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网络存储技术
(1)DAS(直接附加存储)本身是硬件的堆叠,很难扩展
(2)NAS(网络附加存储)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共享存取,即插即用
(3)SAN(存储区域网络)采用块级别存储,允许企业独立增加存储容量。
1.3.5 网络接入技术
(1)无线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是以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媒介(wifi,4G)。IEEE802.11
1.3.6 网络规划设计
(1)网络设计: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需要有更高的可靠性)
(2)信息安全基本要素:机密性(截取)、完整性(篡改)、可用性(切断)、可控性(控制信息流向和行为方式)、可审查性(伪造)
1.3.7 数据库管理系统
(1)Oracle、MySQL、SQL Server都是关系数据库,MongoDB是非关系数据库。
1.3.8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放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
(1)ETL:从数据源抽取出数据,清洗、转换、加载
(2)传统数据库技术:联机事务处理(transaction、OLTP)
(3)数据源(基础)-数据仓库(核心)-OLAP服务器(联机分析处理,集成)-前端工具(应用)
1.3.9 中间件技术(位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
(1)底层型中间件、通用型中间件、集成型中间件
1.3.10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规划与设计
(1)可用性: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可用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来度量,MTTF/(MTTF+MTTR(平均维修时间))*100%。
(2)可靠性:在意外或者错误使用的情况下维持软件系统的功能特性的基本能力。
(3)可维护性:可用平均维修时间(MTTR)来度量。
1.4 软件工程
1.4.1 需求分析(把杂乱无章的用户要求和期望转换为用户需求)
(1)业务需求:指反应企业或客户对系统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建立电子商务网站)
(2)用户需求:描述的是用户的具体目标。(需要有支付功能)
(3)系统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增删改查)
(4)QFD质量功能部署分为常规需求(应该)、期望需求(想当然)、意外需求(意外)。
(5)使用SA方法进行需求分析,核心是数据字典,有三个层次的模型。数据模型(E-R图)、功能模型(DFD)、行为模型(状态转换图)。
(6)需求阶段要进行需求验证(软件需求的基本特征是可验证性):进行需求评审(对SAS进行技术评审)和需求测试。
(7)UML中的事物包括结构事物、行为事物、分组事物、注释事物。
(8)UML中的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实现。
(9)十四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组合结构图、用例图、顺序图、通讯图、定时图、状态图、活动图、部署图、制品图、包图、交互概览图。
顺序图:执行者角色、控制类、用户接口、业务层、后台数据库(从左到右)
(10)UML视图:逻辑视图(设计视图)、进程视图、实现视图(开发视图)、部署视图(物理视图、实施视图)、用例视图(场景视图)
(11)类之间的关系:关联关系(提供了不同类的对象之间的结构关系)、依赖关系(一个类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类的变化)、泛化关系(继承的反关系)、聚合关系(表示类之间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生命周期可以不同)、组合关系(也表示类之间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生命周期相同)、实现关系。
1.4.2软件架构设计(核心是能否达到架构级的软件复用)
(1)数据流风格(批处理/过滤器)、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子程序、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层次结构)、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讯和事件驱动)、虚拟机风格(解释器)、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黑板系统、超文本系统)
(2)软件架构评估,评估人员关注的是系统的质量属性。
(3)架构评估方式:基于调查问卷、基于场景(最常用)(用一系列软件的修改来评价体系结构的易修改性)、基于度量(主要针对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