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VM 架构设计和原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探讨了 GCC 的编译过程和原理。然而,由于 GCC 存在代码耦合度高、难以进行独立操作以及庞大的代码量等缺点。正是由于对这些问题的意识,人们开始期待新一代编译器的出现。在本文,我们将深入研究 LLVM 的架构设计和原理,以探索其与 GCC 不同之处。
LLVM 发展历程
在早期的 Apple MAC 电脑选择使用 GNU 编译器集合(GCC)作为官方编译器。尽管 GCC 在开源世界中表现良好,但苹果对编译工具提出了更高要求。苹果在增强 Objective-C 和 C 语言方面投入了大量努力,但 GCC 开发者对苹果在 Objective-C 支持方面的努力表示不满。因此,苹果基于 GCC 分为两个分支进行独立开发,导致苹果的编译器版本明显落后于官方 GCC 版本。

另一方面,GCC 的代码过于耦合,难以独立开发。随着版本更新,代码质量逐渐下降,而 GCC 无法以模块化方式调用实现 Apple 渴望的更好集成开发环境支持,这限制了 Apple 在编译器领域的发展。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苹果一直寻找高效、模块化和更自由的开源替代方案。最终,苹果聘请了编译器领域的专家克里斯·拉特纳来领导 LLVM 项目的实现,标志着 LLVM 编译器的诞生。

LLVM 项目起源于 2000 年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维克拉姆·艾夫(Vikram Adve)和克里斯·拉特纳(Chris Lattner)的研究,旨在为所有静态和动态语言创建动态编译技术。LLVM 是以 BSD 许可证开发的开源软件。2005 年,苹果公司雇用了克里斯·拉特纳及其团队为 macOS 和 iOS 开发工具,LLVM 成为了这些平台开发工具的一部分。
项目最初被命名为低级虚拟机(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的首字母缩写。然而,随着 LLVM 项目的发展,该缩写引起了混淆,因为课程范围不仅局限于创建虚拟机。随着 LLVM 发展壮大,它成为了许多编译工具和低级工具技术的统称,这使得缩写变得不再合适。于是开发者决定摒弃缩写的含义,现在 LLVM 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用于指代 LLVM 项目下的所有子课程,包括 LLVM 中介码(LLVM IR)、LLVM 调试工具、LLVM C++标准库等。
从 9.0.0 版本开始,LLVM 改用带有 LLVM 额外条款的 Apache 许可证 2.0。自 2019 年 10 月起,LLVM 项目的代码存储已正式迁移到 GitHub。
LLVM 项目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编译器工具集合。LLVM 激发了许多人为多种编程语言开发新的编译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之一是 Clang。作为一个新的编译器,Clang 提供对 C、Objective-C 和 C++ 的支持,并且得到了苹果公司的大力支持。Clang 的目标是取代 GCC 在系统中的 C 和 Objective-C 编译器,它能够更轻松地集成到现代开发环境(IDE)中,并且支持线程的更好处理。从 Clang 3.8 版本开始,它还开始支持 OpenMP。GCC 在 Objective-C 方面的发展已经停滞,苹果已经将其支持转移到其他维护分支上。
在 2021 年 jetbrains 开发者调查中表示 GCC 编译器拥有 78%的用户使用率,Clang 编译器有 43% 的用户使用率。

由于 LLVM 对产业的重大贡献,计算机协会在 2012 年授予维克拉姆·艾夫、克里斯·拉特纳和 Evan Cheng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26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