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算法的陷阱:超级平台、算法垄断与场景欺骗笔记03_反垄断监管

1. 反垄断监管

1.1. 美国反垄断执法机构不仅放松了限制并购的监管力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并鼓励银行业的并购行为

1.1.1. 由于大规模的并购重组,那些在经济危机期间被美国政府解救的金融机构已经变得难以撼动,社会与经济都无法承受它们的破产

1.1.2. 在实践中,主流的呼声仍是放松监管(特别是对企业的并购或垄断行为)

1.2. 对那些企图操纵价格、恶意扰乱市场秩序或者擅自减产的卡特尔组织,执法机构则坚决予以处罚

1.3. 对科技企业的监管放松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1.3.1. 由于市场本身充满活力且竞争激烈,针对线上市场的政府干预无异于多此一举

1.3.2. 新型的互联网商务业态会令市场环境更加健全,竞争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1.3.3. 有了数据作为火力补给,算法俨然成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策略

1.3.4. 旧有的顽疾(共谋、垄断、价格歧视)似乎会在数字化的世界销声匿迹

1.3.5. 相比人类的反应速度,当定价算法可以做到近于实时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时,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商业市场

1.4. 宽松的法律环境将促成更好的结果

1.4.1. 相比市场自发的“监管”力量,政府监管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并不完美且成本高昂的替代品

1.4.2. 竞争机制可以在大多数市场中发挥作用,同业兼并与纵向并购可以提升效率,而自由市场的力量可以覆灭任何垄断市场的企图

1.5. 由于通信行业的频繁创新,占据庞大市场份额的业内企业往往只是昙花一现,难以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

1.5.1. 在动态变化的大背景下,可观的市场占有率并不一定意味着强大的市场力量,或是给竞争秩序带来持久伤害

1.6. 行政干预对线上市场来说是弊大于利

1.6.1. 对共谋的处罚则是例外

1.6.2. 由于行政干预的目的是保护那些停滞于落后的经济模式中的企业不被新生力量击溃,它往往是多此一举,并会起到伤害消费者的作用

2. 穿透竞争的表象

2.1. 大数据分析可以培育一个充满竞争的线上市场环境,但是我们尚不能不加分辨地认定我们总能从中获益

2.1.1. 它们的本性还有待于掌握这些技术的企业去继续挖掘

2.1.2. 当它们所能发挥的作用与我们的利益保持一致并契合了特定的市场特性时,这种影响力就是积极的

2.1.3. 它们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可能远超于我们目前的认知

2.2. 科技的创新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竞争的格局,它还造就了一个崭新的市场环境

2.3. 在算法经济中,娴熟的市场玩家努力提升自己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能力

2.4. 通过运用精妙的算法模型,企业得以具备数据挖掘与交易、模式识别、需求预测、价格优化的能力

2.5. 人们的生活经历、社会交往甚至是所思所想都可以转化为算法模型里面的数据源

2.6. 线上平台的免费午餐券需要用我们的个人信息来换取,这些服务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2.7. 免费的成本已变得太高

2.7.1. 对不少人而言,他们就连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已经外泄,是出于何种目的、在什么时候、被谁使用等问题都摸不着头脑

2.8. 我们的个人信息数据成为能够转化为行为定向广告、营销策略甚至是创造个人财富的工具

2.8.1. 对很多顶级科技企业而言,它们更是将隐私保护技术视为对自己业务扩张的威胁

2.8.2. 有可能催生导致消费者剩余下降的新式垄断行为

3. 垄断组织的变化

3.1. 超出监管能力范畴的共谋将屡见不鲜,价格歧视的表现形式也越发具有迷惑性

3.2. 由算法驱动的垄断组织还将通过操控那些核心平台(比如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从而获取人们的个人信息,达到赚取巨额收益的目的

3.2.1. 所谓的“超级平台”指的则是装载在移动设备上的苹果iOS操作系统与谷歌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

3.2.2. 对超级平台的崛起,以及它与其他市场参与者之间那种竞合关系,也值得我们认真考量

3.2.3. 企业通过合作获取了更多的个人信息,进而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打造了营销活动中的价格歧视

3.2.3.1. 即便它们能够从团队合作中获益,但最终还是领头的那只狮子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进而继续壮大自己的力量

3.3. 共谋

3.3.1. 从烟雾缭绕的酒店会议室到整洁干燥的数据中心

3.3.2. 自计算机取代人类承担起了定价的工作职责之时起,商业共谋、利用人们的行为偏好牟取暴利等现象同样也将在算法的世界里重现

3.3.3. 广泛应用的定价算法不仅不会改善竞争,甚至会让消费者为商品和服务付出更多金钱

4. 向完美行为歧视进发

4.1. 对于同样的商品,我们所能看到的售价将与我们的邻居、朋友以及住在城市另一边的家人获得的报价不同

4.2. 通过收集个人数据并追踪人们的日常行为,商家可以更好地预测个体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与心理价位

4.3. 行为定向广告与价格歧视遍地开花

4.4. 比价网站有时也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转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限的选择和更高昂的价格

5. 消除弊端的可能

5.1. 垄断行为的演化并没那般显著

5.1.1. 从表象上看,我们依旧处在一个竞争市场之中

5.1.2. 市场垄断却以不易被人察觉的方式侵入我们的生活,吞噬我们的财富,窃取我们的隐私

5.2. 在这个受控生态系统中,从前那些自由竞争市场的标识(透明市场环境、低准入门槛、丰富多样的选择)都将只是停留在人们认识里的幻觉

5.2.1. 当各大公司的定价算法得以“心照不宣”地在一个透明市场环境中公然共谋、开展价格歧视时

5.2.2. 当大数据可以做到尽可能多地获取我们的个人信息并为了攫取我们的财富而展开竞争时

5.2.3. 在这个竞争市场的假象中,又何谈这种技术进步是为了造福民众?

5.3. 当数据成为现代经济中的关键资源时,掌握了数据优势的企业不仅可以在自己的行业中睥睨众人,纵向并购的大门还将为它们敞开

5.3.1. 不仅可以用来开展行为定向广告,还可以不断提升商品与服务的品质

5.4. 当这些企业收集到更多有关产品使用者的政治态度与立场的数据时,通过巧妙地操纵搜索页面的内容呈现,它们有望成为影响政治生态的强大舆论力量

5.4.1. 这些已经被识别出的反竞争效应将对市场产生重大且持久的影响

5.4.2. 不能因为这些市场缺陷是发生在新兴的数字经济时代,就可以对它们有所姑息

5.5. 对共谋、行为歧视与超级平台和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竞合关系的发难并不等于质疑创新与科技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的正面意义

5.5.1. 超越口头的鼓舞,看透其中的迷思,衡量这些市场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并客观分析新变化将给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

5.6. 在科技进步过程中,竞争市场的假象恐怕会越发具有迷惑性,而我们所发现的市场缺陷也有可能会进一步深化

5.6.1. 反垄断政府机构现有的工具箱也只能矫正这其中的部分市场缺陷

5.6.2. “监管”绝不再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字眼

5.7. 在大数据时代,有效的监管是对社会有益的贡献

  • 13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