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是我国特有珍贵用材树种。
楠木,学名Phoebe zhennan S. Lee et F. N. Wei,也被称为桢楠,是一种大乔木,高度可达30余米,树干通直,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这种木材以其浅橙黄色调、淡雅的纹理、温润柔和的质地以及无收缩性等特点,被誉为极高档之木材,遇雨时还会散发出阵阵幽香,因此非常珍贵。楠木主要生长在中国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约为0-38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400~1600毫米之间。由于历代以来的砍伐利用,楠木的天然野生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现存的楠木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风景保护林。尽管如此,楠木因其优美的材质和珍贵性,仍然被广泛用于建筑、造船、家具等领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
此外,楠木还被列入了《中国植物红皮书》——濒危植物名录中,以引起人们对这一珍贵树种的保护意识。由于自然生长的楠木近乎绝迹,国务院于1984年将其列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和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加大了保护力度,禁止砍伐,以保护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
楠木家具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一定的养生功能,楠木家具的收藏潜力也日益显现出来。一是存世稀少。楠木是我国珍贵保护树种,禁止砍伐,老料又存世不多,数量十分有限,因此楠木家具已经成为收藏新贵,行情每年大幅攀升。楠木大件制品和金丝楠更是无价之宝。楠木家具的欣赏和审美价值被发掘,其具备高贵、华美、含蓄、雅致的审美情趣。楠木家具的养生功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按照中医理论:芳香之物能醒脾化湿,开窍醒脑,升清化浊。久居楠木装修的居室雅斋中,与香楠家具为伴,金丝楠木发出的阵阵幽香,能起到芳香化湿、醒脾辟浊的作用。中医理论素有"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编辑楠树照片 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人的生理健康离不开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肾气充盈与否是先天因素,但是后天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而主管后天之本的脾主运化水液营养,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则会导致痰饮水湿内生,人体健康就会失衡而为疾病所扰。金丝楠木所发出的自然香气恰恰就是一味醒脾化湿降浊的芳香之剂,可以调养生息、祛湿醒脾。
大乔木,高达30余米,树干通直。芽鳞被灰黄色贴伏长毛。小枝通常较细,有棱或近于圆柱形,被灰黄色或灰褐色长柔毛或短柔毛。叶革质,椭圆形,少为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1(13)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渐尖,尖头直或呈镰状,基部楔形,最末端钝或尖,上面光亮无毛或沿中脉下半部有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脉上被长柔毛,中脉在上面下陷成沟,下面明显突起,侧脉每边8-13条,斜伸,上面不明显,下面明显,近边缘网结,并渐消失,横脉在下面略明显或不明显,小脉几乎看不见,不与横脉构成网格状或很少呈模糊的小网格状;叶柄细,长1-2.2厘米,被毛。
分布于湖北西部、贵州西北部及四川、湖南等地。在湖南东安县,当地林业部门发现一片保护完好的楠木林,楠木树龄据传大都在500岁以上,十分珍贵。湖北省竹溪县鄂坪乡东湾村慈孝沟和新洲乡烂泥湾村楠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金丝楠木群落,世界罕见,此楠木群也是故宫楠木的“后裔”。
贵州思南发现树龄超1300年楠木古树 高45米;2014年4月23日至24日,中国野生动植物协会植物处处长于永福、中科院副研究员陈又生、贵州野生动植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研究员张华海等一行专家,对思南县野生楠木资源进行实地考察。据介绍,最大楠木树位于思南县青岗坡镇四野屯自然保护区内,其胸围8.92米、树冠16米,树高45米,被誉为“贵州楠木王”。经专家测量,该树树龄在1300多年以上。林业专家考察认为,如此大的楠木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属罕见,可谓是“中国楠木王”。
东安县楠木林
东安县这片楠木林共有128棵细叶桢楠,参天大树聚集生长在一条小溪旁,大都要两人以上才能合抱。其中一棵最大的胸径达1.2米左右,高逾30米。楠木是国家保护植物,生长速度非常慢,当地老人说,这些楠木的年龄大都在500岁以上。当地林业部门已对这片楠木群进行挂牌保护,且专门成立了春华珍贵植物专业合作社,凭借这片楠木林的种子资源,依靠多年的国有林场的技术人员,进行楠木的育苗和培植。春华珍贵植物专业合作社根据它的生物学特性,选择立地条件适宜楠木生长的山场,建立楠木造林试验基地580亩,在试验基地内设立固定标准样地,调查楠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分析不同试验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坡度、坡向、坡位以及土壤肥力等条件对楠木生长的影响,探索楠木不同栽培新模式、新技术,研究楠木生长动态及规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