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26)
- 收藏
- 关注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8|AI功能喊了很久,没人知道怎么落地?
实战派做法潜在问题后果直接立项“做AI”项目问题空间不清晰没法定义产出标准场景拆解不充分业务痛点与AI能力错位做完没人用技术导向思维先选技术框架后找应用反复推倒重来忽略数据基础数据质量无法支撑AI效果试点失败、信心受挫项目做成PPT展示品,业务端参与度低、实际落地无果。核心模块说明业务目标明确希望提升的指标与价值当前痛点梳理现有流程中的瓶颈AI能力点匹配可应用的AI技术(预测、分类、生成等)数据可用性现有数据质量、数量与可用性预期收益设定可量化的效果指标✅。
2025-09-24 09:12:23
654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7|设计评审会上,意见一大堆,谁也说服不了谁?
高效设计评审,核心是——结构清晰、角色分明、机制裁决。“用逻辑规范争议,让设计回归价值而非观点。
2025-09-23 06:46:14
444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6|功能上线后被投诉“难用”,谁来负责体验?
技术开发是把系统做对,体验打磨才是真正把系统做“好用”。学院派用 UX Walkthrough、可用性测试与旅程地图,把体验从“被动救火”变成“主动治理”:✅ 不靠用户投诉才修正;✅ 让体验优化内嵌日常开发节奏;✅ 真正做出用户愿意用、用得舒服的产品。
2025-09-15 10:03:02
298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5|项目结束热热闹闹,结果没人总结没人传播?
初衷实际问题结项报告写了但没人指导怎么写得有用分享会做了但缺乏实际参与和讨论深度Wiki 建了但资料凌乱难检索知识地图立了但缺少维护与责任人🎯总结成了形式,资料成了堆积,真正能复用的知识依然缺位。项目不总结,组织只是在“做事”;项目总结得好,组织才在“进化”。学院派通过 项目结项三件套、分享机制与知识资产地图,把每次项目沉淀成组织复利曲线的一步台阶:✅ 踩坑不白踩,经验可复用;✅ 知识不断累,组织越来越“有底子”。
2025-08-30 11:07:26
288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4|版本发布完才发现漏了重要功能?
版本上线,拼的从来不是临时盯紧,而是体系内建闭环能力。功能全覆盖 → 场景有闭环 → 发布可复现 → 问题可复盘。✅ 发布前心中有数✅ 质量控制有据✅ 用户体验稳定有保障。
2025-08-25 10:34:02
902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3|离职员工走了,他做的项目没人能接?
交接交不好,组织每年都在重复交学费。学院派通过 标准化交接模板、关键知识转移仪式与离职回顾机制,把“个人经验”沉淀成“组织能力”,让团队在离职轮换中也能稳步积累,越做越厚实。✅ 人走了,经验还在;✅ 新人接,逻辑不断;✅ 项目传,组织长大。
2025-08-21 17:39:44
351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2|流程合规做得很好,创新却始终难推进?
流程与创新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机制设计。学院派用 双轨流程 + Innovation Sprint + 风险缓冲池,让组织既不失控,又能持续探索,把“要么乱、要么死”变成“有序试、动态调”。✅ 流程稳住运营,✅ 机制撑出创新,✅ 组织真正做到“既安全、又灵活”。
2025-08-20 14:03:00
422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1|数据平台上线一年,大家还是照样“拍脑袋”决策?
数据平台的最大风险,不是缺数据,而是数据没人用、不会用、不敢用。学院派用 决策场景映射表 + 指标解释页 + 分级授权机制,帮企业把数据真正嵌入业务日常,让数据从“孤岛资产”变成“决策引擎”。✅ 数据被用起来,平台才有价值。✅ 决策被支撑住,业务才有底气。
2025-08-15 17:04:11
596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60|产品团队常驻会议室,用户说“你们根本不懂我”?
产品偏离用户,本质是信息失真。闭门造车 → 用户共建 拍脑袋决策 → 数据支撑 主观猜测 → 场景洞察✅ 真正听懂用户,才能做出真正被用的产品。
2025-08-14 09:46:58
246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9|会议纪要发了也没人看,问题照旧复发?
实战派做法潜在问题后果纪要只记录讨论过程没有任务导向信息堆砌,没人细看没有明确负责人任务无人跟进责任悬空群里随手发纪要没有结构化同步信息埋没在消息流没有后续确认机制执行状态无人跟踪问题反复复发会议纪要成了“信息垃圾堆”,每次复盘都在原地打转。会议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于“记录讨论了什么”,而在于“谁去执行什么”。总结型 → 任务型 → 闭环型。✅ 信息清晰✅ 责任明确✅ 执行落地。
2025-08-13 23:20:18
329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8|设计师、开发、测试各自为政,交付时鸡同鸭讲?
交付问题的根源,从来不在“某一方没做好”,而在“三方没对齐好”。各自为政 → 共建标准 → 闭环管控。✅ 三方信息透明✅ 交付物标准清晰✅ 问题拉通闭环可控。
2025-08-12 06:37:33
515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7|项目启动“热情如火”,3个月后“默默躺平”?
项目节奏失控,往往不是技术出问题,而是节奏设计缺位。靠热情 → 靠节奏 → 靠机制。✅ 阶段目标明确✅ 节奏持续在线✅ 团队始终有成就感。
2025-08-11 07:44:25
428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6|各系统都有流程图,怎么还总出错?
流程图做得漂亮,不如做得管用。逻辑有序 → 数据可追 → 权责清晰 → 版本同步。✅ 流程清晰✅ 问题可溯✅ 协作高效。
2025-08-10 05:48:15
506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5|领导一句话全员加班,结果发现是误会?
沟通出问题,不是因为没人记录,而是没人确认。听得懂 → 说得清 → 确认过 → 执行准。✅ 共识明确✅ 责任清晰✅ 执行顺畅。
2025-08-09 09:49:30
323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4|产品数据收集了,怎么分析没人知道?
数据埋点,不是技术活,而是逻辑活。采集有依据 → 逻辑有图谱 → 数据有口径 → 变更有追溯。✅ 采得全✅ 拉得准✅ 用得顺。
2025-08-08 08:49:36
583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3|跨国协作误解频出,沟通成本爆表?
跨国协作的本质,是认清“别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学院派通过跨文化模型、双语机制与异步流程设计,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实现:✅ 预期清晰;✅ 沟通顺畅;✅ 协作高效;✅ 问题闭环。跨文化协作也能低成本、高质量。
2025-08-07 10:21:29
397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2|一个系统连了十几个表单,流程越做越绕?
系统流程复杂,根源往往不在技术,而在设计思维。功能堆叠 → 流程归一 → 表单收敛 → 用户轻松完成任务。✅ 流程有逻辑✅ 表单好填写✅ 用户满意度提升。
2025-07-29 07:45:00
629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1|只说痛点不提背景,业务问题根本讲不清?
业务表达能力,本质上是逻辑思维的外化能力。情绪叙述 → 逻辑澄清 → 场景递进 → 结果聚焦。✅ 领导听得清楚✅ 各方判断有据✅ 解决方案可落地。
2025-07-28 07:45:00
711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50|文档归档之后就没人再打开过?
文档归档从来不是知识管理的终点,而是运营的起点。写完归档 → 停留封存 → 知识失效持续使用 → 动态更新 → 知识长效循环。✅ 信息可信,使用顺畅。✅ 新人易学,团队减负。✅ 组织沉淀真正的知识复利。
2025-07-27 07:45:00
980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9|业务部门需求滔滔不绝,项目永远干不完?
项目永远干不完的根源,不是需求太多,而是缺少边界机制。随需应变 → 无休止加塞 → 交付失控边界先清 → 变更有序 → 资源聚焦 → 节奏稳健。✅ 项目目标有节奏推进。✅ 资源使用有成本意识。✅ 团队信心稳定不内耗。
2025-07-26 07:45:00
624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8|产品“1.0”上线后反响平平,团队信心受挫?
MVP的本质,不是上线成败,而是持续学习。盲目上线 → 失落徘徊 → 重复试错系统验证 → 节奏明确 → 信心稳步累积。✅ 每次迭代都在往更优解迈进。✅ 团队方向越走越稳,复盘能力越来越强。
2025-07-25 07:45:00
779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7|需求生命周期混乱,谁也说不清改过几次?
需求管理真正难的,从来不是“有没有流程”,而是能不能执行到位。碎片确认 → 版本混乱 → 群聊管理状态透明 → 版本清晰 → 改动留痕。✅ 任何时间点都能还原定稿版本。✅ 改动逻辑清晰透明,责任分明。
2025-07-24 07:45:00
876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6|需求说清楚了,设计稿也看了,为啥用户还是一脸懵?
设计真正难的,从来不是画图,而是让用户自然顺手。纸面确认 → 静态逻辑 → 事后纠偏场景复现 → 动态预演 → 前置闭环。✅ 真实使用提前发现问题,避免上线返工。✅ 用户语言提前校准逻辑,设计自然落地。
2025-07-23 07:45:00
904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5|上线 KPIs 不断增,监控却成一堆告警噪音?
监控真正难的,从来不是加项,而是管理告警。无限加点 → 告警泛滥 → 运维疲劳标准前置 → 逻辑精准 → 响应高效。✅ 监控有用,稳定才有保障。✅ 告警有度,团队才有节奏。
2025-07-22 07:45:00
1109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4|培训做完就散场,用户还是不会用?
培训真正难的,从来不是讲,而是用。集中填鸭 → 事后自悟 → 支撑疲于救火场景嵌入 → 持续陪跑 → 支撑压力逐步减轻。✅ 用户用得会,系统才能跑得稳。✅ 培训做成陪练,项目才有真正落地的使用效能。
2025-07-21 07:45:00
494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3|权限配置没人管,数据外泄成“定时炸弹”?
权限管理真正难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收口。需求驱动 → 临时赋权 → 事后补救标准在前 → 流程固化 → 风险日清 → 权限归零。✅ 权限有边界,安全才有保障。✅ 账目有清单,风险才可控可管。
2025-07-20 18:45:00
404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2|OKR写得漂亮,季度复盘却尴尬无果?
OKR执行难的,从来不是定目标,而是盯过程。立完目标 → 靠年底总结 → 看天吃饭过程有映射 → 数据有监控 → 偏差有修正 → 季度有闭环。✅ 盯过程,才盯得住目标。✅ 抓偏差,才抓得住结果。
2025-07-19 07:45:00
1055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1|接口文档丢三落四,联调天天“打越野”?
接口联调混乱,本质是契约不清、管理不严。接口文档不是“参考资料”,而是跨团队的交付契约。用标准模板 + 版本控制 + 沙箱演练,联调从“打越野”变成了“走高速”。
2025-07-18 07:45:00
515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40|会议一堆结论没人落地,推进靠运气?
会议的价值不在“讨论多热烈”,而在每个决定都有人负责、每项任务都能推进。流程感,不是官僚,是团队高效协作的护栏。有了结构化的会议闭环,项目节奏才能真正稳、准、快。
2025-07-17 07:45:00
888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9|PRD 写得很厚,开发还是一问三不知?
PRD 的目的是帮助项目启动、降低理解偏差而不是自我感动式“写得很厚”。写得多 ≠ 写得好。写给谁看、看得懂没、能不能落地。文档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你写了什么,而在于——它能否被团队正确消化与使用。
2025-07-16 09:45:00
1472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8|同一个系统,每个部门说的都不一样?
系统复杂不怕,怕的是大家各说各话。统一语言、场景复盘、流程可视,才能让系统成为组织共识的载体,而不是矛盾堆积的温床。
2025-07-15 07:45:00
875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7|复盘只谈情绪不谈数据,聊完就拉倒?
复盘的价值,从来不在于“开了会”,而在于持续把经验沉淀成组织能力。学院派用STAR-L模型 + 数据回顾表 + 改进建议池三板斧,帮你把“聊过了”变成“改掉了”。你不是在开复盘会,你在打磨出组织持续迭代的成长引擎。
2025-07-14 12:00:00
946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6|上线后用户报问题,技术总说“按需求做的”?
机制操作建议绘制端到端用户旅程从用户首次接触系统到业务完成全过程标注每个交互节点输入、判断、输出、异常分支明确用户期望与痛点识别潜在使用障碍作为需求评审的重要输入确保开发逻辑符合实际使用习惯不是做完需求清单,而是搞清楚用户到底怎么用。技术执行没有问题 ≠ 用户体验没有问题。从需求逻辑 → 流程逻辑 → 操作逻辑,每一层都要复盘确认,才能让系统真正可用、好用、耐用。你是在做“能上线的系统”,更是在做“能落地的业务”。
2025-07-13 07:45:00
290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5|多系统联动任务,各方拖来拖去谁都不背锅?
跨系统协作真正难的,从来不是技术,而是“谁来负责”。事有人管 → 账有人记 → 卡有人推 → 结果有人兜底。✅ 有人负责,节奏才会稳定。✅ 责任透明,项目才不会脱轨。
2025-07-12 07:45:00
704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4|产品“闭门造车”,上线后被用户“吐槽洗脸”?
产品不是靠“我们觉得好”就好,而是靠用户用着顺手才是真的好。早暴露、早修正、早验证,才是降低上线风险、提升用户满意的正道。流程做得严谨,不是保守,而是为团队提前积累“交付信心”。
2025-07-11 07:45:00
802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3|每个版本上线都要临时问“上线内容有哪些”?
上线本身不是风险,信息不透明才是最大风险。学院派用发布总账机制,把“信息盲区”变成“信息资产”,让每次发布可预期、可回溯、可评估。不是流程拖慢了上线节奏,而是透明支撑了发布稳定性。
2025-07-10 07:45:00
613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2|上线后一堆优化需求,到底是 Bug 还是改进?
投产后的优化,不是不能做,而是要有节奏地做、有筛选地做、有代价评估地做。学院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堵住优化,而是防止优化把项目节奏彻底打乱,让系统在迭代中稳定进化,而非持续崩溃。
2025-07-09 07:45:00
1346
原创 【实战派×学院派】31|日报周报月报都写了,老板还是说“你干了啥”?
写汇报不是写日记,更不是自我感动。学院派用成果呈现 + 目标对齐 + 模板规范让每一份汇报都变成领导可感知、可判断、可决策的信息资产。——既看见你做了什么,更看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2025-07-08 18:45:00
964
原创 【CBAP50技术手册】收官之作:我们走过这50站,未来还有更多精彩等你同行!
但我们的探索不会停止,后续内容将以「进阶实践」和「专题拆解」形式,继续更新。也是写给所有想成为“系统型BA”、“有长期积累的人”的一份礼物。我希望能把更高质量、更实战可落地的内容,持续、系统地做下去。从流程、规则、数据,到利益相关者、变更管理、优先级排序……这不仅仅是一套技术列表,更是我十多年项目实践的精华沉淀,未来的内容,还会更实战、更高级、也更有趣。
2025-07-07 14:17:26
134
原创 【CBAP50技术手册】#50 Workshops(工作坊):BA(业务分析师) 的“高效共创引擎”
由 BA 组织和引导的结构化、目标明确的集体工作会议通过互动活动,让不同干系人协作完成特定任务目标可以是:挖掘需求、澄清流程、制定方案、识别风险、规划路线图……不是“开会听汇报”,而是“动手一起做”。如果你也是 BA,你一定懂得:真正有力量的 Workshop,不是让人觉得被安排了一个任务,这是我们一起创造出来的成果。如果你也有过一场特别成功(或特别崩盘)的 Workshop 体验,欢迎留言一起交流!我们 BA,不只是笔记员、画流程的人,我们是不同声音间,搭建理解和共识桥梁的人。
2025-07-04 07:21:03
659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