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模型与数据的封装与解封装

目录

OSI体系结构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1.区分流量:通过传输层端口号进行区分

2.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

网络层

1.IPV4:

2.IP地址分类:

3.特殊地址:

数据链路层:

分为两个子层:

物理层:

物理传输介质:

TCP/IP模型: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

封装:

解封装:


OSI体系结构

OSI体系结构,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输到下一层。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协议有:HTTP,DHCP,DNS,SMTP等等。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将逻辑语言转化为机器语言。

语言介绍:1.机器语言 2.自然语言 3.逻辑语言

会话层

建立、管理、终止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对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传输方式,以及定义用于数据层面区分不同流量

1.区分流量:通过传输层端口号进行区分

端口号范围:0-65535

端口号分类:静态端口号:1-1023  ;动态端口号:1024-65535

静态端口:每个端口号定义了特定的服务(流量)

常见端口号:1.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TCP端口 80      2.HTTPS——TCP端口 443        3.Telent——远程访问服务TCP端口 23        4.SSH——TCP端口 22

动态端口:大多数服务使用随机的动态端口号进行区分,特点:动态端口与流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但并无绑定)

2.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

靠传输:需要一些机制来保证是可靠的,传输效率低。

不可靠传输:不保证数据传输(数据可能会丢失),使用不可靠传输方式的特点:1.大数据 2.同步性要求高 3.对数据的丢失不敏感

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

保证可靠性:1.确认机制 2.重传输机制

保障面向连接:TCP三次握手机制;TCP会话断开机制:四次断开

TCP优化机制:1.重排序 2.滑动窗口机制

TCP主要应用环境:web浏览器,电子邮件,FTP等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特点:1.无连接 2.不可靠传输

UDP主要使用环境:视频流,IP语音(VOIP)

网络层

编制协议:IPV4,IPV6,IPX,Appletalk等

1.IPV4

组成方式:32个二进制

书写方式:点式十进制

完整的IP地址:32个二进制由0和1组成

网络掩码32个二进制由连续0和连续的1组成,连续的1代表网络位,连续的0代表主机位。

2.IP地址分类:

A类地址:第一位固定为0

0XXX XXXX(二进制)——0-127(十进制),网络掩码默认为255.0.0.0

B类网址:前两位固定为10

10XX XXXX(二进制)——128-191(十进制),网络掩码默认为255.255.0.0

C类地址:前三位固定为110

110X XXXX(二进制)——192-223(十进制),网络掩码默认为255.255.255.0

D类地址:前四位固定为1110

1110 XXXX(二进制)——224-239(十进制),组播地址无掩码

E类地址:前四位固定为1111

1111 XXXX(二进制)——240-255(十进制),科研地址

A,B,C类为单播地址       D类为组播地址     E类为保留地址

单播——一对一;组播——一对多;广播——一对所有

3.特殊地址:

无效地址:0.X.X.X 

本地测试:127.0.0.1

网络号:网络位不变,主机位为0

受限广播地址:255.255.255.255

定向(直接)广播地址:网络位不变,主机为全为1

公有地址:具有全球唯一性标识地址

私有地址:不具有唯一性标识的地址

数据链路层:

针对不同的传输介质定义不同的两层封装

分为两个子层:

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标识上层使用了什么协议)

MA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二层进行地址的识别)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组帧,物理编制,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接入控制

MAC地址介绍:48个二进制构成,书写方式分为减分十六进制书写和点分十六进制书写

减分十六进制:60-6F-52-7A-81-9W
点分十六进制:606F.527A.819W

物理层:

将二层中的数据帧转换为物理介质中的比特流

物理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网络早期使用,速率较低,优点耐用,抗干扰性强,传输距离长

双绞线:八根铜丝,两两相绞

有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两种

线类越高,速度越快,抗干扰性越强

线序常出现的有568A线序: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568B线序: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平行线:又称直通线,线序相同

交叉线:线序不同,同层设备可用交叉线

全反线:又称console线,配置线,线序相反,用于用户控制网络设备

光纤:利用光携带光信号传输数据

分为单模和多模:单模;应用注入式激光二极管,光在光纤中横向传输;多模:应用发光二极管,光在光纤中反射传输

TCP/IP模型:

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功能一致,都是定义了整个互联网中所有用户产生数据的标准,也采用了局次化设计,分为四层 ,分别为应用层 、主机到主机局 、互联网局、网络接口层

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

封装:

传输层:并封装TCP或UDP头部网络层:添加源端口,目的端

网络层:添加源IP,目的IP,协议号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来的数据被封装上MAC头部,添加源MAC,

物理层:二进制数据组成的比特流转化为电信号在网络中传输 ,二进制流“0,1”

封装:

物理层:将电信号转化为二进制数据,并将其送至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查看MAC地址,是自己的就去掉MAC头部

网络层:查看IP地址,是自己的就去掉IP部分

传输层:查看TCP或UDP头部,是自己的就去掉TCP或UDP

应用层:二进制转化为原数据

  • 23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本书介绍TCP/IP及其应用。TCP/IP是Internet上使用的协议,而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有关TCP/IP的各个方面,包括开放式通信模型、TCP/IP通信模型、IP网络中的命名和寻址机制、地址析及反向地址析协议、DNS域字服务器、WINS、地址发现协议、IPv6、IP网络中的路由协议(RIP、OSPF等)、互联网打印协议、LDAP目录服务、远程访问协议、IP安全与防火墙。本书介绍了如何为Windows 9x/NT配置TCP/IP;还介绍了如何使用TCP/IP应用程序,包括远程登录、FTP、Web浏览等。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TCP/IP基础 第1章 开放式通信模型简介 1 1.1 开放式网络的发展 1 1.1.1 通信处理层次化 2 1.1.2 OSI参考模型 3 1.1.3 模型的使用 5 1.2 TCP/IP参考模型 7 1.3 小结 7 第2章 TCP/IP和Internet 8 2.1 一段历史 8 2.1.1 ARPANET 8 2.1.2 TCP/IP 9 2.1.3 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9 2.1.4 当今的Internet 12 2.2 RFC和标准化过程 12 2.2.1 获得RFC 13 2.2.2 RFC索引 13 2.2.3 有关RFC的幽默 13 2.3 Internet服务简介 13 2.3.1 Whois和Finger 14 2.3.2 文件传输协议 14 2.3.3 Telnet 14 2.3.4 Email 14 2.3.5 WWW 14 2.3.6 USENET News 15 2.4 Intranet和Extranet概览 15 2.4.1 Intranet 15 2.4.2 将Intranet对外开放 16 2.5 Internet的明天 16 2.5.1 下一代Internet(NGI) 16 2.5.2 超速骨干网服务 16 2.5.3 Internet2(I2) 17 2.6 Internet管理组织 17 2.6.1 Internet协会 17 2.6.2 Internet体系结构组 17 2.6.3 Internet工程任务组 17 2.6.4 Internet工程指导组 17 2.6.5 Internet编号管理局 18 2.6.6 Internet名字和编号分配组织 (ICANN) 18 2.6.7 Internet网络信息中心和其他注 册组织 18 2.6.8 RFC编辑 18 2.6.9 Internet服务提供商 18 2.7 小结 19 第3章 TCP/IP概述 20 3.1 TCP/IP的优点 20 3.2 TCP/IP的层和协议 21 3.2.1 体系结构 21 3.2.2 传输控制协议 21 3.2.3 IP协议 23 3.2.4 应用层 25 3.2.5 传输层 25 3.2.6 网络层 25 3.2.7 链路层 25 3.3 远程登录(Telnet) 25 3.4 文件传输协议(FTP) 25 3.5 普通文件传输协议(TFTP) 26 3.6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6 3.7 网络文件系统(NFS) 26 3.8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27 3.9 TCP/IP和系统结合 27 3.10 内部网概述 28 3.11 小结 28 第二部分 命名和寻址 第4章 IP网络中的名字和地址 29 4.1 IP寻址 29 4.1.1 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30 4.1.2 IPv4地址格式 30 4.2 子网的出现 34 4.2.1 分子网 35 4.2.2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37 4.3 无类域前路由(CIDR) 38 4.3.1 无类地址 38 4.3.2 强化路由汇聚 39 4.3.3 超网化 39 4.3.4 CIDR怎样工作 39 4.3.5 公共地址空间 40 4.3.6 RFC 1597和1918 40 4.4 小结 40 第5章 ARP和RARP 41 5.1 使用地址 41 5.1.1 子网寻址 41 5.1.2 IP地址 43 5.2 使用地址析协议 44 5.2.1 ARP cache 45 5.2.2 代理ARP 47 5.2.3 反向地址析协议 4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