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派:别当传话筒,要做调解官
本文出自系列文章:
“实战派”常踩的坑,“学院派”如何补上 —— 业务分析师的理性修炼指南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局面:
——“这个字段没用啊,业务又不懂技术!”
——“这个逻辑必须这样走,不然系统就跑不通。”
——“那你们搞清楚再来找我,我们需求都讲了三次了!”
会议现场火药味十足,业务吐槽技术不懂业务,技术嫌弃业务不懂系统逻辑,而BA像个夹心饼干,被两边推来推去、疲于解释、左右不是人。
一边说你“站业务”,一边说你“帮技术”,你努力传达,却没人满意。
✅ 实战派误区:只传话不调解,陷入“沟通中转站”
很多 BA 在这种场景下会陷入一个误区:“我只负责传话,不负责判断。”
他们做的工作往往是:
- 会议记录谁说了什么 → 转发给对方
- 业务有抱怨 → 整理成“问题清单”发给技术
- 技术回反馈 → 回复给业务,但不解释、不协调
看似中立,实则失职:
行为 | 看起来像在沟通,实际是在制造误解 |
---|---|
转述原话不加工 | 情绪被放大,立场更对立 |
避免表达观点 | 双方找不到平衡点 |
不做结构分析 | 真问题被掩盖,讨论陷入拉扯 |
你不是对讲机,更不是快递员。你要的是打通,不是转发。
🎓 学院派补法:观点-证据模型 + 技术翻译术 + 利益平衡图
真正能稳住场面的 BA,不是中立传话,而是结构化调解 + 多语言翻译 + 利益博弈撮合。
① 用“观点—证据模型”澄清分歧源头
技术和业务吵,其实吵的不是“对错”,而是立场、担忧、底层假设。
用这个简单的结构,快速澄清双方争论点:
谁 | 观点(Claim) | 背后证据 / 担忧(Evidence) |
---|---|---|
业务 | “用户一定要能随时修改资料” | 市场部反馈修改率高、客户常填错 |
技术 | “不能随便改,会影响数据一致性” | 修改会影响订单处理逻辑,导致异常工单暴增 |
分歧 ≠ 敌对,很多时候只是缺少翻译。
② 用“技术翻译术”搭桥,让业务理解系统边界
业务常常不知道技术在担心什么,比如“影响数据一致性”“调用链崩了”“异步逻辑出错”等。
BA要做的,不是把话原封不动转给业务,而是把“技术话语 → 业务影响”翻译出来:
技术术语 | 翻译成业务能懂的话 |
---|---|
数据一致性问题 | “客户改了地址,但发货信息没更新,快递就寄错地方了” |
缓存失效 | “你查到的数据不是最新的,系统要花几秒重新更新” |
后台接口超时 | “你点‘下一步’时页面卡住,就是后台超时了” |
技术不是“不配合”,而是“表达方式不同”。BA要懂技术逻辑,但更要会”说人话”。
③ 画出“利益平衡图”,找出共赢解法
技术看重系统稳定、可维护性,业务看重灵活性、用户体验,两者看似冲突,实则可以拆解时间和方案维度:
需求点 | 技术担忧 | 业务期望 | 可调解方案 |
---|---|---|---|
修改用户信息 | 实时改会导致异常 | 用户希望随时改资料 | 改为每日凌晨同步或加审批机制 |
导出客户数据 | 数据量大、系统压力高 | 市场要随时导数据 | 改为定时批量导出 + 邮件通知下载 |
动态字段配置 | 配置项太多容易出错 | 运营希望自己加字段 | 限制字段类型 + 配置项上线审批流程 |
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第三种选择。你就是那个画出“第三种选择”的人。
⚠️ 学院派别补错了:别用“假中立”掩盖“真推责”
有些学院派 BA 看似逻辑缜密,实则不愿承担判断责任,做成了“标准型中立人”:
行为 | 潜在问题 |
---|---|
总是“你们先谈谈” | 自己不参与判断,反而加剧对立 |
文档很全,但从不下结论 | 业务和技术都在猜“他到底偏谁” |
做很多“澄清会”“对齐会” | 会议很多,实质进展很少 |
中立 ≠ 回避判断。调解是策略,不是逃避。
🎯 学院派的“调解型补法”:中立有立场,判断有逻辑
原则 | 实操建议 |
---|---|
有判断,但不站队 | 拆解立场和证据,让每一方都觉得“被理解” |
有翻译,但不降维 | 技术翻译成业务语言,但保留逻辑严谨,不“和稀泥” |
有方案,但不包揽 | 给出调和路径,不强推一方,给双方留下空间 |
调解不是“让大家都满意”,而是“让大家都觉得公平”。
💬 更“接地气”的说法,你可以这样说:
- “你说得对,但我理解他们也有系统顾虑。我们一起找个两边都能接受的做法。”
- “这不是技术故意卡你,是这个设计确实可能导致数据错乱。”
- “我来帮大家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折中方案,别直接撕了。”
🧾 写在最后:
项目中的技术和业务,从来不是真的敌人,只是彼此关注的东西不同。
真正的 BA,不是中立得像空气,而是能听懂两种语言、看懂两种立场,做出结构性判断的人。
你不是“谁说了算”的传话人,而是“怎么说才算”的设计者。
调解,不是“我中立”,而是“我有逻辑、有翻译、有共识机制”。
下次再遇到吵翻的场面,你可以这样说:
“我们不争对错,我们找结构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