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秋招2022/4/2

不用一字不拉背下来 ,不看笔记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即可

1、JDBC、Tomcat破坏双亲委派模型谈谈你的理解?

JDBC也破坏了双亲委派模型?

我认为JDBC是不是破坏了双亲委派机制,其实见仁见智了。

JDBC定义了接口,具体的实现由各个厂商进行实现(比如MySQL)

类加载器有个规则就是:如果一个类由类加载器A加载,那么这个类的依赖的类也是由当前这个类加载器去加载。

我们用JDBC的时候,是使用DriverManager来获取Connection,DriverManager在java.sql包下,显然是由BootStrap类加载器进行装载,当我们使用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时,会用到驱动类,所以一定会加载数据库厂商自己实现的驱动类。

但BootStrap ClassLoader会能加载到各个厂商实现的类吗?显然不可以,这些实现类又没在java包中,怎么可能加载得到呢?

DriverManager的解决方案就是,在DriverManager初始化的时候,得到「线程上下文加载器」。去加载Driver驱动的实现类的时候,是使用「线程上下文加载器」去加载的,而这里的线程上下文加载器实际上还是App ClassLoader。

那这种情况,有的人觉得破坏了双亲委派机制,因为本来明明应该是由BootStrap ClassLoader进行加载的,结果你来了一手「线程上下文加载器」,改掉了「类加载器」

有的人觉得没破坏双亲委派机制,只是改成由「线程上下文加载器」进行类加载,但还是遵守着:「依次往上找父类加载器进行加载,都找不到时才由自身加载」。认为”原则”上是没变的。

答案参考及推荐博客

  • https://blog.csdn.net/sinat_34976604/article/details/86723663
  • https://blog.csdn.net/u012129558/article/details/81540804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6696410

Tomcat为什么要破坏双亲委派模型

简单记:为了让web应用之间的类库相互隔离同时保证tomcat自身类库的安全为了热部署

每个Tomcat的webappClassLoader加载自己的目录下的class文件,不会传递给父类加载器。

答案参考博客如下:

  • https://www.cnblogs.com/lyc88/articles/11431383.html
  • https://blog.csdn.net/liweisnake/article/details/8470285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6696410

2、Java中创建多线程的方式有哪些?

创建线程的方式主要有3种

  1. 继承Thread类创建线程类
    1. 定义Thread类的子类,并重写该类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就代表了线程要完成的任务。因此把run()方法称为执行体。
    2. 创建Thread子类的实例,即创建了线程对象。
    3.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2. 通过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类
    1. 定义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重写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同样是该线程的线程执行体。
    2. 创建 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依此实例作为Thread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
    3.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该线程。
  3. 通过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1. 创建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实现call()方法,该call()方法将作为线程执行体,并且有返回值。
    2. 创建Callable实现类的实例,使用FutureTask类来包装Callable对象,该FutureTask对象封装了该Callable对象的call()方法的返回值。
    3. 使用FutureTask对象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创建并启动新线程。
    4. 调用FutureTask对象的get()方法来获得子线程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值
  4. 通过线程池创建线程

Callable和Future的区别参考:

  • https://www.cnblogs.com/coolw/p/14803855.html

3、MySQL的索引类型

索引类型的分类:

  • 功能逻辑 上说,索引主要有 4 种,分别是普通索引、唯一索引、主键索引、全文索引。
  • 按照 物理实现方式 ,索引可以分为 2 种: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
  • 按照 作用字段个数 进行划分,分成单列索引和联合索引。

1.普通索引

在创建普通索引时,不附加任何限制条件,只是用于提高查询效率。这类索引可以创建在任何数据类型中,其值是否唯一和非空,要由字段本身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决定。建立索引以后,可以通过索引进行查询。

例如,在表student的字段name上建立一个普通索引,查询记录时就可以根据该索引进行查询。

2.唯一性索引

使用UNIQUE参数可以设置索引为唯一性索引,在创建唯一性索引时,限制该索引的值必须是唯一的,但允许有空值。在一张数据表里可以有多个唯一索引。

例如,在表student的字段email中创建一个唯一索引,那么字段email的值就必须是唯一的。通过唯一性索引,可以更快速地确定某条记录。

3.主键索引

主键索引就是一种特殊的唯一性索引,在唯一索引的基础上增加了不为空的约束,也就是NOT NULL+UNIQUE,一张表里最多只有一个主键索引。

Why?这是由主键索引的物理实现方式决定的,因为数据存储在文件中只能按照一种顺序进行存储。

4.单列索引

在表中的单个字段上创建索引。单列索引只根据该字段进行索引。单列索引可以是普通索引,也可以是唯一性索引,还可以是全文索引。只要你保证该索引值对应一个字段即可。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单列索引。

5.多列(组合、联合)索引

多列索引是在表的多个字段组合上创建一个索引。该索引指向创建时对应的多个字段,可以通过这几个字段进行查询,但是只有查询条件中使用了这些字段中的第一个字段时才会被使用。

例如,在表中的字段id、name和gender上建立一个多列索引idx_id_name_gender,只有在查询条件中使用了字段id时该索引才会被使用。使用组合索引时遵循最左前缀集合

6.全文索引

全文索引(也称全文检索)是目前搜索引擎使用的一种关键技术。它能够利用【分词技术】等多种算法智能分析出文本文字中关键词的频率和重要性,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规则智能地筛选出我们想要的搜索结果。全文索引非常适合大型数据集,对于小的数据集,它的用处比较小。

使用参数FULLTEXT可以设置索引为全文索引。在定义索引的列上支持值的全文查找,允许在这些索引列中插入重复值和空值。全文索引智能创建在CHARVARCHARTEXT类型及其系列类型的字段上,**查询数据量较大的字符串类型的字段时,使用全文索引可以提高查询速度。**例如,表student的字段informationTEXT类型,该字段包含了很多文字信息。在字段information上建立全文索引后,可以提高查询字段information的速度。

全文索引典型的有两种类型:自然语言的全文索引和布尔全文索引。

  • 自然语言搜索引擎将计算每一个文档对象和查询的相关度。这里,相关度是基于匹配的关键词的个数,以及关键词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在整个索引中出现的次数越少的词语,匹配时的相关度就越高。**相反,非常常见的单词将不会被搜索,如果一个词语在超过50%的记录中都出现了,那么自然语言的搜索将不会搜索这类词语。

MySQL数据库从3.23.23版本开始支持全文索引,但MySQL5.6.4以前只有MyISAM支持,5.6.4版本以后innodb才支持,但是官网版本不支持中文分词,需要第三方分词插件。在5.7.6版本,MySQL内置了ngram全文解析器,用来支持亚洲语种的文辞。测试或使用全文索引时,要先看一下自己的MySQL版本、存储引擎和数据类型是否支持全文检索索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关系型数据库应对全文索引的需求已力不从心,逐渐被solrElasticSearch等专门的搜索引擎所代替。

7.空间索引

使用参数SPATIAL可以设置索引为空间索引。空间索引智能建立在空间数据类型上,这样可以提高系统获取空间数据类型的效率。MySQL中的空间数据类型包括GEOMETRYPOINTLINESTRINGPOLYGON等。目前只有MyISAM存储引擎支持空间检索,而且索引的字段不能为空值。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类索引很少会用到。

4、Redis数据结构有哪些?

redis设计到的数据结构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DS简单动态字符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uct sdshdr{
     //记录buf数组中已使用字节的数量
     //等于 SDS 保存字符串的长度
     int len;
     //记录 buf 数组中未使用字节的数量
     int free;
     //字节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
     char buf[];
}

我们看上面对于 SDS 数据类型的定义:

  1. len 保存了SDS保存字符串的长度
  2. buf[] 数组用来保存字符串的每个元素
  3. free 记录了 buf 数组中未使用的字节数量

上面的定义相对于 C 语言对于字符串的定义,多出了 len 属性以及 free 属性。为什么不使用C语言字符串实现,而是使用 SDS呢?这样实现有什么好处?

①、常数复杂度获取字符串长度

由于 len 属性的存在,我们获取 SDS 字符串的长度只需要读取 len 属性,时间复杂度为 O(1)。而对于 C 语言,获取字符串的长度通常是经过遍历计数来实现的,时间复杂度为 O(n)。通过 strlen key 命令可以获取 key 的字符串长度。

②、杜绝缓冲区溢出

我们知道在 C 语言中使用 strcat 函数来进行两个字符串的拼接,一旦没有分配足够长度的内存空间,就会造成缓冲区溢出。而对于 SDS 数据类型,在进行字符修改的时候,会首先根据记录的 len 属性检查内存空间是否满足需求,如果不满足,会进行相应的空间扩展,然后在进行修改操作,所以不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③、减少修改字符串的内存重新分配次数

C语言由于不记录字符串的长度,所以如果要修改字符串,必须要重新分配内存(先释放再申请),因为如果没有重新分配,字符串长度增大时会造成内存缓冲区溢出,字符串长度减小时会造成内存泄露。

而对于SDS,由于len属性和free属性的存在,对于修改字符串SDS实现了空间预分配和惰性空间释放两种策略:

  1. 空间预分配:对字符串进行空间扩展的时候,扩展的内存比实际需要的多,这样可以减少连续执行字符串增长操作所需的内存重分配次数。
  2. 惰性空间释放:对字符串进行缩短操作时,程序不立即使用内存重新分配来回收缩短后多余的字节,而是使用 free 属性将这些字节的数量记录下来,等待后续使用。(当然SDS也提供了相应的API,当我们有需要时,也可以手动释放这些未使用的空间。)

④、二进制安全

因为C字符串以空字符作为字符串结束的标识,而对于一些二进制文件(如图片等),内容可能包括空字符串,因此C字符串无法正确存取;而所有 SDS 的API 都是以处理二进制的方式来处理 buf 里面的元素,并且 SDS 不是以空字符串来判断是否结束,而是以 len 属性表示的长度来判断字符串是否结束。

⑤、兼容部分 C 字符串函数

虽然 SDS 是二进制安全的,但是一样遵从每个字符串都是以空字符串结尾的惯例,这样可以重用 C 语言库<string.h> 中的一部分函数。

⑥、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般来说,SDS 除了保存数据库中的字符串值以外,SDS 还可以作为缓冲区(buffer):包括 AOF 模块中的AOF缓冲区以及客户端状态中的输入缓冲区。

链表

链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C 语言内部是没有内置这种数据结构的实现,所以Redis自己构建了链表的实现。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前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prev;
       //后置节点
       struct listNode *next;
       //节点的值
       void *value;  
}listNode

通过多个 listNode 结构就可以组成链表,这是一个双向链表,Redis还提供了操作链表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list{
     //表头节点
     listNode *head;
     //表尾节点
     listNode *tail;
     //链表所包含的节点数量
     unsigned long len;
     //节点值复制函数
     void (*free) (void *ptr);
     //节点值释放函数
     void (*free) (void *ptr);
     //节点值对比函数
     int (*match) (void *ptr,void *key);
}lis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dis链表特性:

①、双端:链表具有前置节点和后置节点的引用,获取这两个节点时间复杂度都为O(1)。

②、无环:表头节点的 prev 指针和表尾节点的 next 指针都指向 NULL,对链表的访问都是以 NULL 结束。

③、带链表长度计数器:通过 len 属性获取链表长度的时间复杂度为 O(1)。

④、多态:链表节点使用 void* 指针来保存节点值,可以保存各种不同类型的值。

字典

字典又称为符号表或者关联数组、或映射(map),是一种用于保存键值对的抽象数据结构。字典中的每一个键 key 都是唯一的,通过 key 可以对值来进行查找或修改。C 语言中没有内置这种数据结构的实现,所以字典依然是 Redis自己构建的。

Redis 的字典使用哈希表作为底层实现

哈希表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dictht{
     //哈希表数组
     dictEntry **table;
     //哈希表大小
     unsigned long size;
     //哈希表大小掩码,用于计算索引值
     //总是等于 size-1
     unsigned long sizemask;
     //该哈希表已有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used;
 
}dictht

哈希表是由数组 table 组成,table 中每个元素都是指向 dict.h/dictEntry 结构,dictEntry 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dictEntry{
     //键
     void *key;
     //值
     union{
          void *val;
          uint64_tu64;
          int64_ts64;
     }v;
 
     //指向下一个哈希表节点,形成链表
     struct dictEntry *next;
}dictEntry

key 用来保存键,val 属性用来保存值,值可以是一个指针,也可以是uint64_t整数,也可以是int64_t整数。

注意这里还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哈希表节点的指针,我们知道哈希表最大的问题是存在哈希冲突,如何解决哈希冲突,有开放地址法和链地址法。这里采用的便是链地址法,通过next这个指针可以将多个哈希值相同的键值对连接在一起,用来解决哈希冲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哈希算法:Redis计算哈希值和索引值方法如下:

②、解决哈希冲突:这个问题上面我们介绍了,方法是链地址法。通过字典里面的 *next 指针指向下一个具有相同索引值的哈希表节点。

③、扩容和收缩:当哈希表保存的键值对太多或者太少时,就要通过 rerehash(重新散列)来对哈希表进行相应的扩展或者收缩。具体步骤:

  1. 如果执行扩展操作,会基于原哈希表创建一个大小等于 ht[0].used*2n 的哈希表(也就是每次扩展都是根据原哈希表已使用的空间扩大一倍创建另一个哈希表)。相反如果执行的是收缩操作,每次收缩是根据已使用空间缩小一倍创建一个新的哈希表。
  2. 重新利用上面的哈希算法,计算索引值,然后将键值对放到新的哈希表位置上。
  3. 所有键值对都迁徙完毕后,释放原哈希表的内存空间。

④、触发扩容的条件:

  1. 服务器目前没有执行 BGSAVE 命令或者 BGREWRITEAOF 命令,并且负载因子大于等于1。
  2. 服务器目前正在执行 BGSAVE 命令或者 BGREWRITEAOF 命令,并且负载因子大于等于5。

ps:负载因子 = 哈希表已保存节点数量 / 哈希表大小。

⑤、渐近式 rehash
什么叫渐进式 rehash?也就是说扩容和收缩操作不是一次性、集中式完成的,而是分多次、渐进式完成的。如果保存在Redis中的键值对只有几个几十个,那么 rehash 操作可以瞬间完成,但是如果键值对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那么要一次性的进行 rehash,势必会造成Redis一段时间内不能进行别的操作。所以Redis采用渐进式 rehash,这样在进行渐进式rehash期间,字典的删除查找更新等操作可能会在两个哈希表上进行,第一个哈希表没有找到,就会去第二个哈希表上进行查找。但是进行 增加操作,一定是在新的哈希表上进行的。

跳跃表

跳跃表(skiplist)是一种有序数据结构,它通过在每个节点中维持多个指向其它节点的指针,从而达到快速访问节点的目的。具有如下性质:

  1. 由很多层结构组成;
  2. 每一层都是一个有序的链表,排列顺序为由高层到底层,都至少包含两个链表节点,分别是前面的head节点和后面的nil节点;
  3. 最底层的链表包含了所有的元素;
  4. 如果一个元素出现在某一层的链表中,那么在该层之下的链表也全都会出现(上一层的元素是当前层的元素的子集);
  5. 链表中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两个指针,一个指向同一层的下一个链表节点,另一个指向下一层的同一个链表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dis中跳跃表节点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Node {
     //层
     struct zskiplistLevel{
           //前进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forward;
           //跨度
           unsigned int span;
     }level[];
 
     //后退指针
     struct zskiplistNode *backward;
     //分值
     double score;
     //成员对象
     robj *obj;
 
} zskiplistNode

多个跳跃表节点构成一个跳跃表:

typedef struct zskiplist{
     //表头节点和表尾节点
     structz 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表中节点的数量
     unsigned long length;
     //表中层数最大的节点的层数
     int level;
 
}zskiplist;

整数集合

整数集合(intset)是Redis用于保存整数值的集合抽象数据类型,它可以保存类型为int16_t、int32_t 或者int64_t 的整数值,并且保证集合中不会出现重复元素。

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intset{
     //编码方式
     uint32_t encoding;
     //集合包含的元素数量
     uint32_t length;
     //保存元素的数组
     int8_t contents[];
 
}intset;

整数集合的每个元素都是 contents 数组的一个数据项,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且不包含任何重复项。

length 属性记录了 contents 数组的大小。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contents 数组声明为 int8_t 类型,但是实际上contents 数组并不保存任何 int8_t 类型的值,其真正类型有 encoding 来决定。

①、升级

当我们新增的元素类型比原集合元素类型的长度要大时,需要对整数集合进行升级,才能将新元素放入整数集合中。具体步骤:

  1. 根据新元素类型,扩展整数集合底层数组的大小,并为新元素分配空间。
  2. 将底层数组现有的所有元素都转成与新元素相同类型的元素,并将转换后的元素放到正确的位置,放置过程中,维持整个元素顺序都是有序的。
  3. 将新元素添加到整数集合中(保证有序)。

升级能极大地节省内存。

②、降级

整数集合不支持降级操作,一旦对数组进行了升级,编码就会一直保持升级后的状态。

压缩列表ziplist

压缩列表(ziplist)是Redis为了节省内存而开发的,是由一系列特殊编码的连续内存块组成的顺序型数据结构,一个压缩列表可以包含任意多个节点(entry),每个节点可以保存一个字节数组或者一个整数值。

压缩列表的原理:压缩列表并不是对数据利用某种算法进行压缩,而是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编码在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目的是节省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内存是连续分配的,所以遍历速度很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压缩列表的每个节点构成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evious_entry_ength:记录压缩列表前一个字节的长度。previous_entry_ength的长度可能是1个字节或者是5个字节,如果上一个节点的长度小于254,则该节点只需要一个字节就可以表示前一个节点的长度了,如果前一个节点的长度大于等于254,则previous length的第一个字节为254,后面用四个字节表示当前节点前一个节点的长度。利用此原理即当前节点位置减去上一个节点的长度即得到上一个节点的起始位置,压缩列表可以从尾部向头部遍历。这么做很有效地减少了内存的浪费。

encoding:节点的encoding保存的是节点的content的内容类型以及长度,encoding类型一共有两种,一种字节数组一种是整数,encoding区域长度为1字节、2字节或者5字节长。

content:content区域用于保存节点的内容,节点内容类型和长度由encoding决定。

参考博客如下

  • https://www.cnblogs.com/ysocean/p/9080942.html#_label1

5、两次握手不可以吗?

  1. 首先需要明确:三次握手是为了让客户端和服务端确认对方的发送能力以及接受能力都是正常的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报文段,服务端收到了。
    这样服务端就能得出结论:客户端的发送能力、服务端的接收能力是正常的。

    第二次握手:服务端发送报文段,客户端收到了。
    这样客户端就能得出结论:服务端的接收、发送能力,客户端的接收、发送能力是正常的。不过此时服务器并不能确认客户端的接收能力是否正常。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送报文段,服务端收到了。
    这样服务端就能得出结论:客户端的接收、发送能力正常,服务器自己的发送、接收能力也正常。

    因此,改成两次握手,服务端不能确定发送端的接收能力是否正常

  2. 且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 连接请求报文段,但由于网络原因滞留在网络中。客户端超时重传了一个新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利用新的请求报文,客户端和服务端成功建立连接并通信,通信完后关闭释放了连接。但此时旧的(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重新到达服务端,如果采用两次握手建立连接那么就会导致服务端建立错误的连接。

  3. 其次两次握手,就建立连接,会放大 DDOS 攻击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