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笔记
Go(又称 Golang)是 Google 的 Robert Griesemer,Rob Pike 及 Ken Thompson 开发的一种静态类型、编译型语言。Go 语言语法与 C语言相近,但功能上有:内存安全,GC(垃圾回收),结构形态及 CSP-style 并发计算。
一、Go的基本语法
1、变量的声明
Go语言是静态类型语言,因此变量(variable)是有明确类型的,编译器也会检查变量类型的正确性。
我们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来讲,变量就是一段或者多段内存,用于存储数据
1.1、标准格式
var 变量名 变量类型
例如: var age int //声明了一个名为age的变量,类型为int
注意:变量声明以关键字var开头,变量类型后置,行尾无须分号
如果你学过C语言,就会体会到这样声明的好处,比如C语言这样声明:int* a, b ,那么只有a是指针,b不是,这样会使人迷惑,如果想
要两个变量都为指针,需要这样定义:int *a,*b。 在go语言中,我们使用这样的声明方式:var a,b *int,就可以轻松的将a,b都
声明为指针。变量的命名规则遵循驼峰命名法,即首个单词小写,每个新单词的首字母大写,例如: startDate
1.2、基本数据类型
- bool:布尔型的值只可以是常量 true 或者 false。一个简单的例子:
var b bool = true。 - string:字符串就是一串固定长度的字符连接起来的字符序列。Go 的字符串是由单个字节连接起来的 [字符数组]
- int:整型 int 一般占用4个字节、int8、int16、int32(占4个字节)、int64(占8个字节)
- uint:无符号整数、uint8、uint16、uint32、uint64、uintptr
- byte:uint8的别名 无符号 8 位整型 (0 到 255)
- rune:类似int32
- float32、float64:
- complex64、complex128:
有符号和无符号的区别:int8 范围 -128-127,uint8 范围:0-255
当一个变量被声明之后,系统自动赋予它该类型的零值: int 为 0,float 为 0.0,bool 为 false,string 为空字符串,指针为 nil
1.3、不声明变量类型
var level = 1; //并未声明level的数据类型,go语言编译时会根据所赋的值1,去自动推断level的数据类型
我们可以使用
fmt.Printf("%T", level) //输出 int , 此处的T就表示的是当前变量的类型
1.4、批量格式类型
觉得每行都用 var 声明变量比较烦琐?Go语言提供了批量声明的方式
var (
a int
b string
c []float32
)
举个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var (
a int
b string
c float32
)
func main() {
//%d 整数占位符,%s 字符串占位符, %f 浮点数占位符(默认精度为6)
fmt.Printf("%d,%s,%f",a,b,c) //输出: 0, , 0.000000
}
1.5、简短格式类型
我们可以省略var关键字,这样写起来更便捷
i := 1 //声明一个变量 i 其初始值为1
上面讲过,如果不指明类型,直接赋值,Go会自动推导类型
使用简短格式有以下限制:
- 定义变量,同时显式初始化
- 不能提供数据类型
- 只能用在函数(方法)内部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不能
//aa := 1
func main() {
aa := 1
fmt.Println(aa)
}
简短变量声明被广泛用于大部分的局部变量的声明和初始化,var 形式的声明语句往往用于需要显式指定变量类型的地方
2、变量的初始化
//方式一:声明并初始化,一般用于声明全局变量
var level int = 1
//方式二:短变量声明并初始化,一般是用于声明局部变量
i := 1
以下的代码会出错: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var level int = 1
// 再次声明并赋值 会报错 no new variables on left side of := (左边的变量已经被声明了,不能重复声明)
level := 1
}
但是有特例
比如:net.Dial 提供按指定协议和地址发起网络连接,这个函数有两个返回值,一个是连接对象(conn),一个是错误对象(err)
正常的写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
)
func main() {
var conn net.Conn
var err error
conn, err = net.Dial("tcp", "127.0.0.1:8080")
fmt.Println(conn)
fmt.Println(err)
}
短变量的写法: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net"
)
func main() {
conn, err := net.Dial("tcp", "127.0.0.1:8080")
conn1, err := net.Dial("tcp", "127.0.0.1:8080")
fmt.Println(conn)
fmt.Println(conn1)
fmt.Println(err)
}
在多个短变量声明和赋值中,至少有一个新声明的变量出现在左值中(与顺序),即便其他变量名可能是重复声明的,编译器也不会报错
3、匿名变量
使用多重赋值时,如果不需要在左值中接受变量,可以使用匿名变量
//向具体网址发起连接请求,如果请求成功,连接对象返回给conn,连接失败将失败对象返回给err
conn, _ := net.Dial("tcp", "127.0.0.1:8080") // _表示匿名变量:相当于把这个变量抛弃了,不接收Dial返回的结果
conn1, _ := net.Dial("tcp", "127.0.0.1:8080") // 匿名变量不可以直接开头
fmt.Println(conn)
fmt.Println(conn1)
匿名变量以“_”下划线表示
匿名变量不占用命名空间,也不会分配内存。匿名变量可以重复声明使用
“_”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标识符,被称为空白标识符。它可以像其他标识符那样用于变量的声明或赋值(任何类型都可以赋值给它),但任何赋给这个标识符的值都将被抛弃,因此这些值不能在后续的代码中使用,也不可以使用这个标识符作为变量对其它变量进行赋值或运算。
4、变量的作用域
一个变量(常量、类型或函数)在程序中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称之为
作用域。
了解变量的作用域对我们学习Go语言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Go语言(静态语言)会在编译时检查每个变量是否使用过,一旦出现未使用的变量,就会报编译错误。如果不能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就有可能会带来一些不明所以的编译错误。
根据变量定义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 函数内定义的变量称为局部变量
- 函数外定义的变量称为全局变量
- 函数定义中的变量称为形式参数
4.1、局部变量
在函数体内声明的变量称之为局部变量,它们的作用域只在函数体内,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变量都属于局部变量。
局部变量不是一直存在的,它只在定义它的函数被调用后存在,函数调用结束后这个局部变量就会被销毁。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
func main() {
//声明局部变量 a 和 b 并赋值
var a int = 3
var b int = 4
//声明局部变量 c 并计算 a 和 b 的和
c := a + b
fmt.Printf("a = %d, b = %d, c = %d\n", a, b, c)
}
4.2、全局变量
在函数体外声明的变量称之为全局变量,全局变量只需要在一个源文件中定义,就可以在所有源文件中使用,当然,不包含这个全局变量的源
文件需要使用“import”关键字引入全局变量所在的源文件之后才能使用这个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声明必须以 var 关键字开头,如果想要在外部包中使用全局变量的首字母必须大写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声明全局变量
var c int
func main() {
//声明局部变量
var a, b int
//初始化参数
a = 3
b = 4
c = a + b
fmt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61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