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RAM模型
PRAM(Parallel Random Access Machine)模型是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并行机中的一种具有共享存储的模型。它假设有一个无限大容量的共享存储器,并且有多个功能相同的处理器,在任意时刻处理器可以访问共享存储单元。
分类:
根据是否可以同时读写,它又分为以下三类:PRAM-EREW,PRAM-CREW,PRAM-CRCW(其中C代表Cuncurrent,意为允许并发操作,E-代表Exclusive,意味排斥并发操作)。在PRAM中有一个同步时钟,所有的操作都是同步进行的。
优缺点:
缺点是不现实,首先容量无限大的存储器是不存在的,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全局访存通常要比预想的慢。其次,他忽略了通信带宽的影响。优点是结构简单,便于进行理论分析。
2.BSP模型
BSP (BulkSynchronous Parallel Computing Model) 整体同步并行计算模型,又名大同步模型或BSP模型,由哈佛大学Viliant和牛津大学BillMcColl提出。
BSP的创始人是英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Viliant,他希望像冯·诺伊曼体系结构那样,架起计算机程序语言和体系结构间的桥梁,故又称作桥模型(Bridge Model)。该模型使用了三个属性描述:模块(Components)、选路器(Router)和同步路障器执行时间L。
3.LogP模型
LogP是由大卫·卡勒等人提出的,它使用了L,O,G,P四个参数来描述这个模型。
L (Latency)
表示信息从源到目的地所需的时间;
O (Overhead)
表示处理器接受或发送一条消息所需额外开销,并且在此期间处理器不能做作任何操作;
G (Gap)
表示处理器连续进行两次发送或接收消息之间必须有的时间间隔;
P (Processor)
表示处理器的数目。
由上可以看出,LogP模型一方面充分讨论了网络的通信特性,另一方面却放弃了对网络拓扑的讨论。在LogP中没有出现超级步的概念,这是因为LogP中是消息同步的,也就是说,一旦消息到达了处理器我们就可以使用,而不必要等到下一个超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