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的一些思考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要面对这样,那样的诱惑。

以读书为例,一部经典的好教材,想要把它读通,搞明白,弄扎实,除了在读的过程中理解作者想要描述

的字面意思以外,往往还需要通过作大量的相关习题及实验来建立起更为扎实,深刻的认识,而捧着厚厚

的一本书,人类心理潜在的 占有本能又往往会驱使着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将这部教材拿下, 满足自己的成

就感
,于是在没有外人监督,没有外力监控的情况下,很容易演变为一开始的时候读书,作题皆顾,随

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开始不能抗拒快速读完书本的诱惑,于是作题的频率越来越低,最终在快速攻克目标

的指导原则下,书读完了,习题却没有作几道。在读的过程中,在每个阅读的局部阶段,对作者想要传递

的意思似乎都搞明白了,但真的把书本一合,要求你对某一小节,某一大章,乃至全书作一个总结性的回

顾,往往就觉得很多想法,很多话,似乎就在嘴边,就在脑子里,却就是不能以流畅的方式表达而出。真

要让你用书上讲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却往往感觉无从下手。究其根源,实际上还是学习过程作得

还不够扎实。

在我们的阅读范畴中,有很多图书,是不值得精读的,特别是资讯性质的图书,资料,(尤以互联网上的

信息为甚),制作这些信息源的作者,出于快速传播其信息的需要,往往会在制作过程中对资讯进行适当

的处理,以降低受众理解消化的门坎。

对于这类资讯,在阅读它们的过程中,能够增加我们的见识,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因为在开始阅读

之前,我们的理解力就已经与这些资讯的制作者相当了。(资讯的源制作人在其专业的领域当然有着超出

常人的理解力,但在他制作资讯的过程中,已经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降低理解资讯所需的理解力了,否

则,阅读一份资讯类的报纸还需要一个普通人经过一两天的思考才能完成的话,这些资讯制作机构也就早

早关门大吉了)。

而一本经典的好教材,其定位与资讯类读物则大不一样了,通俗来说,读资讯类读物,是为了知道发生了

什么,而读经典的教材类读物,则是为了知道在发生的事情背后蕴藏的机理。再换句话说, 经典教材的

目的是为了提升人的理解力,而资讯类读物,则是为了让人长见识


想要通过读经典教材的过程来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就好比要通过读书的过程,将作者身上所具备的,而在

读之前自己身上还未具备的某些能力,特质,吸收过来。 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

知识基础,甚至不同的文化背景
都注定了要想让自己通过读一本书获得跟作者在这本书所述及的内容

上相近的理解力,不会是件容易的事情。大量的思考,习题,实验,乃至于查找相关资料辨伪存真,相互

印证,都是重要的手段。一本好的教材,也许只有 500页,但为了将其读通,读透,进而提升自己在这

本书所述范畴的理解力,你需要作的习题,需要查的资料,需要写的笔记和读书报告,可能会远大于这个

页数。如果在读这类书的过程中,只是满足于在快速阅读中理解自己目光所触的书本范围内容,恐怕,读

完了整本书,你都还未必能体会到作者真正想要传达内容的十分之一,个人在理解力上的增益也就很有限

了。

所以,对于阅读经典教材,我会试着采用如下的方法:

1。坚持连续的阅读

关键是 连续,我本人不主张那种”这周看100页,下周休一周,再过一周再看几页“的这种不均匀的阅读

方式,现代社会里,我们接触到的事物,需要处理的事情都是非常繁多的,而个体的处理能力,记忆能力

是有限的,所以,如果阅读一本书的间隙太长,很可能你读到第150页的内容时,会发现自己已经淡忘了

前面的很多内容,这种淡忘在阅读过程中肯定在所难免,但是不规律,不连续的阅读引起的淡忘效果要明

显得多。 一股作气的策略,在读书过程中也适用。

2。坚持思考

早就有古人说过”学而不思则罔“,长时间的阅读,却不去花时间思考why and how?会让自己退化为一个

知识存储机器,达不到提升理解力的效果了。对书本上的东西,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所掌握的往往浮于表

象,只有真正经过自己深入思考,推敲的,才能更有效的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3。坚持作题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很排斥作题,觉得作题实在是一种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多年之后,经历过一些认

知,学习上的困境,也走过一些弯路之后,我现在的体会是,作题是一种很有效的巩固所学,扎实所学的

方式。只不过,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作题本身在功利方面的回报,容易激发起人的心理反弹,以致于

个体一旦获得自由学习的环境以后,会倾向于排斥这种方式了。

有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已经明白了作者所说的某句话,某个意思了,而实际上却未

必如此。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知识结构,注定了读者与作者经常会在相同的某个描述上存在理解偏差。作

者实际想阐明的意图是 a,他用来阐明意图 a的描述是 B,而读者在读完描述 B以后所建立起来的初始理解

则可能是 cca可能存在交集,也可能不存在交集。不通过作题,仅仅思考,是很难确立自己对作者的

主要意图的理解是不是存在偏差。而通过作题,往往能发现自己在理解上的偏差和盲点,让自己对描

B的理解更接近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原始意图 a了。

4。坚持阶段性地作读书笔记。

个人觉得,阶段性地作读书笔记,有那么几分“跳出画外看画”的感觉,不停地阅读,思考,作题,会让

自己一直纠缠于书本,教材的细节,而适时地跳出来,作一个小结,会有助于自己廓清方向,梳理思路,

不囿于一书一时,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巩固所学的目的。至于查找资料,互为印证,因为现在的精力实在

是有限,也跟自己的惰性有关,现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作得还很不够,(个人感觉,作学术研究的话,

查找资料,互为印证是必要条件,而仅仅是求知的话,则不那么紧迫。)但是上面所述的四点,自己在阅

读经典教材类的图书的过程中还是基本在一直坚持的。

最后引用法国学者Pascal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作为此贴的结尾吧:

”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