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需要有内核态?
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一些可能会影响其他进程的指令,需要在核心态才能执行
为了管理系统资源
2.进程的定义
组成:程序段,数据段、PCB(进程实体/进程映像,用来描述进程的详细信息,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定义: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组织方式:链接(分为多个队列:执行队列、就绪队列、阻塞队列)、索引(分为多个索引表,指针指向索引表,索引表的每条记录指向一个pcb)
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独立执行,分配调度资源的最小单位)、异步性(执行结果不确定)、结构性(pcb)
状态:创建态(分配内存以及其他系统资源、初始化pcb)->就绪态(等待cpu分配与调度)->执行态(在cpu上运行)->阻塞态(因某一事件暂时不能运行)->终止态(正常/异常结束、撤销pcb、回收系统资源)
转换:就绪态->运行态 (进程被调度);运行->就绪(时间片用完/高优先级进程抢占处理机);运行态->阻塞态(通过系统调用申请资源或者等待某事件的发生);阻塞态->就绪态(申请资源分配、等待事件发生)
3.进程通信
一个进程不能直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
共享存储:设立一块共享空间,对共享空间的访问互斥
基于数据结构的共享、基于存储区的共享
管道通信:连接读写进程的一个共享文件,又称pipe文件,一个固定大小的缓冲区,一般和操作系统的页的大小相同
半双工通信(单向传输,读写的两方固定),若想实现全双工通信则需要开辟2个管道。写满以后才能读数据,读完以后才能写数据。数据一旦被读出就会被抛弃,所以只能有一个读进程,不然会发生读错数据的情况。
消息传递:以格式化消息为单位(消息头+消息体),进行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读数据/写数据两个原语进行数据交换。
直接通信:创建消息体->通过发送原语挂到目标进程的消息缓冲队列的队尾;
间接通信:(信箱通信方式):发送到中间实体(信箱),消息实体中的消息头包含发送方与接受方的信息。进程1通过发送原语将消息发送到信箱,接受方通过接收原语从信箱中取出消息。
4.线程
什么是线程,为什么要引用线程?
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轻量级进程
进程需要同时做很多事,比如视频,发文件等,引入线程来增加并发度
线程属性:
线程由线程ID+线程控制块TCB组成
多cpu计算机中,不同线程可占用不同cpu
同一进程下的线程共享进程的资源
同一进程下线程的切换不会引起进程环境的切换,线程切换开销很小
线程的实现方式
用户级线程
内核级线程
用户级线程+内核级线程
线程模型
多对1模型:优点:在用户空间即可完成切换,线程切换开销小,效率高;缺点:当用户级线程被阻塞后会阻塞进程。
1对1模型:优点:并发能力强,一个线程被阻塞,其他线程可以继续执行,可以在多处理机上执行;缺点:进程切换需要切换到内核态,成本开销大 。
多对多模型:克服了多对1模型并发度小的缺点,又克服了 1对1模型用户进程占用太多内核级线程开销大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