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申博逆袭985复试 PPT参考-展示逻辑与核心要点

0.前言:

最近很多人找我要博士的PPT,交流怎么样提高博士申请的成功率。

国内博士申请多为申请制,这意味着复试中的PPT汇报与展示非常重要。

一些学校是“熟人审核”的,尽管你的有可能提前联系了老师,经过了口头同意,但是拉跨的表现会让导师丢脸,甚至是让导师反悔。

而大多数学校目前都开始向-盲审转型,即不允许学生提前联系导师(尽管还是会有私下联系的),因此对于复试打分团队,是不知道面试者是否有联系导师,也记不住所有老师的联系的学生,又由于明面规则的限制,走关系会被竞争对手举报,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不会公开自己联系的学生,这就让一些没联系好导师的学生有了靠实力挤掉别人的机会,只不过导师的方向就不太确定。

鄙人作为本硕双非毕业的学生,24年在盲审复试中,依靠自身实力和清晰的展示逻辑,一样可以力压群雄,成功拿到了坑位,所以分享一下博士PPT制作的思路,为后来人提供参考。

(拿了专业第二,第一的大哥是个本硕美国的海归,后面还有很多本校生,应该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1.个人简介部分

个人简介部分,讲究两个字:精简

以我的个人简介为例,最重要的是要体现你的方向性和技能,所以你要突出两方面的内容,你的专业技能和你的项目经历。接着就是你的年龄、获奖和论文信息,这些信息主要作为你技能和项目支撑能力的佐证。千万别写“个人性格”和“兴趣爱好”之类的无关信息,复试老师一天要面试几十甚至上百人,无关信息只会让人反感。比赛信息一般不写全称,很啰嗦,如果你比较依赖比赛的话,可以在比赛后面加个类似于(国A,排名1)这样的标记,我的论文比较扎实,所以不需要在比赛做文章。

在个人简介的论文部分,重要的是让评审专家快速了解你主导的论文、以及你的论文质量。所以我这里将我发表的论文分为主要贡献、和次要贡献。并且在论文后面标注分区和排名,这样可以让老师一眼了解你的科研水平,在介绍论文的时候也不需要念论文的题目,直接说自己以第一作者在XX、XX期刊上发表了多少论文,作为次要贡献的角色发表了论文多少篇即可。

如果论文较少,也不要生搬硬凑,写一堆次要贡献的论文,这会显得你很没有科研主见,老是给别人打杂,老师一般不青睐这种学生,我建议次要贡献的论文数量不要超过主要论文2倍。这东西不怎么加分,只是锦上添花。论文较少,也要大大方方的介绍,让老师感觉你对自己的论文很有底气,而且老师也不会去专门查你论文。

要不要放还在投的论文?:可以放,但不要太突出,显得你很浮躁。具体而言,二审的文章是可以放上去的(二审大部分都会收的),后面标注某某期刊,二审即可,标这个二审还是很重要的。介绍的时候一句还有一篇文章在二审就足够了。对于刚刚投的文章,或者还在一审的文章,不建议放上去。属于打肿脸充胖子了,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讲

2.硕士课题介绍 

第二部分一般是讲你硕士做了什么,这一部分我是通过一个大提纲+多个小提纲进行介绍,这一部分对你PPT的逻辑性较高,比如第一页我放的是硕士的研究路线,以及每一个研究结点的具象成果,这个具象成果很重要,它是高度凝练的展示,对于做硬件的是硬件本身,对于做理论、生物的,具体是某些材料和机理示意图。

对于“小提纲”,也就是你硕士每个研究节点的内容, 建议采用一图流结合关键创新点进行介绍,因为在座的评委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切记不要讲你是怎么怎么做的,这很啰嗦,专家也不想听。而是简单粗暴的介绍你实现那些创新点,专家听不懂是很正常的,但你让专家感受到你的条理性。

除此之外,就是放一些试验照片进行锦上添花,目前中国的科研趋势是“戒虚务实”的产学研推进对于新招的学生,导师越来越青睐动手能力强,工程能力强的学生。

3.博士研究计划

博士研究计划一般研究背景一页、研究思路一页、研究计划一页。当然,不是说你这样写了入学后就会这样做,博士研究计划主要是体现个人科研专业性和前瞻性。你可以稍微放开地写,合理地发挥想象力。

 此外,在博士论文的结尾,我一般会放上几页附录,以便某些评审老师感兴趣问我问题时,我可以快速切到附录进行进一步解释。这样不仅仅会让你解释得更加顺利,还会让评委老师感受到你的思维缜密,印象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