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成长性与内在价值(续)

成长的价值在哪里?

低盈利能力的成长是有害的,只有高盈利能力的成长才有价值。那么高盈利能力下的成长为什么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呢?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假设某企业期初每股净资产1元、ROE为20%,市净率为1且长期保持不变,即股价始终等于每股净资产。则第一年该股票的每股收益为0.2元,一年后其每股净资产为1.2元。

根据利润分配方案的不同,我们假设两种情形:

其一、利润全部以现金分红方式分配给股东,每股分红0.2元,分红后每股净资产仍为1元,当市净率为1时,股价仍为1元,现金红利全部由股东用于再投资(不考虑税费)、以1元的价格买入该股票,则投资者的股票数量增加20%;由于净资产不变,在ROE保持为20%的情况下,下一年其每股收益保持不变,仍为0.2元,其成长性为0;

其二、利润不分配,全部作为留存收益,由企业用于再投资;由于净资产由1元增加至1.2元,在ROE保持为20%的情况下,下一年其每股收益也增加20%,为0.24元,其增长率为20%;

在第一种情形下,企业的成长性为0。10年后每股净资产仍为1元,但通过股东的再投资,投资者10年后持有的股票数量每年以20%递增。假设某投资者期初以1万元投资于该股,持有1万股,10年后其持股数量增至6.19万股、每股价格1元,则持股市值由1万元增值至6.19万元。

在第二种情形下,企业的成长性为20%。10年后每股净资产由1元增长至6.19元,当市净率保持不变时,股价由1元上涨至6.19元;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数量不变、仍为1万股,10年后其持股数量为1万股、每股价格6.19元,则持股市值由1万元增值至6.19万元。

我们看到,当市净率为1时,0成长与成长率为20%两种情形下,投资者的市值都获得了20%的复合增长率,市值由1万元增值至6.19万元。区别是,前者将利润全部分配给股东、由股东进行再投资,获得增值;后者将利润全部留存于企业,由企业进行再投资,并获得增值。

既然如此,企业的成长性还有价值吗?其价值体现在哪里?

其实,在0成长情形下,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是,股票的市净率保持为1,投资者能够以净资产的价格买入ROE为20%的股票,由此实现股票市值20%的复合增长率。但是,通常情况下,ROE为20%的股票的价格往往会显著高于账面净资产,只有在较为悲观的情形下,股价处于低估状态时,其市净率才能小于等于1,投资者才能通过股利再投资的方式获得20%的年均复合收益率;如果股票的市净率为2倍并保持不变,当ROE为20%时,投资者通过上述股利再投资只能获得10%的复合收益率,而在第二种情形下,如果股票的市净率为2倍且保持不变,投资者仍能获得20%的复合收益率(限于篇幅,不展开讨论)。

由此可见,高盈利能力下的成长之所以能为股东创造价值,是由于它能够将盈余资金继续投资于高盈利能力的项目,从而实现业绩增长。如果股东本身有很强的投资能力,能够将企业分配的股利投资于高收益率的项目,企业成长与否就不那么重要。而一般投资者通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此,高盈利能力下的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只有将资金投资于高盈利能力的项目,这种成长才有价值。

巴菲特认为,他的主要工作是资金分配,即将企业盈利所产生的现金继续投资于高报酬率的项目。在1983年致股东的信中,他说,他最希望能够通过直接拥有会产生现金、并且具有稳定的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各类公司使企业内在价值最大化。

融资有别于“圈钱”的关键:募集资金项目的盈利能力

长期以来,A股市场对上市公司“圈钱”深恶痛绝。那么,什么样的股权融资属于“圈钱”性质呢?

笔者认为,企业能否将募集资金投资于高回报率的项目,是区别“圈钱”与正常融资的关键。一个企业如果根本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只是为了融资而融资,就属于“圈钱”。不幸的是,A股市场“圈钱”活动泛滥成灾,很多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虚构一些有诱人盈利前景的项目,或者虚增募投项目的投资规模,一旦募集资金到手,大量募集资金长期闲置,或者投资于一些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的项目。大量的垃圾企业IPO或增发后,迅速变脸,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巨额股东财富随之灰飞烟灭。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将募集资金投资于高收益率的项目,增厚每股收益,就属于正常的股权融资。当企业处于高增长阶段、自身的利润积累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时,就需要通过股权融资获得资金。

在资本结构和ROE保持不变且没有股权融资的情况下,企业仅通过自身留存收益的积累所能获得的成长率,就是财务管理所称的内含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

内含增长率=期初净资产收益率×(1-股利支持率)≦期初净资产收益

内含增长率小于等于期初净资产收益率。企业要获得更高的增长,需要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本。一个ROE为20%的企业,其内含增长率最大值为20%;如果企业处于高成长阶段,成长率达到30%,那么就需要通过股权融资补充资本,银行板块是典型的案例。

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而言,不仅要考虑募集资金项目的盈利能力,而且应考虑新股发行的时机和发行价格,当股市较为低迷的时候,如果新股发行价格低于每股净资产,则会摊薄每股净资产,除非增发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否则,股票的内在价值会因增发而降低,损害增发前原股东的利益。

以银行股的再融资为例,浦发银行、华夏银行近年来的两次股权融资,发行价都远高于每股净资产,在ROE仍保持较高水平、没有大幅下滑的情况,这种再融资对原股东是有利的;如果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再融资,则会摊簿每股净资产,即使净资产收益率不变,也会损害原股东的利益,如去年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的增发。

优化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一个正常的资本市场能够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配置,并因此提升整个市场投资回报率;而A股市场“圈钱”活动泛滥成灾,大量劣质企业充斥其间,大量募集资金或闲置、或投资于低效项目,毁灭股东财富,股票市场呈现出劣币驱逐良币、资源配置逆向化的乱象。这也是我国股市长期以来与经济基本面相背离、走势疲弱、投资回报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其根源则是制度性缺陷引发的市场估值体系扭曲。当前新股IPO已暂停近半年,当务之急是从制度层面进行彻底的改革,而不是在现有的框架内修修补补并急于恢复IPO,继续纵容、鼓励恶意“圈钱”行为。

成长不是无限的

本专栏前期文章“低估值是如何炼成的?(股票篇)”一文中,我曾根据固定成长股票的股利折现模型推导出市净率(PB)—净资产收益率(ROE)估值模型:

PB=1+(ROE-R)/(R- g)

其中,R为折现率,g为增长率。

有网友在我博客上问:“那增长率接近折现率,PB岂不无穷大?如果增长率大于折现率,计算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一个企业的长期增长率大于等于折现率,那么,它的内在价值就是无穷大。但是,这样的企业是不存在的。所谓长期,是指无限期。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企业增长率都不可能长期高于一个经济体的平均增长率,否则,这个企业的规模会超过整个经济体。因此,一个企业的高增长率只能是阶段性的,对于成长期的企业,在计算内在价值时,一般采用二阶段甚至三阶段模型,即设定成长期内高增长率,而长期增长率低于折现率。如果企业的长期增长率高于折现率,那么它的内在价值就是无穷大,当然,那样就没有分析计算的意义了。

沃顿商学院金融系教授杰里米.J.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统计了标准普尔500指数1957年诞生时500只原始成份股1957-2003年间的业绩表现:500只股票1957-2003年间利润年复合增长率平均值为6.08%,加上股利收益率,46年间为投资者提供的年均复合收益率为10.85%。菲利普.莫利斯公司以年均14.75%的利润增长率和19.75%的年复合收益率名列榜首、投资者的财富累计增值4626倍,可口可乐公司以11.22%的年均利润增长率和16.02%的年复合收益率位列第6、投资者的财富累计增值1051倍。可以想象,绝大多数企业的长期利润增长率低于10%。

伟大的企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能不断超出人们的预期,增长率在相当长时间里高于折现率,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40多年保持20%多的增长,比如可口可乐,过去近一个世纪以来为投资者提供了近15%的年化收益率。但是,对任何一个企业进行估值时,对于增长率的预测,都应持一种相对保守的态度,你不能假定它是下一个可口可乐,你不能假定它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即使是伯克希尔,你也不能假定它未来40年能复制过去40年的辉煌,因为巴菲特只有一个,而且,伯克希尔也不再是40年前的中小企业。

成长一方面受制于净资产收益率,另一方面,要受到企业自身经营环境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影响。一个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高成长期可能长一些,但增长注定是有限的。

长期而言,一个企业在经历高成长阶段后,其增长率都会下降;一个企业一旦越过高成长期,投资者更应关注其盈利能力是否会保持,一个高盈利能力、稳健增长的企业,只要估值合理,仍具有投资价值。而如果这样的企业资本支出低,现金流好,如伯克希尔旗下的喜糖果公司,那么就是绝佳的投资标的。

转自:和讯财经  http://19730509.blog.hexun.com/84897105_d.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