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5G商用已满5周年。
业界的惯例是,每过10年,移动通信就会发展一代。当此之时,5G已经步入后半程,6G标准正蓄势待发。
2024年,也被称作5G-A(5G-Advanced)元年。
5G-A作为5G后半程的技术演进和场景扩展,将引入哪些新功能,支持哪些新业务?5G-A将如何上承5G的辉煌,下启6G的光芒?
我一直想写一篇5G-A的介绍,但这个主题太过庞杂,因此一直“视为止,行为迟”。近两年来,我就如盲人摸象一般,由局部到整体,大体了解了5G-A的全貌之后,才终于动手开始。
5G-A的定义
对于承上启下的“半代”技术命名,往往有协议的官方名称,又有厂家及运营商为抢占市场的品牌名称,比较热闹。
比如,在4G和5G之交的时候,3GPP协议的命名是LTE-Advanced Pro,有外国人名字的感觉,主打一个冗长。运营商和设备商就比较放飞自我了,有4G+、4.5G、Pre5G、5G plugin等等,绝不能在气势上落了下风。
如今到了5G和6G之交,3GPP对5G演进的命名跟之前如出一辙,R18之后的协议就叫做5G-Advanced,简称5G-A,比之前清爽了许多。
设备商这边,华为最早出手,延续4G时代的套路,在3GPP之前就打出了5.5G的概念,把5G定义的三大场景扩展为六个,实现从三角形到六边形的演进。六边形在移动通信行业有着图腾一样的含义,看起来舒服极了。
然而跟4G时代不同的是,业界并没有跟风整各种眼花缭乱的5G-A品牌名,都实实在在地沿用3GPP起的名称:5G-A。这让5G-A这顶帽子的曝光率大增,成为了业界通用语言。
那么,5G-A到底包括了哪些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呢?各大运营商和设备商都对5G-A技术和场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比如,华为的5.5G在5G标准的增强型超宽带、海量机器类型通信和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这三大场景的基础上增加了上行超宽带、宽带实时交互和通信感知融合。
中国移动在《5G-Advanced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卓越网络、智生智简和低碳高效三大方向,并总结出了5G-A十大技术。相对应的,在2024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移动还发布了5G-A十大创新成果。
业界对5G-A的这些愿景和定义虽说方向上大差不差,但总得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收敛目标,这样才好相互交流合作。
咱们就以中国IMT-2020(5G)推进组官方给出了5G-A应用场景来展开介绍。
可以看出,IMT-2020(5G)推进组将最中间5G的三大场景扩展为5G-A的六大场景,分别为沉浸实时、智能上行、工业互联、通感一体、千亿物联、天地一体。
下面,我们将看看5G-A这六大场景都指的是啥。
沉浸实时
有一类业务,业界从3G时代就开始宣传,一直到5G还没普及。这就是虚拟现实VR。VR再加上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统称为XR。
戴上VR头显,我们可以深度沉浸、实时地进入“元宇宙”,感受“异世界”。VR的特点是网络带宽需求非常大,时延要非常低,如果网络条件不行,你感受到的将不是沉浸而是眩晕。
想详细了解VR的朋友可以看下这篇文章《从幻想到现实,VR从萌生到广为人知的那些事儿》。
VR由于高度沉浸,没法戴着逛街,但AR可以。AR眼镜通过在现实画面上叠加更多的辅助信息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