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例子,以下是粤语(东话)与普通话在词序上的主要差异及规律整理:
1. 形容词比较句
-
粤语:
A + 形容词 + 过 + B
- 例:德民高过阿珊。
- 结构:主语直接通过“形容词+过”引出比较对象。
-
普通话:
A + 比 + B + 形容词
- 例:德民比阿珊高。
- 结构:需用“比”连接比较对象,形容词置于句末。
2. 副词位置
-
粤语:
- 常规:副词置于动词后(动词+副词)。
- 例:食多只鸡翼(多吃一只鸡翅)、行快啲(走快点)。
- 灵活:口语中副词可前置(副词+动词)。
- 例:快啲行(快走)、少啲酒(少喝酒)。
- 常规:副词置于动词后(动词+副词)。
-
普通话:
- 固定:副词通常置于动词前。
- 例:多吃一碗、快点儿走。
- 固定:副词通常置于动词前。
3. 含比较的副词结构
-
粤语:
主语 + 动词 + 副词 + 数量 + 宾语 + B
- 例:美宝食多我一碗饭(美宝比我多吃一碗饭)。
- 注:副词直接修饰动词,比较对象(B)置于句末。
-
普通话:
A + 比 + B + 副词 + 动词 + 数量 + 宾语
- 例:美宝比我多吃一碗饭。
- 注:需用“比”引出比较对象,副词在动词前。
4. 双宾语结构
-
粤语:
动词 + 直接宾语 + 俾(给) + 间接宾语
- 例:我买咗本漫画俾细佬(我给弟弟买了本漫画)。
- 结构:直接宾语在前,间接宾语通过“俾”引出。
-
普通话:
动词 + 给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 例:我给弟弟买了一本连环画。
- 结构:间接宾语在前,直接宾语在后。
5. 请求或给予表达
-
粤语:
俾(给) + 数量 + 宾语 + 我
- 例:唔该,俾四张飞我(劳驾,给我四张票)。
- 结构:数量与宾语直接结合,接受者(我)置于末尾。
-
普通话:
给 + 我 + 数量 + 宾语
- 例:劳驾,给我四张票。
- 结构:接受者(我)紧接动词后,数量修饰宾语。
总结规律
- 比较结构:粤语用“过”后置,普通话用“比”前置。
- 副词位置:粤语灵活(前后皆可),普通话固定前置。
- 双宾语:粤语先直接宾语后间接宾语(需“俾”连接),普通话反之。
- 请求表达:粤语接受者后置,普通话接受者前置。
这些差异反映了粤语语法中的“中心词前置”倾向(如形容词在比较词前、副词在动词后),而普通话更遵循“修饰语前置”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