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儿上学习微服务02:如何划分微服务?

前言

大家好,我是「周三不Coding」,上一篇文章中通过引入停车场项目的优化升级,介绍了微服务架构的演进。

今天,咱们继续 👦小T 的故事,再向前推进一步,聊一聊微服务实际开发中无法回避的话题 —— 「服务拆分」。

对于每一个部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兼顾趣味性,咱们先讲故事,再说结论。

今天的故事从 👦小T 停车场项目发展到 「SOA 架构」 开始讲起,如果有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先看看上一篇

为什么需要微服务?

故事

👦小T 的停车场项目团队中存在两个服务,一个是车场服务,另外一个是商城服务,采用的是 「SOA 架构」。

image-20230706221347784

随着业务逐渐发展壮大,团队人手逐渐变多,问题也随之暴露。

👦小T 具体分析思考之后,总结出如下几点问题:

  • 对于同一个项目而言,项目成员在同一个分支上进行开发,总是互相干扰,经常出现代码冲突

  • 服务的小程序端与后台管理系统端存在冗余重复代码,经常出现团队成员重复造轮子的情况

  • 「车场服务」有时为了给「商城服务」提供相应的用户接口,需要不断修改自己的功能,导致二者业务边界逐渐模糊,与最初的规划渐行渐远

  • 主从模式数据库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商城相关表与车场相关表耦合在一起,数据库再次出现瓶颈问题

  • 由于服务粒度过粗,当车场或商城服务某一功能发生改动时,整个服务都需要重新部署,牵一发而动全身,无法做到敏捷开发

  • 出现越来越多年久失修的 Bug,原因是担心耦合度过高,代码之间互相调用,很难进行修补。

👦小T 心里很清楚,要想解决这么多问题,简单的缝缝补补已经无济于事了,必须得从项目的架构入手!

于是,他又开始了他的升级架构之旅~

总结

为什么需要微服务?简单总结就是:

  • 技术永远为业务服务,当技术无法满足业务的快速增长时,就需要考虑进行技术升级或项目架构重构,以提高开发效率。而微服务正是为了解决企业长期以来堆积的问题,它是由业务催生的一种技术架构。

导致传统单体项目向微服务架构进行转型的原因如下:

  1. 敏捷开发问题
    • 传统单体项目耦合度过于严重,服务粒度太粗,使得开发人员无法专注于业务本身,而需要解决耦合所造成的各种问题,无法做到敏捷开发
    • 项目庞大,提交代码时冲突严重,互相干扰
  2. 快速部署问题
    • 传统部署方式打包时间过长,需要运维人员参与,效率低下
    • 传统单体项目即使是很小的功能修改,也需要重新部署上线,牵一发而动全身,严重影响整体开发效率
    • 维护一个庞大的项目,遇到生产环境问题难以定位、难以复现,严重影响经济收益
  3. 可扩展性问题:
    • 模块可扩展性:增加新功能模块时,需要考虑是否影响原有功能模块,模块可扩展性差
    • 资源可扩展性:即使是不同的功能模块,也要共用一套服务器、一套数据库,资源可扩展性差

如何划分微服务?

故事

👦小T 在想清楚问题之后,便着手开始思考如何升级微服务架构。既然是微服务,那么服务粒度需要再一次降低,也就是得拆分服务。那么应该如何拆分呢?

👦小T 现在面对的可不是 Toy Project,而是他从 0 到 1 搭建的商业化项目,所以这次升级架构一定得谨小慎微,划分服务之前需要与开发团队进行多次探讨,确定划分方案。如果随便划分一下服务架构,使得项目重构后反而带来负收益呢?

这次,他查阅了很多划分微服务相关的资料,其中提到了很多划分规则。他根据实际业务场景,总结出了如下几点:

  • 划分服务必须满足团队开发需求,以业务为导向,明确业务界限,再进行划分。
    • 对于 👦小T 的项目来说,目前业务界限比较清晰的有这几个模块:「用户服务」、「商品服务」、「车场服务」、「订单服务」、「支付服务」、「优惠券服务」、「推荐服务」、「消息服务」等十余个模块。
  • 最大化地复用微服务,避免重复造轮子。
    • 👦小T 认为,对于「订单服务」、「支付服务」、「优惠券服务」而言,它既可以支撑车场出库需求,又可以支撑车品商城需求,二者代码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通过复用服务,减少了重复性的代码。
  • 最小化地变更原有服务。
    • 👦小T 认为,对于车品商城中的「推荐功能」而言,它相对较为独立,处于服务的下游,暂时只被上游「商品服务」调用,只需要将相关的推荐代码抽取出来即可,并且也可为之后新业务提供推荐服务。
  • 确定基础公共服务与业务服务,并从原有项目中抽象公共服务。
    • 在 👦小T 的项目中,除了与业务相关的服务外,还有一些基础服务模块,如「日志监控」、「权限校验」、「搜索服务」等,这些也需要从原有的庞大项目中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微服务。
  • 尽可能避免循环依赖。若出现循环依赖的情况,需要设计中间层做冗余处理。
  • 尽可能避免过度拆分微服务,必须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做划分。
    • 👦小T 想到,如果拆分微服务过细,可能会不适应实际开发需求,反而产生负收益。比如,对于「车场服务」而言,如果进一步拆分「车场地图服务」、「车场详情服务」、「车场预约服务」的话,会导致团队进一步拆分,而车场相关的功能是一个整体,需要成员紧密合作、一同完成需求开发,不适合进行更细粒度的拆分。此外,过度拆分微服务,会导致出现分布式事务问题,复杂度上升,带来不必要的技术成本。

想清楚这些后,👦小T 快速地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沟通,确定了第一版微服务拆分方案。

总结

如何拆分微服务?其实对于不同的项目场景,对应有不同的拆分方案。需要项目人员详细地分析项目需求、团队现状、业务边界、业务逻辑等方方面面,拆分的粒度既不能过细,也不能过粗,需要把控好尺度。

如下为较为通用的拆分思路:

  • 从业务模型切入,根据业务边界进行拆分。
  • 确保一个微服务对应一个开发小组或团队。
  • 确保拆分之后所带来的收益大于拆分之前,否则不进行拆分
  • 考虑团队人员配置。在人员较少的情况,服务拆分的粒度不必过细。

最后总结

  • 不要为了架构而架构,不要为了 “微服务” 而 “微服务”,不要为了拆分而拆分。技术永远服务于业务

  • 微服务并不是银弹,其也存在缺点:

    • 增加了复杂性
      • 拆分微服务是一大难题,如何拆分不好,容易产生负收益
      • 其引入了服务治理、负载均衡等基础设施,需要一定维护成本
      • 微服务比单体项目更难理解与上手,并且其一般与 CICD / Devops / 容器化技术配套使用,对技术人员要求高,提升了技术与用人成本
    • 高系统时延
      • 引入微服务意味着调用链路更长,服务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可能带来额外的时延
    • 安全保障问题
      • 微服务安全性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单体架构更多,如服务之间的通信问题

今天的微服务内容就到这里啦,主要讲解了为什么需要微服务、如何拆分微服务以及微服务的缺点。

大家觉得有用的话请点个赞并持续关注呀,下期再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周三不Coding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