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情绪控制被杏仁体劫持

 2023年4月16号,没想到被杏仁体劫持那么严重,触发手抖和口干的症状,这个还真是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这就是焦虑固化的记忆会持续化】。

【修行】人生要修炼两条线:一条明线是做的事情,那是自己要做的具体事情。 一条暗线是修炼的自己,这次也做了测试,但是也是有代价的;测试到太关注面部情绪以至于被杏仁体劫持了,而且还出现其他身体反应。


【影响和降低认知】自己目前无法做到控制杏仁体,无法自主控制降低杏仁体的敏感度,无法做到拉扯情绪再去控制;在物理上一旦刺激那么杏仁体就会兴奋充血,以至于强兴奋的杏仁体进入了自主模式,完全没法去控制。当自己去参加聚会做到了自主控制杏仁体,但是也很大方面靠单向输出来寻求对方的感受,这其实是一种讨好型的的自我管理,在管理上一旦讨好型不达标那么自己就会有单向责备。这种方式是在没有拉扯能力上,且认知上的错误,怎么认知正确,且方式正确,这个需要慢慢认识。他人的情绪可以屏蔽,但不是无条件的,看对方的动机和缘由,情绪拉扯能力很重要,屏蔽能力也很重要;输出和攻击都要有。

杏仁体中存在着人际面部恐惧的记忆而且固化的比较持久了;如果要擦除,就要持续不断的去编辑,然后改掉了存储结构;而且这个过程不要有讨好型的认识错误;如果在杏仁体的记忆中存在恐惧或者焦虑记忆,那么就有可能被刺激充血从而进入劫持状态,所以这个也是检验自我性情控制的方式,想要看劫持的程度可以场景中刺激检测。

在情绪刺激过程中,其实前额叶也会参与情绪的管理,也会处理控制;杏仁体也会接受情绪方面的讯息,但是一旦杏仁体被完全激活(比如说PTSD记忆)那么杏仁体就会完全充血,完全进入自助模式,这个就是杏仁体劫持过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已经把情绪基因植入到脑发育中了,比如恐惧、愤怒、害怕等;婴儿在出生时杏仁体中这些基本的情绪感知和处理的结构已经发育好了。

                                  (上图:外界的情绪刺激到达的首位置就是杏仁体)

【降低了认知】对于“劫持”发生的认识上存在巨大的认知问题,情绪表达被认为是缺陷,情绪表达被认为是在撕裂自己;对于“劫持” 同时在认知上存在巨大问题:暗线塑造的空间问题,或者是在尝试塑造内在空间(空间内不是仅仅是讨好,而且还存在攻击、手段、试探认知对方)。

【生理原理】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疾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具有很高的社会成本。此病症的原因是将压力事件与中性刺激联系起来,这一机制发生在杏仁核。研究表明,焦虑障碍中的杏仁核具有高反应性。焦虑症的药

物和行为疗法可有效地降低症状和杏仁核的活动度,但受限于反复发作,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然而,恐惧性记忆在被重新唤起之后、再巩固之前是可删除的,这在啮齿类动物试验中得到验证,但在人类中还没有试验证明。
中立刺激通过与恐惧刺激配对,成为了条件刺激,在杏仁核留下了记忆痕迹。之后这种记忆通路的激活会产生自发性的恐惧反应。动物实验和对焦虑症患者的研究表明,前额叶抑制可以削弱恐惧表达,但不会将其擦除。随着压力恢复、环境改变或是时间流逝,原先的恐惧感会再度出现。
记忆在重新唤起时会变得不稳定。对于人类和啮齿类动物来说,通过干扰记忆巩固过程可以调节恐惧记忆。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心理学系的Thomas Agren等使用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发现,当条件性恐惧记忆形成后,重新唤起和巩固这一记忆会在基底外侧杏仁核留下记忆痕迹,据此可以预测后续的恐惧表达,此痕迹还与大脑恐惧回路的活动密切相关。但如果恐惧记忆的巩固过程被干扰,记忆痕迹就会消失,并且恐惧回路的连接也会减少。因此,干扰记忆巩固导致的恐惧记忆压抑是杏仁核依赖性的,这提示了记忆更新机制具有进化上的保守性

【脑结构的改变、认知变化】在焦虑的大脑中,杏仁核变得很大,回异常活跃;大脑中,除了杏仁核,还有额叶参与了焦虑的处理。杏仁核是情绪大脑的一部分。额叶就是认知大脑。只有当来自情绪大脑的信号压倒认知大脑并进入我们的意识时,我们才会感到焦虑。当杏仁核发出注意危险的警报时,前额叶皮层(PFC)应该像理性的顾问,启动分析处理信息,并帮你做出理性、合乎逻辑的反应。这个过程就像是踩刹车,抑制了被杏仁核夸大的信号。焦虑减弱了大脑部分联结,让理性反应受影响,焦虑会削弱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PFC)之间的联系,这使杏仁核的刹车受损。焦虑也加强了大脑另一部分联结,使负面记忆留存,长期焦虑的大脑的海马体和杏仁核之间的连接性变得更强。其实当你焦虑时,压力会使大脑中处理长期和情境记忆的海马体收缩。海马体萎缩后,你的大脑保持记忆会有一定困难。然而麻烦的是,当你的海马体与杏仁核的联系比它与前额叶皮层的联系更紧密时,海马体就会保留与焦虑相关的记忆,可能记住的就是那些威胁、失败、危险,而不是存住快乐、成功和安.全的记忆。这会让你更加感到焦虑。

【生理学介绍】杏仁核,又名杏仁体,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是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部组织,而且研究发现,幼儿自闭症似乎也与扩大的杏仁核有关。位于前颞叶背内侧部,海马体和侧脑室下角顶端稍前处。主要通过外侧嗅纹、终纹和腹侧杏仁传出通路,与额叶内侧、眶额回、隔区、无名质、视前区、海马体、下丘脑、丘脑、纹状体、颞盖皮质、岛盖皮质、顶盖皮质、颞极、运动皮质及脑干网状结构等有双向交互联系。一般杏仁核分为两部,即基底外侧核群和皮质内侧群。

皮质内侧核群形成杏仁核的背内侧部。皮质内侧核群包括:①前杏仁区;②外侧嗅束核;③内侧杏仁核;④皮质杏仁核;⑤中央杏仁核。人类的外侧嗅束核最发达。基底外侧核群在人脑是最大且分化最好的部分,它包括:①外侧杏仁核;②基底杏仁核;③副基底杏仁核,其内侧与嗅觉功能区有联系,外侧与屏状核有联系。其背侧的一部被豆状核所遮盖,向后连于尾状核。来自侧嗅纹的纤维,经皮质内侧核群,并没有纤维终于基底外侧核群。

基底外侧核群是杏仁核的非嗅觉功能区,它接受脑干网状结构和梨状区皮质来的纤维可能还接受颢下回的部分纤维:杏仁核发出的纤维,大部组成终纹:自杏仁核腹侧发出的纤维,向内侧经豆状核腹侧,终于视前内侧核、下丘脑前核、视上核团和腹内侧核。自杏仁核脊侧发出的纤维,向内侧经豆状核腹侧,终于无名质、视前外侧核团和下丘脑区、隔区、斜角核以及嗅结节等。还有部分纤维越过视前区,终于丘脑。

杏仁核是大脑基底神经核的一个重要核团,为边缘系统的组成部分,含有13个大小不等的核团。按照其位置与功能分为基底外侧核群、皮质内侧核群、杏仁前区和皮质杏仁移行区4部分。杏仁核的传入纤维主要起始于嗅球及嗅前核、基底前脑Meynert核的胆碱能神经元、脑干、中脑脚间核、臂旁核、脑桥兰斑、中脑中缝核及腹侧背盖、下丘脑的腹内侧核、丘脑中线核群及丘脑腹后内侧核等。杏仁核的大部分传出纤维与传入纤维呈往返联系,一般认为杏仁核通过两条路径传出信号:终纹通路,起自皮质内侧核,呈弓形弯于尾核内侧缘与丘脑之间,向前终止于终纹核、下丘脑(尤其是室旁核、视上核)、视前区及隔核;腹侧杏仁核传出径路主要起自基底外侧核,纤维多且散在,有些向内侧止于终纹床核的内侧部;有些向前止于视前区、下丘脑(腹内侧核)、丘脑背内侧核,继而到额前皮质及其他皮质联络区[1]。此外,杏仁核内部还有十分复杂的固有纤维联系。

刺激清醒动物的杏仁核,动物出现“停顿反应”,显得“高度注意”,表现迷惑、焦虑、恐惧、退缩反应或发怒、攻击反应。刺激杏仁首端引起逃避和恐惧,刺激杏仁尾端引起防御和攻击反应。诱发惧—怒反应时伴瞳孔扩大、竖毛、嗥叫等情绪表现。切除杏仁核,动物出现“心理性失明”:通过视觉看到的东西不知是否可以吃,必需放到嘴里才知道;“过度变态”:反复察看、触摸或以口检查各种物体,包括原先所畏惧的活蛇或活鼠;情感性行为发生显著变化或所有的情感反应完全丧失。关于情绪反应的产生机制,有人研究认为存在两条反射通路。(1)刺激—〉丘脑—〉扣带回—〉大脑各区域相应皮质(长通路);(2)刺激—〉丘脑—〉杏仁核(短通路)。长通路的刺激信息经过皮质的精细加工,利于对情绪的控制和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短通路的刺激信息未经皮质的精细加工,速度更快,保证对恐惧刺激作出迅速反应,这对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十分重要。由此可见,杏仁核的主要功能为产生和传入大脑新皮质的各种外界信息相适应的情绪。

杏仁核是情绪学习和记忆的重要结构。和海马一样,杏仁核对新异刺激出现朝向反应,破坏两侧杏仁核的动物,对新异视觉刺激的朝向反应大为降低,缺乏对恐惧事件的辨识和反应。相反,在杏仁核正常的情况下,当你听说邻居家的狗咬伤了人,见到狗后你会感到恐惧而早早避之,尽管你未曾被它咬过。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会引起杏仁核电活动的强烈反应,并形成长期的痕迹储存于脑中。因此,触动人情绪反应强烈的事件会给人留下长期的记忆,甚至终身。

杏仁核的作用是负责处理面部肌肉和表情,这一功能通常被称为“联合注意”。其作用是当人面对一张脸时,杏仁核会对其进行扫描,辨别它是友好的还是有敌意的,以决定是面对这个人,还是逃避。杏仁核增大的幼儿都存在联合注意方面的问题。

杏仁核与其它皮质下中枢一样,也是植物神经中枢,它能调节机体呼吸、心血管、胃肠道等的功能,尤其是情绪刺激伴随的植物神经反应受杏仁核直接调控。除此外,它亦参与调节机体的性活动、摄食及调控下丘脑的作用,从而参与控制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的一项研究惊讶地发现,三个因大脑杏仁核受损而无所畏惧的女性志愿者能够体验到内在的恐惧。这表明杏仁核并不是导致人害怕与惊慌的大脑区域。此前数十年针对人类和动物的研究已证明杏仁核在害怕情绪中起着很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3名大脑杏仁核受损、没有体验过害怕的罕见病患进行了测试。在吸入二氧化碳后,这三名患者呼吸受到刺激,产生害怕情绪并出现了恐慌性攻击行为。其中一名患者小时候体验过害怕,这是其第二次产生害怕的感觉。先前针对该病患以及有类似问题的病人的研究表明杏仁核受损导致病人在各种害怕刺激实验以及威胁生命的创伤事件中,失去了害怕的感觉。Wemmie等人的这项研究表明杏仁核并不是产生害怕情绪所必需的组织结构。

研究人员仍不清楚为何唯独二氧化碳能在杏仁核缺失的情况下刺激产生出害怕的情绪。但是,大多数能引起害怕的事物都是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方式被投射至杏仁核,从而被感受到。相反,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是被脑干中的受体感受到并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的产生,从而可能刺激到包括杏仁核在内的其他大脑区域。

据科学家证明苯二氮,对杏仁核功能的改善有很大的好处,从基本电生理学性质,BZ对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咪唑安定实验方面通过试验证明了苯二氮对杏仁核的影响,并且苯二氮一直在镇定剂,麻醉剂,安眠药物方面被广泛利用。“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的改善不如食补,酵母、肝、豆类、花生、小麦、胚芽、糙米、燕麦、小米、甘薯、卷心菜及海藻等这些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内含有一点量的苯二氮,也满足了人体对苯二氮的摄入。另外,多吃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果以及含镁较多的香蕉、葡萄、苹果、橙子等也有利于改善大脑的功能也能很好的改善杏仁核的功能。

大量实践证明,杏仁核与情感、行为、内脏活动及自主神经功能等有关。其基础在于杏仁核内含有多种神经化学递质。

(1)胆碱类(Acetylcholine)。集中在ABL,与杏仁核点燃过程有关,电刺激可使乙酰胆碱水平上调。杏仁核是惊厥活动涉及的脑区之一,Soman中毒后,脑内乙酰胆碱迅速在末梢区积聚,造成局部脑区的兴奋而诱发惊厥。

(2)单胺类(MAO)。传入纤维来自黑质和腹侧被盖区等部位。这与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一致。杏仁核内5-羟色胺(5-HT)能纤维和受体密度降低,增加ABL内5-HT,不仅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还可使慢波睡眠增加和睡眠加深,由于抑郁症病人常伴有睡眠障碍,抑郁症状缓解后睡眠也转为正常,故有人认为杏仁核中5-HT功能不足可能是二者共同基础之一。

(3)氨基酸类(Amino acid)。兴奋性的谷氨酸和抑制性的GABA之间的协调平衡对杏仁核功能的正常起着重要作用。谷氨酸激活NOS使NO合成增多,NO作用于相邻的突触前神经末梢,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生成增多而产生效应。

(4)一氧化氮(NO)。杏仁核的大部分核团都含有NOS阳性神经元,其中AME和ABL的后部较多。NO与睡眠的关系资料报道有所不同。某些学者分别通过实验,认为NO具有增加觉醒和减少慢波睡眠效应。

(5)环化核苷酸(cGMP)。杏仁核中存有大量阿片受体,激活后可使cGMP浓度升高,而生成减少。杏仁核中注射cGMP可增加觉醒,减少慢波睡眠和总睡眠时间,对快波睡眠无影响,用cGMPase抑制剂引起的效应正好与cGMP相反,说明cGMP对睡眠一觉醒的调控有重要作用。

(6)肽类(peptide)。SOM能神经活性物质可增强海马的LTP,促进学习和记忆,临床一些痴呆症的认知和智力障碍与脑内SOM含量下降有关。SOM能神经系统改变是Alzheimer病的特异性致病机理之一,也有人认为其功能可能是通过作用于乙酸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而影响记忆过程的。

目前已知的杏仁核的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绪,奖励和记忆。

在情绪方面,杏仁核负责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的产生,编码和储存。当外界环境产生可能对生物有威胁的刺激时,杏仁核会被激活,产生相应的情绪,帮助生物识别环境中的危险。其次,当杏仁核发生异常时,患者会感受到更高的焦虑或是恐惧。有研究发现,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左杏仁核活动多于常人,而当他们对中性的人脸进行评分时,会报告感受到更高的威胁感 [1]。

在奖励方面,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电刺激激活人的左杏仁核,会产生某种愉悦的快感[2]。而这种愉悦感参与了人行为的奖励系统。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杏仁核在产生恐惧的同时也可以产生一些快感,这种快感可以促进某种行为的产生。

在记忆方面,首先杏仁核对情绪的处理本身也涉及情绪记忆的储存[3]。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为例,当一个人被蛇咬之后,他关于蛇的形状的记忆连同对蛇的恐惧就都变成了一种情绪记忆。而当他下一次再次遇到与蛇有着相似形状的绳子时,他的杏仁核被激活,释放出原来的恐惧记忆,使得他再次受到惊吓。其次,有研究也指出,杏仁核可以帮助长时记忆的加工,巩固大脑其他部位的记忆储存[4]。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右杏仁核似乎涉及到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性[5]。右杏仁核体积越大,对于不确定性的容忍度越低。

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要做到: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泰然自若,神色自如

如果我们只有本能反应的话,人类是不可能持续学习并且进步的。因为本能反应的特点就是只即时且短视的,缺乏远见和深思熟虑。因此我们还有另外一部分“深思熟虑”机制,其中主要负责的这个机制的部分是前额皮质,它分为三部分:左边的部分控制我们要做什么,右边部分控制我们不要做什么,中下部分控制我们想要什么。

1,冥想——训练大脑专注度。更高的专注度有助于前额皮质更好的判断和做出决定,增加前额皮质神经敏感度和密集度,因此专注度练习可以增强意志力。

2,陷阱训练——日常生活中为大脑制造选择,增强我不要,我要做,我想要的练习和自我监控,可以提高意志力。大脑就和肌肉一样,频繁的练习会形成“肌肉记忆”并且达到“塑性”的效果,提高自控力。

3,呼吸训练,运动训练——提高心率变异度。本能的应激反应天然会增加我们的生理波动,最明显的就是呼吸急促。而“深思熟虑”的决策机制下天然放缓我们的内在冲突,抑制冲动,明显表现为呼吸放缓。因此放慢呼吸,提高心率变异度,有助于我们更平静,更有掌控感,也就更有意志力。

4,意志力的极限可以用我想要的力量去提高——意志力疲惫是一种情绪或者感觉,并不是身体反应,所以当意志力告急时可以用“我想要”的力量,用长期目标注入新的力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