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不同内存中的内容

楔子

我先放简洁版的结论在前面方便背诵查看,后续有别的需要记录的再酌情添加修改。

一、总结

1. JVM内存模型

内存区域存放的内容
程序计数器指令地址
Java虚拟机栈操作栈、局部变量表、基本类型、对象引用、返回地址
本地方法栈本地方法操作栈
Java堆对象实例、数组
方法区类信息(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描述信息、接口描述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编译后的代码
方法区中还有个运行时常量池编译器生成的字面量、符号引用、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

2. JVM内存模型各区域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

-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运行时常量池直接内存
线程私有YYY
是否会发生OutOfMemoryError的异常不会Y,也有可能是StackOverflowErrorYYYYY

3. Class类文件

组成部分内容附加信息
魔数CA FE BA BE确定文件能被虚拟机接受
版本号次版本号 + 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不使用就全为0
常量池字面量、符号引用字面量:文本字符串、被声明为final的常量值、基本数据类型、其他;符号引用 : 类和结构的完全限定名、字段的名称和描述符、方法的名称和描述符
访问标志接口or类;public or abstract;如果是类是否fianl修饰
类索引、父类索引与接口索引集合这个类的全限定名、这个类父类的全限定名、实现类哪些接口
字段表集合作用域、静态or非静态、可变性、并发可见性、是否可序列化、数据类型、字段名称、其他属性
方法表集合和字段描述完全一致
属性表集合Class文件、字段表、方法表都可以携带自己的属性表集合

4. 对象头

组成部分存储内容
Mark Word对象Hash码、对象分代年龄 、指向锁记录的指针、指向重量级锁的指针、空,不记录任何信息、偏向锁ID、偏向锁时间戳、 标志位
Klass World这是一个指针,指向它的类元信息;JVM通过这个指针确定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该指针的位长度为JVM的一个字大小,即32位的JVM为32位
数组长度(可选)如果对象是一个数组,那么对象需存储数组的长度,这部分数据的长度也随着JVM架构的不同而不同:32位的JVM上,长度为32位;64位JVM则为64位

5. Mark Word如何相互配合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MySQL的数据页结构

名称中文名大小(单位:B)描述
File Header文件头部38页的一些通用信息
Page Header页面头部56数据页专有的一些信息
Infimum + Supermum最小记录和最大记录26两个虚拟的行记录
User Records用户真实记录不确定实际存储的行记录内容
Free Space空闲空间不确定页中尚未使用的空间
Page Directory页面目录不确定页中的某些记录的相对位置
File Trailer文件尾部8校验页是否完整

二、JVM之内存模型

JVM定义了若干个程序执行期间使用的数据区域。这个区域里的一些数据在JVM启动的时候创建,在JVM退出的时候销毁。而其他的数据依赖于每一个线程,在线程创建时创建,在线程退出时销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程序计数器

程序计数器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这个计数器来完成。

由于Java 虚拟机的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来实现的,在任何一个确定的时刻,一个处理器(对于多核处理器来说是一个内核)只会执行一条线程中的指令。因此,为了线程切换后能恢复到正确的执行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各条线程之间的计数器互不影响,独立存储,我们称这类内存区域为“线程私有”的内存。

如果线程正在执行的是一个Java 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Natvie 方法,这个计数器值则为空(Undefined)。

此内存区域是唯一一个在Java 虚拟机规范中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 情况的区域。

2、虚拟机栈

线程私有,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 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同时创建一个栈帧(Stack Frame)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

动画是由一帧一帧图片连续切换结果的结果而产生的,其实虚拟机的运行和动画也类似,每个在虚拟机中运行的程序也是由许多的帧的切换产生的结果,只是这些帧里面存放的是方法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返回地址和一些额外的附加信息组成。每一个方法被调用直至执行完成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对于执行引擎来说,活动线程中,只有栈顶的栈帧是有效的,称为当前栈帧,这个栈帧所关联的方法称为当前方法执行引擎所运行的所有字节码指令都只针对当前栈帧进行操作。

2.1 局部变量表

局部变量表是一组变量值存储空间,用于存放方法参数和方法内部定义的局部变量。在Java程序被编译成Class文件时,就在方法的Code属性的max_locals数据项中确定了该方法所需要分配的最大局部变量表的容量。

局部变量表的容量以变量槽(Slot)为最小单位,32位虚拟机中一个Slot可以存放一个32位以内的数据类型(boolean、byte、char、short、int、float、reference和returnAddress八种)。

reference类型虚拟机规范没有明确说明它的长度,但一般来说,虚拟机实现至少都应当能从此引用中直接或者间接地查找到对象在Java堆中的起始地址索引和方法区中的对象类型数据。

returnAddress类型是为字节码指令jsr、jsr_w和ret服务的,它指向了一条字节码指令的地址。

虚拟机是使用局部变量表完成参数值到参数变量列表的传递过程的,如果是实例方法(非static),那么局部变量表的第0位索引的Slot默认是用于传递方法所属对象实例的引用,在方法中通过this访问。

Slot是可以重用的,当Slot中的变量超出了作用域,那么下一次分配Slot的时候,将会覆盖原来的数据。Slot对对象的引用会影响GC(要是被引用,将不会被回收)。

系统不会为局部变量赋予初始值(实例变量和类变量都会被赋予初始值)。也就是说不存在类变量那样的准备阶段。

2.2 操作数栈

和局部变量区一样,操作数栈也是被组织成一个以字长为单位的数组。但是和前者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索引来访问,而是通过标准的栈操作——压栈和出栈—来访问的。比如,如果某个指令把一个值压入到操作数栈中,稍后另一个指令就可以弹出这个值来使用。

虚拟机在操作数栈中存储数据的方式和在局部变量区中是一样的:如int、long、float、double、reference和returnType的存储。对于byte、short以及char类型的值在压入到操作数栈之前,也会被转换为int。

虚拟机把操作数栈作为它的工作区——大多数指令都要从这里弹出数据,执行运算,然后把结果压回操作数栈。比如,iadd指令就要从操作数栈中弹出两个整数,执行加法运算,其结果又压回到操作数栈中,看看下面的示例,它演示了虚拟机是如何把两个int类型的局部变量相加,再把结果保存到第三个局部变量的:

begin

iload_0 // push the int in local variable 0 onto the stack

iload_1 // push the int in local variable 1 onto the stack

iadd // pop two ints, add them, push result

istore_2 // pop int, store into local variable 2

end

在这个字节码序列里,前两个指令iload_0和iload_1将存储在局部变量中索引为0和1的整数压入操作数栈中,其后iadd指令从操作数栈中弹出那两个整数相加,再将结果压入操作数栈。第四条指令istore_2则从操作数栈中弹出结果,并把它存储到局部变量区索引为2的位置。下图详细表述了这个过程中局部变量和操作数栈的状态变化,图中没有使用的局部变量区和操作数栈区域以空白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动态连接

虚拟机运行的时候,运行时常量池会保存大量的符号引用,这些符号引用可以看成是每个方法的间接引用。如果代表栈帧A的方法想调用代表栈帧B的方法,那么这个虚拟机的方法调用指令就会以B方法的符号引用作为参数,但是因为符号引用并不是直接指向代表B方法的内存位置,所以在调用之前还必须要将符号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然后通过直接引用才可以访问到真正的方法。

如果符号引用是在类加载阶段或者第一次使用的时候转化为直接应用,那么这种转换成为静态解析,如果是在运行期间转换为直接引用,那么这种转换就成为动态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返回地址

方法的返回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常退出,退出后会根据方法的定义来决定是否要传返回值给上层的调用者,一种是异常导致的方法结束,这种情况是不会传返回值给上层的调用方法。

不过无论是那种方式的方法结束,在退出当前方法时都会跳转到当前方法被调用的位置,如果方法是正常退出的,则调用者的PC计数器的值就可以作为返回地址,,果是因为异常退出的,则是需要通过异常处理表来确定。

方法的的一次调用就对应着栈帧在虚拟机栈中的一次入栈出栈操作,因此方法退出时可能做的事情包括:恢复上层方法的局部变量表以及操作数栈,如果有返回值的话,就把返回值压入到调用者栈帧的操作数栈中,还会把PC计数器的值调整为方法调用入口的下一条指令。

2.5 异常

在Java 虚拟机规范中,对虚拟机栈规定了两种异常状况:如果线程请求的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将抛出StackOverflowError 异常;如果虚拟机栈可以动态扩展(当前大部分的Java 虚拟机都可动态扩展,只不过Java 虚拟机规范中也允许固定长度的虚拟机栈),当扩展时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时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 异常。

3、本地方法栈

本地方法栈(Native Method Stacks)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其区别不过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 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是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 方法服务。虚拟机规范中对本地方法栈中的方法使用的语言、使用方式与数据结构并没有强制规定,因此具体的虚拟机可以自由实现它。甚至有的虚拟机(譬如Sun HotSpot虚拟机)直接就把本地方法栈和虚拟机栈合二为一

与虚拟机栈一样,本地方法栈区域也会抛出StackOverflowError 和OutOfMemoryError异常。

4、堆

堆是Java 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Java 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但是随着JIT 编译器的发展与逃逸分析技术的逐渐成熟,栈上分配、标量替换优化技术将会导致一些微妙的变化发生,所有的对象都分配在堆上也渐渐变得不是那么“绝对”了。

堆是垃圾收集器管理的主要区域,因此很多时候也被称做“GC 堆”。

堆的大小可以通过**-Xms(最小值)和-Xmx(最大值)**参数设置,-Xms为JVM启动时申请的最小内存,默认为操作系统物理内存的1/64但小于1G,-Xmx为JVM可申请的最大内存,默认为物理内存的1/4但小于1G,默认当空余堆内存小于40%时,JVM会增大Heap到-Xmx指定的大小,可通过-XX:MinHeapFreeRation=来指定这个比列;当空余堆内存大于70%时,JVM会减小heap的大小到-Xms指定的大小,可通过XX:MaxHeapFreeRation=来指定这个比列,对于运行系统,为避免在运行时频繁调整Heap的大小,通常-Xms与-Xmx的值设成一样。

如果从内存回收的角度看,由于现在收集器基本都是采用的分代收集算法,所以Java 堆中还可以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新生代:程序新创建的对象都是从新生代分配内存,新生代由Eden Space和两块相同大小的Survivor Space(通常又称S0和S1或From和To)构成,可通过-Xmn参数来指定新生代的大小,也可以通过-XX:SurvivorRation来调整Eden Space及Survivor Space的大小。

老年代:用于存放经过多次新生代GC仍然存活的对象,例如缓存对象,新建的对象也有可能直接进入老年代,主要有两种情况:1、大对象,可通过启动参数设置-XX:PretenureSizeThreshold=1024(单位为字节,默 认为0)来代表超过多大时就不在新生代分配,而是直接在老年代分配。2、大的数组对象,且数组中无引用外部对象。

老年代所占的内存大小为-Xmx对应的值减去-Xmn对应的值。

如果在堆中没有内存完成实例分配,并且堆也无法再扩展时,将会抛出OutOfMemoryError 异常。

5、方法区

方法区在一个jvm实例的内部,类型信息被存储在一个称为方法区的内存逻辑区中。类型信息是由类加载器在类加载时从类文件中提取出来的。类(静态)变量也存储在方法区中。

简单说方法区用来存储类型的元数据信息,一个.class文件是类被java虚拟机使用之前的表现形式,一旦这个类要被使用,java虚拟机就会对其进行装载、连接(验证、准备、解析)和初始化。而装载(后的结果就是由.class文件转变为方法区中的一段特定的数据结构。这个数据结构会存储如下信息:

类型信息

  1. 这个类型的全限定名
  2. 这个类型的直接超类的全限定名
  3. 这个类型是类类型还是接口类型
  4. 这个类型的访问修饰符
  5. 任何直接超接口的全限定名的有序列表

字段信息

  1. 字段名
  2. 字段类型
  3. 字段的修饰符

方法信息

  1. 方法名
  2. 方法返回类型
  3. 方法参数的数量和类型(按照顺序)
  4. 方法的修饰符

其他信息

  1. 除了常量以外的所有类(静态)变量
  2. 一个指向ClassLoader的指针
  3. 一个指向Class对象的指针
  4. 常量池(常量数据以及对其他类型的符号引用)

JVM为每个已加载的类型都维护一个常量池。常量池就是这个类型用到的常量的一个有序集合,包括实际的常量和对类型,域和方法的符号引用。池中的数据项象数组项一样,是通过索引访问的

每个类的这些元数据,无论是在构建这个类的实例还是调用这个类某个对象的方法,都会访问方法区的这些元数据。

构建一个对象时,JVM会在堆中给对象分配空间,这些空间用来存储当前对象实例属性以及其父类的实例属性(而这些属性信息都是从方法区获得),注意,这里并不是仅仅为当前对象的实例属性分配空间,还需要给父类的实例属性分配,到此其实我们就可以回答第一个问题了,即实例化父类的某个子类时,JVM也会同时构建父类的一个对象。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印证这个问题:调用当前类的构造方法时,首先会调用其父类的构造方法直到Object,而构造方法的调用意味着实例的创建,所以子类实例化时,父类肯定也会被实例化。

类变量被类的所有实例共享,即使没有类实例时你也可以访问它。这些变量只与类相关,所以在方法区中,它们成为类数据在逻辑上的一部分。在JVM使用一个类之前,它必须在方法区中为每个non-final类变量分配空间。

方法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 方法区是线程安全的。由于所有的线程都共享方法区,所以,方法区里的数据访问必须被设计成线程安全的。例如,假如同时有两个线程都企图访问方法区中的同一个类,而这个类还没有被装入JVM,那么只允许一个线程去装载它,而其它线程必须等待
  • 方法区的大小不必是固定的,JVM可根据应用需要动态调整。同时,方法区也不一定是连续的,方法区可以在一个堆(甚至是JVM自己的堆)中自由分配。
  • 方法区也可被垃圾收集,当某个类不在被使用(不可触及)时,JVM将卸载这个类,进行垃圾收集

可以通过-XX:PermSize 和 -XX:MaxPermSize 参数限制方法区的大小。

对于习惯在HotSpot 虚拟机上开发和部署程序的开发者来说,很多人愿意把方法区称为“永久代”(Permanent Generation),本质上两者并不等价,仅仅是因为HotSpot 虚拟机的设计团队选择把GC 分代收集扩展至方法区,或者说使用永久代来实现方法区而已。对于其他虚拟机(如BEA JRockit、IBM J9 等)来说是不存在永久代的概念的。

相对而言,垃圾收集行为在这个区域是比较少出现的,但并非数据进入了方法区就如永久代的名字一样“永久”存在了。这个区域的内存回收目标主要是针对常量池的回收和对类型的卸载。

当方法区无法满足内存分配需求时,将抛出OutOfMemoryError 异常。

6、扩展

6.1 直接内存

直接内存(Direct Memory)并不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一部分,也不是Java虚拟机规范中定义的内存区域,但是这部分内存也被频繁地使用,而且也可能导致OutOfMemoryError 异常出现。

在JDK 1.4 中新加入了NIO(New Input/Output)类,引入了一种基于通道(Channel)与缓冲区(Buffer)的I/O 方式,它可以使用Native 函数库直接分配堆外内存,然后通过一个存储在Java 堆里面的DirectByteBuffer 对象作为这块内存的引用进行操作。这样能在一些场景中显著提高性能,因为避免了在Java 堆和Native 堆中来回复制数据。

6.2 metaspace

绝大部分 Java 程序员应该都见过 "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 "这个异常。这里的 “PermGen space”其实指的就是方法区。不过方法区和“PermGen space”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 JVM 的规范,而后者则是 JVM 规范的一种实现,并且只有 HotSpot 才有 “PermGen space”,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虚拟机,如 JRockit(Oracle)、J9(IBM) 并没有“PermGen space”。由于方法区主要存储类的相关信息,所以对于动态生成类的情况比较容易出现永久代的内存溢出。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在 jsp 页面比较多的情况,容易出现永久代内存溢出。

在 JDK 1.8 中, HotSpot 已经没有 “PermGen space”这个区间了,取而代之是一个叫做 Metaspace(元空间) 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Metaspace 与 PermGen space 的区别。

其实,移除永久代的工作从JDK1.7就开始了。JDK1.7中,存储在永久代的部分数据就已经转移到了Java Heap或者是 Native Heap。但永久代仍存在于JDK1.7中,并没完全移除,譬如符号引用(Symbols)转移到了native heap;字面量(interned strings)转移到了java heap;类的静态变量(class statics)转移到了java heap。我们可以通过一段程序来比较 JDK 1.6 与 JDK 1.7及 JDK 1.8 的区别,以字符串常量为例:

public class StringOomMock {
	static String base = "strin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for (int i = 0; i < Integer.MAX_VALUE; i++) {
			String str = base + base;
			base = str;
			list.add(str.intern());
		}
	}
}

这段程序以2的指数级不断的生成新的字符串,这样可以比较快速的消耗内存。我们通过 JDK 1.6、JDK 1.7 和 JDK 1.8 分别运行:

JDK 1.6 的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DK 1.7的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JDK 1.8的运行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JDK 1.6下,会出现“PermGen Space”的内存溢出,而在 JDK 1.7和 JDK 1.8 中,会出现堆内存溢出,并且 JDK 1.8中 PermSize 和 MaxPermGen 已经无效。因此,可以大致验证 JDK 1.7 和 1.8 将字符串常量由永久代转移到堆中,并且 JDK 1.8 中已经不存在永久代的结论。现在我们看看元空间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元空间的本质和永久代类似,都是对JVM规范中方法区的实现。不过元空间与永久代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元空间并不在虚拟机中,而是使用本地内存。因此,默认情况下,元空间的大小仅受本地内存限制,但可以通过以下参数来指定元空间的大小:

*-X:MetaspaceSize,初始空间大小,达到该值就会触发垃圾收集进行类型卸载,同时GC会对该值进行调整:如果释放了大量的空间,就适当降低该值;如果释放了很少的空间,那么在不超过MaxMetaspaceSize时,适当提高该值。

-XX:MaxMetaspaceSize,最大空间,默认是没有限制的。

除了上面两个指定大小的选项以外,还有两个与 GC 相关的属性:

-XX:MinMetaspaceFreeRatio,在GC之后,最小的Metaspace剩余空间容量的百分比,减少为分配空间所导致的垃圾收集

-XX:MaxMetaspaceFreeRatio,在GC之后,最大的Metaspace剩余空间容量的百分比,减少为释放空间所导致的垃圾收集

现在我们在 JDK 8下重新运行一下代码段 4,不过这次不再指定 PermSize 和 MaxPermSize。而是指定 MetaSpaceSize 和 MaxMetaSpaceSize的大小。输出结果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输出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这次不再出现永久代溢出,而是出现了元空间的溢出。

通过上面分析,应该大致了解了 JVM 的内存划分,也清楚了 JDK 8 中永久代向元空间的转换。不过这里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个转换?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字符串存在永久代中,容易出现性能问题和内存溢出。
  2. 类及方法的信息等比较难确定其大小,因此对于永久代的大小指定比较困难,太小容易出现永久代溢出,太大则容易导致老年代溢出。
  3. 永久代会为 GC 带来不必要的复杂度,并且回收效率偏低。

7、其他注意点

7.1 运行时常量池和字符串常量池的关系

  1. 运行时常量池是一个统称也包括字符串常量池,但是字符串常量池放的只是字符串,而运行时常量池中,还包括类信息,属性信息,方法信息,以及其他基础类型的的常量池比如int,long等
  2. jdk1.7之前,运行时常量池(包含着字符串常量池)都在方法区,具体的hotspot虚拟机实现为永久代
  3. jdk1.7阶段,字符串常量池从方法区移到堆中,运行池常量池剩下的部分依旧在方法区(剩下类信息、属性信息、方法信息等),同样是hotspot中的永久代
  4. jdk1.8, 方法区的实现从永久代变成了元空间,因此 字符串常量池依然在堆中,运行时常量池在方法区,hotspot中的元空间(metaspace)

7.2 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 Class类文件结构

基础概念

  • 任何一个 Class 文件都对应着唯一的一个类或接口的信息
  • Class 文件是一组以字节为基础单位的二进制流,各个数据项目严格按照顺序紧凑地排列在文件之中,中间没有添加任何分隔符。这使得整个 Class 文件中存储的内容几乎全部是 程序运行的必要数据
  • Class 文件格式采用一种类似于 C 语言结构体的伪结构来存储数据,这种伪结构只有“无符号数” 和 “表”两种数据类型
  • 无符号数
    无符号数属于基本的数据类型,以 u1,u2,u4,u8 来分别代表 1 个字节、2 个字节、4 个字节、8 个字节

  • 表是由多个无符号数或者其他表作为数据项构成的复合数据类型,所有表的命名都习惯性地以“_info” 结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上面代码进行编译得到 .class 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魔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个Class文件的头4 个字节被称为魔数,它的唯一作用是确定这个文件是否是一个能被虚拟机接受的 Class 文件

2、版本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紧接着魔数的 4 个字节存储的是 Class 文件的版本号

  • 第5个和第6个字节是次版本号:次版本号未使用,全部固定为 0
  • 第7个和第8个字节是主版本号:Java的版本号是从 45 开始的,JDK1.1之后每个JDK 大版本的发布,主版本号向上加 1,0x003B 对应的十进制为 59(我使用的JDK 15, 所以是主版本号是59)

3、常量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紧接着主次版本之后的是常量池入口,常量池可以比喻为 Class 文件里的资源仓库,它是 Class 文件结构中与其它项目关联最多的数据。通常也是占用 Class 文件空间最大的数据项目之一

  • 常量池的入口需要放置一项 u2 类型的数据,表示常量池容量计数值,这个容量计数是从 1 开始,而不是从 0 开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x0016 转化为10进制为22, 表示常量池中有 21 个常量,索引值的范围为 1~22

  • 常量池中主要存放两大类变量:字面量和符号引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常量池中每一个常量都是一张表,截至 JDK13,常量表中一共有 17 种不同类型的常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例子分析:第一项常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项常量的标志位为 0x0A, 对应十进制 10,则表示这个常量属于 CONSTANT_Methodref_info 类型,此类型常量代表类中方法的符号引用,CONSTANT_Methodref_info 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一共占5个字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ag 是标志位,用于区分常量类型, index 是索引值,图中可以参数 第二个index 为 0x02 ,指向常量池中的第二项常量,继续查找第二项常量:为 0x03 ,查表可知这是一个 CONSTANT_Class_info 类型的常量,表示类或者接口的符号引用

  • 例子分析:第二项常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到此为止,分析了TestClass.Test 常量池中 21 个常量的两个还未提到的 19 个常量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分析出来,可以利用一个专门用于分析字节码的工具:java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量池中的17 种数据类型的结构总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访问标志

在常量池结束之后,紧接着的 2 个字节代表访问标志,这个标志用于识别一些类或者接口层次的访问信息。包括:这个Class 是类还是接口、是否定义为 public 类型、是否定义为 abstract 类型、如果是类的话,是否被声明为 final、等等。
access_flags 中一共有 16 个标志位可以使用,当前只定义了 9 个。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示例的 TestClass 文件是一个普通的 Java 类文件,不是接口、枚举、注解或者模块、被public 关键字修饰但没有被声明为 final 和 abstract。
ACC_PUBLIC 和 ACC_SUPER 标志为真,因此它的 access_flags 的值应为:0x0001 | 0x0020 = 0x002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类索引、父类索引与接口索引集合

Class文件由这三项来确定类的继承关系

  • 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全限定名
  • 父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父类的全限定名
    Java 语言不允许多继承,所以父类索引只有一个,除了 java.lang.Object 之外,所有的 Java 类都有父类,因此除了 java.lang.Object 之外,所有的 Java 类的父类索引都不为0
  • 接口索引集合用来描述这个类实现了哪些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类索引、父类索引、接口索引分别为0x0008,0x0002,0x0000,即类索引为8,父类索引为2,接口索引集合大小为0。再看常量池的内容正好对上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接口索引集合,入口的第一项 u2 类型的数据为 接口计数器,表示索引表的容量。如果该类没有实现任何接口,则该计数器为0,后面接口的索引表不再占有任何字节。

6、字段表集合

字段表用于描述接口或者类中声明的变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字段修饰符 放在 access_flags 中,是一个u2 的数据类型,其中可以设置标志位,可以设置的字段访问标志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跟着 access_flags 的是两项索引值:name_index 和 descriptor_index ,都是对常量池的引用,分别代表着字段的简单名称和以及字段和方法的描述符。
描述符的作用是用来描述字段的数据类型、方法的参数列表(包括数量、类型和顺序)和返回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 TestClass 文件
如下图第一个 u2 类型的数据为容量计数器 fields_count,值为 0x0001,表示这个类只有一个字段表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下图

紧跟着容量计数器的是 access_flag 标志,值为 0x0002,代表 private 修饰符的 ACC_PRIVATE 标志位为真,其他修饰符为假

代表字段名称的 name_index 的值为0x000B,即 11,从常量池中可以得出第 11 项常量是一个 CONSTANT_Utf8_info 类型的字符串,值为 m,
代表字段描述符的 descroptor_name 的值为 0x000C ,即12,从常量池中得出第 12 个常量是 I ,根据描述符表,可以得到是基本类型 int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原代码定义的字段为 “private int 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方法表集合

Class 文件存储格式中对方法的描述和对字段的描述采用了几乎完全一致的方式,方法表的字段如同字段表一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属性表集合

Class文件、字段表、方法表 都可以携带自己的属性表集合

详细内容看周志明《深入理解 Java 虚拟机》

四、对象头

我们都知道,Java对象存储在堆(Heap)内存。那么一个Java对象到底包含什么呢?概括起来分为对象头、对象体和对齐字节。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象的几个部分的作用:

  1. 对象头中的Mark Word(标记字)主要用来表示对象的线程锁状态,另外还可以用来配合GC、存放该对象的hashCode;
  2. Klass Word是一个指向方法区中Class信息的指针,意味着该对象可随时知道自己是哪个Class的实例;
  3. 数组长度也是占用64位(8字节)的空间,这是可选的,只有当本对象是一个数组对象时才会有这个部分;
  4. 对象体是用于保存对象属性和值的主体部分,占用内存空间取决于对象的属性数量和类型;
  5. 对齐字是为了减少堆内存的碎片空间(不一定准确)。

了解了对象的总体结构,接下来深入地了解对象头的三个部分。

1、Mark Word(标记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是Java对象处于5种不同状态时,Mark Word中64个位的表现形式,上面每一行代表对象处于某种状态时的样子。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

lock:2位的锁状态标记位,由于希望用尽可能少的二进制位表示尽可能多的信息,所以设置了lock标记。该标记的值不同,整个Mark Word表示的含义不同。biased_lock和lock一起,表达的锁状态含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iased_lock:对象是否启用偏向锁标记,只占1个二进制位。为1时表示对象启用偏向锁,为0时表示对象没有偏向锁。lock和biased_lock共同表示对象处于什么锁状态。

age:4位的Java对象年龄。在GC中,如果对象在Survivor区复制一次,年龄增加1。当对象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将会晋升到老年代。默认情况下,并行GC的年龄阈值为15,并发GC的年龄阈值为6。由于age只有4位,所以最大值为15,这就是-XX:MaxTenuringThreshold选项最大值为15的原因。

identity_hashcode:31位的对象标识hashCode,采用延迟加载技术。调用方法System.identityHashCode()计算,并会将结果写到该对象头中。当对象加锁后(偏向、轻量级、重量级),MarkWord的字节没有足够的空间保存hashCode,因此该值会移动到管程Monitor中。

thread:持有偏向锁的线程ID。

epoch:偏向锁的时间戳。

ptr_to_lock_record:轻量级锁状态下,指向栈中锁记录的指针。

ptr_to_heavyweight_monitor:重量级锁状态下,指向对象监视器Monitor的指针。

我们通常说的通过synchronized实现的同步锁,真实名称叫做重量级锁。但是重量级锁会造成线程排队(串行执行),且会使CPU在用户态和核心态之间频繁切换,所以代价高、效率低。为了提高效率,不会一开始就使用重量级锁,JVM在内部会根据需要,按如下步骤进行锁的升级:

  1. 初期锁对象刚创建时,还没有任何线程来竞争,对象的Mark Word是下图的第一种情形,这偏向锁标识位是0,锁状态01,说明该对象处于无锁状态(无线程竞争它)。
  2. 当有一个线程来竞争锁时,先用偏向锁,表示锁对象偏爱这个线程,这个线程要执行这个锁关联的任何代码,不需要再做任何检查和切换,这种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效率非常高。这时Mark Word会记录自己偏爱的线程的ID,把该线程当做自己的熟人。如下图第二种情形。
  3. 当有两个线程开始竞争这个锁对象,情况发生变化了,不再是偏向(独占)锁了,锁会升级为轻量级锁,两个线程公平竞争,哪个线程先占有锁对象并执行代码,锁对象的Mark Word就执行哪个线程的栈帧中的锁记录。如下图第三种情形。
  4. 如果竞争的这个锁对象的线程更多,导致了更多的切换和等待,JVM会把该锁对象的锁升级为重量级锁,这个就叫做同步锁,这个锁对象Mark Word再次发生变化,会指向一个监视器对象,这个监视器对象用集合的形式,来登记和管理排队的线程。如下图第四种情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Klass Word(类指针)

这一部分用于存储对象的类型指针,该指针指向它的类元数据,JVM通过这个指针确定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该指针的位长度为JVM的一个字大小,即32位的JVM为32位,64位的JVM为64位。
如果应用的对象过多,使用64位的指针将浪费大量内存,统计而言,64位的JVM将会比32位的JVM多耗费50%的内存。为了节约内存可以使用选项+UseCompressedOops开启指针压缩,其中,oop即ordinary object pointer普通对象指针。开启该选项后,下列指针将压缩至32位:

  • 每个Class的属性指针(即静态变量)
  • 每个对象的属性指针(即对象变量)
  • 普通对象数组的每个元素指针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指针都会压缩,一些特殊类型的指针JVM不会优化,比如指向PermGen的Class对象指针(JDK8中指向元空间的Class对象指针)、本地变量、堆栈元素、入参、返回值和NULL指针等。

上面看不懂?我再解释一下:
klass pointer的存储内容是一个指针,指向了其类元数据的信息,jvm使用该指针来确定此对象是类的哪个实例.

什么意思?如果你有一个Person实例的引用,那么找到元数据就靠它了,如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数组长度

如果对象是一个数组,那么对象头还需要有额外的空间用于存储数组的长度,这部分数据的长度也随着JVM架构的不同而不同:32位的JVM上,长度为32位;64位JVM则为64位。64位JVM如果开启+UseCompressedOops选项,该区域长度也将由64位压缩至32位。

五、MySQL的数据页结构

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以Data Page(数据页)作为磁盘和内存之间交互的基本单位,他的大小一般为默认值16K。其实,InnoDB中还有不同类型的页,从数据页的作用来分,可以分为Free Page(空闲页)、Clean Page(干净页)、Dirty Page(脏页);从类型来分的话,还可以分成存放UNDO日志的页、存放INODE信息的页、存放表空间头部信息的页等。

1、数据页结构概览

1.1 数据页结构

数据页这16KB的空间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有着不同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InnoDB数据页的存储空间大致被划分成了7个部分,有的部分占用的字节数是确定的,有的部分占用的字节数是不确定的。下边我们来看一下这7个部分都存储了什么:

名称中文名大小(单位:B)描述
File Header文件头部38页的一些通用信息
Page Header页面头部56数据页专有的一些信息
Infimum + Supermum最小记录和最大记录26两个虚拟的行记录
User Records用户真实记录不确定实际存储的行记录内容
Free Space空闲空间不确定页中尚未使用的空间
Page Directory页面目录不确定页中的某些记录的相对位置
File Trailer文件尾部8校验页是否完整

1.2 用户真实记录在数据页中的存储(Free Space)

在页的7个组成部分中,我们自己存储的记录会按照我们指定的行格式(MySQL之InnoDB记录结构)存储到User Records部分。

但是在一开始生成页的时候,其实并没有User Records这个部分,每当我们插入一条记录,都会从Free Space部分,也就是尚未使用的存储空间中申请一个记录大小的空间划分到User Records部分,当Free Space部分的空间全部被User Records部分替代掉之后,也就意味着这个页使用完了,如果还有新的记录插入的话,就需要去申请新的页了。这个过程的图示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Infimum+Supremum & User Records(记录)

2.1 记录头信息引出的数据页“记录”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记录头信息中各个属性的含义(目前使用Compact行格式):

名称大小(单位:bit)描述
预留位11没有使用
预留位21没有使用
delete_mask1标记该记录是否被删除
min_rec_mask1B+树的每层叶子节点中的最小记录都会添加该记标记
n_owned4表示当前记录有用的记录数
heap_no13表示当前记录在记录堆的位置信息
record_type3表示当前记录的类型,0表示普通记录,1表示B+树非叶子节点记录,2表示最小记录,3表示最大记录
next_record16表示下一条记录的相对位置

下面就来看看记录头信息中各个属性的都是干啥的:

  • delete_mask

这个属性标记着当前记录是否被删除,占用1个二进制位,值为0的时候代表记录并没有被删除,为1的时候代表记录被删除掉了。

被删除的记录不立即从磁盘上移除,因为移除它们之后把其他的记录在磁盘上重新排列需要性能消耗,所以只是打一个删除标记而已,所有被删除掉的记录都会组成一个所谓的垃圾链表,在这个链表中的记录占用的空间称之为所谓的可重用空间,之后如果有新记录插入到表中的话,可能把这些被删除的记录占用的存储空间覆盖掉。这个delete_mask位设置为1和将被删除的记录加入到垃圾链表中是两个阶段。

  • min_rec_mask

B+树的每层非叶子节点中的最小记录都会添加该标记。值为1,表示该条记录是B+树的非叶子节点中的最小记录;值为0,意味着该条数据不是B+树的非叶子节点中的最小记录。

  • n_owned

表示当前记录拥有的记录数,一会我们再详细介绍。

  • heap_no

这个属性表示当前记录在本页中的位置。MySQL自动给每个页里边儿加了两个记录,由于这两个记录并不是我们自己插入的,所以有时候也称为伪记录或者虚拟记录。这两个伪记录一个代表最小记录,一个代表最大记录。

ps:
记录也可以比大小,对于一条完整的记录来说,比较记录的大小就是比较主键的大小

但是不管我们向页中插入了多少自己的记录,InnoDB规定他们定义的两条伪记录分别为最小记录与最大记录。这两条记录的构造十分简单,都是由5字节大小的记录头信息和8字节大小的一个固定的部分组成的。

由于这两条记录不是我们自己定义的记录,所以它们并不存放在页的User Records部分,他们被单独放在上文提到的Infimum + Supremum的部分,为了大家方便理解,我们创建张表、插几条数据、画个图看一下:

CREATE TABLE page_demo(  c1 INT,  c2 INT,  c3 VARCHAR(10000),  PRIMARY KEY (c1)) CHARSET=ascii ROW_FORMAT=Compact;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1, 100, 'aaaa');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2, 200, 'bbbb');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3, 300, 'cccc');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4, 400, 'ddd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中,其他信息没有画出但不代表它们不存在,只是为了大家方便理解,做了简化。最小记录和最大记录的heap_no值分别是0和1,也就是说它们的位置最靠前。

  • record_type

这个属性表示当前记录的类型,一共有4种类型的记录,0表示普通记录,1表示B+树非叶节点记录,2表示最小记录,3表示最大记录。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我们自己插入的记录就是普通记录,它们的record_type值都是0,而最小记录和最大记录的record_type值分别为2和3。

至于record_type为1的情况,我们之后在说索引的时候会重点强调的。

  • next_record

这个信息非常重要,表示从当前记录的真实数据到下一条记录的真实数据的地址偏移量。比方说第一条记录的next_record值为32,意味着从第一条记录的真实数据的地址处向后找32个字节便是下一条记录的真实数据。如果你熟悉数据结构的话,就立即明白了,这其实是个链表,可以通过一条记录找到它的下一条记录。但是需要注意注意再注意的一点是,下一条记录指的并不是按照我们插入顺序的下一条记录,而是按照主键值由小到大的顺序的下一条记录。而且规定Infimum记录(也就是最小记录) 的下一条记录就是本页中主键值最小的用户记录,而本页中主键值最大的用户记录的下一条记录就是Supremum记录(也就是最大记录),为了更形象的表示一下这个next_record起到的作用,我们用箭头来替代一下next_record中的地址偏移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我们的记录按照主键从小到大的顺序形成了一个单链表。最大记录的next_record的值为0,这也就是说最大记录是没有下一条记录了,它是这个单链表中的最后一个节点。如果从中删除掉一条记录,这个链表也是会跟着变化的,比如我们把第2条记录删掉:

DELETE FROM page_demo WHERE c1 = 2;

删掉第2条记录后的示意图就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删除第2条记录前后主要发生了这些变化:

  • 第2条记录并没有从存储空间中移除,而是把该条记录的delete_mask值设置为1。

  • 第2条记录的next_record值变为了0,意味着该记录没有下一条记录了。

  • 第1条记录的next_record指向了第3条记录。

  • 最大记录的n_owned值从5变成了4,关于这一点的变化我们稍后会详细说明的。

所以,不论我们怎么对页中的记录做增删改操作,InnoDB始终会维护一条记录的单链表,链表中的各个节点是按照主键值由小到大的顺序连接起来的。
ps:
会不会觉得next_record这个指针有点儿怪,为啥要指向记录头信息和真实数据之间的位置呢?为啥不干脆指向整条记录的开头位置,也就是记录的额外信息开头的位置呢?

因为这个位置刚刚好,向左读取就是记录头信息,向右读取就是真实数据。变长字段长度列表、NULL值列表中的信息都是逆序存放,这样可以使记录中位置靠前的字段和它们对应的字段长度信息在内存中的距离更近,可能会提高高速缓存的命中率。

再来看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主键值为2的记录被我们删掉了,但是存储空间却没有回收,如果我们再次把这条记录插入到表中,会发生什么事呢?

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2, 200, 'bbbb');

我们看一下记录的存储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到,InnoDB并没有因为新记录的插入而为它申请新的存储空间,而是直接复用了原来被删除记录的存储空间。

ps:
1、当数据页中存在多条被删除掉的记录时,这些记录的next_record属性将会把这些被删除掉的记录组成一个垃圾链表,以备之后重用这部分存储空间。上面删除了一行记录,又将记录原封不动插回来的情况,原来的存储空间是会被重用的。
2、还有一种情况是不会被重用的:删除原记录后,新插入的记录真实数据所占存储空间大于原先记录存储空间的时候,这时原空间不会被重用且被加入垃圾链表,新插入的记录会从Free Space申请新的空间,和已有的记录组合成新的链表。

3、Page Directory(页目录)

现在我们了解了记录在页中按照主键值由小到大顺序串联成一个单链表,那如果我们想根据主键值查找页中的某条记录该咋办呢?比如说这样的查询语句:

SELECT * FROM page_demo WHERE c1 = 3;

最笨的办法:从Infimum记录(最小记录)开始,沿着链表一直往后找,总会找到。在找的时候还能投机取巧,因为链表中各个记录的值是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所以当链表的某个节点代表的记录的主键值大于你想要查找的主键值时,你就可以停止查找了,因为该节点后边的节点的主键值依次递增。

但是InnoDB能用这么笨的办法么,当然是要设计一种更快的查找方式,于是乎从书的目录中找到了灵感。
我们平常想从一本书中查找某个内容的时候,一般会先看目录,找到需要查找的内容对应的书的页码,然后到对应的页码查看内容。InnoDB为我们的记录也制作了一个类似的目录,他们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

  1. 将所有正常的记录(包括最大和最小记录,不包括标记为已删除的记录)划分为几个组。
  2. 每个组的最后一条记录(也就是组内最大的那条记录)的头信息中的n_owned属性表示该记录拥有多少条记录,也就是该组内共有几条记录。
  3. 将每个组的最后一条记录的地址偏移量单独提取出来按顺序存储到靠近页的尾部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Page Directory,也就是页目录。页面目录中的这些地址偏移量被称为槽(英文名:Slot),所以这个页面目录就是由槽组成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这个图中我们需要注意这么几点:
  • 现在页目录部分中有两个槽,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记录被分成了两个组,槽1中的值是112,代表最大记录的地址偏移量(就是从页面的0字节开始数,数112个字节);槽0中的值是99,代表最小记录的地址偏移量。

  • 注意最小和最大记录的头信息中的n_owned属性

  1. 最小记录的n_owned值为1,这就代表着以最小记录结尾的这个分组中只有1条记录,也就是最小记录本身。

  2. 最大记录的n_owned值为5,这就代表着以最大记录结尾的这个分组中只有5条记录,包括最大记录本身还有我们自己插入的4条记录。

99和112这样的地址偏移量很不直观,我们用箭头指向的方式替代数字,这样更易于我们理解,所以修改后的示意图就是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暂时不管各条记录在存储设备上的排列方式了,单纯从逻辑上看一下这些记录和页目录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noDB对每个分组中的记录条数是有规定的:对于最小记录所在的分组只能有1条记录,最大记录所在的分组拥有的记录条数只能在1到8条之间,剩下的分组中记录的条数范围只能在是4到8条之间。所以分组是按照下边的步骤进行的:

  • 初始情况下一个数据页里只有最小记录和最大记录两条记录,它们分属于两个分组。

  • 之后每插入一条记录,都会从页目录中找到主键值比本记录的主键值大并且差值最小的槽,然后把该槽对应的记录的n_owned值加1,表示本组内又添加了一条记录,直到该组中的记录数等于8个。

  • 在一个组中的记录数等于8个后再插入一条记录时,会将组中的记录拆分成两个组,一个组中4条记录,另一个5条记录。这个过程会在页目录中新增一个来记录这个新增分组中最大的那条记录的偏移量。

由于现在page_demo表中的记录太少,无法演示添加了页目录之后加快查找速度的过程,所以再往page_demo表中添加一些记录:

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5, 500, 'eeee');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6, 600, 'ffff');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7, 700, 'gggg');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8, 800, 'hhhh');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9, 900, 'iiii');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10, 1000, 'jjjj');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11, 1100, 'kkkk');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12, 1200, 'llll');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13, 1300, 'mmmm');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14, 1400, 'nnnn');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15, 1500, 'oooo');INSERT INTO page_demo VALUES(16, 1600, 'pppp');

现在页里边就一共有18条记录了(包括最小和最大记录),这些记录被分成了5个组,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把16条记录的全部信息都画在一张图里太占地方,让人眼花缭乱的,所以只保留了用户记录头信息中的n_owned和next_record属性,也省略了各个记录之间的箭头,我没画不等于没有啊!现在看怎么从这个页目录中查找记录。因为各个槽代表的记录的主键值都是从小到大排序的,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所谓的二分法来进行快速查找。5个槽的编号分别是:0、1、2、3、4,所以初始情况下最低的槽就是low=0,最高的槽就是high=4。比方说我们想找主键值为6的记录,过程是这样的:

  1. 计算中间槽的位置:(0+4)/2=2,所以查看槽2对应记录的主键值为8,又因为8 > 6,所以设置high=2,low保持不变。
  2. 重新计算中间槽的位置:(0+2)/2=1,所以查看槽1对应的主键值为4,又因为4 < 6,所以设置low=1,high保持不变。
  3. 因为high - low的值为1,所以确定主键值为6的记录在槽2对应的组中。此刻我们需要找到槽2中主键值最小的那条记录,然后沿着单向链表遍历槽2中的记录。但是我们前边又说过,每个槽对应的记录都是该组中主键值最大的记录,这里槽2对应的记录是主键值为8的记录,怎么定位一个组中最小的记录呢?别忘了各个槽都是挨着的,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拿到槽1对应的记录(主键值为4),该条记录的下一条记录就是槽2中主键值最小的记录,该记录的主键值为5。所以我们可以从这条主键值为5的记录出发,遍历槽2中的各条记录,直到找到主键值为6的那条记录即可。由于一个组中包含的记录条数只能是1~8条,所以遍历一个组中的记录的代价是很小的。

`※ 所以在一个数据页中查找指定主键值的记录的过程分为两步

  1. 通过二分法确定该记录所在的槽,并找到该槽所在分组中主键值最小的那条记录
  2. 通过记录的next_record属性遍历该槽所在的组中的各个记录

4、Page Header(页面头部)

InnoDB为了能得到一个数据页中存储的记录的状态信息,比如本页中已经存储了多少条记录,第一条记录的地址是什么,页目录中存储了多少个槽等等,特意在页中定义了一个叫Page Header的部分,它是页结构的第二部分,这个部分占用固定的56个字节,专门存储各种状态信息,具体各个字节的含义看下表:

名称大小(单位:B)描述
PAGE_N_DIR_SLOTS2页目录的插槽数
PAGE_HEAP_TOP2还未使用的空间最小地址,也就是说从该地址之后就是Free Space
PAGE_N_HEAP2本页中的记录的数量(包括最小和最大记录以及标记为删除的记录)
PAGE_FREE2第一个已经标记为删除的记录地址(各个已删除的记录通过next_record也会组成一个单链表,这个单链表中的记录可以被重新利用)
PAGE_GARBAGE2已删除记录占用的字节数
PAGE_LAST_INSERT2最后插入记录的位置
PAGE_DIRECTION2记录插入的方向
PAGE_N_DIRECTION2一个方向连续插入的记录数量
PAGE_N_RECS2该页中记录的数量(不包括最小和最大记录以及被标记为删除的记录)
PAGE_MAX_TRX_ID8修改当前页的最大事务ID,该值仅在二级索引中定义
PAGE_LEVEL2当前页在B+树中所处的层级
PAGE_INDEX_ID8索引ID,表示当前页属于哪个索引
PAGE_BTR_SEG_LEAF10B+树叶子段的头部信息,仅在B+树的Root页定义
PAGE_BTR_SEG_TOP10B+树非叶子段的头部信息,仅在B+树的Root页定义

通过前面文章的介绍,从PAGE_N_DIR_SLOTS到PAGE_LAST_INSERT以及PAGE_N_RECS的意思大家一定是清楚的。剩下的状态信息不要着急。我们先来看一下PAGE_DIRECTION和PAGE_N_DIRECTION的意思:

  • PAGE_DIRECTION

假如新插入的一条记录的主键值比上一条记录的主键值大,我们说这条记录的插入方向是右边,反之则是左边。用来表示最后一条记录插入方向的状态就是PAGE_DIRECTION。

  • PAGE_N_DIRECTION

假设连续几次插入新记录的方向都是一致的,InnoDB会把沿着同一个方向插入记录的条数记下来,这个条数就用PAGE_N_DIRECTION这个状态表示。当然,如果最后一条记录的插入方向改变了的话,这个状态的值会被清零重新统计。

至于我们没提到的那些属性,我没说是因为现在不需要大家知道。不要着急,当我们学完了后边的内容,你再回头看,一切都是那么清晰。

5、File Header(文件头部)

Page Header是专门针对数据页记录的各种状态信息,比方说页里头有多少个记录、有多少个槽。我们现在描述的File Header针对各种类型的页都通用,也就是说不同类型的页都会以File Header作为第一个组成部分,它描述了一些针对各种页都通用的一些信息,比方说这个页的编号是多少,它的上一个页、下一个页是谁…这个部分占用固定的38个字节,是由下边这些内容组成的:

名称大小(单位:B)描述
FIL_PAGE_SPACE_OR_CHKSUM4页的校验和(checksum值)
FIL_PAGE_OFFSET4页号
FIL_PAGE_PREV4上一个页的页号
FIL_PAGE_NEXT4下一个页的页号
FIL_PAGE_LSN8页面被最后修改时对应的日志序列位置(英文名是:Log Sequence Number)
FIL_PAGE_TYPE2该页的类型
FIL_PAGE_FILE_FLUSH_LSN8仅在系统表空间的一个页中定义,代表文件至少被刷新到了对应的LSN值
FIL_PAGE_ARCH_LOG_NO_OR_SPACE_ID4页属于哪个表空间

对照着这个表格,我们看几个目前比较重要的部分:

  • FIL_PAGE_SPACE_OR_CHKSUM

这个代表当前页面的校验和(checksum)。啥是个校验和?就是对于一个很长很长的字节串来说,我们会通过某种算法来计算一个比较短的值来代表这个很长的字节串,这个比较短的值就称为校验和。这样在比较两个很长的字节串之前先比较这两个长字节串的校验和,如果校验和都不一样两个长字节串肯定是不同的,所以省去了直接比较两个比较长的字节串的时间损耗。

  • FIL_PAGE_OFFSET

每一个页都有一个单独的页号,就跟你的身份证号码一样,InnoDB通过页号来可以唯一定位一个页。

  • FIL_PAGE_TYPE

这个代表当前页的类型,我们前边说过,InnoDB为了不同的目的而把页分为不同的类型,我们上边介绍的其实都是存储记录的数据页,其实还有很多别的类型的页,具体如下表:

类型名称十六进制描述
FIL_PAGE_TYPE_ALLOCATED0x0000最新分配,还没使用
FIL_PAGE_UNDO_LOG0x0002Undo日志页
FIL_PAGE_INODE0x0003段信息节点
FIL_PAGE_IBUF_FREE_LIST0x0004Insert Buffer空闲列表
FIL_PAGE_IBUF_BITMAP0x0005Insert Buffer位图
FIL_PAGE_TYPE_SYS0x0006系统页
FIL_PAGE_TYPE_TRX_SYS0x0007事务系统数据
FIL_PAGE_TYPE_FSP_HDR0x0008表空间头部信息
FIL_PAGE_TYPE_XDES0x0009扩展描述页
FIL_PAGE_TYPE_BLOB0x000A溢出页
FIL_PAGE_INDEX0x45BF索引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页
  • FIL_PAGE_PREV和FIL_PAGE_NEXT

我们前边强调过,InnoDB都是以页为单位存放数据的,有时候我们存放某种类型的数据占用的空间非常大(比方说一张表中可以有成千上万条记录),InnoDB可能不可以一次性为这么多数据分配一个非常大的存储空间,如果分散到多个不连续的页中存储的话需要把这些页关联起来,FIL_PAGE_PREV和FIL_PAGE_NEXT就分别代表本页的上一个和下一个页的页号。这样通过建立一个双向链表把许许多多的页就都串联起来了,而无需这些页在物理上真正连着。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页都有上一个和下一个页的属性,不过我们本集中唠叨的数据页(也就是类型为FIL_PAGE_INDEX的页)是有这两个属性的,所以所有的数据页其实是一个双链表,就像这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File Trailer(文件尾部)

InnoDB存储引擎会把数据存储到磁盘上,但是磁盘速度太慢,需要以页为单位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处理,如果该页中的数据在内存中被修改了,那么在修改后的某个时间需要把数据同步到磁盘中。但是在同步了一半的时候中断电了咋办,这不是莫名尴尬么?为了检测一个页是否完整(也就是在同步的时候有没有发生只同步一半的尴尬情况),InnoDB在每个页的尾部都加了一个File Trailer部分,这个部分由8个字节组成,可以分成2个小部分:

  • 前4个字节代表页的校验和

这个部分是和File Header中的校验和相对应的。每当一个页面在内存中修改了,在同步之前就要把它的校验和算出来,因为File Header在页面的前边,所以校验和会被首先同步到磁盘,当完全写完时,校验和也会被写到页的尾部,如果完全同步成功,则页的首部和尾部的校验和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写了一半儿断电了,那么在File Header中的校验和就代表着已经修改过的页,而在File Trailer中的校验和代表着原先的页,二者不同则意味着同步中间出了错。

  • 后4个字节代表页面被最后修改时对应的日志序列位置(LSN)

这个部分也是为了校验页的完整性的,只不过我们目前还没说LSN是个什么意思,所以大家可以先不用管这个属性。

这个File Trailer与File Header类似,都是所有类型的页通用的。

小结

今天的数据页结构理论知识也很多,下面我们来做个总结:

1、InnoDB为了不同的目的而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页,我们把用于存放记录的页叫做数据页。
2、一个数据页可以被大致划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File Header,表示页的一些通用信息,占固定的38字节。

  • Page Header,表示数据页专有的一些信息,占固定的56个字节。

  • Infimum + Supremum,两个虚拟的伪记录,分别表示页中的最小和最大记录,占固定的26个字节。

  • User Records:真实存储我们插入的记录的部分,大小不固定。

  • Free Space:页中尚未使用的部分,大小不确定。

  • Page Directory:页中的某些记录相对位置,也就是各个槽在页面中的地址偏移量,大小不固定,插入的记录越多,这个部分占用的空间越多。

  • File Trailer:用于检验页是否完整的部分,占用固定的8个字节。

3、每个记录的头信息中都有一个next_record属性,从而使页中的所有记录串联成一个单链表。
4、InnoDB会把页中的记录划分为若干个组,每个组的最后一个记录的地址偏移量作为一个槽,存放在Page Directory中,所以在一个页中根据主键查找记录是非常快的,分为两步:

  • 通过二分法确定该记录所在的槽。
  • 通过记录的next_record属性遍历该槽所在的组中的各个记录。

5、每个数据页的File Header部分都有上一个和下一个页的编号,所以所有的数据页会组成一个双链表。
6、为保证从内存中同步到磁盘的页的完整性,在页的首部和尾部都会存储页中数据的校验和和页面最后修改时对应的LSN值,如果首部和尾部的校验和和LSN值校验不成功的话,就说明同步过程出现了问题。

便于大家理解,我整理了一张数据页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参考链接

  • https://www.sohu.com/a/385470084_99908665
  • https://newworld.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86491792
  •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112292/article/details/115962139
  • https://blog.csdn.net/wgxaaa/article/details/118457098
  • https://louluan.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39960815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435405507347362&wfr=spider&for=pc
  • https://blog.csdn.net/jiangxiulilinux/article/details/105278967
  • https://www.modb.pro/db/13905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走出半生仍是少年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