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本公式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 V t = V 0 + a t V_t=V_0+at VtV0+at
2.位移 S = V 0 t + 1 2 a t 2 = V 平 均 t = V 0 + V t 2 t S=V_0t+\frac{1}{2}at^2=V_{平均}t= \frac{V_0+V_t}{2}t SV0t+21at2Vt=2V0+Vtt
3.有用推论 V t 2 − V 0 2 = 2 a s V_t^2-V_0^2=2as Vt2V022as
4.平均速度 V 平 = s t 定 义 式 V_ 平=\frac{s}{t} 定义式 Vts
5.中间时刻速度 V t 2 = V 平 = ( V t + V 0 ) / 2 V_\frac{t}{2}=V_平=(V_t+V_0)/2 V2tV(Vt+V0)/2
6.中间位置速度 V s 2 = v 0 2 + v t 2 2 V_\frac{s}{2}=\sqrt{\frac{v_0^2+v_t^2}{2}} V2s2v02+vt2
7.加速度 a = V t − V 0 t a=\frac{V_t-V_0}{t} atVtV0 V 0 V_0 V0为正方向,a与 V 0 V_0 V0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²{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 h = g t 2 2 h=\frac{gt^2}{2} h2gt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 V t 2 = 2 g h V_t^2=2gh 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 s = V 0 t − 1 2 g t 2 s=V_0t-\frac{1}{2}gt^2 sV0t21gt2
2.末速度$Vt=Vo-gt ( g = 9.8 m / s 2 ≈ 10 m / s 2 ) 3. 有 用 推 论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 g=9.8m/s210m/s23.V_t2-V_02=-2gs$
4.上升最大高度 H m = v 0 2 2 g H_m=\frac{v_0^2}{2g} Hm2gv02(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 t = 2 v 0 g t=\frac{2v_0}{g} tg2v0(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 f 静 f_静 f≤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frac{GM_1M_2}{R^2} ( G = 6.67 × 10 − 11 N m 2 / k g 2 , 方 向 在 它 们 的 连 线 上 ) 6. 静 电 力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 G6.67×1011Nm2/kg2,线6.F=\frac{kQ_1Q_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 2 = F 1 2 + F 2 2 + 2 F 1 F 2 c o s α F^2=F_1^2+F_2^2+2F_1F_2cosα F2F12+F22+2F1F2cosα(余弦定理) F1⊥F2时: F 2 = ( F 1 2 + F 2 2 ) F^2=(F_1^2+F_2^2) F2(F12+F22)
3.合力大小范围: ∣ F 1 − F 2 ∣ ≤ F ≤ ∣ F 1 + F 2 ∣ |F_1-F_2|≤F≤|F_1+F_2| 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 t a n β = F y F x tanβ=\frac{F_y}{F_x} tanβFxFy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
7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 4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