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2届工科生对“35岁”的理解

一个22届工科生对“35岁”的理解

笔者是22届毕业,如今已工作两年零1个月,所在行业为汽车电子行业。前几天看到一篇题为“普通汽车人35岁的‘困局’与‘破局’”的文章,内心深有感触。为此,借题发挥,不仅是汽车人,更确切的说是工科技术人35岁的“困局”与“破局”。

2022年未毕业以前,网络上技术人常聊的话题有:跳槽、涨薪、股票和期权;2022年自己毕业真正踏入工作后,大家常聊的话题就变成了:优化、降薪、内卷和苟活。

大行业的不景气,叠加大环境的一言难尽,让几乎所有普通技术人都陷入了迷茫和焦虑,尤其是和笔者年龄相仿,刚毕业没多久的技术人。看着公司前辈们的奋斗历程不禁感慨,时间真快,好多人已近“所谓的35岁”,他们掏空积蓄接过了房地产接力赛的最后一棒、他们选择贷款买车来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们白天解决工作上的各种人祸、晚上回去继续调节婆媳矛盾、他们的父母正在变老、他们的孩子还未长大……

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但是,怎么现在三十五就有知天命的感觉了呢?

35岁的普通技术人难道就只能是刀俎下的鱼肉了吗?还有没有一些措施改变或改善自己的处境,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建立一些确定性的能力?尽管笔者现在才25岁,但对35岁普通技术人作了一些思考……

01 普通技术人的共性

2000年之后,中国工科领域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各类工科专业的招生和毕业生数量年均增长迅速,许多工科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进入职场,凭借自身努力在各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9年以后,随着科技和工业技术的进步,工科领域的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2010年之后,中国工科领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此时的工科生开始逐渐适应并深入参与到各种新兴技术的应用中,尤其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进一步推动了工科生的职业发展。2020年以后,随着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兴起,工科生们迎来了更多的职业机会。

对于当前35岁左右、出生于90年代左右的普通工科生,他们的职业启蒙正好赶上了工科领域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抓住时代机遇,很多人在薪水和职位上都有所建树,他们的职业轨迹通常类似于:

(1)理工本科 -> 国内大型科技企业 -> 新兴科技创业公司

(2)理工本科 -> 国内零部件供应商 -> 国内/合资科技企业

(3)理工本科 -> 国内研究生 -> 合资/国内大型科技企业 -> 新兴科技创业公司

(4)理工本科 -> 海外研究生 -> 合资科技企业/外资供应商/新兴科技创业公司

普通技术人的人物画像大部分为男性,所学集中于车辆、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等工科专业,企业中的title常为XX工、XX师傅。他们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乐于钻研/业务扎实,在公司也如同在学校那样乐于服从指令。他们从小有着做CEO,当大官,成大事的远大梦想,但接受的却是工程师(螺丝钉)教育。

人生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比高考的影响更大。然而,在求学路上顺风顺水的他们,往往是无行业资源的技术小白,缺乏经验的他们在职业生涯初期可能会踩这么几个坑:

(1)业务方向选择不当:技术行业的业务方向众多,从硬件到软件,从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各有不同的价值和发展空间。伴随新技术的出现,业务发展前景差异明显。

(2)公司平台不合适:公司的开发主导权和独立自主的开发环境非常重要。一些大型合资企业尽管规模和待遇不错,但决策权不在本地,限制了工程师的技术提升空间。

(3)岗位职责影响深远:同一业务下,不同岗位的职责差异显著,直接影响职业发展。例如产品工程师、系统工程师、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职能和晋升路径各不相同。

在本行业市场蛋糕逐渐做大的过程中,他们作为业务的中坚(能干活的老黄牛),在职场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也可通过外部机会冲击高薪。然而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时,作为工具人的他们可能会首先遭到抛弃,抑或承担更大的工作量,被卷的苦不堪言。

部分从事夕阳业务的更容易碰到发展瓶颈,例如发动机、变速箱、传统试验认证的从业者们,2018年开始的汽车销量滞涨行情,叠加汽车整体架构的变化,项目的大幅缩减导致使他们面临重大挑战。

但6年前,也就是和笔者现在相仿的年纪,还未到而立之年的他们,尚有自由时间支配第二条业务线的学习。同时新业务市场由于初期的人力短缺能接受初级工作者的应聘,因而有不少努力且幸运的获得了转行机会,开启了职业新轨迹。纷纷切换至更有前途的赛道和职能,或者回家考公考编上岸,亦或边工作边考研上岸……

然而2023年开始的这波寒潮完全不同,6年前造车新势力以及智驾初创公司靠着外部滔滔江水的资本招兵买马,大家尚有选择。这次行业集体的速冻行情,每倒一家,意味着市场上多出了一整套求职的人马,一旦行业持续萎缩,大概率无法延续先前的工作业务。

02 陷入困局的原因

造成35岁普通技术人职业发展停滞的局面,笔者总结的原因有下:

(1)没认清行业的游戏规则。我们的一路求学是通过成绩排名选拔的,入职后不少公司HR也参照阿里的P序列,搞了一套类似于成绩排名的职级晋升体系,局限住了部分人的思维格局,让他们在晋升游戏中无法自拔,对与晋升无关的其他业务线、人脉关系不感兴趣,虽然将专业领域越走越深,但也将未来的路越走越窄。

(2)光顾着跑,没看方向,南辕北辙。在行业当前容错率较低时,不能仅仅埋头工作,更需要对行业未来动向进行分析,以调整自己的业务方向或职业发展路径。更多进行业务的横向拓展,当裁员这刀真挥下之时尚能有应对策略。

(3)只关心技术,忽视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是理工科男生的一向惯性,重理轻文,看不起从事非技术类工作的同事。虽然通过多年的打磨终获屠龙神刀,但缺乏对于屠龙刀的保管和用法,下山后屠龙神技是无用武之地的。另外工作高效不仅源于业务能力的扎实,更在于表达方式、沟通技巧、对于他人心理变化的洞悉。

随着AI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知识贬值加速,积累的技术在潜移默化中会逐步丧失价值。

综上,行业中的从业者犹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节点能拥有更高价值,是需要承担关键业务、能和更多的节点建立通信,仅仅增强运算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03 破局路线与措施的思考

当下,普通技术人的破局路线可归纳为两种战略:

(1)最多人选择走技术创造价值的道路,进入更有前途的赛道,并终身学习。前些年不少人转至新能源三电、车联、智驾等业务的同学已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令人羡艳。然而危机依旧四伏。资本的退潮导致岗位招聘的踩踏,同时在这个百年大变局的技术革命下,技术迭代的滚滚车轮远超个人学习的速度,中国数千所大学中也在不断产出更年轻更能干的后浪们,对于前浪,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2)其次是编制铁饭碗,宇宙尽头是考公。从小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学而优则仕,成为“人上人”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屡屡在身边上演,上岸犹如完成了人生的使命。笔者有几个大学同学,毕业后直接考上了老家的公务员,薪资待遇尚可。

下面是笔者基于浅薄的认知总结的破局二三措施,供各位读者参考:

(1)投石问路,建立行业人脉。虽然大部分技术大厂内部还是比较保守的,但好在整个行业内隔三差五就会有关于技术、产品、行业的开放论坛,有机会多去参加一些行业论坛,在这里你既可以结交各路英雄豪杰,也能快速了解到当前行业最新动态。英雄豪杰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行业最新动态有助于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并结合自身能力发展跨线业务。

(2)提前布局,第二曲线。普通技术人的尽头是“保安”,但如果你不提前布局,可能连“保安”都干不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有没有你发自内心喜欢或稍微有点优势的领域,在这个领域找个一个细分方向,每天花点时间,不求回报地坚持着,说不定3000小时坚持后,你就能享受第二曲线增长带来的喜悦。

(3)改变认知,拥抱变化。市场动荡犹如过山车,一味模仿前辈的职业发展可能成为刻舟求剑。在当前下行的行业大环境内很难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职位的晋升,可能连保住工作都是奢侈,真有人事的大礼包来临,也不必惊慌失措。提前准备好plan B、plan C,生活就是由一段段经历构成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社科类知识的“恶补”。如上述,打工人们共性是理工科出身,社会学心理学的内容很多人打小就没有接触过,导致工作中常常事与愿违,无法感知风险与危机。社科类、哲学等学科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方向,和老板同事的沟通相处之道。

(5)充足休息,有技巧地停止内卷。我们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如今项目节奏的提速以及同事间的内耗使工程师们的睡眠时间不断被压缩,身边不少普通技术人常常要凌晨才能入睡,早上八点不到又要起来赶地铁。假如对于一个35岁的人来说,如此作息规律,轻则加速晒老、重则增加猝死的风险。所以无论处于多么恶劣的环境,35岁普通技术人一定要想尽办法创造条件让自己能够拥有充足的休息、一定要挤出时间保证自己一周的有氧运动量。

(6)回归家庭,陪伴家人。由于当前行业内卷文化横行,不少普通技术人工作日回到家已是半夜,而周末很大概率还要去公司或在家加一天班。这就导致一大部分普通技术人缺乏和孩子的互动、妻子的沟通、父母的陪伴。人是感性动物,没有亲情的滋养,压力不断增大之后,久而久之脾气会愈发暴戾。而这种暴戾在不顺利时更容易激动、自责,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回归家庭,能更好地保持良好心态,以应对工作生活上的各类困难。

 04 小结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现状下,许多事情的结果已经不能仅仅归咎于个人努力的不足。知“天命”而不认命,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更准确判断,工科生们可以实现对自己命运的更好掌握。掌握新兴技术、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是应对挑战的重要策略。在这过程中,寻找合适的职业发展平台和方向,积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技术人的35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在快速变化的科技领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是关键。无论是在技术深度上深入钻研,还是在管理能力上不断提升,都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开辟更多可能性。

此外,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思维,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也是应对职业瓶颈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技术人不仅可以延长自己的职业生命周期,还能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迎来新的高峰。

  • 18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