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软件系统有采用在应用中开发用户管理的,也有采用LDAP,下面对两者进行对比。同时,我们想超越对手就得了解对手,现在中国需要大量的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如何能够超越对手,那么就需要先了解对手的产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希望做统一用户管理的企业可以通过本文了解对手产品的特点,然后超越。
一、两种用户管理方法的比较
1、直接在应用中开发用户管理模块
- 特点:
- 用户信息(包括组织、人员、账号)直接存储在应用的数据库中。
- 每个应用独立管理用户,权限分配直接在应用内部进行。
- 需要针对每个应用开发和维护用户管理模块。
- 优点:
- 独立性强,适合小型或单一系统,不依赖外部身份管理服务。
- 应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设计用户管理模型。
- 缺点:
- 用户管理分散:多个系统各自维护用户信息,容易产生冗余数据和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 开发成本高:每个系统需要重复开发用户管理功能。
- 集成复杂:跨系统权限管理和用户同步非常复杂。
- 缺乏统一的身份验证:用户需要记住多个账号和密码,用户体验较差。
2、基于 LDAP 的集中式用户管理
- 特点:
- 用户信息(组织、人员、账号、组等)集中存储在 LDAP 或 AD(Active Directory)中。
- 应用通过标准协议(如 LDAP 或 SAML)连接到身份管理系统,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读取。
- 优点:
- 统一管理:用户信息和权限集中管理,减少数据冗余和冲突。
- 提高效率:通过 LDAP 的统一接口,应用无需自行开发用户管理模块。
- 便于扩展:新增应用只需对接现有的 LDAP,无需重新开发。
- 用户体验好:实现单点登录(SSO),用户只需记住一套凭据。
- 安全性强:通过 LDAP 集成,可以集中实施密码策略、多因子认证等增强安全性。
- 缺点:
- 初始部署复杂:需要搭建 LDAP 服务并配置所有应用对接。
- 依赖性高:LDAP 服务一旦中断,会影响所有依赖系统的用户认证。
3、LDAP 的使用场景和优势
- 统一用户管理:
- LDAP 是轻量级、跨平台的目录服务协议,适合组织统一存储和管理用户、设备、权限等信息。
- 通过 LDAP,企业可以实现所有应用的用户、组和权限的统一管理。
- 集中式身份验证:
- 用户信息在 LDAP 中集中存储后,所有应用系统(如邮件系统、ERP、CRM 等)都可以通过 LDAP 进行身份验证。
- 可以有效减少多账号管理的混乱局面,并提升用户体验。
- 权限分配:
- LDAP 中通常存储组织架构(OU)、用户组(Group)等信息,应用可以根据这些结构分配权限。
- 用户组的权限变更会自动生效,无需在每个系统中逐一配置。
- 高兼容性:
- LDAP 是一个开放标准,支持多种平台和协议(如 SAML、OAuth),适合各种应用对接。
- 支持常见目录服务(如IBM Security Verify Directory、Active Directory、OpenLDAP)以及跨平台访问。
4、应用场景介绍:整合多种身份管理方式
对于已经拥有多个系统,但尚未实现统一用户管理的组织,ISVG(IBM Security Verify Governance) 可以充当连接和整合的中间层,帮助实现用户和权限的统一管理。
ISVG 的核心功能
- 多源用户数据整合:
- 支持连接多种身份目录(LDAP、AD)和本地用户管理数据库。
- 统一收集和管理所有用户数据,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 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 提供用户账号的创建、修改、停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当人员变动时,可自动更新关联的 LDAP 和应用系统中的账号信息。
- 跨系统权限治理:
- 实现基于角色的权限分配(RBAC)。
- 定期进行权限审核,确保权限分配符合安全和合规要求。
- 身份同步和集成:
- ISVG 可与已有的 LDAP 或用户管理数据库对接,同步人员和账号信息。
- 可以作为统一身份源,为所有对接的应用提供用户验证服务。
- 合规和审计支持:
- 提供详细的用户操作日志和权限变更记录。
- 支持生成合规报告,满足安全法规(如 GDPR、SOX)的要求。
ISVG 的应用场景
- 如果企业已经有多个独立系统,各自管理用户,ISVG 可以通过整合这些系统的数据,将其与 LDAP、AD 统一管理。
- 如果企业计划逐步将用户管理迁移到 LDAP,可以通过 ISVG 作为中间层实现平滑过渡。
5、总结
- 直接开发用户管理模块适合小型、独立的应用系统,但随着系统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会面临管理分散、开发成本高的问题。
- LDAP 统一用户管理通过集中存储和验证实现高效、规范的用户管理,是中大型企业的首选方式。
- IBM Security Verify Governance提供了整合现有用户管理系统、LDAP 和 AD 的能力,特别适合已经存在多个应用系统但尚未实现用户管理统一的组织。
最终,LDAP 和 ISVG 的结合不仅可以提升用户管理效率,还能优化权限分配、安全治理和合规性,是现代企业身份与访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LDAP介绍
1、为什么要使用 LDAP?
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是一个轻量级的目录访问协议,用于访问和管理分布式目录信息服务。其主要用途是集中存储和管理组织的用户、设备、权限等信息,并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提高安全性和管理效率。使用 LDAP 的原因包括:
- 集中管理:
- 将用户账号、权限、角色等集中管理,减少重复工作。
- 支持多种服务(如邮件服务器、VPN、文件共享等)的统一认证。
- 标准化和互操作性:
- LDAP 是一个开放标准协议,兼容多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 通过统一接口支持多种客户端访问。
- 高效查询和访问:
- LDAP 的树状结构(目录信息树,DIT)支持快速、高效的查询,适合存储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
- 灵活性:
- 可以根据需求自定义组织结构和条目(如用户属性、设备信息)。
- 易于扩展,例如添加多种服务的集成支持。
- 安全性:
- 支持安全的身份验证(如通过 SASL 和 TLS),可以加强数据访问控制。
- 集中管理权限更容易避免分散管理导致的漏洞。
2、LDAP 中如何管理组织、人员、账号?
LDAP 通过目录信息树(DIT)来管理数据,DIT 是一个分层结构,通常映射组织的实际结构(如部门、子公司)。在实际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优化组织、人员和账号的管理:
1. 设计合理的目录结构
- 根节点(Base DN):
根据组织的域名定义根节点。例如,组织域名是 example.com
,Base DN 可设置为 dc=example,dc=com
。
- 分层结构:
通常根据组织结构设计树形分支,例如:
-
- OU(组织单位): 使用
ou
节点来表示部门、职能或类别。 - 用户条目: 叶子节点通常代表用户或设备(以
uid
表示用户、cn
表示设备或组)。
- OU(组织单位): 使用
2. 定义标准的条目属性
根据标准的 LDAP 架构(如 inetOrgPerson
或 posixAccount
),为用户或组定义必要属性:
- 用户:
uid
(用户 ID)、cn
(全名)、sn
(姓)、mail
(邮箱)、userPassword
(密码)。 - 组:
cn
(组名)、memberUid
(成员)。
示例:
3. 权限管理(Access Control)
- 配置 ACL(Access Control List)来控制用户对目录的访问权限。
- 通过组(Group)进行权限分配:用户加入某个组后继承组的权限。
4. 账号生命周期管理
- 账号创建:使用脚本或工具(如
ldapadd
)批量添加用户。 - 账号禁用和删除:设置用户状态为
disabled
或直接删除 DN。 - 密码策略:
- 强制密码复杂性和定期更新。
- 支持账户锁定机制(如多次失败后锁定)。
5. 工具和自动化管理
- 使用 Web 管理工具(如 phpLDAPadmin、Apache Directory Studio)管理条目。
- 配合配置管理工具(如 Ansible)实现自动化管理。
6. 集成其他系统
- 将 LDAP 用作统一认证后端(SSO,单点登录)。
- 集成服务如邮件服务器(Postfix)、文件共享(Samba)、VPN 等。
7. 备份与监控
- 定期备份目录数据(通过
slapcat
或其他工具)。 - 监控 LDAP 服务运行状态和日志,预防宕机或数据损坏。
3、示例:小型组织 LDAP 架构
假设一个公司 example.com
有 IT 和 HR 两个部门:
这种架构简单直观,并可以根据需要扩展,适合大部分组织的初始需求。
三、IBM Security Verify Governance身份(统一用户)管理介绍
IBM Security Verify Governance(ISVG)采用将组织架构、人员信息、账号信息分开存储并通过关联来管理,这种设计方式在身份治理与访问管理领域非常常见,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耦数据模型,便于扩展和灵活性
- 组织架构与人员解耦:
- 组织架构本身是一种层级关系(如部门、子部门),它可能随着企业发展频繁变化(部门重组、新部门成立等)。
- 人员不必绑定于具体的层级,当员工调动时,只需调整关联关系,而无需改变组织架构的数据结构。
- 组织可以独立管理(如生成报告或授权),人员也可以独立维护(如调动历史、合同类型等)。
- 账号与人员解耦:
- 账号是与特定系统绑定的实体(如 Active Directory、ERP 系统的用户账号),而人员是逻辑上代表个体的信息。
- 一个员工可能有多个账号(如企业邮箱账号、VPN 账号等),通过解耦可以统一管理这些账号并与人员关联。
- 在人员离职或角色调整时,可以灵活关闭或转移其账号权限,而不会影响其他关联关系。
2、简化权限和角色管理
- 权限集中在账号上:
- 权限分配通常与账号绑定,而不是直接与人员绑定。这样,权限管理可以在更细粒度的层面(账号)实现,同时保持人员信息的独立性。
- 例如,一个员工在不同系统中拥有多个账号,每个账号的权限可以独立设置,并且可以通过 ISVG 的治理功能检查和控制权限分配。
- 角色管理更高效:
- 通过组织架构与账号的关联,可以基于部门(组织单位 OU)或人员角色自动配置权限。
- 当员工调岗或部门调整时,只需改变关联,而无需手动调整每个账号的权限。
3、支持复杂场景的多重关联
- 人员与多个组织关联:
- 员工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组织单元(如同时隶属于 IT 部门和项目组)。
- 通过单独存储人员信息和组织架构,ISVG 可以灵活支持这种多对多的关联关系。
- 一个人对应多个账号:
- 例如,一个员工可能有多个系统的访问需求(如 AD、SAP、Jira),其账号分散在不同的身份目录中。
- 将账号信息独立存储,可以更方便地与人员进行一对多的关联和治理。
4、提升审计和合规管理能力
- 数据溯源:
- 由于人员信息、组织架构和账号信息是分离的,所有关联关系都清晰可见,便于追溯历史。
- 例如,可以明确某个人在某一时间属于哪个部门、拥有哪些账号以及账号的权限。
- 合规性管理:
- 在合规场景中,如 GDPR 或 SOX,系统需要清晰地记录每个账号的授权、操作历史以及与人员的关联。
- 这种分离存储的方式可以更容易生成符合审计要求的报告。
5、便于支持动态变化
- 动态调整组织架构:
- 组织架构的变动对人员和账号的管理影响较小。例如,当部门重组时,只需调整组织架构与人员的关系,而无需对人员或账号的数据进行大规模变动。
- 支持跨部门协作:
- 某些员工可能需要跨部门协作,例如 IT 部门的员工临时参与营销项目。此时,可以通过灵活的关联机制将该员工临时挂靠到多个部门,而不破坏原有的部门架构。
- 账号生命周期管理:
- 账号的创建、修改、停用可以与人员信息和组织信息独立处理。例如,离职员工的账号停用不影响其历史人员数据的保留。
6、数据一致性与共享
- 减少冗余数据存储:
- 组织架构、人员信息和账号信息分开存储,可以避免在多个地方重复维护相同的数据。例如,多个账号可以共享同一个人的基本信息。
- 跨系统集成:
- ISVG 的分离式设计便于与其他系统(如 HR 系统、IAM 系统、目录服务等)集成。HR 系统可以直接更新人员信息,而不影响账号数据;账号同步工具则专注于账号的创建和权限管理。
7、实际应用场景举例
场景 1:员工调动
- 员工从 IT 部门调至营销部:
- 调整其人员信息与组织架构的关联。
- 其已有的账号信息和权限保持不变,视需要添加或移除账号权限。
场景 2:跨系统权限治理
- 审计发现某员工在两个系统中的权限冲突:
- 通过关联关系,快速定位员工的账号信息和相关权限。
- 根据组织架构的权限分配策略修正权限。
场景 3:离职处理
- 员工离职:
- 停用与人员关联的所有账号。
- 保留人员信息用于历史记录,且组织架构与账号数据不受影响。
8、总结
ISVG 将组织架构、人员信息、账号信息分离存储并通过关联管理的好处在于:
- 灵活应对变化:支持动态调整和复杂的关联关系。
- 提升管理效率:集中治理权限、角色和账号。
- 增强合规性:便于审计、溯源和满足法规要求。
- 数据复用和集成:避免冗余存储,便于跨系统协作。
这种设计方式充分体现了分层解耦和面向治理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