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需要去中心化
摘要:去中心化是什么?为什么要去中心化?现有的去中心化网络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如果现在是第四次科技革命,那它的主题一定是ai,ai已经并将继续改变世界,但是,作为普通人,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世界?
与ai相比,去中心化的热度已经渐渐消退了,那些虚拟货币、元宇宙现在看来不过是资本的噱头罢了,于是有一部分人就认为去中心化从来不存在,以后也不会存在,只是噱头而已。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去中心化是存在的,但去中心化的最终结果是再中心化,它是一种乌托邦一样的设想而不可能变成现实。
但是我认为,这个世界需要去中心化。
1
那么首先什么是去中心化?我认为去中心化是一种思想或者说结构,比如去中心化在互联网的形式就是web3,如果说web1是可读,web2是可读加可写,web3就是可读加可写加私有,那么为什么私有很重要?
也就是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和农民为什么要有自己的田,人为什么要有自己的房子一样简单。
如今的互联网很显然只被很少的一部分人所“拥有”,我们离开了那些平台就会发现自己几乎什么也做不了,一开始也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因为中心化的平台可以更大程度地节约网络资源,并且提供一个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市场,在合理的市场竞争下,他们会为了市场份额对用户作出让步。
直到今天,根据我平时的一些调查,大部分商业平台,比如外卖网约车等,会拿走30%-50%的净利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收费项目,并且还要服从管理。网络媒体如今也基本都变成了广告商,广告几乎充斥在互联网的任何一个角落,不管你愿不愿意看到,那些媒体平台也大多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意义。
中心化的平台也意味着信息数据的集中,这些平台就好像一个黑盒,用户信息和用户行为的数据进入这个黑盒之后没人知道这些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去了哪里,但能够肯定的是,不管这些数据被怎样使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平台自身的利益,我们经常能看到自己在其他平台浏览过的内容会在另一个平台精准地出现,他们似乎清楚地知道我们是谁、想做什么,我很反感这种感觉,却无能为力。甚至之前有应用非法获取隐私信息甚至删除修改本地数据的事件。我们看到的东西被美其名曰智能推荐,实际上这些东西不一定是我们想看到的,但一定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
而且国内的大部分应用都十分臃肿,我们被迫地在使用一些我们根本不需要的功能,甚至被迫下载一些根本不想用的软件。其本质是在给用户创造需求。并且在平台处在一个垄断地位之后获取不合理的利润,曾经有些免费开源的东西现在都要付费使用,而他们提供的服务质量却不高。甚至为了节省服务开支而占用用户的存储空间,网络资源以及计算资源,这种情况广泛存在但大部分用户并不能察觉。
2
为了解决中心化网络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去中心化。
对于去中心化不应该有一个误区就是希望它完全没有中心,去中心化只能极大地削弱中心的影响。去中心化网络的所有用户都有一个私有的平台,例如一个不依靠平台单独存在网店的店铺,然后有了很多这样的平台之后就可以有一个市场,但是这个市场里面相当于只有一个个店铺的传送门,它可以把某个传送门放在显眼的位置,也可以对店铺和用户收费,但如果不合理它就很容易被更好的市场取代,市场与店铺以及用户是一种多对多而不是一对多的关系,因此很难存在大部分人都在用同样的平台的情况,这也会让垄断更难产生。这种模式在媒体、社交以及商业等各种领域都可以应用。
3
然后是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实现?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比较好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了,例如长毛象和misskey,虽然不太清楚他们的代码逻辑,但是在深入使用之后大致了解了他们的结构,并且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misskey和长毛象都是一个平台,但他们本身不提供社交平台的服务,在上面有很多使用个人服务器建立的实例,这些实例就相当于一些小平台,平台之间可以互相访问和订阅。实例中的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实例中发布信息,本实例和其他实例的用户都可以看到你发布的信息。但是这种关系都是以实例为整体的,我认为可以将发布分成两部分,第一步是在自己的实例中创建要发布的信息,第二部是在想要发布的任何一个平台发布自己的内容,发布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一个传送门。
其次我发现当离开自己的实例之后,访问其他实例是以游客身份访问的,除非你在这个实例上再进行注册,这当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我认为应该要有一种实例间身份认证的功能,实例为本实例的用户负责,用户遵守本实例的规则,然后还可以进一步划分用户的权限和安全等级,这样用户就可以只用一个身份访问所有的实例。
最后,长毛象和misskey的局限性在于他们只能停留在类似蓝鸟的社交平台,而无法泛化到其他领域,这是因为在定义实例的数据接口之后很难对接口协议进行修改或增加,因为这些实例都是私有的,无法统一管理,因此就需要一个近乎万能的接口协议来讲去中心化拓展到其他领域,我认为这实际上很容易实现,在本实例访问外部的内容时,一般是将外部的内容数据渲染到自己的容器中,这就需要接口参数要一一对应,但是如果直接传入一个容器,然后实例为容器预留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不需要严格的一一对应的接口,在加上一些诸如类别,身份验证等信息就基本可以适用大部分功能需求。
最后的最后想提一下ipv6,创建实例的方式当然可以直接使用云服务器,但是云服务器的费用、私密性、网络质量等都是一个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己家部署一个完全物理私有的服务器,玩NAS的都知道,可以用ipv6+ddns实现无损耗有公网ip的远程访问,唯一不足的是如果不在ipv6的网络中则无法访问ipv6站点,但是我国目前的ipv6普及率已经达到了70%,例如数据流量的网络就全部都接入了ipv6网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