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与服务创新

  

web2.0的概念是从20043月开始被明确提出来的,开始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一个会议的头脑风暴部分。但就其web2.0的确切定义,文献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互联网协会对web2.0的定义是:互联网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由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动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挖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和智慧与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现象,从而极大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1

Tim O’Reilly 认为Web 2.0 的经验是: 有效利用消费者的自助服务和算法上的数据管理,以便能够将触角延伸至整个互联网,延伸至各个边缘而不仅仅是中心,延伸至长尾而不仅仅是头部。 Overture google的成功源自于对长尾的领悟,即众多小网站的集体力量提供了互联网的大多数内容。itTorrent 采用了一种激进的方式来达到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目的,由此显示出Web 2.0 的一个关键原则: 用户越多,服务越好。可以说,有一种隐性的参与体系内置在合作准则中。在这种参与体系中,服务主要扮演着一个智能代理的作用,将网络上的各个边缘连接起来,同时充分利用了用户自身的力量。

web2.0的相关技术

1Blog—博客、网志

   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 log,后来缩写为BlogBlog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您可以在其中迅速发布想法、与他人交流以及从事其他活动。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2RSS

   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的技术。最初源自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

3Wiki—百科全书

   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Wiki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4、网摘

 网摘又名网页书签,起源于一家叫做Del.icio.us的美国网站自2003年开始提供的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Social Bookmarks)的网络服务,网友们称之为美味书签

5SNS—社会网络

 Social Network Software,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

6P2P—对等网

 P2Ppeer-to-peer的缩写,peer在英语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伙伴等意义。这样一来,P2P也就可以理解为伙伴对伙伴点对点的意思,或称为对等联网。目前人们认为其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计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7IM—即使通讯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简称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使用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网民们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

  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软件,即时聊天已经突破了作为技术工具的极限,被认为是现代交流方式的象征,并构建起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它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生活改变最为深刻的一种网络新形态,没有极限的沟通将带来没有极限的生活。

国内外典型web2.0网站及提供的服务

国内外的典型web2.0网站有GoogleCreative commons ,拍拍网,易趣网,卓越亚马逊,豆瓣网等。Web2.0提供的服务有很多,举例如下:

1信息过滤服务 : 进行信息/新闻/Feeds过滤和内容选择服务

2协同合作服务 : 提供用户分组,进行博客、网摘、任务等信息的共享、协同等服务

3评价服务 : 提供用户评价、分级、排序等合作组织信息的服务

4博客服务 : 提供博客注册及相关功能的服务

5搜索服务 : 提供对于文本、音乐、博客内容、视频等用户创建信息的搜索服务

6RSS服务 : 提供Atom/RSS feed的创建、聚合、在线阅读、管理等服务

 7照片服务 : 提供图片的在线存储、共享、编辑、管理、打印等服务

 8编程服务 : 代码编写、演示、概念证明、代码共享等服务

9商业服务  : 面向企业提供的各类2.0服务

10网摘服务 : 提供网摘(网页的摘要)的存储、分类、共享、搜索、浏览、评价服务

11电子商务服务Services  :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协助)买卖东西等

 12地图服务: 利用地图提供服务
13
视频服务: 提供创建、发现、搜索、共享、存储视频的服务

14
“敬请期待(Coming Soon)”服务: 提供2.0网站的“预告”服务

15音乐服务: 提供创建、发现、搜索、共享、存储音乐的服务
16
办公服务: 办公软件的Web版服务
17
播客服务: 提供播客空间和创作、管理、搜索的服务

18
SNS服务  : 提供人与人之间建立社会联系的网络服务

19
电子邮件服务: 提供电子邮件(包括声音邮件)等服务
20
存储服务: 提供在线存储服务(网络硬盘)

21
消息服务: 提供各种消息传递客户端服务,与即时通信(Chat)服务有所重叠

22
目录服务:提供用户共享图书、CDDVD等目录列表、评价的服务

23
日历服务  : 网络日历及日程安排、提醒服务
24
事件(Event)服务: 跟踪当地重要事件的服务,与日历服务有所重叠
25
个人门户(Start Pages)服务: 提供完全客户化的个人浏览器初始门户的定制服务

26
Web2.0列表: 提供2.0网站(分类)列表(例如本帖)

27
旅游服务: 旅游/旅馆信息共享,订票服务等

28
平台架构服务: 为运行其它软件解决方案而提供相应的平台/架构服务

29手机业务:
手机增值业务服务
30
即时通信Chat服务: 提供在线对话服务,与消息服务有所重叠

31
服务融合Mashup  : 通常利用几种Web2.0服务的开放API接口,提供各类混合的服务

32
记录服务:
在线笔记,包括格式文本编辑之类的服务。部分与Wiki服务重叠
33
多媒体服务: 提供在线流媒体(音乐、视频)的服务

34
任务列表(To Do)服务: 在线的任务列表,部分功能与日历服务重叠

35
浏览服务: 提供浏览器(如Flock)和各类插件等
36
本地/邻居服务  : 提供当地社区/邻里的特殊服务,部分与社区服务功能重叠

37
金融服务  :个人金融、理财、网络财富的信息提供、管理服务

38
网站分析服务: 提供博客或其它网站的流量、来源统计分析和状态报告等服务

39
位置跟踪服务: 跟踪用户的IP/地址,与手机服务略有重叠

40
社区服务(9 个) : 社区共享信息的服务

41
游戏  : 提供在线游戏

42
雇用服务: 找工作、换工作、项目申报、零工信息等服务
43
非盈利服务: 一些非盈利机构提供的服务

44
草根(Grassroots)服务: 社区草根计划、群众互助服务

45
维客(Wiki)服务: 在线群体博客、共同编辑、发布、共享信息的服务

46
出版服务: 图书、打印、按需出版服务
47
项目管理服务: 协助大型项目执行的服务

48
技术支持服务(4个) : 提供一般的帮助、参考咨询、软件技术支持服务3

web2.0技术在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实例

学科馆员制度作为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了开展深层次的主动信息服务而采取的新服务措施。美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最早提出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一词,国内清华大学图书馆在1998年率先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成为首家提供这种服务模式的国内大学图书馆。这种新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在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很多高校图书馆的重视并取得迅速发展,据统计,在2007108所教育部“211工程高校”中,有32个图书馆开展了学科馆员服务。

1. Web2.0技术应用在学科馆员服务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  是学科馆员推行深层次服务的必然选择

在当今各种载体文献骤增、网络信息资源庞杂浩繁、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被动的事实型咨询服务已远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提炼、组织、加工,主动为读者有的放矢地提供高层次的研究型信息咨询已成为参考咨询工作发展的必然方向。Web2.0技术主要以BLOGRSSWIKIAJAXOpen Source等形式提供技术支撑,以用户为中心并充分重视和利用集体力量的服务理念,使得信息的传递、用户获取信息、交流的方式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也使得学科馆员能充分和用户交流分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深层次服务上。

1.2  Web2.0技术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学科馆员服务效果达到最大化

开放、互动、参与、共享是Web2.0技术最显著的特征,网络互动延伸了图书馆和用户互动的实体性关系,拓展了图书馆和用户在实体与虚拟两个环境之间的“切换”。在Web2.0界面下,网络所具有的特点为馆员和用户的知识互动提供了最好的技术平台,成为交叉、立体、多角度:Web2.0提供技术支持,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内容支持,馆员提供信息网络手段与服务支持,无缝实现沟通互动,使得学科馆员服务效果达到最大化。7

1.3  Web2.0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可用性强

Web2.0并不神秘,也不是很新很难以利用的技术,只是利用已有的一些技术和理念,将图书馆的技术平台博客化、谷歌化、QQ化、网络社区化,提高吸引力,让读者人人爱用、天天不离,不管是信息还是知识,既可以取,又可以存。改变以往单纯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资源推广的弊端,利用Blog分享资源,利用RSS推送资源,建立一种新的学科馆员工作模式。现在已经有上海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学科服务平台集成了数据库导航、学科馆员BLOGVOD视频点播、新闻聚合(学科)WIKI系统等功能;中国农业大学推出了学科馆员与院系师生的交流平台“图院之窗”,这些新的应用都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学科馆员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借鉴。

2. Blog为平台构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网络工作新模式

2.1 根据学科背景,建立学科主页

根据不同学科的学科背景和资源需求,介绍本馆本学科的文献资源分布情况,推荐本学科的新资源如学科新书目录、新数据库等,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本馆所收藏本学科及其相关纸质文献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筛选、整序,对其内容和来源作简要的揭示和评介,并用链接方式在Blog上建立目录式的学科资源数据库导航,为本学科教师提供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使庞杂的信息资源变无序为有序,变零散为集中,为本学科教师提供快捷、准确的资源导航服务。这样可以屏蔽图书馆主页因为用户辨识困扰带来的利用困难,把学科最常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提高便捷性。8

2.2  推荐教参资料,更新论文被三大检索工具收录引用情况

学科馆员可以根据教师所授课程需求,推荐本学科教学参考书,每学期可针对课程变化进行更新,并利用Blog上的链接,将相关学科专业图书、网站、学科课件资源网、学科学术活动网、有关搜索引擎、网络导航等加以组织,建立一站式网络资源指南供有关教师使用和查询。还可搜寻相关学科的有哪些核心期刊、本校认可的核心期刊是哪些,每年有哪些期刊被SCIEI收录,期刊网址、投稿格式、注意事项等,并实时更新学科相关老师的论文被SCIEI收录和引用的情况等。

2.3  发布讲座课件,互动答疑解惑

图书馆每年都有针对读者的培训讲座,可在课堂上用同步录制软件把教学过程连同声音同步录制下来,进行简单编辑后发布到博客上,可以使读者在碰到图书馆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时进行学习。如果还有疑问,师生可以通过留言与学科馆员讨论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甚至学术观点。通过这些讨论,逐渐在博主与博客浏览者之间形成互动,这样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关注自己学科的发展,总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以及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总结这些问题形成问题专辑(FAQ),整理组织后方便读者使用。

3. 利用RSS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

3.1 开展定题追踪服务,利用RSS获取最新科研信息

利用数据库RSS关键词订阅功能,向用户推送针对性的资源。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CNKI),外文数据库如EISCIScitation平台下的数据库、ACSEBSCOSpringer Link等,这些数据库都提供了对关键词及利用逻辑算符构建的检索表达式进行RSS定制。一旦有符合关键词的文章被收录,通过RSS阅读器就可以很快进行浏览或下载原文进一步阅读。
   Web 2.0网站的排版布局(难度)可说是微乎其微。利用好空白可以使重点突出,易读,易用。空白能让重要信息凸显,让眼睛得以休息,并给予一种安定和秩序的感觉。宽松的行间距也让视线易于跟随文本流动。一些Web 2.0网站的布局简单到令人感到无聊的地步,但若设计上出色的话,一个四平八稳的页面也能成为绝顶的美味大餐。11

3.2  提供专题信息服务,获取最新科技动态和国外学术进展

很多门户及科技类网站都提供RSS订阅功能,例如新浪科技、百度和谷歌的关键词订阅等,利用其信息聚合功能,学科馆员可在众多发布的资讯中寻找适合学科的信息,如最近科技、科技产业信息、国家政策等,这种有序化的信息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又可以节约阅读时间。很多国外的专家学者都建有自己的博客,因此可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各个学科知名学者的博客,并将其聚合到新闻聚合系统,从而将学术视野扩大到国外,以迅速获取最新学术进展。9

3.3 问题及时响应,迅速回答读者提问

通过设置RSS阅读器的更新间隔,达到及时收取信息,当用户提出咨询问题后,可以马上收到信息以便快速做出回答。用户也可以通过订阅基于自己用户名的RSS频道,随时跟踪学科馆员对问题的回答。一旦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回答,用户通过RSS可以马上获取这些信息,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咨询的效率。

4 .应用WIKI服务建设平台整合资源

维基(WIKI)应用在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改善图书馆工作方式,如优化管理流程、加强部门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等(如采用WIKI技术作为馆内日常交流工具)。另一方面满足了用户平等、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参与图书馆事务的愿望;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用户也可以参与资源建设、应用集成、开源软件的应用等。

4.1 建设学科馆员交流平台,加强学科馆员团队建设

学科馆员是为某专业或学科提供服务,每个人也会由于教育背景、工作经验、所在部门等因素造成知识差异,学科馆员形成团队经常交流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可利用Wiki作为馆内日常交流工具,以加强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发挥学科馆员团队的集体智慧。

4.2 整合博客资源,形成学科工具书

WIKI系统中,学科馆员可以把本学科博客中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学术观点按照百科全书式的条目整理到WIKI系统中;整理在日常咨询和网络咨询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分类组织后发布到WIKI系统中。其他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对这些信息进行更改、提炼、创新,形成新的条目。从而将WIKI系统建设为学科知识平台,甚至是具有权威性的学科百科全书。4

web2.0SOA之间的关系

SOAWeb2.0有不少共通之处,例如在「边缘」和「中心」的角色关系上,存在着微妙的相似之处。

   在企业(Enterprise2.0),或消费者领域(Web2.0),位于边缘的用户们,透过各种无所不在的边缘装置(edgedevices)—桌上型PC、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PDA手机、数碼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甚至客厅的游戏机、家庭娱乐中心等,与网络中的各种服务作双向交互,主动贡献大量的内容,并与其它用户共享。在这种新环境下生成的内容,近两年来已陆续出现各种名词来形容,包括User-GeneratedContentConsumer-GeneratedMedia(或Consumer-GeneratedContent)、CitizenMedia CitizenJournalism 等。

    我们如果将服务器端视为中心(”thecenter”或说「轴心」”thehub”),那么IT的演化史,其实可视为是一系列介于edgecenter之间的钟摆运动。数十年前,大机当道,一切中央集权,edge端非常寒酸,只有一迭迭喂数据的卡片纸,加上一群没有任何智能的笨终端“dumbterminals”、调制解调器,和键盘。从“dumbterminal”的戏称和当时对键盘器具的称呼—远程打字(teletype),便约略透露出当时edge角色的渺小(Unixtty的命名由来,正是取自teletype中的三个字母)。80年代,PCLAN的逐渐兴起,打破了先前中央独霸的权力结构,edge的重要性开始崛起,透过各式各样的应用,用户的生产力得到激发,企业的信息架构也开始顺应这股力量,C-Scomputing开始接掌IT90年代中期,荡到edge端的钟摆拉到了极限,两层式C-S架构开始出现性能瓶颈,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一一浮现,Web的出现,像场及时雨,带来了三层式架构,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大机时代中央化和PC时代去中央化间的平横,JavaJ2EE.NET陆续出现,对这样的架构提供支持,在这个现在被称作“Web1.0″的时代,钟摆往中央回移,edge端的主角变成了浏览器和thin-client

首先,WOA 将企业 SOA 提供的服务提供到 Web 上,将企业的服务延伸到了全球范围,并且简化了:

1、开发

2、服务组

3、部署和可访问能力

4、质量保证:性能、可伸缩性和安全性

反过来,企业在将自己的 SOA 服务扩展到 Web 的同时,也在使用来自 Web 的服务和 Feeds。但是二者不能相互取代,很多企业内部的核心流程和数据资产,所要求的企业级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能力等,是 WOA 所不能提供的。所以我们说,Web 2.0 SOA 的扩展,二者相辅相成,但并非竞争和取代的关系。Web 2.0 提供的丰富用户体验,极度的简单性和易用性,让 SOA 所提供的核心业务服务和数据,能够被更多的普通用户和业务人员,以更简单、更富于个性化的新的方式使用和组合。

 Web 2.0 Global SOA

 

在一个企业中,业务活动有很多种。一些是非常核心的业务流程和信息资产,它们相对稳定,有着明确的业务定义、规则和评价指标,通过明确定义的业务活动来完成。这些活动强调可管理能力、可靠性和高度的安全性,是企业 SOA 的好目标。也有一些活动,更多地依靠业务人员、顾客和合作伙伴,通过大量的信息交互和沟通来完成,这种活动虽然有其目标,但执行过程通常无一定之规,需要因场景变化而变化,这种非常柔性的、面向多人、依靠大量信息交流的活动,我们称之为边沿性的活动,这些活动是 Web 2.0 的好目标,通过将企业 SOA 中的核心服务和信息资产,扩展到这些活动中来,Web 2.0 提升了 SOA 的价值。

机遇和挑战
    社会信息化是长期来人们的理想,为实现社会信息化,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专家们曾经做过大量的努力。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开发的数据网及其业务系统,其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社会信息化;对于话带数据技术(Modem)X.25数据网、X.400消息业务系统、T.100系列可视图文(Videotex)等,ITU_T做了大量标准化的工作,在20世纪8090年代,在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曾经取得相当可观的社会信息化的成效。可见社会信息化的概念很早就已提出,也早就开始实施,并在部分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社会信息化真正大规模地搞起来,并扩展到全世界是从互联网的普及开始的,没有互联网的普及,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信息化程度。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主要有3方面原因:首先是采用了IP技术作为统一的技术标准,使信息化的技术思路趋同,从而形成了产业规模,产业化进程的实现加速了社会信息化;其次,Web技术及基于Web业务的产生,为业务的开拓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技术平台,并大大降低了业务创新门槛,为用户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人人都可以是创新主体,激发了所有人的活力;第三,互联网采用了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在宽松的环境下发展,导致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极大地加速了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引入大大推动了信息业的技术进步。没有互联网,电信业一家独大,巨大的垄断市场和巨额的垄断利润,使得电信业非常满足现状,信息服务业的利润不足以成为推动电信产业发展的动力,故而信息服务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迟缓。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电信技术的垄断,互联网将竞争引入通信信息领域。特别要注意到的是互联网作为一种异质技术对电信技术形成挑战。因为是异质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会受到原有技术的制约,可以在完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发展,自由无拘束的发展环境加快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快速普及。互联网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创造性空间,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网络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互联网的产生、发展和在社会信息化上的广泛使用,统一了信息化的技术方向。互联网的发展确立了通信信息业务全IP化的趋势,现在企业网中的业务已经全部IP化了,电信新增加的业务也都是采用IP技术。企业网和商业网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业务的全IP化是完全可行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已经高度依存于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以IP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的技术方向已经明确,互联网普及应用的全球化趋势已经确定。

1】中国互联网协会 http://www.isc.org.cn/

2】互联网周刊什么是web2.0

3web2.0Directory 网址http://web2.econsultant.com/

4Web2.0技术下构建学科馆员服务新模式--单冠贤

5web2.0与信息服务

http://info20.blogbus.com/logs/2462290.html

6google

7Web 2.0环境下“学科馆员”工作的重新定位[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83):29-31

8】以Blog为平台构建高学科馆员网络工作新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72):34-38

9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704):115-118

10web2.0设计进化论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