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的评估与创造

人们经常用“用户体验”来评价一个产品。当你去查阅experience的英文原意解释时,体验往往会与“经历,感受,体会”等词一并提及。

作为一名互联网公司中从事用户研究工作的工程师,我所理解的“用户体验”应该包括了2部分含义。从狭义上来说,用户体验指的是“产品前端呈现部分,涉及到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需求、认知、操作、系统反馈、呈现部分”的内容;而广义上,用户体验则包括了“产品在满足用户实现需求的完整过程中,影响用户的行为与感受的所有方面”的内容。

大多数公司中的用户体验部门的使命往往都是在负责“产品狭义的用户体验”定义部分的工作,但人们平时谈论的更多的,则是从广义的用户体验来对产品的评价,这样一来用户体验就变成了公司每个部门,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事情了。

那么对于每个人都会关注的“广义用户体验”,我们该如何度量,甚至在产品创造过程中发现,展现和创造呢?如果每个产品的参与者都能够明确、清晰的描述出他所参与的产品的用户体验的好与坏,那我们就有了改进和创造的基础。

关于用户体验评价和度量的书籍及模型层出不穷,列举几个目前在网上经常会看到如下的几个模型:
 用户体验元素模型。下图是由Jesse James Garrett提出的一个网站的用户体验创造模型。利用这个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去建立良好的从用户研究到项目管理的人员分工协作,并且在进行网站设计时把握每个层级,更加有据可依。也许真的按照他说的那样做,一个良好用户体验网站就可能会被创造出来。


用户体验度量模型。Robert Rubinoff在2004年,提出了一个产品用户体验评价/度量模型,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产品的用户体验是有品牌、可用性、内容和功能组成”。当我们对产品的这4个方面评价并且加权计算后,就得出了产品的用户体验整体水平以及改进方向。

相信从事用户体验工作的同学,很多人都应该知道“Norman 和Nielsen”。他们一个是知名的心理学家,知名著作《情感化设计》,而另外一个则号称可用性之王,著有《可用性工程》一书,在他们联合成立的工作组中,也提出了一个模型——Nielsen-Norman模型。

从个人的角度,我还是比较推崇Jacob Nielson的模型,因为他更加宏观,可拓展性较强。因此我对其模型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拓展,这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产品的评估和创造过程不易走偏。我们以往的经验证明在“用户的需求,行为认知层面”部分工作是更容易把握的,并且利用典型的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方法,可以帮助到我们(关于用户研究方法请看用户研究的理念、过程及方法论),而在“用户感知层面”的评价和创造过程则相对较难,但我们在乐在其中。

而对产品的用户体验评估,与Robert Rubinoff的思路类似,我们同样一直在做着我们自己的尝试。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