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开发面试题(二)

一、请介绍鸿蒙开发中如何进行组件状态管理

在鸿蒙应用开发中,组件状态管理是确保应用界面响应性和数据一致性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组件状态管理:

  1. AbilitySlice生命周期管理:HarmonyOS的UI组件是基于AbilitySlice的,每个AbilitySlice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开发者可以重写AbilitySlice的生命周期回调方法,来处理与组件状态相关的变化
  2. 全局数据管理:HarmonyOS提供了全局数据管理机制,如GlobalEvent,DataAbilityHelper和Preference等,来在不同的AbilitySlice或者Ability之间共享数据
  3. 数据绑定:在 XML 布局文件中,你可以使用数据绑定技术将界面元素绑定到 Java 或 Kotlin 中的变量,这样当这些变量改变时,UI 将自动更新。这可以通过@ohos:id或者@bind属性来实现。
  4. 事件系统:HarmonyOS支持事件系统,如EventHandler和AsyncTask,可以用来处理异步任务和监听事件,这有助于在不阻塞主线程的情况下更新组件状态,并且可以方便的处理来自网络请求或其他长时间运行任务的数据更新
  5. 状态模式:开发者可以设计自己的状态模式来管理组件状态。例如:创建一个状态机来处理不同的状态变化,如加载状态、空数据状态、错误状态和正常状态,这样可以让状态转换更加清晰和易于管理

二、请介绍下MVVM模式

MVVM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

  1. Model(模型)

    • Model代表应用程序的核心数据和业务逻辑。它是数据的容器,负责处理数据的保存、检索和计算,以及执行应用程序的业务规则。
    • Model通常不直接与用户界面交互,而是通过ViewModel间接通信。
  2. View(视图)

    • View是用户界面的表示,负责显示数据给用户和捕捉用户的输入。
    • View并不直接与Model通信,而是与ViewModel进行数据绑定,以显示Model中的数据并响应用户输入。
  3. ViewModel(视图模型)

    • ViewModel作为Model和View之间的桥梁,它持有数据和命令,这些数据和命令可以被View直接消费。
    • ViewModel负责从Model中读取数据,以及将用户操作转化为Model可以理解的业务逻辑。
    • ViewModel还处理与UI相关的逻辑,如数据转换、验证和格式化。

MVVM模式的关键特性:

  • 数据绑定:这是MVVM模式的核心。ViewModel中的数据属性与View中的UI元素通过数据绑定连接,使得数据变化可以自动反映在UI上,反之亦然。
  • 命令:ViewModel中的命令(或称作动作)负责处理用户输入,通常对应于用户界面上的按钮点击或其他交互。
  • 分离关注点:MVVM模式强调分离关注点,使得业务逻辑、数据管理和UI表现各司其职,相互独立。

MVVM模式的优点:

  • 可测试性:ViewModel可以独立于UI进行单元测试,因为它们不直接引用UI元素。
  • 可维护性:通过分离关注点,代码结构更为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 灵活性:MVVM模式允许在不同的平台上重用ViewModel和Model,只需适配不同的View即可。

MVVM模式的缺点:

  • 复杂性:对于简单应用而言,MVVM模式可能引入不必要的复杂性。
  • 性能:大量的数据绑定可能会影响性能,特别是在数据量大或频繁更新时。

三、介绍下组件化开发原理,鸿蒙组件化实现的思路

        组件化开发是一种将复杂的应用程序分解成小的、独立的部分的方法,这些组件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以与其他组件结合使用以创建更加复杂的组件,并且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状态。组件化的目的是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重用率,使开发人员更加专注于组件自身的实现,而不是整个应用程序。

        鸿蒙组件化实现的思路:

  1. 预定义组件:鸿蒙系统提供了一套丰富的预定义组件,如按钮、文本框、列表等等,这些组件具有明确的语义和功能,开发者可以直接在应用中使用,无需从头开始创建
  2. 自定义组件:鸿蒙允许开发者自定义组件。自定义组件允许开发者结合使用系统组件及其属性和方法,从而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和界面,且可以通过状态变量的改变来驱动UI的刷新,增加了应用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3. 组件生命周期管理:鸿蒙系统中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创建、更新、销毁等阶段,开发者需要在适当的生命周期回调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如初始化数据、更新UI界面等等
  4. 组件化布局:鸿蒙支持组件化布局,即通过使用弹性盒子和栅格布局等方式,将多个组件结合在一起完成一个完整的界面,这种布局方式使得界面构建更加灵活和高效
  5. 组件通信与状态管理:在鸿蒙中,组件之间可以通过事件传递消息和数据。此外,鸿蒙还提供了状态管理机制,使得组件可以共享和管理状态数据,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同步性

四、简要介绍下鸿蒙的Napi,如果需要编译第三方库如何链接?

        Napi是一个重要组件,它允许开发者在鸿蒙应用中嵌入和使用原生代码,为鸿蒙应用提供了与底层系统或其他原生库交互的能力,从而增强了应用的功能和性能。

        在鸿蒙中,需要编译并且链接第三方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完成:

  1. 安装鸿蒙编译工具链:这可以通过从Gitee上克隆工具链的代码库来完成
  2. 导入工具链到环境变量:将工具链导入到环境变量,以便在任何位置都能使用鸿蒙编译工具
  3. 准备第三方库:确保你已经获取到需要编译的第三方库源代码,并在你的电脑设置了适当的路径
  4. 配置第三方库的编译选项
  5. 编译第三方库:使用鸿蒙编译工具链编译第三方库的源码,生成可执行文件或库文件
  6. 导入第三方库到鸿蒙项目中:将编译好的第三方库导入到你的鸿蒙项目中,具体步骤取决于项目的结构和需求,可能包括将库文件复制到指定的目录、修改项目配置文件
  7. 构建鸿蒙项目:在导入了第三方库之后,使用鸿蒙编译工具链构建你的鸿蒙项目,生成可执行文件或安装包
  8. 运行鸿蒙项目:最后,运行你的鸿蒙项目,确保第三方库被正确连接并工作正常

五、鸿蒙如何实现自定义Canvas?底层如何实现UI的渲染?

        鸿蒙系统提供了自定义Canvas的能力,允许开发者使用Canvas API进行图形的绘制与渲染,它的实现是基于底层的图形渲染引擎,通常与Flutter的Skia图形库相结合。

        自定义实现Canvas:在鸿蒙中,自定义Canvas通常是通过继承或实现特定的图形绘制类来完成的。开发者可以创建自己的Canvas类,然后在这个类中使用鸿蒙提供的图形绘制API来绘制形状、图像、文本等。鸿蒙的Canvas API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如drawLine()、drawRect()、drawCircle()等,用于绘制基本图形。此外,鸿蒙还支持更高级的图形操作,如渐变、阴影、变换

底层UI渲染流程:

  1. 布局计算:首先,系统会根据XML布局文件或代码中的布局逻辑计算出UI组件的位置和大小
  2.  绘制指令生成:然后,系统会根据布局结果生成一系列的绘制指令,这些指令描述了如何绘制各个UI组件
  3. 绘制指令执行:接下来,系统将执行这些绘制指令,通过Canvas API在屏幕上绘制出实际的UI界面。
  4. 渲染优化:在绘制过程中,鸿蒙系统还会进行一系列的渲染优化,以提高绘制性能和效率。

六、线上APM如何进行流量监控?

  1. 数据采集: APM工具会在应用中集成相应的SDK,用于采集应用的运行数据,包括网络请求的情况、响应时间、错误信息等。
  2. 据传输: 采集到的数据会被传输到监控平台,一般通过HTTP协议或者其他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上报。
  3. 数据分析: 监控平台会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各种性能指标和报表。针对网络请求,可以分析请求的频率、响应时间、成功率等指标。
  4. 报警与告警: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监控平台可以设置报警规则,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进行告警,例如网络请求失败率超过阈值、响应时间过长等。
  5. 可视化展示: APM工具通常会提供可视化的监控界面,开发者可以在监控界面上实时查看应用的性能指标和流量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谈谈分布式调用的故障定位、诊断和分析思路,简单介绍下Hitrace工具

  1. 收集日志:首先,需要收集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的日志信息。这些信息是后续分析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在调用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2. 分析日志:通过分析收集的日志信息,可以确定哪些调用出现了故障,以及故障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原因
  3. 使用分布式链路跟踪工具:如Hitrace等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跟踪分布式调用的链路,了解每一次调用的详细情况,包括调用的发起方、接收方、调用参数、返回结果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定位故障点
  4. 性能分析:通过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性能瓶颈或异常,从而进一步定位问题
  5. 使用诊断工具:一些专门的诊断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如内存泄漏、线程死锁等
  6. 解决问题并验证:在定位到问题后,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验证。如果问题得到解决,那么就可以确认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至于Hitrace工具,它是一种分布式链路跟踪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分布式系统中的问题。通过使用Hitrace,开发人员可以追踪请求的整个生命周期,了解请求在系统中的流转路径和各个节点的处理情况。这对于故障定位、性能优化等问题非常有帮助。但是,具体的使用方法和效果可能因实际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八、简要说下鸿蒙编译流程、编译子系统

  1. 源代码准备:源代码通常组织在项目的目录结构中,包含各种模块和组件。
  2. 预处理:在编译之前,源代码可能需要经过预处理,比如宏替换、条件编译、头文件包含等。预处理器根据源代码中的预处理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3. 编译:源代码被编译器编译成中间代码或目标代码。对于Java和JavaScript,Ark Compiler将其编译为字节码或NAT(Native Ability Token);对于C/C++,则直接编译成机器代码或目标文件。
  4. 汇编:将编译阶段生成的汇编代码转换成目标文件(通常是.o文件)
  5. 链接:编译后的目标代码或字节码会被链接器链接,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或库。链接过程包括符号解析、重定位和合并多个目标文件
  6. 打包:对于HarmonyOS应用,编译好的代码会被打包成HAP(HarmonyOS Ability Package)格式。HAP是鸿蒙应用的基本单元,类似于Android的APK或iOS的IPA。HAP包含应用的代码、资源文件、配置信息等

    编译子系统:是一个负责上述编译流程的系统组件,它可能包括多个工具和服务,例如编译器、链接器、打包工具等。编译子系统需要能够处理鸿蒙特有的编程语言和API,同时还需要支持鸿蒙的分布式特性和多设备协同工作的能力。可能还会包括一些自动化的构建工具,如Make、CMake等,以简化编译过程,支持多平台编译,以及方便开发者进行配置和定制。

九、HarmonyOS的IDL是什么?Android的AIDL呢?

HarmonyOS IDL(HarmonyOS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是HarmonyOS(鸿蒙操作系统)的接口描述语言。这种语言主要用于定义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都认可的编程接口,以实现跨进程通信(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意味着一个进程可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数据或调用其方法。HarmonyOS IDL的作用主要是将需要传递的对象分解成操作系统能够理解的基本类型,并根据开发者的需要封装跨边界的对象。

HarmonyOS IDL接口包含面向应用程序的北向接口和面向硬件设备的南向接口。这些接口通过
HarmonyOS IDL定义,然后可以在编译时生成用于跨进程调用(IPC)或跨设备调用(RPC)的代理(Proxy)和桩(Stub)的C/C++代码或Java代码

而Android 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则是一种用于在Android设备上两个进程之间进行进程间通信(IPC)的IDL语言。它允许开发者定义跨进程边界的对象和方法,使得不同的Android应用或组件可以进行通信和交互。

  • 14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