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2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目录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数据、信息和信号

数据通信系统

传输媒体

有线传输媒体

无线传输媒体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数据通信速率

信道带宽

误码率和误组率

时延

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传输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数据传送技术

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

信道容量

奈奎斯特定理

仙农定理

两者的作用范围

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

数字数据传输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A

波分复用

数据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控制原理

差错控制的方式

差错控制编码

汉明码

奇偶校验码

循环冗余码

数据通信接口特性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数据、信息和信号

数据(data)——通常是指预先约定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符号和字母的组合。

信号(signal)——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的表示形式。(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信息(information)——涉及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数据通信系统

 

信源就是信息的发送端,是发出待传送信息的设备

信宿就是信息的接收端,是接收所传送信息的设备。

信号转换设备:是将信源发出的信息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的设备。

信道:信号的传输通道。

传输媒体

有线传输媒体

双绞线

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置,再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起来。绞合的导线可以减少相邻线对的相互干扰。

多对绞合导线构成了双绞线电缆。双绞线可用于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价格低,安装方便

但带宽窄,抗干扰性能较差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以及保护塑料外层组成。由于外导体屏蔽层的作用,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抗干扰特性(特别是高频段),适合高速数据传输。

通常按特性阻抗数值不同,可分为两类:

50 Ω同轴电缆:数据通信中传输基带信号

75 Ω同轴电缆:模拟传输系统(CATV)

光纤

光纤通常由非常透明的石英玻璃拉成细丝,主要由纤芯和包层构成。纤芯很细,直径为8-100um,且折射率较高,包层相对折射率较低。多根光纤构成光缆。

工作原理:光波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通过纤芯传导。通过传递光脉冲进行通信。

光纤通信衰耗小,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传输容量大,保密性好。

光纤在纤芯中通过全反射传输

无线传输媒体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含义上讲,无线电波是全向传播,而微波是定向传播。

无线电波不同频段用于不同通信方式

3 ~30 MHz,用于短波通信;

30~300MHz,用于数据通信;

此外,蜂窝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波通信

微波通信(300MHZ~300GHz, 主要使用频率2-40GHz,此频率信号能够穿透电离层,只能用于直线传播。)

地面中继微波:在地面建立若干微波中继站,中继站将前一站信号接收,放大后转发到下一站,实现“接力”式传输。

卫星微波通信:将微波中继站放在卫星上实现。通信建立远,覆盖面积大。

最大特点是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同步卫星发射出的电磁波能辐射到地球上的通信覆盖区的跨度达18000多公里。理论上只要在地球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上,等距离放置3颗相隔120度的卫星,就能基本上实现全球通信。传输延迟大

红外线

红外线技术已经在计算机通信中得到了应用,例如两台笔记本电脑对着红外接口,可传输文件。

 红外线链路只需一对收发器,可调制不相干的红外光,在视线距离的范围内传输,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安全性。

蓝牙,WiFi等等

【例1】与多模光纤相比,单模光纤的主要特点是(A)

A.传输距离长、成本高、芯线细 B.传输距离短、成本低、芯线细

C.传输距离短、成本低、芯线粗 D.传输距离长、成本高、芯线粗

解析: A、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纤芯直径很细,光源是激光,带宽很宽,可以长距离传输,价格也更高一些。多模光纤光源是LED,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数据通信速率

传码速率: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不考虑信号的状态数。

传信速率:每秒钟传输二进制数据的个数,表示信息量。 根据信号状态的多少,每个信号所表示的信息量不同,或需要多个二进制码的组合表示信号的状态。

数值对应关系:Rb = NBdlog2 M M:信号状态

传码速率

传码速率又称为调制速率、波特率,记作NBd,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单位是波特(Baud)

传信速率

又称为比特率,记作Rb,是指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钟传输二进制码元的个数,单位是比特/秒(bit/s,或kbit/s或Mbit/s)。

【例1】若码元周期T=2×10^(-4)秒,且传送8电平信号,则传码速率为 5000 Bd、 传信速率为 15000 b/s。

信道带宽

模拟信道的带宽

表示通信线路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就称为线路带宽(通频带)。

数字信道的带宽

“带宽”是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

单位

在计算机界,数据量的表示

 K = 210 , M = 220, G = 230, T = 240 。

误码率和误组率

误码率

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出错的比特数e1与总的传输比特数e2之比.

Pe=(e1/e2) ×100%。

由于实际的传输信道及通信设备存在随机差错与突发差错,而数据通信常采用数据块或帧为单位进行传输,使用误组率或误帧率则可以更好反映传输效率。

误组率

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出错的组数b1与总的传输组数b2之比。

Pb=(b1/b2) ×100%.

时延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在网络中传输数据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延迟。即源站点发送数据后,目的站点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收到数据。这个延迟的时间称为网络时延,或传输时延

信道带宽: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常称为数据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转发时延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数据包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有时可用排队时延作为转发时延,也有用处理时延泛指转发时延。

转发时延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

处理时延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是处理时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理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有时可用排队时延作为处理时延。

总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所谓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数据信号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提高链路信道带宽减小了数据的发送时延。

【例1】若AB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距离为1000km,假定在电缆内信号的传播速度是2×10^8m/s,试对下列类型的链路分别计算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块长度为10^8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Mb/s;(2)数据块长度为1000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

解: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的传播速度 =1000km/(2×108m/s)=5ms

 1)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 =100bit/(1Mb/s)=100s

 2)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1000bit/(1Gb/s)=1μs

【例2】高速网络链路提高的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并非是链路传播速率。(对)

链路的传播速度只和所用的传输介质有关。

【例3】

解析: 单程的传播时延就是用信道的长度除以信号的传播速度,注意单位不要换算错。

1000/(2*10^8)=5*10^-6s=5us

【例4】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A)

A.信号传播速度 B.带宽 C.调制速率 D.信噪比

一方面,根据求信道容量的公式中可以判断出来;另外一方面,信号传播速度影响的是只是传播时延的大小。而这个是传输介质需要处理的事情。

【例4】

传码速率=1/T=10000波特,传信速率=传码速率*4=40000b/s

【例5】若某信道的传码速率为3000波特,采用8电平传输,则其传信速率为9000b/s。

根据传信速率和传码速率之间的关系,因为采用8电平传输,所以传信速率在数值上是传码速率的3倍,则答案是9000b/s。

【例6】

在题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Mbps,每个分组大小为1000比特,其中分组头大小100比特,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000比特的文件。假设分组在每个路由器中存储排队与拆装等时延是100微秒,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是10微秒。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文件需要拆分成几个分组进行传输?

(2)文件拆成分组后,总的发送时延是多少微秒?

(3)从H1发送数据到H2,最少需要经过几个路由器转发分组?

(4)一个分组从到达某个路由器到离开该路由器,共需要多少微秒?

(5)从H1发送数据开始,到H2完全接收完所有分组为止,需要的总时延至少是多少微秒?

参考:

奈奎斯特定理:

无噪声的情况下,在带宽为W 赫兹的信道,其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C(信道容量)为 C=2Wlog2(M)

香农定理:

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信道容量)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 b/s 。其中,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信噪比(dB)= 10 log10 (S/ N)

【例1】若通过一个信噪比为20dB,带宽为3kHz的信 道去传送数字数据,则其数据传信速率不会超过多少?

解:根据 信噪比(dB)= 10 log10 (S/ N),可以得到S/N = 100 按照香农公式,该信道的最大传信速率为:C=W log2(1+S/N) = 3000✖️log2(1+100) =3000✖️6.66 =19.98 kbit/s 也就是说,该信道的数据传信速率不会超过19.98 kbit/s

【例2】对带宽为4kHz的信号,采用PCM技术数字化,每次采样用8位编码,为使数据不失真,需要的通信能力为( D )

 A. 12kb/s B. 8kb/s C. 32kb/s D. 64kb/s

不失真的情况下使用奈奎斯特原理,C=2W*8=64kb/s。需要注意,这里不是8电平信号,而是直接8位编码。

【例3】若某通信链路的传信速率为4800b/s, 采用八电平传输,则其传码速率为(B)

A.1200波特 B.1600波特 C.600波特 D.4800波特

 M电平传输的情况下,传信速率=传码速率*log2(M)

【例4】对于带宽为3kHz的无噪声信道,假设信道中每个码元信号的可能状态数为16,则该信道所能支持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可达(C)

A.12Kbps B.96Kbps C.24Kbps D.48Kbps

无噪声情况下的信道容量,由奈氏定理可以得到该答案:C=2Wlog2(M)=3*2*4=24

【例5】采用相位调制技术在带宽为32KHz的无噪声信道上传输数字信号。若要达到192Kbps的数据速度,至少要有__8___种不同的电平。

数据传输方式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

并行传输

指数据以成组的形式,在多条并行信道上同时进行传输

传输效率高

传输成本高

适合短距离

高速传输

串行传输

指组成字符的若干位二进制码排列成数据流在一条信道上逐位顺序传输

传输时延大

传输成本低

适合长距离

数据传输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在数字传输中,不论采用什么传输方式和技术,都必须使得接收方能够与发送方的协调,以准确判断一个数据位、一个字符、一个数据组的开始和结束。即位同步、字符(字节)同步,数据组(块)同步。

串行传输中,使接收方能够从接收的数据比特流中正确区分与发送方相同的一个一个的字符采取的措施为字符同步,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都可以实现字符同步,不过方式不同。

异步传输

在发送每一个字符代码时,都在前面加上一个起始位(长度为一个码元长度,极性为0,表示一个字符的开始);后面加上停止位(长度可以是1/1.5/2,极性为1,表示一个字符的结束)

字符可以连续发送,也可以单独发送

不发送字符时,线路上发送的始终是停止信号,保持为1

每个字符的起始时刻是任意的,所以通信具有异步性

优点

实现字符同步简单

收发双方不需要严格的时钟同步

缺点

不适宜高速率的数据通信

每个字符都加上起始位和终止位,传输效率低

同步传输

以固定的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因此在一个串行数据流中,各信号码元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即同步)

接收端为了从接收到的数据流中正确地区分一个个信号码元,必须具有与发送端一致的时钟信号。

在同步通信方式中,发送的数据一般以帧为单位,通常在一帧数据中包含多个字符,在一帧数据的前后分别加上若干个同步字符和校验字段

传输结束字符来表示一帧的开始和结束。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传输

单工传输——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互。

半双工传输——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全双工传输——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

模拟

模拟信号:时间和幅度取值连续变化的信号量。

模拟信道:适于模拟信号传输的信道

模拟传输系统: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

数字

数字信号:时间和幅度取值离散(不连续变化) 的信号量。

数字信道:适于数字信号传输的信道

数字传输系统:传输数字信号的 通信系统

数据传送技术

数据序列的电信号表示

数据中断产生的数据信息是0/1,用不同形式的电信号来表示,构成不同形式的数据信号

信道容量

如何高效地使用带宽,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存在多种干扰。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1. 信号传输速率越高,对应频率越高,对通信系统电路的频率特性要求越高。
  2. 传输信道长度越大,电容效应越大,阻抗造成信号衰减越大,干扰越多。

信道容量是在给定条件、通信路径(信道)上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奈奎斯特定理

任意一个信号通过带宽为W的理想低通滤波器,每秒取样2W次,就可以完整地重现该滤波过的信号

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码元传输速率

 N= 2W Baud

W 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赫(Hz)。

无噪声的理想低通信道情况下,在带宽 为( W 信道容量 赫兹的信道,其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 )为

 C=2Wlog2M

M是电平的个数

仙农定理

仙农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带宽受限 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信道容量)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 b/s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 信噪比(dB)= 10 log10 (S/ N)\\db是信噪比的单位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越高。

在信道容量不变时,增加带宽就可以降低信噪比

两者的作用范围

 

基带传输

• 在数据通信中,表示计算机中二进制比特序列的数字数据信号是典型的矩形脉冲信号。

• 矩形脉冲信号的固有频带称作基本频带(简称基带),这种矩形脉冲信号就叫做基带信号。

• 在数据通信中,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以矩形脉冲信号形式直接传送最为简单。

• 在数字信道上,以矩形脉冲信号方式直接传送的方法称为基带传输。表现为低通传输系统特性。

• 传输技术简单,但信号传输距离较短。

频带传输

• 频带传输又称为调制传输,是先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具有较高频率范围的信号(频带信号),再将这种频带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宽带传输)

• 传输距离较远,但需要进行信号变换。

• 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其发送和接收质量与收发设备天线尺寸相关。

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调制”(实际上是用数字信号控制模拟信号的某些参数,使模拟信号携带信息)。

将携带信息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实际是从已调制的模拟信号中提取数字数据)的过程叫“解调”。

数字数据传输

在数字信道中传输数据信号称为数据信号的数字传输,简称为数字数据传输。

多路复用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终端和交换设备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价格却迅速降低。

传输媒体由于资源有限,制造成本增加,即使采用原料丰富的光纤线路,但由于铺设人工费用增长,总成本仍然增加。传输线路的投资在整个通信网络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

信道复用技术是在一条传输信道中传输多路信号,以提高传输媒体的利用率。

频分复用

频分复用是按频率划分不同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占用不同的频率范围。

采用调制技术,将信号搬移到信道相应的频段上传输,在接收方再将该信号搬移回原来频率。

eg.

时分复用

时分复用是采用时间分片方式来实现传输信道的多路复用,即每一路信号传输都使用信道的全部带宽,但只能使用其中某个时隙

静态时分复用TS

固定分配资源,多个用户终端的数据信号置于预定的时隙内传输

多个数据终端的信号分别在预定的时隙内传输,其分配关系固定,周期性使用,收发双方保持同步,又称同步时分复用。若无数据传输时,对应时隙空闲。

• 静态时分复用时高速传输介质容量等于各个低速终端数据速率之和。

缺点:无数据传输时,对应时隙空闲。因此效率较低

动态时分复用STDM

动态时分复用又称异步时分复用,或称统计时分复用(STDM)

各终端使用的时隙不确定,是按需分配媒体资源,提高了传输媒体的利用率

适用于计算机通信中突发性、断续性的实验环境

动态时分复用中,用户数据传输速率之和可以大于高速线路传输容量

由于通信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动态时分复用需要使用缓冲存储和流量控制技术保证数据不丢失。

码分复用CDMA

码分复用是蜂窝移动通信中迅速发展的一种信号处理方式,各个站点采用不同编码。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码片(chip)。

 

  1. 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orthogonal)。
  2. 相互正交的码片序列互不影响。
  3.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 S 和T 的规格化内积都是0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的规格化内积值是 –1。

S*T=0

S*S=1

S*S=-1

波分复用

•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即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多路光载波信号。

• 稀疏波分复用(CWDM)实现技术要求较低,但复用路数少。

• 密集波分复用(DWDM)是一种支持巨大数量信道的系统,但技术和设备要求高。

• 波分复用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光纤的传输容量,满足通信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和多媒体通信。

数据交换技术

通信交换是一种集中和转接的概念。

网络节点N个,全连接线路:N(N-1)/2 条

采用交换方式,利用集中和转接的概念,通

过选择和复用技术,可以提高线路资源的利

用率,简化网络拓扑结构,降低网络成本。

  1. 接入节点:用户接入,汇聚,转接
  2. 交换中心:更大规模汇聚,转接接入节点,交换节点与通信链路构成交换网。根据节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和重要性,节点之间采用全连通或非全连通。
  3. 用户接入通信子网部分称为接入网。

一个通信网络由许多中间交换节点组成,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交换节点,从一条线路转换到另一条线路,最后到达目的地。

交换节点转发信息的方式,就称为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1. 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适用于实时要求高的话音通信( 全程 200 ms ) 。
  2. 在通信前要通过呼叫为主、被叫用户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3. 电路交换是预分配带宽,话路接通后,即使无信息传送也白白占电路。
  4. 在传送信息时,没有任何差错控制措施,不利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的突发性数据业务。

报文交换


  • 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对每份报文完整地加以处理。
  • 每份报文中含有报头,包含收、发双方的完整地址,以便交换节点进行路由选择,可以一对多地传送报文。
  • 报文交换可进行速率、码型的变换,具有差错控制措施。
  • 存储-转发时延大,随机性也大,过负荷时将会导致报文延迟。


分组交换

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称为“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转发。

各个分组可能沿着相同路径传输(虚电路),也可能各自按照不同路径传输(数据报)。

  • 分组交换可实现多路通信功能。
  • 采用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提高了线路利用率。
  • 能够实现不同类型的数据终端设备(含有不同的传输速率、不同的编码、不同的通信控制规程等)之间的通信。
  • 数据传输质量高、可靠性高,可使用优先级。
  • 提高了链路利用率,经济性好。

由于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处理分组,所以分组在网内的平均时延可达几百毫秒。

每个分组附加的分组标题,都会需要交换机分析处理,而增加开销,因此分组交换适宜于计算机通信的突发性或断续性业务的需求,而不适合于在实时性要求高、信息量大的环境中应用。

分组交换技术比较复杂,涉及到网络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编码、速率的变换方法和接口;网络的管理和控制的智能化等 。

分组交换技术将一个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若干分组在网络中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传送,在平均时延和线路利用率方面有所改善。

根据将一个报文划分为多个分组后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分为数据报和虚电路。

【例1】在通信之前,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物理连接的交换方式是(D)

A.报文交换 B.存储转发交换 C.分组交换 D.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交换方式,在通信之前,需要在收发双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连接。所谓的物理连接,是指这条连接所涉及的线路资源是由收发双方所独享,即使某段线路资源是空闲的,在连接被释放之前,其他用户也无权使用。

【例2】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缺点是(A)

 A.不能满足实时应用要求 B.控制开销高 C.不能实现链路共享 D.不能实现速率转换

与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最大的缺点也就是电路交换最大的优点,就是实时性的问题,相比电路交换来说,分组交换的时延要大。

差错控制技术

差错,就是在通信接收端收到的数据和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差错控制的目的:用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传输效率 。

产错产生原因

随机差错:信道热噪声(分子运动)随机的、单个的(一次影响的位数少)

突发差错:脉冲噪声(闪电) 成片连续的

差错控制原理

通信系统中所传输的数据序列是一连串独立、随机的比特流,无法判断是否出现差错。

 在发送的数据码元序列中加入监督位,并进行某种变换,使监督位和原来相互独立、随机的数据位之间具有某种约束关系。

 在接收端检测接收的数据码元和监督码元的约束关系,如果这种约束关系被破坏,则接收端就可以发现传输中的错误,甚至纠正错误。

不同的差错控制方法构成不同的编码:

  1. 检错码:可以发现但不自动纠正
  2. 纠错码:可以自动纠正错误

差错控制-可靠性提高,但效率降低(但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指的是:总体上不出错,效率提高)

发送的数据加入监督位(也叫冗余位),(发过去检查仍然符合,没出错)

附加信息越多,更可能判出错误

差错控制的方式

自动请求重发:接收端在收到的信码中检测出错码时,即设法通知发送端重发(检错重发)。 (自动要求发送端发送原保存的副本)

前向纠错:接收端不仅能在收到的信码中发现有错码,而且能够纠正错码。

混合方式:对少量差错予以自动纠正,而超过其纠正能力的差错则通过重发的方法加以纠正。

信息反馈:接收端将收到的信码原封不动地转发会发送端,并与原发送信码相比较。

判决法:一样的信息重复发送多次(三次)——效率低

差错控制编码

  • 检错码可以发现传输错误,但不能自动纠正
  • 纠错码可以自动纠正传输错误。 差错控制是以降低效率为代价的

汉明码

概念

纠正一比特差错的编码

码长为n,信息位为k,则监督位数r=n-k

使用 r 个监督位与不同的数据位组合,构造出 r 个监督关系式,计算出校正子,来指示一位错码的 n 种可能位置:

 2r– 1 ≥ n 或 2r ≥ k + r + 1

 

S1= c6 ⊕ c5 ⊕ c4 ⊕c2

S2= c6 ⊕ c5 ⊕ c3 ⊕c1

S3= c6 ⊕ c4 ⊕ c3 ⊕c0

 S1,S2,S3 称为校正子,对应不同的监督关系式。

 C6,C5,C4,C3为数据位,

 C2,C1,C0为监督位。

校验码生成

c2= c6 ⊕ c5 ⊕ c4

c1= c6 ⊕ c5 ⊕ c3

c0= c6 ⊕ c4 ⊕ c3

编码效率:k/n((7,4)码:4/7 = 0.571)

汉明码只能发现并纠正一位差错,效率不高。

例题

 

在 n 位二进制编码的 2n 种组合中,能表示信息的 2k 种码组称为许用码组(合法),其余的称为禁用码组(非法)。数据中出现禁用码组,则表示差错。

码距与汉明距离

码间距离(d):两个码字的对应位取值不同的个数。

汉明距离(d0) :一个有效编码集中,任意两个码字的码间距离的最小值。即一组编码中的最小码距。

 

纠检错能力

  1. 如果要能检测 e 个差错,则编码集的汉明距离至少为 e + 1;
  2. 如果要能纠正 t 个差错,则编码集的 汉明距离至少为 2 t + 1;
  3. 如果要能检测 e 个差错,同时能纠正 t 个差错( e > t ) ,则编码集的汉明距离至少为 e + t + 1;

奇偶校验码

线性分组码

  1. 线性码:信息位和监督位为线性关系。
  2. 分组码:监督位仅与本组信息位有关。
  3. 系统码:前半部为未变化的信息位,后半部为生成的监督位。

封闭性:任意两个有效码组之和(模2加)仍为一个有效码组。

码的最小距离等于非零码最小重量。

奇偶CRC

奇偶校验码是在数据码后附加一个校验位(0/1),使构成的码组中“1”的个数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

在偶校验码中,加入校验码后总的1的个数为偶数

奇偶校验码简单,容易实现,检错能力不强。

奇偶校验码不能确定差错位置。(发展从垂直水平校验码)

循环冗余码

  • 循环冗余码 (CRC)是一种特殊的线性分组码。 具有封闭性
  • 循环冗余码各码组中的码元循环左移(或右移),所形成的码组仍然是一个许用码组(全零码组除外),称为循环性。
  • 循环冗余码具有较高的检错能力。

码字 A =[an-1 an-2 … a1 a0 ],它对应的码多项式为:

A(x) = an−1xn−1 + an−2 xn−2 +...+ a2 x2 + a1x + a0

生成多项式g(x):在(n,k)循环码中,存在惟一的最高幂次为(n-k),最多 k-1 个连续的 0 项,且常数项必须为1 的码多项式g(x),此码多项式的幂次最低(0 元除外);其它所有的码多项式都能被g(x)整除;并且g(x)是 x^n+1 的一个因式。 g(x)称为该编码集的生成多项式.

例题

一个报文的比特序列为1101011011,通过数据链路传输,采用CRC进行差错检测,如所用的生成多项式为 g(x)=x4+x+1,试说明:

1)CRC码的产生过程及所产生的发送序列;

2)CRC码的检测过程(有差错及无差错)。

生成多项式为g(x)=x4+x+1,则其编码为10011,r=n-k = 4。因为r=4,所以CRC校验码长度为4位;对于报文1101011011,将其左移4位,即在报文末尾加 4 个“0”,这等于将报文多项式乘以24 ,11010110110000;然后将此多项式被生成多项式模2除,算出余数,再与余数相加,得到发送多项式。

FCS帧校验序列

在数据后面添加上的冗余码称为帧检验序列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循环冗余检验 CRC 和帧检验序列 FCS并不等同。

CRC 是一种常用的检错方法,而 FCS 是添加在数据后面的冗余码。

FCS 可以用 CRC 这种方法得出,但 CRC 并非用来获得 FCS 的惟一方法。

仅用循环冗余检验 CRC 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差错接受(accept)

“无差错接受”是指:“凡是接受的帧(即不包括丢弃的帧),我们都能以非常接近于 1 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

要做到“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再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

数据通信接口特性

  1. 物理层通过执行建立物理连接和数据传输等功能向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
  2. 向下是与物理设备之间的接口,直接与传输介质相连接,使二进制数据位流通过该接口从一台设备传送给相邻的另一台设备;向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服务
  3. 从物理链路的构成来看,物理层可处于多种环境之中,不同类型和特性的物理链路由不同的物理层协议描述。 物理层协议与通信设备的接口特性密切相关,通信设备接口有机械、电气、功能、规程四个方面的特性。
  4. 物理层协议与通信设备的接口特性密切相关,利用传输媒介实现物理信号的传送。

通信接口特性是指数据中断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物理特性

物理层不包括传输媒介本身的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和条件。

  • 0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