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请简述TCP\UDP的区别
TCP和UDP是OSI模型中的运输层中的协议。
TCP提供可靠的通信传输,而UDP则常被用于让广播和细节控制交给应用的通信传输。
两者的区别大致如下:
1、TCP面向连接(如打电话要先拨号建立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TCP提供可靠的服务。也就是说,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UDP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
3、TCP面向字节流,实际上是TCP把数据看成一连串无结构的字节流;UDP是面向报文的
4、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对实时应用很有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等)
4、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TCP首部开销20字节;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
6、TCP的逻辑通信信道是全双工的可靠信道,UDP则是不可靠信道【报文:https://blog.csdn.net/a3192048/article/details/84671340】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充分实现了数据传输时各种控制功能,可以进行丢包的重发控制,还可以对次序乱掉的分包进行顺序控制。而这些在UDP中都没有。此外,TCP作为一种面向有连接的协议,只有在确认通信对端存在时才会发送数据,从而可以控制通信流量的浪费。 TCP通过检验和、序列号、确认应答、重发控制、连接管理以及窗口控制等机制实现可靠性传输。
用途: TCP用于在传输层有必要实现可靠性传输的情况。由于它是面向有连接并具备顺序控制、重发控制等机制的。所以它可以为应用提供可靠传输。 UDP主要用于那些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有较高要求的通信或广播通信。举一个IP电话进行通话的例子。如果使用TCP,数据在传送途中如果丢失会被重发,但是这样无法流畅地传输通话人的声音,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而采用UDP,它不会进行重发处理。从而也就不会有声音大幅度延迟到达的问题。即使有部分数据丢失,也只是影响某一小部分的通话。此外,在多播与广播通信中也使用UDP而不是UDP。RIP、DHCP等基于广播的协议也要依赖于UDP。————————————————
三次握手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进行初始化的。三次握手的目的是同步连接双方的序列号和确认号并交换 TCP窗口大小信息。
第一次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eq=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端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eq=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过程描述
第一次挥手: 客户端的应用说要关闭连接,给服务端发送一个含fin标志位的报文,客户端状态由established变为fin-wait-1
第二次挥手: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发来的fin报文,回复ack报文,告知服务端的应用要关闭连接,服务端状态由established变为close-wait,而客户端收到ack报文后,状态由fin-wait-1变为fin-wait-2
第三次挥手: 服务端应用说可以关闭连接了,给客户端发送fin报文,服务端状态由close-wait变为last-ack
第四次挥手: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发来的fin报文,回复ack报文,客户端状态由fin-wait-2变为time-wait,服务端收到ack报文后,直接关闭连接,状态由last-ack变为closed
客户端经过两次最大的报文存活时间后,关闭连接,状态由time-wait变为closed
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huslei/article/details/6667471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piexie8364/article/details/114536504
TCP\UDP的区别
TCP和UDP是OSI模型中的运输层中的协议。TCP提供可靠的通信传输,而UDP则常被用于让广播和细节控制交给应用的通信传输。
两者的区别大致如下:
1、TCP面向连接(如打电话要先拨号建立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TCP提供可靠的服务。也就是说,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UDP尽最大努力交付,不保证可靠交付
3、TCP面向字节流,实际上是TCP把数据看成一连串无结构的字节流;UDP是面向报文的
4、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对实时应用很有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等)
4、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TCP首部开销20字节;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
6、TCP的逻辑通信信道是全双工的可靠信道,UDP则是不可靠信道
【报文:https://blog.csdn.net/a3192048/article/details/84671340】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充分实现了数据传输时各种控制功能,可以进行丢包的重发控制,还可以对次序乱掉的分包进行顺序控制。而这些在UDP中都没有。此外,TCP作为一种面向有连接的协议,只有在确认通信对端存在时才会发送数据,从而可以控制通信流量的浪费。
TCP通过检验和、序列号、确认应答、重发控制、连接管理以及窗口控制等机制实现可靠性传输。
用途:
TCP用于在传输层有必要实现可靠性传输的情况。由于它是面向有连接并具备顺序控制、重发控制等机制的。所以它可以为应用提供可靠传输。
UDP主要用于那些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有较高要求的通信或广播通信。举一个IP电话进行通话的例子。如果使用TCP,数据在传送途中如果丢失会被重发,但是这样无法流畅地传输通话人的声音,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而采用UDP,它不会进行重发处理。从而也就不会有声音大幅度延迟到达的问题。即使有部分数据丢失,也只是影响某一小部分的通话。此外,在多播与广播通信中也使用UDP而不是UDP。RIP、DHCP等基于广播的协议也要依赖于UDP。
https://blog.csdn.net/yipiankongbai/article/details/24435977
TCP/IP四层协议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网络接口层(主机-网络层)😗*接收IP数据报并进行传输,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IP数据报转交给下一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TCP虽然是面向字节流的,但是tcp传送的数据单元却是报文段,一个报文段分为首部和数据两部分,几乎TCP所有功能都从首部来体现,下面我们来详细的剖析下它的首部.
(1):源端口与目标端口:分别写入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
(2):32位序列号:也就是我们tcp三次握手中的seq,表示的是我们tcp数据段发送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范围[0,2^32 - 1],例如,我们的seq = 201,携带的数据有100,那么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就为300,那么下一个报文段就应该从301开始.
(3):32位确认序列号:也就是ack(假设为y),它的值是seq+1,表示的意义是y之前的数据我都收到了,下一个我期望收到的数据是y.也就是我回过去的seq = y.
(4):首部长度:占4位.也叫数据偏移,因为tcp中的首部中有长度不确定的字段.
(5):URG:紧急指针标志位,当URG=1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它告诉系统中有紧急数据,应当尽快传送,这时不会按照原来的排队序列来传送.而会将紧急数据插入到本报文段数据的最前面.
(6):ACK:当ACK=1时,我们的确认序列号ack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序号ack无效,TCP规定:所有建立连接的ACK必须全部置为1.
(7):PSH:推送操作,很少用,没有了解.
(8):RST:当RST=1时,表明TCP连接出现严重错误,此时必须释放连接,之后重新连接,又叫重置位.
(9):SYN:同步序列号标志位,tcp三次握手中,第一次会将SYN=1,ACK=0,此时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对方会将SYN=1,ACK=1,表示同意连接,连接完成之后将SYN=0
(10):FIN:在tcp四次挥手时第一次将FIN=1,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数据已经发送完毕,这是一个释放链接的标志.
(11):16位窗口的大小:win的值是作为接收方让发送方设置其发送窗口大小的依据.
(13):紧急指针:只有当URG=1时的时候,紧急指针才有效,它指出紧急数据的字节数.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杨博东的博客」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yangbodong22011/article/details/48496717
1.报文(message)
我们将位于应用层的信息分组称为报文。报文是网络中交换与传输的数据单元,也是网络传输的单元。报文包含了将要发送的完整的数据信息,其长短不需一致。报文在传输过程中会不断地封装成分组、包、帧来传输,封装的方式就是添加一些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那些就是报文头。
2.报文段(segment)
通常是指起始点和目的地都是传输层的信息单元。
3.分组/包(packet)
分组是在网络中传输的二进制格式的单元,为了提供通信性能和可靠性,每个用户发送的数据会被分成多个更小的部分。在每个部分的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有时也会加上尾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它的起始和目的地是网络层。
4.数据报(datagram)
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其工作过程类似于报文交换。采用数据报方式传输时,被传输的分组称为数据报。通常是指起始点和目的地都使用无连接网络服务的的网络层的信息单元。
5.帧(frame)
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它将上层传入的数据添加一个头部和尾部,组成了帧。它的起始点和目的点都是数据链路层。
6.数据单元(data unit)
指许多信息单元。常用的数据单元有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数据单元(PDU)。
SDU是在同一机器上的两层之间传送信息。PDU是发送机器上每层的信息发送到接收机器上的相应层(同等层间交流用的)。
应用层——消息
传输层——数据段/报文段(segment) (注:TCP叫TCP报文段,UDP叫UDP数据报,也有人叫UDP段)
网络层——分组、数据包(packet)
链路层——帧(frame)
物理层——P-PDU(bit)
其实,segment,datagram,packet,frame是存在于同条记录中的,是基于所在协议层不同而取了不同的名字。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例子对数据包的概念加以说明:我们在邮局邮寄产品时,虽然产品本身带有自己的包装盒,但是在邮寄的时候只用产品原包装盒来包装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把内装产品的包装盒放到一个邮局指定的专用纸箱里,这样才能够邮寄。这里,产品包装盒相当于数据包,里面放着的产品相当于可用的数据,而专用纸箱就相当于帧,且一个帧中通常只有一个数据包。
TCP数据流(TCP stream)
Wireshark中是这么定义的:相同四元组(源地址,源端口,目的地址,目的端口)的包就为一条TCP流,即一条流有很多个包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a3192048/article/details/84671340
(二)请简单说一下你了解的端口及对应的服务?
了解更多的端口,点击阅读:常用端口号与对应的服务以及端口关闭
有哪些私有(保留)地址?
*
A类:10.0.0.0 - 10.255.255.255
*
B类:172.16.0.0 - 172.31.255.255
*
C类:192.168.0.0 - 192.168.255.255
(五)IP地址分为哪几类?简单说一下各个分类
IPv6 – 采用128bit,首部固定部分为40字节。
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之后执行会发生什么?
查找域名对应的IP地址。这一步会依次查找浏览器缓存,系统缓存,路由器缓存,ISPNDS缓存,根域名服务器
浏览器向IP对应的web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
服务器响应请求,发回网页内容
浏览器解析网页内容
第一步:通过访问的域名找出其IP地址.(即域名解析)
DNS查找过程如下:
浏览器缓存 – 浏览器会缓存DNS记录一段时间。 有趣的是,操作系统没有告诉浏览器储存DNS记录的时间,这样不同浏览器会储存个自固定的一个时间(2分钟到30分钟不等)。
操作系统缓存 – 如果在浏览器缓存里没有找到需要的记录,浏览器会做一个系统调用(windows里是gethostbyname)。这样便可获得系统缓存中的记录。
本地hosts文件 – 接着,前面的查询请求发向路由器,它一般会有自己的DNS缓存。
ISP DNS 缓存(本地域名服务器) – 接下来要check的就是ISP缓存DNS的服务器。在这一般都能找到相应的缓存记录。
若缓存没有,则递归搜索(根域名服务器) – 你的ISP的DNS服务器从跟域名服务器开始进行递归搜索,从.com顶级域名服务器到Facebook的域名服务器。一般DNS服务器的缓存中会有.com域名服务器中的域名,所以到顶级服务器的匹配过程不是那么必要了。
二、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三、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报文
(1)应用层: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报文 (HTTP协议)
(2)传输层:切分长数据,并确保可靠性。(tcp协议)
(3)网络层:进行路由 (ip协议、路由选择使用OSPF协议)
(4)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将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用ARP协议)
(5)物理层:物理传输bit
四、服务器端经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解析请求报文,发送HTTP响应报文。
五、关闭TCP连接
六、浏览器解析HTML、布局显然,展示给用户
————————————————
https://blog.csdn.net/jiangshangchunjiezi/article/details/96283715
ARP协议的工作过程
以上的说明解释来自(思想时光机),如果你想了解:ARP协议工作原理
(八)说一说OSI七层模型
了解OSI七层模型,请点击阅读:OSI七层模型详解 (下面的图片来自啊该网址)
(九)TCP/IP四层模型
在TCP/IP参考模型中,去掉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这两层的功能被合并到应用层实现)。同时将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主机到网络层。下面,分别介绍各层的主要功能。
1、主机到网络层
实际上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是要求能够提供给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访问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由于这一层次未被定义,所以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将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网络互连层
网络互连层是整个TCP/IP协议栈的核心。它的功能是把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同时,为了尽快地发送分组,可能需要沿不同的路径同时进行分组传递。因此,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这就需要上层必须对分组进行排序。
网络互连层定义了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互连层除了需要完成路由的功能外,也可以完成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异构网)互连的任务。除此之外,网络互连层还需要完成拥塞控制的功能。
3、传输层
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功能是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在传输层定义了两种服务质量不同的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将一台主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他主机。在发送端,它负责把上层传送下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递给下层。在接收端,它负责把收到的报文进行重组后递交给上层。TCP协议还要处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避免缓慢接收的接收方没有足够的缓冲区接收发送方发送的大量数据。
UD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对报文进行排序和流量控制的场合。
4、应用层
TCP/IP模型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应用层实现。
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其中,有基于TCP协议的,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虚拟终端协议(TELNET)、超文本链接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也有基于UDP协议的。
HTTP协议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它是基于TCP协议的应用层传输协议,简单来说就是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规则。
注意: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角色不是固定的,一端充当客户端,也可能在某次请求中充当服务器。这取决与请求的发起端。HTTP协议属于应用层,建立在传输层协议TCP之上。客户端通过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之后发送HTTP请求与接收HTTP响应都是通过访问Socket接口来调用TCP协议实现。
HTTP 是一种无状态 (stateless) 协议, HTTP协议本身不会对发送过的请求和相应的通信状态进行持久化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HTTP协议的简单性,从而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事务, 提高效率。
然而,在许多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保持用户登录的状态或记录用户购物车中的商品。由于HTTP是无状态协议,所以必须引入一些技术来记录管理状态,例如Cookie。
HTTP 协议包括哪些请求?
GET: 请求获取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POST:在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后增加新的数据
HEAD 请求获取由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的响应消息报头
PUT: 请求服务器存储或修改一个资源,并用Request-URI作为其标识
DELETE: 请求服务器删除Request-URI所标识的资源
TRACE: 请求服务器回送收到的请求信息,主要用于测试或诊断 CONNECT: 保留将来使用
OPTIONS: 请求查询服务器的性能,或者查询与资源相关的选项和需求
简述HTTP中GET和POST的区别
从原理性看:
根据HTTP规范,GET用于信息获取,而且应该是安全和幂等的
根据HTTP规范,POST请求表示可能修改服务器上资源的请求
从表面上看:
GET请求的数据会附在URL后面,POST的数据放在HTTP包体
POST安全性比GET安全性高
HTTP的五大特点
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简单快速
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无连接:
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早期这么做的原因是请求资源少,追求快。后来通过Connection: Keep-Alive实现长连接
无状态:
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非持久连接和持久连接
在实际的应用中,客户端往往会发出一系列请求,接着服务器端对每个请求进行响应。对于这些请求|响应,如果每次都经过一个单独的TCP连接发送,称为非持久连接。反之,如果每次都经过相同的TCP连接进行发送,称为持久连接
HTTP的不足
通信使用明文(不加密),内容可能会被窃听
不验证通信方的身份,因此有可能遭遇伪装
无法证明报文的完整性,所以有可能已遭篡改
HTTPS介绍
HTTP 协议中没有加密机制,但可以通 过和 SSL(Secure Socket Layer, 安全套接层 )或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安全层传输协议)的组合使用,加密 HTTP 的通信内容。属于通信加密,即在整个通信线路中加密。
HTTP + 加密 + 认证 + 完整性保护 = HTTPS(HTTP Secure )
https的加密方式
HTTPS 采用共享密钥加密(对称)和公开密钥加密(非对称)两者并用的混合加密机制。若密钥能够实现安全交换,那么有可能会考虑仅使用公开密钥加密来通信。但是公开密钥加密与共享密钥加密相比,其处理速度要慢。
所以应充分利用两者各自的优势, 将多种方法组合起来用于通信。 在交换密钥阶段使用公开密钥加密方式,之后的建立通信交换报文阶段 则使用共享密钥加密方式。
HTTPS握手过程
浏览器将自己支持的一套加密规则发送给网站。
服务器获得浏览器公钥
网站从中选出一组加密算法与HASH算法,并将自己的身份信息以证书的形式发回给浏览器。证书里面包含了网站地址,加密公钥,以及证书的颁发机构等信息。 浏览器获得服务器公钥
获得网站证书之后浏览器要做以下工作:
(a). 验证证书的合法性(颁发证书的机构是否合法,证书中包含的网站地址是否与正在访问的地址一致等),如果证书受信任,则浏览器栏里面会显示一个小锁头,否则会给出证书不受信的提示。
(b). 如果证书受信任,或者是用户接受了不受信的证书,浏览器会生成一串随机数的密码(接下来通信的密钥),并用证书中提供的公钥加密(共享密钥加密)。
© 使用约定好的HASH计算握手消息,并使用生成的随机数对消息进行加密,最后将之前生成的所有信息发送给网站。 浏览器验证 -> 随机密码 服务器的公钥加密 -> 通信的密钥 通信的密钥 -> 服务器
网站接收浏览器发来的数据之后要做以下的操作:
(a). 使用自己的私钥将信息解密取出密码,使用密码解密浏览器发来的握手消息,并验证HASH是否与浏览器发来的一致。
(b). 使用密码加密一段握手消息,发送给浏览器。
服务器用自己的私钥解出随机密码 -> 用密码解密握手消息(共享密钥通信)-> 验证HASH与浏览器是否一致(验证浏览器)
HTTPS的不足
加密解密过程复杂,导致访问速度慢
加密需要认向证机构付费
整个页面的请求都要使用HTTPS
cookie机制和session机制的区别
Cookie是服务器在本地机器上存储的小段文本并随每一个请求发送至同一服务器。Cookies保存在客户端,主要内容包括:名字,值,过期时间,路径等等。
Session是在服务器端保存用户数据。服务器从请求中提取出Session ID,并和保存的所有Session ID进行对比,找到这个用户的信息。
区别:Cookie保存在客户端浏览器中,而Session保存在服务器上。Cookie机制是通过检查客户身上的“通行证”来确定客户身份的话,那么Session机制就是通过检查服务器上的“客户明细表”来确认客户身份。Session相当于程序在服务器上建立的一份客户档案,客户来访的时候只需要查询客户档案表就可以了。Cookie 在客户端(浏览器、易伪造、不安全),Session 在服务器端(会消耗服务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