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ean的存储
通常我们说,spring容器帮我们管理bean,但是什么是bean?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自己提供一个X.class类,那此时的X.class我们称之为class对象,在经过spring的一系列生命周期的处理之后,就会变成可以放到spring容器中的bean对象,我们称此时的对象是bean对象,所以,总结来说,经过一系列生命周期方法处理之后的class对象,就是bean对象;
只有经过一系列后置处理器方法的处理,才是一个合格的bean对象。
bean对象最终存储在spring容器中,我们简单的、狭义上的spring容器,在spring源码底层就是一个map集合,这个map集合存储的key是当前bean的name,如果不指定,默认的是class类型首字母小写作为key,value是bean对象。存储bean的map在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类中:
/** Map of bean definition objects, keyed by bean name. */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256);
当Spring容器扫描到Bean类时 , 会把这个类的描述信息, 以包名加类名的方式存到beanDefinitionMap 中,
Map<String,BeanDefinition> , 其中 String是Key , 默认是类名首字母小写 , BeanDefinition , 存的是类的定义(描述信息) , 我们通常叫BeanDefinition接口为 : bean的定义对象。
问题思考
spring为什么不在扫描到class文件之后,立即执行生命周期方法进行初始化、实例化?而是要先放到beanDefinitionMap集合中?
因为spring所提供的容器管理功能中,某些class类并不一定是立马需要初始化的,比如:原型bean,就是在使用的时候,再去初始化。
那我们想下,如果是原型bean,并且假设我们没有beanDefinition这一层,那问题就大了,对于原型的bean,我每初始化一次,就需要去扫描一次,这样就很浪费时间了,此时,beanDefinition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提一嘴,spring容器在启动的过程中,对bean进行初始化实例化的时候,大致是分为了两步,第一是将class文件转换为beanDefinition对象,第二步是根据beanDefinition对象,按照配置的要求,去进行初始化、实例化
有了beanDefinition之后,beanDefinitionMap相当于一个中转站,所有要初始化的bean,都是以beanDefinitionMap中的beanDefinition的属性信息为准。
1.spring在将class文件转换为beanDefinition的时候,是没有额外的要求的,不管这个bean是单例的,还是原型的,还是懒加载的,都会扫描出来,统一放到beanDefinitionMap集合中。
2.在第二步去初始化bean的时候,才会判断当前bean是否是原型的、是否是懒加载的、是否是有依赖关系的,等
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beanDefinition是一个中转站,这个中转站中,存放了所有的class对应的信息,如果是初始化,就根据beanDefinition的属性信息去初始化,所以,spring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扩展点让我们去修改beanDefinition、增加、删除beanDefinition。
所以,简单来说,我们自己写得一个class文件,在放到spring容器中,是这样的一个步骤:
A.class --> beanDefinition --> bean
所以,中间加了一层beanDefinition之后,那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我们提供的是X.class,但是在将class存入到beanDefinition之后,将对应的beanDefinition属性的beanClass设置为了Y.class,那这时候初始化的就是Y对象,而不是X对象。
这只是举个例子,想要说明的是:我们提供了一个X.class,正常情况下,初始化的就是x这个bean,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将X的beanDefinition的beanClass修改为Y.class,这样就偷天换日了,实际初始化的是Y对象;这个过程就依赖于Spring所提供的N多个扩展点。
在将class放入到beanDefinitionMap之后,可以通过扩展点去修改beanDefinition的属性信息。
所以,我们提供的X类,最后并不一定初始化的就是X这个bean,许多底层框架,也是通过beanDefinition的扩展点去完成自己的业务逻辑的。
如果我们想在Spring对class初始化的过程中,进行干预怎么办?
Spring提供了一系列的扩展点,让我们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去处理class文件从class变成bean对象过程中的关键点。我觉得,这也是Spring强大的地方,不仅仅帮我们去管理bean,也提供了相应的扩展点,让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扩展Spring,比如:beanFactoryPostProcessor可以让我们去干预beanDefinitionMap中的beanDefinition对象;spring的后置处理器,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干预各个后置处理器方法执行的逻辑。
二.Bean的三级缓存
在DefaultSingletonBeanRegistry类中为Bean的创建设置了三级缓存:
第一级缓存:singletonObjects
第二级缓存:earlySingletonObjects
第三级缓存:singletonFactory
/** Cache of singleton objects: bean name to bean instance. */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 singletonObjects = new ConcurrentHashMap<>(256);
/** Cache of singleton factories: bean name to ObjectFactory. */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Factory<?>> singletonFactories = new HashMap<>(16);
/** Cache of early singleton objects: bean name to bean instance. */
private final Map<String, Object> earlySingletonObjects = new ConcurrentHashMap<>(16);
完成一个Bean对象的创建需要三步
1.创建Bean实例(createBeanInstance)
-这里主要操作是从之前已经处理好的BeanDefition(Bean定义信息)中实例化一个对象。
2.Bean对象属性赋值(populateBean)
-像@Autowired注解修饰的成员变量是在这一步完成注入的。
3.Bean对象的初始化(初始化Bean实例)
-这一步会去调用这个Bean继承了某些接口(BeanNameAware等)的方法。
在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类中创建Bean实例:
/**
* Actually create the specified bean. Pre-creation processing has already happened
* at this point, e.g. checking {@code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 callbacks.
* <p>Differentiates between default bean instantiation, use of a
* factory method, and autowiring a constructor.
* @param beanName the name of the bean
* @param mbd the merged bean definition for the bean
* @param args explicit arguments to use for constructor or factory method invocation
* @return a new instance of the bean
* @throws BeanCreationException if the bean could not be created
* @see #instantiateBean
* @see #instantiateUsingFactoryMethod
* @see #autowireConstructor
*/
protected Object doCreateBean(String beanName, RootBeanDefinition mbd, @Nullable Object[] args)
thr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