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用户问的是为什么普通话里的“谢”(xie)在粤语里读作“ze”而不是“he”。这涉及到普通话和粤语之间的声母对应规律,以及中古汉语到现代方言的演变。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提到的规律:普通话的j/q/x在粤语中可能对应z/c/s(精组字)或者g/k/h(见组字)。但用户提到的“谢”是x声母,按理说如果是见组字应该对应h,比如“喜”hei²,但这里却是ze,属于z声母,属于精组。
可能用户在这里混淆了x对应的两种情况,即精组和见组的区别。需要解释“谢”在中古属于精组还是见组。根据中古汉语的分组,“谢”属于邪母,是精组的字,因此粤语中保留z/c/s的读音,所以“谢”读作ze6,而不是h声母。这说明用户可能没有完全理解精组和见组的区分,或者对中古汉语的分组不太熟悉。需要进一步解释邪母属于精组,因此在粤语中对应z/c/s,而见组的晓母、匣母才会对应h。例如,“喜”是晓母,所以读hei²,而“谢”是邪母,所以读ze6。
此外,用户可能对为什么同样的x在普通话里会有不同的对应感到困惑。需要强调普通话的x可能来自中古的精组(心、邪母)或见组(晓、匣母),因此粤语的对应不同。总结来说,关键在于中古声母的来源,而非普通话的拼音。因此,需要详细说明“谢”的中古来源,以及对应的演变规律,帮助用户理解这种差异。
这是一个涉及 中古汉语声母演变 和 方言分化规律 的经典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分析解答:
一、核心原因:中古汉语声母来源不同
普通话的 x-(如“谢xiè”)在粤语中对应 z/c/s 或 h-,关键取决于该字在中古汉语中的声母来源:
• 若来自中古「精组」(精、清、从、心、邪母) → 粤语读 z/c/s
• 若来自中古「见组」(见、溪、群、晓、匣母) → 粤语读 g/k/h
“谢”字的特殊之处:
• 普通话拼音:xiè(声母 x-)
• 中古汉语来源:属于「邪母」(精组声母,中古拟音 **/z-/)
• 粤语读音:ze⁶(声母 z-)
• 邪母字在粤语中保留为 z/c/s,而非见组的 h-。
二、对比案例:为何有的 x- 对应 h-?
以“喜xǐ”为例:
• 普通话拼音:xǐ(声母 x-)
• 中古汉语来源:属于「晓母」(见组声母,中古拟音 **/h-/)
• 粤语读音:hei²(声母 h-)
• 晓母字在粤语中保留为 h-,符合见组演变规律。
总结规律:
普通话声母 | 中古来源 | 粤语对应 | 例字 |
---|---|---|---|
x- | 精组(心、邪母) | s/z | 谢(ze⁶) |
x- | 见组(晓、匣母) | h- | 喜(hei²) |
三、为什么“谢”不读 h-?
-
“谢”属于邪母(精组):
• 中古汉语中,邪母与心母同属精组,发音接近 /z-/(浊擦音)。• 粤语中,精组的邪母字清化后并入 z/c/s(如“谢ze⁶”“随ceoi⁴”)。
-
见组的晓、匣母字才对应 h-:
• 例如“喜hei²”“虾haa¹”“河ho⁴”等,均来自中古见组的 /h-/ 或 /ɣ-/。
四、拓展:普通话 x- 的粤语分化
普通话的 x- 实际上合并了中古两类声母:
-
精组的「心、邪母」 → 粤语读 s/z
• 例:◦ 心母:雪(syut³)、西(sai¹)
◦ 邪母:谢(ze⁶)、随(ceoi⁴)
-
见组的「晓、匣母」 → 粤语读 h-
• 例:◦ 晓母:喜(hei²)、黑(hak¹)
◦ 匣母:河(ho⁴)、鞋(haai⁴)
五、记忆技巧
-
通过声旁类推:
• “谢”的声旁“射”在粤语读 se⁶,同属精组(心母),可辅助记忆。 -
对比见组字:
• “谢ze⁶”(精组) vs. “虾haa¹”(见组),体会声母差异。 -
特殊字单独记忆:
• 如“笑siu³”(心母)、“轻hing¹”(溪母)、“去heoi³”(溪母)。
结论
“谢”读 ze⁶ 而非 he-,是因为它来自中古精组的邪母,而非见组的晓/匣母。区分普通话 x- 在粤语中的对应,必须追溯中古声母来源,而非简单依赖普通话拼音。这是粤语保留古汉语特征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