有贪杀之意,就问他。孔子说是因为他看到猫捕鼠,既希望猫抓到老鼠,又担心它失手。这种心情就体现在琴声中了。假如我现在弹琴,心中有所想,你能听出来吗?”樵夫自信地说:“当然可以,您试试看吧。”

伯牙于是重新调整琴弦,沉思片刻后,开始弹奏。他的心思仿佛在高山之巅,琴声悠扬。樵夫听后赞道:“妙啊!琴声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一样!”伯牙没有回应,又凝神片刻,再次弹奏,这次他的心思流淌在潺潺流水之间。樵夫又赞道:“太棒了!这琴声就像那奔腾的江河一样!”两句话,正说中了伯牙的心事。

伯牙大吃一惊,连忙推琴而起,向樵夫行礼道歉:“真是失礼了!没想到您竟是我的知音!请问先生高姓大名?”樵夫连忙回礼说:“我叫钟徽,字子期。”伯牙一听,更加敬重:“原来是钟子期先生!”两人于是互换了姓名和身份,伯牙把子期请到上座,自己作陪,并吩咐童子准备茶酒。两人边喝边聊,好不快活。伯牙感叹道:“真是不能以貌取人啊!幸亏没有错过您这样的贤士!”

童子小心翼翼地捧来瑶琴,两人坐下,边饮美酒边谈天说地。伯牙好奇地问:“听先生口音,应是楚地人氏,不知家乡在何处?”子期回答:“离此不远,有个地名叫马安山集贤村,那就是我的简陋居所。”伯牙点点头,赞道:“集贤村,名字就透着股文雅气。”接着又问:“不知先生平时都忙些什么?”子期轻笑道:“也就是打柴为生,过些简朴日子。”

伯牙听后,微微一笑,真诚地说:“子期先生,我本不该多言,但像您这样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为何不追求功名,留名青史,反而在山林间与草木为伴,隐居于此呢?在我看来,真是可惜啊。”子期摇了摇头,道出心中隐情:“不瞒大人,家中上有年迈双亲需我照料,下无兄弟姐妹可以分担。我只能靠打柴为生,以尽孝心。就算位极人臣,拥有无上尊荣,也抵不过每日能陪伴在父母膝下的幸福。”伯牙听后,深感敬佩:“您真是大孝之人,这等情操更是难得。”

两人继续对饮,伯牙越发觉得子期品性高洁,不因贫富易志。他又问子期:“您今年贵庚几何?”子期答道:“虚度二十七载。”伯牙笑道:“那我比贤弟年长十岁。若贤弟不嫌弃,我愿与贤弟结拜为兄弟,共叙知音之情。”子期听后连忙摆手,笑道:“大人过谦了,您是朝中显贵,我只是山野村夫,怎敢高攀?”伯牙却不以为意:“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能得贤弟这样的高贤为友,实乃我平生之大幸。岂能因身份地位而有所偏见?”说罢,便命童子重设香案,两人在船舱中举行了庄重的结拜仪式,伯牙为兄,子期为弟,誓约生死相托,永不背弃。

结拜之后,两人更是情投意合,谈笑风生,不觉间已是月落星稀,东方破晓。船上的水手们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启程。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拉着他的手,满是不舍:“贤弟啊,咱们相见恨晚,又这么快就要分别!”子期眼含泪光,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回敬伯牙。两人相互搀扶,依依不舍。

伯牙提议让子期随行几日,子期却以“父母在,不远游”为由婉拒。伯牙理解他的孝心,便约定来年仲秋时节再见。子期答应一定守约,不敢有误。伯牙还特地让童子记下会面地点和日期,以便不忘。临别之际,伯牙赠予子期黄金二笏,作为孝敬父母之用,子期感激不已,含泪告别。

望着子期背着蓑衣斗笠、腰插板斧渐行渐远的身影,伯牙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离愁别绪。直到子期的身影消失在山林间,伯牙才缓缓收回目光,眼中满是对这位知音贤弟的深切思念与不舍。

不提子期回家后的情景,咱们接着说俞伯牙。他满怀心事地点鼓开船,沿途的大好江山,他竟无心欣赏,心里头全挂念着那位知音好友。又过了几天,伯牙决定舍舟登岸,改走陆路。所到之处,人们一听说是晋国的上大夫,无不恭敬相待,纷纷安排车马护送。就这样,伯牙一路顺畅地回到了晋阳,向晋主复命,这些琐碎之事就不多提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秋冬已过,春天悄然离去,迎来了炎炎夏日。伯牙心里始终惦记着子期,没有一日忘怀。眼瞅着中秋节就要到了,他便向晋主奏请,希望能回家乡一趟。晋主欣然应允。伯牙随即收拾行囊,再次选择水路,绕道而行,为的是能再次路过与子期相遇的地方。

船行途中,伯牙特意吩咐水手,每到一处湾泊之地,都要来通报地名。说来也巧,八月十五中秋夜,水手来报,说此处离马安山已不远。伯牙一听,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依稀记得去年中秋夜,就是在这片水域与子期相会。他连忙让水手将船停靠在去年相同的位置,抛锚定船,崖边也钉好了木橛。

那晚,月色格外皎洁,一缕月光透过船舱的朱帘,洒在地上。伯牙让童子卷起帘子,自己则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望着夜空中北斗星的方向。万顷水面在月光下波光粼粼,宛如白昼。伯牙不禁回想起去年与知己相逢的情景,同样是月明之夜,而今重来,却不见子期的身影,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忧虑:难道他失约了?

然而,伯牙转念一想,或许是因为江边船只往来频繁,自己今日所乘之船已非去年那艘,子期难以辨认。于是,他决定再次以琴音召唤知音。他命童子取来琴桌,安放在船头之上,焚香设座,然后开囊调弦。随着指尖的跳跃,琴音悠扬而起,但刚一开始,商弦中就透露出哀怨之声。伯牙立刻停下手来,心中暗惊:“这商弦之音如此凄切,莫非子期家中遭遇了什么不幸?去年他曾言及父母年迈,若非父亲去世,便是母亲辞世。他为人至孝,定是因家中有事才未能赴约。”

想到这里,伯牙决定天明之后亲自上山探望。他吩咐童子收拾好琴桌,自己则回到船舱中,却是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他巴望着天亮,却又害怕天亮,看着月光渐渐移过窗帘,直到日出东方。

终于,天亮了。伯牙早早起来梳洗整衣,带上童子和瑶琴,还特意准备了十镒黄金作为礼物(古时黄金的重量单位),以防子期家中真有丧事之需。他踩着跳板登上山崖,沿着樵夫走的小路前行。大约走了十几里路后,他们来到一个山谷口。伯牙停下脚步,对童子说:“这里分南北两路,我们不知道哪条路通往集贤村。得等个识路的人来问问。”

于是,伯牙在一块大石上稍作歇息,童子则退立在一旁等候。不一会儿,左手边的官路上走来一位老叟。这老叟须发皆白,身着粗布衣裳,头戴斗笠,左手拄着藤杖,右手提着竹篮,步伐稳健而从容。伯牙见状连忙起身整理衣襟,上前施礼问道:“请问老丈,这两条路中哪一条是通往集贤村的?”老叟不紧不慢地放下竹篮,双手举起藤杖还礼道:“先生有礼了。这两条路啊都通往集贤村不过一个是上集贤村一个是下集贤村。从这里出去往东走十五里是上集贤村往西走十五里则是下集贤村。不知先生要去哪个村子呢?”

伯牙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他暗自琢磨:“我这兄弟,平日里聪明伶俐,怎么这回说话这么含糊不清呢?咱们约好的日子,他明知道这集贤村有上下之分,就该说个明白啊。”正当伯牙心里犯嘀咕的时候,那老者开口了:“看先生这若有所思的样子,定是那指路的人没分清楚上下,只提了个集贤村,害得先生找不着北了。”伯牙一听,连连点头称是。

老者接着说:“这上下两个集贤村里,住着十几二十户人家,大多都是些避世隐居的高人。我在这山里住了几十年,跟这些人家啊,不是亲戚就是朋友。先生要是去集贤村访友,只要告诉我您访的是哪位,我就能给您指条明路。”伯牙连忙答道:“我要去钟家庄。”

一听“钟家庄”三字,老者那双略显浑浊的眼睛里,竟然扑簌簌地掉下了眼泪,哽咽着说:“先生啊,您去别家都行,唯独这钟家庄,就不必去了。”伯牙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急忙追问缘由。老者悲痛地告诉他:“您要访的子期,正是我那苦命的儿啊。去年中秋,他采樵晚归,有幸遇到了您这位晋国上大夫。两人一见如故,临别时您还赠了他黄金二笏。这孩子,拿着钱买了书,白天砍柴,晚上苦读,没日没夜地操劳,结果累出了病,没几个月就走了……”

伯牙一听,心如刀绞,泪水夺眶而出,大喊一声,竟昏倒在了山崖边。钟公见状,连忙上前搀扶,并询问童子这位先生是谁。得知是伯牙后,钟公更是悲痛万分,连忙将伯牙唤醒。伯牙醒来后,坐在地上,口吐白沫,双手捶胸,哭得撕心裂肺:“贤弟啊,我昨晚还怪你爽约,哪知你已成了黄泉之人!你才华横溢,却为何如此短命啊!”

钟公安慰了伯牙一番后,伯牙强忍悲痛,再次向钟公行礼,并改口称他为老伯,以表兄弟之情。接着,伯牙询问子期的后事安排。钟公含泪讲述了子期临终前的遗愿——希望葬于马安山江边,以践与伯牙之约。伯牙听后,决定前往子期坟前祭拜。

一行人来到子期坟前,伯牙整衣下拜,泣不成声:“贤弟啊,你生前聪明伶俐,死后定能成神。愚兄这一拜,便是永别了!”说罢,他又放声大哭起来。这哭声惊动了四周的百姓,他们纷纷围拢过来观看。伯牙见没有祭品,便让童子取出瑶琴,在坟前弹奏起来。然而,那些不懂音律的百姓却以为伯牙在取乐,纷纷鼓掌大笑离去。

伯牙心中苦涩难言,他向钟公解释了琴声的含义后,又吟诵了一首短歌以悼念子期。随后,他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将瑶琴高高举起,狠狠地摔在了祭石台上。琴身破碎,玉珍飞溅,金徽零乱。钟公大惊失色,询问伯牙为何如此。伯牙悲愤地说:“子期已逝,这琴再无人可弹!春风满面皆是朋友,但想找到真正的知音却是难上加难啊!”

最后,伯牙将随身携带的黄金赠予钟公一半作为子期的供养之资,一半用来购买祭田并承诺将来接钟公夫妇到家中安度晚年。两人依依惜别后伯牙带着无尽的悲痛离开了集贤村。这一摔琴之举不仅是对子期深情的悼念更是对知音难觅的无奈与悲愤。后人因此留下了许多赞美伯牙与子期深厚情谊的诗篇,其中一首便道出了“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的感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李秘书讲写作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