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碳中和API标准与供应链碳管理的时代背景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的推动下,企业供应链的碳排放管理已成为ESG(环境、社会、治理)战略的核心环节。以快时尚电商SHEIN为例,其供应链覆盖全球超20个国家,涉及数千家供应商、数百个物流节点及海量商品,传统碳管理模式面临三大挑战:
- 数据孤岛:供应商数据格式不统一(如Excel、JSON、CSV),物流承运商数据接口碎片化,导致碳排放数据难以整合。
- 计算标准缺失:不同地区能源结构差异(如中国火电占比高、欧洲光伏普及率高)导致碳排放因子(如电力碳排放因子)缺乏动态适配能力。
- 实时性不足:传统碳管理依赖季度或年度报告,无法满足电商行业“按需生产”“动态库存”的高频决策需求。
碳中和API标准的发布,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框架。该标准定义了碳排放数据的采集、计算、存储、分析及可视化接口规范,支持企业实现供应链碳管理的“四化”:数据标准化、计算动态化、响应实时化、决策智能化。
二、SHEIN供应链碳排放数据接口设计框架
SHEIN的碳中和API接口采用“四层一中心”架构,涵盖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及安全管控,具体设计如下:
1. 数据采集层:多源异构数据接入
- 供应商端接入:通过定制化API接口,对接供应商ERP系统,实时采集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电力、煤炭、天然气)、原材料用量、工艺参数等数据。例如,某牛仔布供应商接入API后,系统自动抓取冷转印工艺的用水量、蒸汽消耗等数据。
- 物流端接入:与全球物流承运商(如DHL、顺丰)的TMS系统对接,获取运输工具(燃油车、电动车、船舶)的能耗数据、运输里程、货物周转量等。例如,某批次货物从广州运往洛杉矶,API实时采集海运船舶的燃油消耗及碳排放因子。
- IoT设备接入:在仓储环节部署智能电表、温湿度传感器,通过MQTT协议将数据传输至API接口。例如,肇庆智慧产业园的冷链仓库通过API实时上传电力消耗及制冷剂泄漏数据。
2. 数据处理层:动态因子库与标准化转换
- 碳排放因子库:建立覆盖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的动态因子库,支持能源类型(火电、光伏、风电)、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包装材料(塑料、纸质)的实时匹配。例如,某供应商位于中国山西(火电占比高),系统自动调用山西火电的碳排放因子(0.9 kgCO₂e/kWh);若供应商切换为云南光伏发电,因子则调整为0.05 kgCO₂e/kWh。
-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采用ETL工具(如Apache NiFi)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字段映射及单位统一。例如,将供应商提供的“吨标煤”数据转换为“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并去除异常值(如负值或超阈值数据)。
- 隐含碳计算:针对出口至欧盟的商品,基于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方法学,计算生产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例如,某批次钢材的隐含碳为1.2吨/吨,系统自动生成CBAM证书并完成申报。
3. 数据分析层:全生命周期碳建模与智能决策
- 生命周期评估(LCA)模型: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配送、使用阶段至废弃处理,量化各环节碳排放。例如,某款连衣裙的碳足迹分解为:面料生产(45%)、印染工艺(20%)、跨境运输(15%)、仓储(10%)、消费者使用(10%)。
- 碳绩效评分卡:从碳排放强度(kgCO₂e/件)、减排措施(光伏发电占比)、合规性(碳关税申报及时率)等维度对供应商进行量化评分。例如,某供应商因采用数码冷转印技术节水70.5%,碳排放强度低于行业均值30%,获得“绿色供应商”认证,订单量提升25%。
- 多目标优化算法:在运输成本、时效性与碳排放之间建立动态平衡模型。例如,系统为某批货物推荐“中欧班列+电动卡车”组合方案,碳排放较空运降低92%,成本仅增加18%。
4. 应用层:可视化与协同减排
- 碳足迹可视化:通过GIS地图展示货物运输轨迹及碳排放热点区域,支持按订单、品类、供应商等多维度钻取。例如,用户可在SHEIN App内查看某订单的实时碳排放数据,包括生产、跨境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的占比。
- 碳减排协同计划:与供应商共建减排目标,通过API接口共享减排技术方案(如包装减量化、能源结构优化)。例如,某服装供应商将塑料包装替换为可降解材料,单件商品包装碳排放降低78%。
- 碳关税模拟:输入不同减排场景(如采购绿电、使用氢能重卡),模拟碳关税成本变化。例如,某批次商品若从“空运+燃油卡车”切换为“海运+电动卡车”,碳关税成本从500降至80。
5. 安全管控层:数据加密与权限管理
- 数据加密传输:采用SSL/TLS协议对API接口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例如,某供应商上传的生产数据在网络传输中被加密为密文,仅SHEIN的API接收端可解密。
- 访问权限控制:基于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对供应商、物流商、内部部门等角色分配不同权限。例如,供应商仅能访问自身生产数据,物流商仅能查看运输碳排放数据,而SHEIN的可持续发展部可访问全链路碳数据。
- 数据脱敏处理:对涉及商业机密的数据(如供应商的特定生产工艺)进行脱敏。例如,某工艺的碳排放数据以区间值(如50-60 kgCO₂e/吨)替代具体值。
三、SHEIN碳中和API接口的技术创新点
- 动态因子库与实时计算:
- 传统碳管理依赖静态因子(如中国火电因子固定为0.9 kgCO₂e/kWh),而SHEIN的API接口支持动态因子调用。例如,某供应商在用电高峰期切换为储能系统供电,系统自动调用储能供电的因子(0.01 kgCO₂e/kWh),确保碳排放计算的精准性。
- 隐含碳与碳关税集成:
- 针对欧盟CBAM机制,API接口内置隐含碳计算模块,自动生成符合欧盟标准的碳报告。例如,某批次钢材的隐含碳计算结果可直接用于申报,避免因数据不匹配导致的关税罚款。
- 消费者碳积分激励:
- 在商品详情页展示碳足迹标签(如“本商品运输碳排放:0.8 kgCO₂e”),消费者选择“绿色配送”模式可获得碳积分。例如,某用户通过选择慢物流减少碳排放1.2 kg,获得12积分,可兑换$1优惠券或捐赠至环保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