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ARP(地址解析协议):把
IP地址解析为硬件地址,它解决
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
IP地址和
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6.
ARQ(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帧附加一定的
CRC冗余检错码一并发送,接收方
根据检错码对数据帧进行错误检测,发现错误丢弃,
发送方超时重传该数据帧
7.AS(自治系统):处于一个管理机构控制之下的
路由器和网络群组。对内使用OSPF,RIP,对外BGP
8
.BGP(边界网关协议):
边界网关协议。不同
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外部网关协议
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应用层协议,基于
TCP
BGP的使用环境:
因特网规模太大,自治系统之间路由选择很困难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找最佳路由并不现实
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必须考虑有关策略
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
比较好的路由
工作原理:每个自治系统选出一个(或多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
“BGP发言人”。
发言人与发言人之间交换信息,首先要建立
TCP连接
BGP支持
CIDR
10.
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码分复用。一组包含
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
携带多路信号。例子:可理解为A站一辆装绿豆和B站一辆装黄豆的车,经过信道时物品装在一起。然后到了目的地再分离
11.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码分多址。
以不同的
伪随机码来区别
基站。各基站使用
同一频率并在
同一时间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的一种成熟的
无线通信技术
13.
CIDR(
无类别域间路由):在变长子网掩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
消除传统A,B,C类网络的划分,并可以在软件的支持下实现
超网(路由聚合)构造的一种IP地址的划分方法
14.
CRC循环冗余码。最常用的一种
差错校验码。如ARQ方法中,
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帧附加一定的CRC冗余检错码一并发送,接收方根据检错码对数据帧进行错误检测,发现错误丢弃,发送方超时重传该数据帧。
15.CSMA/CD(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协议):
CSMA的改进,
总线型网络
应用于
有线连接的局域网。总是以
广播模式发送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区别于CSMA协议),
冲突停发,随机重发(二进制退避算法)
16.CSMA/CA(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避免协议):
广播告诉其他结点,让其他结点在某段时间不要发送数据
为什么要有这个协议:
无线介质实现碰撞检测硬件花费过大;
“隐蔽站”
适用于
无线局域网
二进制退避算法
实现方法:
预约信道:我要用多久
ACK:收到了给我个回复
RTS/CTS帧:“隐蔽站”
18.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
给主机动态地分配IP地址
应用层协议。基于
UDP。
C/S方式(所以是应用层协议)
DHCP服务器聚合DHCP客户端的交换过程:
DHCP客户机广播
“DHCP发现”,找服务器
DHCP服务器收到,广播
“DHCP提供”
DHCP客户机收到“DHCP提供”,广播
“DHCP请求”消息
DHCP服务器广播
“DHCP确认”
19. DNS:
域名系统。将特定含义的
主机名(
www.baidu.com)
转变为IP地址
将特定含义的
主机名(
www.baidu.com)
转变为IP地址
层次域名空间
www(三级域名).baidu(二级域名).com(顶级域名)
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
顶级域名服务器
授权域名服务器(权限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
解析器
域名解析:(《王道》P246)
迭代与递归结合
迭代式

22. EGP:
外部网关协议,
域间路由选择。
自治系统之间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
BGP
25. FDM:频分复用:一种将
多路基带信号调制到不同频率载波上再进行
叠加形成一个复合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27:
FTP(文件传送协议):
异构网络中任意计算机之间
传送文件。提
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
提供的功能:
不同种类主机系统之间的
文件传输能力
以用户权限方式提供用户对远程FTP服务器上的
文件管理能力
以匿名FTP的方式提供公用
文件共享的能力
C/S工作方式,
FTP。由主进程与若干从属进程构成
控制连接(端口21)与
数据连接(端口20)
28.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一组用于在
网络结点间传送数据的协议
面向比特
全双工通信,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
所有帧使用
CRC检验,顺序编号,
可靠传输
传输控制与处理功能分离,较大灵活性
基本配置:
平衡配置:一个主站控制整个链路
非平衡配置:两个站都是复合站,平等地发起数据传输
站:主站,从站,复合站
29.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一种
文档结构的
标记语言,使用一些约定的
标记对页面上的各种
信息、格式进行描述
30.
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为了实现万维网上各种链接,万维网
客户程序与万维网
服务器程序之间的
交互必须严格遵守的
协议。HTTP是一个
应用层协议,它使用
TCP连接进行
可靠的传送
31.
ICMP(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
):允许主机或路由器
报告差错情况和
提供有关是否有异常情况的
报告。
IP层协议
报文种类:
ICMP差错报文,ICMP询问报文
两个常见应用:
PING(工作在应用层,直接使用ICMP)
Traceroute,tracert(工作在网络层)
32.IEEE: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团队。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的领域的开发和研究
33.
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
多播协议。互联网
组播所使用的一种协议,
进行组播组成员信息的交互 。IGMP 使用
IP 数据报传递其报文
34.
IGP:内部网关协议(域内路由选择)。
一个自治系统内部额所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
RIP,OSPF
37.
IP:
网际协议。用来使互连起来的网络能够相互
通信。整个
TCP/IP协议族的核心,也是
构成互联网的基础。IP位于TCP/IP模型的
网络层
44.
LAN:局域网。采用
广播技术,几十米到几千米的覆盖范围
45.
LCP。
链路控制协议。
PPP的组成部分。建立、配置、测试和
管理数据链路
46.
LLC。数据链路层中的
逻辑控制子层:向网络层提供
无确认的无连接
服务
,
有确认的无连接服务,
有确认的面向连接服务
47.
MAC:数据链路层中的
MAC介质访问子层:
组帧,差错控制,透明传输
48.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网。提供覆盖范围五公里到五十公里的区域的长距离通信服务。常用以太网技术
49.
MIME(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展)
:
扩展了电子邮件标准,使其能够
支持
:
非ASCII字符文本
54.
MTU:最大传送单元。一个链路层数据报
能承载的最大数据量
55.
NAT
:
网络地址转换
:通过将
专用网络地址转换为公用地址
从而对外隐藏内部管理的IP地址。
56.
NCP
:
网络控制协议。
PPP的组成部分。
为网络层协议建立和
配置逻辑连接
57.NFS(网络文件系统)
①允许
应用进程打开一个远地文件
,并能在该文件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开始读写数据。
②
NFS
可使用户
只复制
一个大
文件中的
一个很小的
片段
,而不需要复制整个大文件。
③
在网络上传送的只是少量的修改数据
。
61.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IGP
的一种,使用
迪杰斯特拉算法
LSA(链路状态通告)来在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网络拓扑信息
基本特点:
向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
,使用
洪泛法
发送的信息是
与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只有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OSPF是
网络层协议
,直接用
IP数据报
发送
能
适用于规模很大的自治系统
中
全网范围内是一致的
灵活
多路径间的负载平衡
子网划分
与
CIDR
虽然能算出完整的最优路径,但路由表中不会存储完整路径。
只存储“下一跳”
能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更小的范围
62. P2P(对等网络):一种在对等者(Peer)之间分配任务和工作负载的分布式应用架构,是对等计算模型在应用层形成的一种组网或网络形式
可以定义为:网络的参与者
共享他们
所拥有的一部分硬件
资源(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连接能力、打印机等),这些
共享资源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和内容,
能被其它对等节点(Peer)直接访问而无需经过中间实体。在此网络中的
参与者既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
提供者(Server),
又是资源、服务和内容的
获取者
63. PAN:个人区域网。区域半径10m
65.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包括
SDU(服务数据单元)和
PCI(协议控制信息)
66. POP(邮局协议):
UA向
邮件服务器发出请求,
“拉”取用户邮箱中的邮件。
C/S
工作方式。
TCP
连接(端口110)
67. PPP点对点协议(Point to Point Protocol)
串行线路通信的
面向字节的协议
拨号或专线
建立点对点连接
三个组成部分:
链路控制协议LCP:建立、配置、测试和
管理数据链路
网络控制协议NCP:为网络层协议建立和
配置逻辑连接
一个
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69.
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使只知道自己
硬件地址的主机能够知道其IP地址。
71.
RIP(路由信息协议):
IGP的一种。
应用层协议,传输层使用
UDP
使用跳数,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跳数加1
一条路径最多15个路由器。距离16不可达
特点
仅
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交换的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选择
最小跳数路由
缺点
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开销大,交换的是完整的路由表
慢收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路由器
74. RTT:往返时间
75. SAP:服务访问点。上层访问下层所提供服务的点
77.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使用SMTP协议的情况:①发件人的用户代理
向发送方的
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②发送方的邮件服务器
向接受方邮件服务器发送构件
80.
STP:屏蔽双绞线
。
UTP加一个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
81.TCP(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层协议。
面向连接、可靠的、全双工通信
提供单播,不支持广播和多播。
面向字节流,而非消息流,消息的边界在端到端传输中不能得到保留。(TCP虽是面向字节流的,但TCP传送的数据单元却是报文段)
82. TDM:时分复用。 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
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简称时隙),并
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
85.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不可靠、面向报文。没有拥塞控制。不需要确认。
不可靠的逻辑信道
优点:
无需建立连接
无连接状态
分组
首部开销小(8B)
应用层能更好地控制要发送的数据和发送时间
用于
DNS、SNMP,TFTP,RTP(实时传输协议)
特点:
尽最大努力交付
面向报文:添加首部直接交付IP层,接收方去首部原封不动交付完整报文。报文不可分割,是UDP数据报处理的最小单位
计算校验和:在UDP数据报之前加12B伪首部
86.
URL:为了使用户清楚地知道能够很方便地找到所需的信息,万维网使用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并使每一个文档在整个因特网的范围内具有唯一的标识符URL
87.
UTP:两根采用一定规律
并排绞合的相互绝缘的
铜导线组成
89. WAN:广域网。提供覆盖范围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的区域的长距离通信服务
93.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WWW可以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浏览Web服务器上的页面。 是一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一样“资源”;并且由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用户,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电话线分为电话,上行和下行三个独立的信道,避免相互干扰。用户可以
边打电话边上网
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一个
数字电话网络标准,一种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系统
ACL:
访问控制列表。访问控制列表是应用在
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这些指令列表用来告诉路由器
哪些数据包可以接收、哪些数据包需要拒绝
B级:
3.
AP(接入点):BSS基本服务集中的基站,作用和网桥相似
4.
API:应用编程接口:一些
预先定义的函数或约定。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原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9.
BSS(基本服务集)。
无线局域网的最小构件。包括一个
基站和
若干服务站
21.
DS 主干分配系统。
BSS通过DS接入另一个BSS构成ESS。
24.
ESS扩展的服务级。
BSS通过DS接入另一个BSS构成ESS
39.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标准化的国际组织
41.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如电信,联通和移动
52. NAP:网络接入点
53. MSS:
最长报文段。 TCP协议定义的一个选项,MSS选项用于在TCP连接建立时,收发双方协商通信时每一个报文段所能承载的最大数据长度
60. OFDM:
正交频分复用: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64.
PCM:
脉码调制。 是对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量化、编码后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一种
调制方式
70. RFC(Request For Comments)征求意见稿。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的一系列备忘录
76. SDU:
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79. STDM:
统计时分复用
。 一种根据用户实际需要动态分配线路资源的时分复用方法
91.
WDM:
波分复用。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合波器,Multiplexer)汇合在一起,并耦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94.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一种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
96.TFTP(简单文件传送协议):基于UDP 数据报, 需要有自己的差错改正措施。TFTP 只支持文件传输而不支持交互
97.TELNET(远程终端协议):基于TCP 连接。基于C/S方式。
①用户通过 TELNET 就可注册(即登录)到远地的另一个主机上(使用主机名或 IP 地址)。
②TELNET 能将用户的击键传到远地主机,同时也能将远地主机的输出通过 TCP 连接返回到用户屏幕。
③通过NVT格式实现透明传输(NVT定义了数据和命令应怎样通过因特网)
IPCP:网际协议控制协议。用来在点对点协议连接上建立和配置网际协议
FDDI环:令牌环网络的一种
C级:
1. AN:接入网
2.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12. 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通用网关接口。是Web 服务器运行时外部程序的规范,按CGI 编写的程序可以扩展服务器功能

17. DES:数据加密标准。使用密钥加密的块算法
20. Dos:拒绝服务
23. 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26. FIFO:先进先出
35. IM:即时传信
36.IMAP(网际报文存取协议)一种邮件获取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邮件客户端可以通过这种协议从邮件服务器上获取邮件的信息,下载邮件等。
38. IR:红外技术
40. ISM:工业、科学与医药(频段)
42. ITU:国际电信联盟。负责分配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频谱与卫星轨道资源,制定全球电信标准
43. JVM:Java虚拟机
50. MIMO:多入多出
51. MIPS:百万指令每秒
58. NSAP:网络层服务访问点
59. 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68. QAM:正交幅度调制。 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
72. RTP:实时运输协议。说明了在互联网上传递音频和视频的标准数据包格式
73. RTS:请求发送
78.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基于UDP。专门设计用于在 IP 网络管理网络节点(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及HUBS等)的一种标准协议
83. TTL:生存时间。
84. UA:用户代理。一个特殊字符串头,使得服务器能够识别客户使用的操作系统及版本、CPU 类型、浏览器及版本、浏览器渲染引擎、浏览器语言、浏览器插件等
88. VLAN:虚拟局域网。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
90. WCDMA:宽带码分多址。利用码分多址复用(或者CDMA 通用 复用技术,不是指CDMA标准)方法的宽带扩频3G移动通信空中接口
92. WLAN:无线局域网
95.VPN(虚拟专用网):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进行加密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