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简介
串口的基本应用,使用串口中断接收数据,串口中断发送回包(一般可以使用非中断形式发送回包,在数据接收不频繁的应用中。串口接收中断保证串口数据及时响应,使用非中断方式发送回包即可)。
串口接收数据长度位置,频率未知,不要求实时处理的场景。如果采用上述方案,接收一帧数据立即处理,那么在处理的时候来的数据包就“丢失”了。这个时候就需要缓冲队列来解决这个问题。
02、缓冲区
缓冲区看名字就知道,是缓冲数据用的。实现缓冲区最简单的办法时,定义多个数组,接收一包数据到数组A,就把接收数据的地址换成数组B,每个数据有个标记字节用于表示这个数组是否收到数据,收到数据是否处理完成。
上述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但有缺点:
①缓冲数据组数一定,且有多变量,代码结构不太清晰。
②接收数据长度可能大于数组大小,也可能小于数组大小。不灵活,需要接收数据很长时容易出错,且内存利用率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是:环形缓冲区。
环形缓冲区就是一个带“头指针”和“尾指针”的数组。“头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读的数据,“尾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写的缓冲空间。通过移动“头指针”和“尾指针”就可以实现缓冲区的数据读取和写入。在通常情况下,应用程序读取环形缓冲区的数据仅仅会影响“头指针”,而串口接收数据仅仅会影响“尾指针”。当串口接收到新的数组,则将数组保存到环形缓冲区中,同时将“尾指针”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