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笔记——财政学1

 
一、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二、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一)政府的经济作用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
(三)政府干预失效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 :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一)公共物品
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二)公共需要
纯公共物品:
第二节 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一)“财政”一词的来源
(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三)简略的财政概念
二、财政基本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第三节 财政职能
二、资源配置职能
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财政投资规模;调节投资方向;提高财政本身配置效率
三、收入分配职能目标:实现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
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界限;规范工资制度;加强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维持社会稳定
四、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确定目标;安排机制;投资、补贴等支持;公共产品
 
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二)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三)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四)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二、公共生产
(一)公共生产的地位和类型
(二)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
(三)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采取国有国控模式
(四)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宜进行公司制改造
(五)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
三、公共定价
(一)什么是公共定价
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
(二)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1.平均成本定价法
2.二部定价方法
“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
不同时段和时期定价
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法
第二节 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一、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的一般关系
(二)效率与公平的协调
效率与公平的协调:
1.效率与公平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导致经济运行的失衡。
2.如何通过市场和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
3.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
二、财政支出的效率
(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二)理论探讨:财政支出配置效率的边际效用理论
(三)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未知数
(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体现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
1.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
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财政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其他支出
二、按支出用途分类: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五、国际分类方法
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一)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二)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一)瓦格纳法则
(二)后来经济学家的论述
1.皮科克(Peacock)和威斯曼(Wiseman)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2.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W.W.Rostow)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
(一)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发展变化原因的分析
四、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
(一)简略的回归分析模型
(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
(三)分析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微观因素
(四)完善政治决策程序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一
第一节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社会消费性支出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也是政府取得公民支持和承认的前提。
二、社会消费性支出项目
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科卫支出
第二节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
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二、行政管理费
(一)行政管理费的构成
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查支出、外交支出
(二)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的一般规律
行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三)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变化和现状
(四)我国行政管理费规模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影响因素
三、国防费
(一)我国国防政策
(二)我国国防费规模及其变化和构成
(三)国际比较
第三节 文科卫支出
一、文科卫支出的经济属性
二、教育支出
(一)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
(二)我国教育经费规模及其来源结构
(三)我国教育支出的结构和效益
三、科学研究费支出
(一)科学技术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二)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
(三)国际比较
四、卫生支出
(一)政府提供对公共卫生事业的理论依据
(二)我国卫生费用的提供情况及国际比较
(三)SARS危机凸显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体系的缺陷
五、加强管理,提高文科卫支出的效益
(一)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
(二)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
(三)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
(四)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
(五)多种形式发展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收支统一管理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
      —— 购买性支出之二
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的一般分析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
凯恩斯-乘数理论
马克思-投资理论
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和标准
(一)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不盈利或微利,具有外部性
投资规模大
共用设施、能源、信息、交通、治理大河大江何环境保护等领域
与经济体制何经济发展阶段相关
(二)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
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
就业创造标准
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一、 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要性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提供了基本生存条件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
稳定农业是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政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
投资范围明确,主要投资以水利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
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三、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大力支持农村经济改革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支持优质粮油棉等大宗农作物生产
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
农产品价格和流通调整改革
支贫和脱贫
 
第四节 财政投融资制度
一、财政投融资的概念、意义和特征
财政投融资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
2.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公共物品。
3.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
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一)“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1.财政投融资体制的法制化。
2.融资渠道多元化。
4.完善财政投融资和市场投融资的协调机制。
3.加强财政投融资管理,促进投资环节的严谨高效。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如下几种类型
(1)社会保险型
(2)社会救济型
(3)普遍津贴型
(4)节俭基金型
二、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一)养老保险
(二)失业保险
(三)医疗保险
(一)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扩大覆盖面 改变退休金
共同负担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部分累积制    多层次计划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
1.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职工
2.保险费用筹集 总工资的20%
16%为个人账户,4%社会统筹
企业负担社会统筹和13%的个人账户,个人缴纳3%
3.运行模式(随收随付制、完全累积制、部分累积制)
4.养老金待遇 工资替代率和社会给付水平
5.养老基金管理 管理主体、运营管理原则、投资方向
(二)现行失业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
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缴费期满一年,非资自愿失业
2.保险费用筹集
单位2%工资,个人1%工资,国家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
失业保险金、短期医疗、丧葬、配偶供养
(三)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分述如下:
1.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2.保险费用筹集
单位6%,职工2%的工资
3.运行模式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三、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一)工伤保险
1.保险覆盖范围
2.费用筹集
3.基金管理
4.工伤保险待遇
(二)生育保险
1.保险覆盖范围
2.费用筹集
3.保险待遇
(三)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改革方向和有待完善的问题
(一)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二)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问题
(三)开征社会保险税问题
(四)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及其实际经济效应
三、我国现行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思路
第二节 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一)财政补贴的性质
(二)财政补贴的分类
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税收支出
第三节 税收支出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一)税收支出的概念
以税收优惠形式提供的财政补助
(二)税收支出分类
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二、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 退税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我国财政收入分类采用三种不同标准: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按征集方式)
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企业、债务与其他)
2.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国有、集体、中外合资、私营、外资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收入
3. 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各种收入形式的关系是:
政府收入=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不同经济体制的分配制度
制度内收入和制度外收入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第八章 税收原理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和对经济运转的效率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受益原则
能力原则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三、税收中性问题
1.税收中性
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1)课税只是实现收入的一种手段,而不具有调节职能;
(2)课税不应产生超额负担,即课税不应使纳税人或社会受到额外的损失或牺牲,仅以课税数额为限;
(3)市场运行是纯粹自由的,是不受课税行为等干扰的自发运行,市场经济本身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方面具有自我调节和约束能力。不需国家干预。
2.税收超额负担或无谓负担
税收非中性是相对于税收中性而言的,指课税行为是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政府通过课税形式直接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以求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二、税负转嫁方式
1.前转方式
2.后转方式
3.其他转嫁方式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