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基础java入门:第十八节.数组的冒泡排序

0基础java入门:第十八节.数组的冒泡排序

1. 冒泡排序 思路分析

冒泡排序:一种将一组无序的值变的有序的算法。是众多算法中比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冒泡排序的核心思想是,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将值大的元素交换到右边。

排序思路: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比较小的数放在前面,比较大的数放在后面。

    (1)第一次比较:首先比较第一和第二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将大数放在后面。

    (2)比较第2和第3个数,将小数 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

    ......

    (3)如此继续,知道比较到最后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重复步骤,直至全部排序完成

    (4)在上面一趟比较完成后,最后一个数一定是数组中最大的一个数,所以在比较第二趟的时候,最后一个数是不参加比较的。

    (5)在第二趟比较完成后,倒数第二个数也一定是数组中倒数第二大数,所以在第三趟的比较中,最后两个数是不参与比较的。

    (6)依次类推,每一趟比较次数减少依次

举例:

    (1)要排序数组:[10,1,35,61,89,36,55]

 (2)第一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10和1比较,10大于1,交换位置       [1,10,35,61,89,36,55]

      第二趟排序:10和35比较,10小于35,不交换位置  [1,10,35,61,89,36,55]

      第三趟排序:35和61比较,35小于61,不交换位置  [1,10,35,61,89,36,55]

      第四趟排序:61和89比较,61小于89,不交换位置  [1,10,35,61,89,36,55]

        第五趟排序:89和36比较,89大于36,交换位置   [1,10,35,61,36,89,55]

      第六趟排序:89和55比较,89大于55,交换位置   [1,10,35,61,36,55,89]

      第一趟总共进行了六次比较,排序结果:[1,10,35,61,36,55,89]

(3)第二趟排序:

      第一次排序:1和10比较,1小于10,不交换位置  1,10,35,61,36,55,89

      第二次排序:10和35比较,10小于35,不交换位置    1,10,35,61,36,55,89

      第三次排序:35和61比较,35小于61,不交换位置     1,10,35,61,36,55,89

      第四次排序:61和36比较,61大于36,交换位置   1,10,35,36,61,55,89

      第五次排序:61和55比较,61大于55,交换位置   1,10,35,36,55,61,89

      第二趟总共进行了5次比较,排序结果:1,10,35,36,55,61,89

    (4)第三趟排序:

      1和10比较,1小于10,不交换位置  1,10,35,36,55,61,89

      第二次排序:10和35比较,10小于35,不交换位置    1,10,35,36,55,61,89

      第三次排序:35和36比较,35小于36,不交换位置     1,10,35,36,55,61,89

      第四次排序:36和61比较,36小于61,不交换位置 1,10,35,36,55,61,89

      第三趟总共进行了4次比较,排序结果:1,10,35,36,55,61,89

      到目前位置已经为有序的情形了。

2. 如何交换两个数字的值

在上边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在算法中需要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值,符合条件之后交换。首先我们先看看如何交换两个变量的值。

代码演示: 观察代码 下边的代码我们是交换不成功的。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两个变量
		int x = 0;
		int y = 10;
		// 下边交换不成功我们先观察一下
		x = y;
		y = x;
		// 输出结果 这样交换不会成功,x的值会被y覆盖
		System.out.println(x);
		System.out.println(y);
	}
}

运行结果:

分析一波:

观察结果 最后x 和y 的值是变成了一样的。这里的问题处在 x = y 这句代码。因为这样代码执行时 y赋值给x 就已经将 x的值变成了10 。之后的 y = x ,执行时这时的结果就都已经时10了,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第三个变量来先存储 x的值。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两个变量
		int x = 0;
		int y = 10;
		// 下边交换不成功我们先观察一下
		int t  = x; // 定义一个新的变量 先将x的值 赋值到这个变量t
		x = y; // 将 y的值赋值给 x
		y = t; // 将 t的值赋值给 y 
		// 输出结果 这样交换成功
		System.out.println(x);
		System.out.println(y);
	}
}

运行结果:

分析一波:上边的代码 x = y之前 ,添加了代码 t = x,这样就 先将 x的值存放在t中。最后 y = t 时,就简介的将x的值放到了y中。完成两个变量的交换。这个道理和生活中的道理是相同的。我们如果像交换两个装满睡的杯子中的水。那么需要第三个杯子来先将有水的杯子腾空一个,才可以做到交换。

3. 冒泡排序的代码演变

先来尝试比较数组的前俩个值然后进行交换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一个数组
		int[] arr = {10,1,35,61,89,36,55};
		// 比较数组中前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0]>arr[1]){
			int t = arr[0];
			arr[0] = arr[1];
			arr[1] = t;
		}
		// 最后遍历输出数组
		for(int i=0;i<arr.length;i++){
			System.out.print(arr[i]+"\t");
		}
		
	}
}

运行结果:

思路分析:上边的代码,比较了数组前两个元素的值,之后符合条件交换。这样数组的顺序变成了 1 10 35 ... ...。这个代码之后,我们需要在比较 第2和3个元素。第3,4个元素... ... 直到比较最后两个元素,完成第一轮比较后最大值就会出现在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也就是我们需要将比较的代码重复6次。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一个数组
		int[] arr = {10,1,35,61,89,36,55};
		// 比较数组中前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0]>arr[1]){
			int t = arr[0];
			arr[0] = arr[1];
			arr[1] = t;
		}
		// 比较数组中2,3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1]>arr[2]){
			int t = arr[1];
			arr[1] = arr[2];
			arr[2] = t;
		}
		// 比较数组中3,4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2]>arr[3]){
			int t = arr[2];
			arr[2] = arr[3];
			arr[3] = t;
		}
		// 比较数组中4,5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3]>arr[4]){
			int t = arr[3];
			arr[3] = arr[4];
			arr[4] = t;
		}
		// 比较数组中5,6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4]>arr[5]){
			int t = arr[4];
			arr[4] = arr[5];
			arr[5] = t;
		}
		// 比较数组中6,7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5]>arr[6]){
			int t = arr[5];
			arr[5] = arr[6];
			arr[6] = t;
		}
		// 最后遍历输出数组
		for(int i=0;i<arr.length;i++){
			System.out.print(arr[i]+"\t");
		}
	}
}

运行结果:

分析一波:完成6次比较之后,最大值到了最后,但是6次比较的重复代码很多,而且后规律。我们可以将这些代码该成循环。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一个数组
		int[] arr = {10,1,35,61,89,36,55};
		for(int i=0;i<arr.length-1;i++){ // 注意条件 i<arr.length-1 ,这里必须-1,因为不-1 数组下标会越界
			// 比较数相邻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i]>arr[i+1]){
				int t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
			}
		}
		// 最后遍历输出数组
		for(int i=0;i<arr.length;i++){
			System.out.print(arr[i]+"\t");
		}
	}
}

运行结果:

代码分析:结果时和,之前的结果一样 。这样代码就变得更简洁了。之后我们在思考一下,这样的循环我们需要再执行5次(也就是一共6次),就可以让数组中的元素全部变得有序了。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一个数组
		int[] arr = {10,1,35,61,89,36,55};
		// 第1次循环
		for(int i=0;i<arr.length-1;i++){ // 注意条件 i<arr.length-1 ,这里必须-1,因为不-1 数组下标会越界
			// 比较数相邻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i]>arr[i+1]){
				int t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
			}
		}
		// 第2次循环
		for(int i=0;i<arr.length-1;i++){ // 注意条件 i<arr.length-1 ,这里必须-1,因为不-1 数组下标会越界
			// 比较数相邻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i]>arr[i+1]){
				int t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
			}
		}
		// 第3次循环
		for(int i=0;i<arr.length-1;i++){ // 注意条件 i<arr.length-1 ,这里必须-1,因为不-1 数组下标会越界
			// 比较数相邻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i]>arr[i+1]){
				int t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
			}
		}
		// 第4次循环
		for(int i=0;i<arr.length-1;i++){ // 注意条件 i<arr.length-1 ,这里必须-1,因为不-1 数组下标会越界
			// 比较数相邻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i]>arr[i+1]){
				int t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
			}
		}
		// 第5次循环
		for(int i=0;i<arr.length-1;i++){ // 注意条件 i<arr.length-1 ,这里必须-1,因为不-1 数组下标会越界
			// 比较数相邻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i]>arr[i+1]){
				int t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
			}
		}
		// 第6次循环
		for(int i=0;i<arr.length-1;i++){ // 注意条件 i<arr.length-1 ,这里必须-1,因为不-1 数组下标会越界
			// 比较数相邻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i]>arr[i+1]){
				int t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
			}
		}
		// 最后遍历输出数组
		for(int i=0;i<arr.length;i++){
			System.out.print(arr[i]+"\t");
		}
	}
}

运行结果:

分析一波:这里我们最后的结果已经达到。但是代码还是很重复。这里我们怎么梳理修改代码呢? 我们再最开始分析的时候,了解过这6轮比较每一次还会变少。所以最后整理代码

代码演示:

public class Demo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定义一个数组
		int[] arr = {10,1,35,61,89,36,55};
		// 最后代码整理
		// 第一层循环 ,表示循环的轮数 6轮 
		for(int j=0;j<arr.length-1;j++){ // 这里也是需要-1 因为 循环的轮数时 数组中元素个数-1轮
			for(int i=0;i<arr.length-1-j;i++){ // 注意条件 i<arr.length-1-j ,这里必须-1,因为不-1 数组下标会越界,-j是为了每轮比较次数减少,提高效率。
				// 比较数相邻两个变量的值 符合条件交换
				if(arr[i]>arr[i+1]){
					int t = arr[i];
					arr[i] = arr[i+1];
					arr[i+1] = t;
				}
			}
		}
		// 最后遍历输出数组
		for(int i=0;i<arr.length;i++){
			System.out.print(arr[i]+"\t");
		}
	}
}

运行结果:

分析一波: 上边的代码就是数组冒泡排序的最后代码。

4. 冒泡算法的代码分析

    (1)由此可见:N个数字要排序完成,总共进行N-1趟排序,每i趟的排序次数为(N-i)次,所以可以用双重循环语句,外层控制循环多少趟,内层控制每一趟的循环次数

    (2)冒泡排序的优点:每进行一趟排序,就会少比较一次,因为每进行一趟排序都会找出一个较大值。如上例:第一趟比较之后,排在最后的一个数一定是最大的一个数,第二趟排序的时候,只需要比较除了最后一个数以外的其他的数,同样也能找出一个最大的数排在参与第二趟比较的数后面,第三趟比较的时候,只需要比较除了最后两个数以外的其他的数,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没进行一趟比较,每一趟少比较一次,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算法的量。

    (3)时间复杂度

    1.如果我们的数据正序,只需要走一趟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比较次数C和记录移动次数M均达到最小值,即:Cmin=n-1;Mmin=0;所以,冒泡排序最好的时间复杂度为O(n)。

    2.如果很不幸我们的数据是反序的,则需要进行n-1趟排序。每趟排序要进行n-i次比较(1≤i≤n-1),且每次比较都必须移动记录三次来达到交换记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和移动次数均达到最大值:

综上所述:冒泡排序总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 ,时间复杂度和数据状况无关。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