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超详细笔记❤️⭐️❄️⛅️

❤️第一章 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1.规定标准:OSI(七层)
2.实际标准:TCP/IP(产品太牛逼了,导致几乎所有产品都开始用他的标准了)(4层)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数据率:数据传输的速率

❄️带宽:

代表网络中通信线路传送速率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比如说一台路由器,他的规格是100M,意思就是在1s中它最多能传输100Mbit的数据
注意:带宽和数据率的区别是带宽并不影响数据传播的速度,但是影响同一时间有多少数据在传输

❄️吞吐量

和带宽的区别:
吞吐量是实际信道传播的数据大小,而带宽是信道最大的传播数据大小

❄️时延

1.发送时延:数据长度/带宽
高速链路:发送时延很小的链路(也就是传输时延小,不是传播时延小)
2.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传播速率
影响因素:传播介质(光纤,电磁波等)
3.排队时延
4.处理时延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带宽
也就是一段链路的容量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收到接收方发送的确认信号为止
=传播时延*2+处理时间(一般忽略不计)

❄️利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层结构

❄️协议

要素:

1.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2.语义:规定要实现的功能
3.同步:规定操作顺序

❄️服务

下层提供给上层(相邻)的功能调用

❄️接口

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一般利用率和时延成正比(类似于堵车,利用率高不一定是好事)
分层结构中,下层对上层“透明”的含义:上层只需要下一层提供的协议,对其实现细节不做处理

⭐️OSI标准概述

自下而上7层:物联网淑惠试用
前三层实现数据处理功能
后三层实现数据通信功能
如何实现数据传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机a先将要传送的数据data打包(从应用层开始,每层+上尾部或者加上首部和尾部),再发送给主机b,b再从物理层开始对包裹逐层拆包,最后即可得到信息data

❄️OSI逐层解析

❄️1.应用层:顾名思义

❄️2.传输层:

功能1:复用分用(类似于邮箱送信)
功能2: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比如传输一个很小的数据就没必要用可靠传输因为麻烦)
功能3:流量控制
功能4:差错控制
(可差的也能留用?)

❄️3.网络层

功能1:流量控制
功能2:差错控制
功能3:拥塞控制
和流量控制的区别:流量控制是限制发送方的素的,而拥塞控制是一种全局控制(全局的所有节点来不及接受分组且不得不丢弃分组的话就进入了拥塞状态)

❄️4.数据链路层

功能1:流量控制
功能2:差错控制
功能3:将网络层传递下来的数据报封装成帧

❄️5.物理层

功能:保证无论传送的数据是什么比特组合,都能在链路上进行传送(透明传输 )
确定与传输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
机械:接口数目…
电气:电压范围…
功能:
规程:时序问题

⭐️TCP/IP协议和OSI协议的区别

无连接:直接传送数据
面向连接: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章 物理层

⭐️码元

❄️码元的定义

下面的那个一个码元图不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码元的传输速率

波特:每一秒钟传输了多少码元

❄️一码元对应多少比特

比如1个4进制码元中就含有2个比特的信息,因为两个比特就可以表示4种状态,即n进制码元的比特数就是log2n

⭐️奈氏准则

奈氏准则:在理想低通(没有噪声、带宽有限)的信道中,为了避免码间串扰,极限码元传输率为2WBaud。其中W是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单位为Hz。color=ff6699>(码元的种数)
注意:
1.带宽是发送速率的极限,而奈氏准则是传播速率的极限
2.奈氏准则只给出了对码元传播速率的限制,但没有对信息传送速率进行限制,比如要增加传输速率,在码元传输速率不变的基础上,增大码元的种数即可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香农公式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10(1+S/N)这里的S/N不是以dB作为单位

❄️信噪比S/N

以dB(分贝)作为单位时=10log10(S/N)
例题:
(选择较小的值:二者的极限传输速率都不能超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号的分类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直上直下
模拟信号:波浪线

❄️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基带信号:简单来讲就是从信源发出,没有做什么改变的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编码和调制

❄️编码

将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

❄️调制

将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人们说话就是模拟信号的传输)
主要分为3类
1.调频
2.调幅
3.调相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

注意:传输媒体并不属于物理层

⭐️导向型传输介质

1.双绞线
2.同轴电缆,比双绞线的屏蔽性更好
3.光纤

⭐️非导向型传输介质

1.微波
2.无线电波

⭐️中继器和集线器

❄️中继器

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对衰减的数据进行放大,增加信号的传输距离

❄️集线器(多口中继器)

功能和中继器类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集线器一般采用星形拓扑结构
2.集线器可以增长信号传输距离和网络的长度
3.集线器是广播式设备(每台连接在集线器上的主机都会接收到其中一台发送的信息,然后检查此条信息目的地址是否是自己,若不是则丢弃),所以不能分割冲突域
4.同一时间只能进行一种通信

⭐️第二章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封装成帧

目的:对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包加上首部和尾部进行帧定界,确保接收方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数据部分最大长度:<=MTU
帧长:首尾部加上数据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不管对于什么数据都能进行传输
1.当传送数据是用文本文件组成时(都有ASCII码对应),都能进行透明传输
2.当传送数据是非ASCII码文版文件时,帧中可能会出现和帧首部和尾部一样的字符,会导致接收方混淆,这时就可以采用字符填充法来实现透明传输:即在和帧首尾字符相等的字符前面加一个转义字符ESC,当接收方读取到ESC时就将ESC去掉,且将其后的字符当作数据,知道读取到真正的尾部字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差错检测(检错)

校验方法
1.奇偶校验
奇校验:
加一位冗余位使数据中有奇数个1
偶校验:
加一位冗余位使数据中有偶数个1
限制:只能校验奇数位的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海明校验
3.循环冗余校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收方发送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收方检测时:
将接收到的信息除以同样的除数,如果一样的话就接受,不一样的话就丢弃,只要接收方接收到的帧,就有接近于1的概率认为帧是无差错的,所以链路层使用crc校验时可以实现无差别传输,但不是可靠传输,因为丢弃的帧没有做处理(因为可靠传输指的是发送端发什么接收端就接受什么)

⭐️差错检验(纠错)

海明码:可以检查到双比特错误(即知道数据有错),纠正单比特错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流量控制和可靠传输机制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和传输层的流量控制的区别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是点对点的(相邻的两个设备),传输层的流量控制是端到端的(发送端到接受端)

❄️链路层的流量控制过程

如果还能接受就给发送方发送确认,否则不发送

❄️停止等待协议(特殊的滑动窗口协议)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大小都为1
即没法送一个帧,都要等到收到确认后才发送下一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数据帧错误或者丢失
设置一个超时重传计时器(>RTT),如果在规定时间内还没有收到确认帧就重新发送
2.确认帧丢失
当发送方在超时计时器时间内还没有收到ack,发送方就会再一次发送帧,但是接收方不会接受重复此帧,并且再次向发送方发送a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ack迟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前面步骤和ack丢失类似,唯一不同在于接收方在后面接收到已经收到的确认的值对应的ack时,将重复的ack丢弃即可
特点
信道利用率低,简单
信道利用率公式: 发送数据的时间(传输速率) /发送周期(从发送出去到接收到确认帧)
Td为发送时延,TA为接收的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滑动窗口协议(可以解决流量控制和可靠传输)

1.发送方可以连续发送窗口内的数据
2.接收方收到数据时发送确认
3.发送窗口收到确认后向前移一格

⛅️后退N帧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出现超时情况时
发送方将重传已发送,但是没有收到确认的帧
比如:发送方发送1,2,4,5时,接收方只会接收1,2,并丢弃4,5,超时后发送方就会再次发送3,4,5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发送窗口最大为2n-1,其中n为帧的最大序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重传协议

关键:
来者不拒,即没来一个帧就返回对应的ack
直重传出错的帧
(下图是每次发送方都是先将自己窗口内的帧发送完了再来接收a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大窗口长度
接收窗口=发送窗口<=2n-1

⭐️传输数据的两种链路

1.点对点链路
2.广播式链路
点对点是一对通讯设备在同一信道 上的向对方发送讯息,而广播信道是一套专用设备对许多在同一信道上的设备进行广播;也就是说是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关系。

⭐️信道的多路复用技术

使用复用器和分用器,将多个信号组合在一个信道上进行传输,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静态划分信道

frequence,wave,time,code(DM)
1.频分复用FD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发送数据时,每个数据占用不同的带宽(频率带宽)
2.时分复用TD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的数据在不同时间内占用整个频带,TDM帧标志一个周期
3.统计时分复用STD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时分复用的优化,不是每个数据只能按固定时隙发送,而是用集中器将所有数据集中在时隙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发送。
波分复用WDM
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码分复用CDM
重点:码分多址CDMA(码分复用的一种方式)
如何发送:
将1bite分为多位(通常是8位)码片序列,比如发送方发送01,即发送
+1,-1,+1,-1,+1,-1,+1,-1,
-1,+1,-1,+1,-1,+1,-1,+1
(01的码片序列互为反码)

如何避免冲突
比如a发送八位码片序列,b也发送8位码片序列,如果二者相乘之和=0,即相互正交,就可以一起发送
如何合并发送
比如a发送八位码片序列,b也发送8位码片序列,如何使二者发送的,将两串序列对应相加构成一个新序列就可以在信道上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分离
接收到c之后,将发送方的码片序列和c相乘再/8(内积)即可

❄️动态分配信道

⛅️CSMA

协议思想:在发送之前先检测信道
三种CSMA协议区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SMA/CA协议(做了解)

碰撞避免(Avoid)
CA和CD的区别
1.CSMA/CA协议不能检测碰撞但是能避免碰撞(无线局域网的范围太大了,检测碰撞的难度较高)
2.CA应用于无线局域网,CD应用于有线以太网

⛅️CSMA/CD协议

多点接入,载波监听,碰撞检测(detect)
多点接入
CSMA/CD协议适用于总线型(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总线型局域网上),半双工网络
载波监听
1.传播速率对载波监听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从A发送的电磁波在传给B的过程中时,B在信道上没有检测到冲突,所以B也发送电磁波,因此产生冲突
2.最迟多久才能知道发送的数据没有发生碰撞
当两种携带不同信息的电磁波发生碰撞时,两者的信息会互相产生干扰,导致从A发送给B的信息,再碰转后变成了A+B,所以A收到的确认号错误,即检测到碰撞,所以只要经过2(涛)的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就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如何确定碰撞后的重发时间
采用截断二进制规避算法
4.最短帧长
要保证在检测到碰撞之前,帧还没有发送结束,可以及时叫停帧的发送,所以只要保证帧长/传输速率>=2涛
以太网规定最短帧长为64B,凡是小于64B的帧都是因为冲突而异常终止的帧

⭐️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星型(中间用集线器)
2.环型
3.总线型(最常用)
4.树型

❄️局域网的分类

1.无线型局域网,采用IEEE802.11标准(电磁波)
wifi是无线局域网(WLAN)的一种应用,WLAN的覆盖范围远大于wifi
2.以太网,逻辑上是总线型拓扑,物理拓扑为星型拓扑(因为随着集线器广泛使用,星型拓扑结构应用更广泛,但是本质上还是总线型拓扑结构),使用CSMA/CD协议

❄️以太网

以太网提供无连接(没有握手过程),不可靠无差错传输(差错帧直接丢弃)服务

⛅️适配器和MAC地址

1.网络接口卡=适配器=网卡
2.适配器上有RAM和ROM,ROM中有计算机硬件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3.每个适配器上都有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无线局域网

⭐️广域网

❄️广域网中得链路层协议:ppp协议

point-to-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比如用户通过拨号电话进入因特网

⭐️链路层设备

❄️用集线器扩展以太网

由一个集线器连接起来的多个计算机称作一个冲突域
ps:一个冲突域内,同一时间只能有一台设备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拓展以太网,可以将多个集线器再用集线器连接起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
1.扩大了以太网的通讯范围
2.实现了跨冲突域通信
缺点:
1.通信效率降低,即发生冲突的概率更高

❄️用网桥/交换机拓展以太网

网桥:根据就收到的帧MAC地址进行转发,比集线器更聪明(集线器是收到帧后直接转发给链路上的所有设备,然后每个设备再决定接不接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冲突域
又叫网段:指使用物理层设备(信道,集线器…)能直接通信的部分,简单来说就是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设备发送信息

广播域
可以跨网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
1.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
如果是集线器连接了三个冲突域,每个冲突域的吞吐量为10bit/s,那么三个冲突域变成了一个大的冲突域,但是吞吐量一样是10bit/s,但如果是网桥连接了三个冲突域,每一个冲突域都可以同时发送数据,即吞吐量变成30bit/s
2.扩大了物理范围
3.提高了可靠性
比如一个冲突域出现问题只会影响自己所在的冲突域,对其他的冲突域是不会产生影响的

❄️交换机

==多接口网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太网交换机的两种交换方式
1.直通式交换机
得到目的mac地址后直接转发
2.存储转发式交换机
先将帧放入高速缓存并检查正误,正确才转发,反之丢弃,时延高但是可靠

⭐️第三章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章 网络层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报文交换

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结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报文交换&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简单来说就是规定了数据必须经过的一条路径,而报文交换没有规定路径,传送时自己选择没有那么忙的信道进行传输,所以报文交换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但是当传送大量数据,其传送时间远大于连接建立时间时,电路交换的传输速率较快(因为报文交换有转发时延,且要传输额外的信息量,所以电路交换的传输时延最小)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用预先分配传输带宽(电路交换会先建立连接…),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前者是串行,后者是并行
摆烂了不想打字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报和虚电路

数据报方式提供无连接服务虚电路方式提供 连接服务

❄️连接服务

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无连接服务

不事先为分组确定传输路径,每个分组独立确定传输路径

❄️数据报方式

不需要建立连接,根据路由协议和算法构造转发表,然后每次发送数据时检索转发表,每个分组(当数据报过大时就会将数据包分成小的分组)独立选路

❄️虚电路方式

建立连接:源主机发送呼叫请求,并受到呼叫应答后才算建立连接
数据通信:全双工通信
释放连接:源主机发送释放请求,拆除虚电路

⭐️路由算法和路由协议

❄️路由算法分类

⛅️静态路由算法

管理员手工配置路由信息,简单可靠,应用于小型网络中

⛅️动态路由算法(RIP,OSPF)

自适应路由算法,路由更新快,适用于大型网络
动态路由算法的分类
全局性:每个路由器都能掌握完整的网络信息(比如OSPF算法)
分散性:路由器只能掌握邻居的信息(比如RIP协议)

❄️路由协议的分类

1.内部网关协议IGP: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的协议(例如RIP和OSPF
2.外部网关协议EGP:再两个自治系统之间使用的协议(例如BG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数据报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什么是IP数据报

在 TCP/IP 协议中,使用 IP 协议传输数据的包被称为 IP 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包含 IP 协议规定的内容。IP 协议规定的这些内容被称为 IP 数据报文(IP Datagram)或者 IP 数据报。

❄️IP数据包组成部分

⛅️1.首部:1.固定部分(固定占20字节) 2.可变部分(用于填充
首部长度

首部长度的值*4=首部的长度,因为首部固定部分为20个字节,所以首部的长度最小值为20个字节,所以首部长度最小为5,即1010
首部的长度必须为4的整数倍,所以可变部分用来填充,使首部的长度为4的整数倍,所以当首部长度为1111时,首部的长度为15*4=60

标志

占 3 位。第一位未使用,其值为 0。第二位称为 DF(不分片),表示是否允许分片。取值为 0 时,表示允许分片;取值为 1 时,表示不允许分片。第三位称为 MF(更多分片),表示是否还有分片正在传输,设置为 0 时,表示没有更多分片需要发送,或数据报没有分片。

片偏移(offsetfrag)

占 13 位。当报文被分片后,该字段标记该分片在原报文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所以,除了最后一个分片,其他分片的偏移值都是 8 字节(64 位)的整数倍。

⛅️2.数据部分

⭐️数据报的分片

搞点写完打游戏了直接摆烂上图!
注:每个分片钱前都要加一个首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v4地址

IP地址是为了寻址而诞生的

❄️IP地址划分的三个阶段

1.分类的ip地址
2.子网划分
3.构成超网

❄️分类的IP地址

IP地址:全世界唯一的32位标识符,表示路由器主机的接口={<网络号><主机号>}
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按照网络需要容纳的主机数和功能来分类,将网络分为A,B,C,D类(E类保留为今后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殊的IP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地址转换NAT

用于私有网络和因特网通话
即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上的路由器上安装NAT
NAT路由器会按表对应改变目的地址和端口号 或源地址和端口号
端口号:
端口号的主要作用是表示一台计算机中的特定进程所提供的服务。网络中的计算机是通过IP地址来代表其身份的,它只能表示某台特定的计算机,但是一台计算机上可以同时提供很多个服务,如数据库服务、FTP服务、Web服务等,我们就通过端口号来区别相同计算机所提供的这些不同的服务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将主机号中分一部分做出来,当作子网号
本单位进行子网划分后,对外依然体现出一个网络,即单位外的网络看不见本单位内的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

网络号(包括子网号)对应的位数全部写0,主机号对应的位数全部写1
用目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相与就可以得到子网的网络地址

❄️路由转发算法步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分类编址CIDR和构成超网

❄️CIDR记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构成超网

方法:减短网络前缀位数
比如两个网络号
206.1.0.0/17,下一跳地址为路由器R2
206.1.128.0/17,下一跳地址为路由器R2
可以合并成
2.6.1.0.0/16,下一跳地址为R2

❄️最长前缀匹配

在查找路由表的时候,可能会查找到多个匹配结果,应该选择网络前缀最长的,因为前缀越长,地址块越小,路由越精确具体
e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g2:
记得主机数要-2(全0表示本网络号,全1广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P协议

❄️如何区别IP地址和硬件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要使用ARP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RP协议执行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1想和3通信:
先发出询问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1:自己的ip地址
IP3:想给哪个ip地址的主机发送信息
MAC1:自己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ff…:广播,发给所有人
询问:IP3的目的地址是多少
然后三号主机就会单播响应分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返回ip地址和3的物理地址
然后由一个个这样的步骤就可以传送信息

⭐️如何分配IP地址

1.静态配置
预先分配IP地址,比如机房中的电脑的IP地址都是连续的
2.动态配置:DHCP协议
DHCP协议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并且双方都是采用的广播的形式
具体过程如下(还没有掌握就只能放图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CMP协议

平板p158页

⭐️IPV6

平板上(其实也没有细看QWQ)

⭐️RIP协议

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

❄️特点

1.简单
2.适用于小的网络
3.RIP维护的是每一个路由器都维护的是从他到他每一个目的网络唯一最佳距离记录(最短)
4.距离就是跳数,RIP允许一条路由只能包含最多15个路由器(跳数为15),当距离为16及以上时表示不可达
5.好消息传得快,坏消息传得慢(慢收敛)

❄️交换细则

1.和谁交换:和自己相邻的路由器(如果180s内没有收到邻居的路由信息,则判定链路出了问题,邻居没了,然后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2.交换什么:交换自己的路由表(即本路由器的所有跳数信息)
3.多久交换一次(30s
所以经过若干次更新后,所有路由器都会知道本网络内的所有的路由器信息

⭐️OSPF协议和链路状态算法

❄️特点

1.使用Dijkstra算法
2.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过程

1.和谁交换信息:和自治系统内的所有路由器交换信息(广播)
2.交换什么信息:交换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
3.多久交换一次信息: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

⭐️外部网关协议BG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特点

1.和谁交换信息:和其他AS(自治系统)的BGP发言人
2.交换什么信息:交换网络的可达性信息
3.多久交换一次:发生变化时才交换(和OSPF协议类似

❄️过程

交换的网络可达性信息就是到达某个网络需要经过的一系列AS,但是不是最佳路径(因为网络太大了做不到)

⭐️IP组播

❄️数据包的三种传输方式

1.单播:比如以前学的abc类ip地址,是一种点对点通信
2.广播:点对多点
3.组播(多播):本质上面和广播类似,但是但是组播效率更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播与组播

⛅️单播

在发送者和每个接收者之间都需要建立一条路径,所以效率很低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组播

组播时,每个数据到达组播路由器后才开始复制并发送(比如途中就复制了两次),所以可以减少主干网出现拥塞的可能性,提高了数据传播能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组播地址

1.组播地址就是D类地址开头是1110(详情请见前面)
2.组播地址只能作为目的地址,而源地址一定是一个单播地址
(eg:源地址=主播,组播地址对应看直播的人)
3.组播地址是尽最大能力交付的,也就是提供不可靠交付,但是速度较快

❄️组播分类

1.局域网上的硬件组播
组播也需要相应的组播MAC地址在本地网络中实现传送帧,当得到的硬件地址是以01-00-5E开头的就是组播地址
一个D类IP地址就对应一个组播组,所以映射出来的MAC地址也对应相应的组播组,所以将D类ip地址后23位映射到MAC后23位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因特网范围内进行组播

❄️IGMP协议

IGMP协议让路由器知道本局域网上是否有主机参加或者是退出了某个组播组

⭐️移动IP

❄️相关术语

实质:移动IP技术是移动节点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功能
内部代理:一个移动设备所拥有的:“居所”称为归属网络,在归属网络中代表移动节点执行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就叫做本地代理
外部代理:在外部网络中帮助移动节点完成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称为外部代理

❄️移动IP通信过程

1.比如,主机A进入外部网络B,A会在外部代理中登记一个转交地址,离开时注销
2.外部代理向本地代理登记转交地址
当其他主机向A通信时
1.本地代理会截获数据报
2.本地代理会封装数据报,然后发给转交地址上的A
3.外部代理拆封数据包并发送给A
当A向其他主机通信时
1.A用主地址当作源地址,其他主机的IP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发送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四章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五章 传输层

⭐️传输层概述

❄️传输层的功能

1.传输层提供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2.复用和分用
复用:应用层所有应用进程都可以通过传输层传输到网络层
分用:传输层从网络层收到数据后交付指明的应用进程
3.传输层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验

❄️传输层的两个协议

TCP协议
可靠,面向连接,时延大,适用于大文件
UDP协议
不可靠,无连接,时延小,适用于小文件

❄️传输层的端口号

端口号是什么
当一台电脑启动了一个可以让远程其他电脑访问的程序,那么它就要开启至少一个端口号来让外界访问。我们可以把没有开启端口号的电脑看作是一个密封的房间,密封的房间当然不可能接受外界的访问,所以当系统开启了一个可以让外界访问的程序后它自然需要在房间上开一个窗口来接受来自外界的访问,这个窗口就是端口
那么为什么要给端口编号来区分它们呢,既然一个程序开了一个端口,那么不是外部信息都可以通过这个开启的端口来访问了吗?答案是不可以。为什么呢?因为数据是用端口号来通知传输层协议送给哪个软件来处理的,数据是没有智慧的,如果很多的程序共用一个端口来接受数据的话,那么当外界的一个数据包送来后传输层就不知道该送给哪一个软件来处理,这样势必将导致混乱
一些常用的端口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UDP协议

特点:速度快,简单,不可靠,尽最大努力交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伪首部
在发送和接收时,使用伪首部进行校验和计算,不想下传送也不向上递交

⭐️TCP协议特点和报文格式

❄️TCP特点

1.TCP面向连接(虚连接)的传输层协议
每一条TCP连接都是只有两个端点,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对点的
2.TCP提供可靠交付的服务,无差错,不丢失,按序到达
3.提供全双工通信
4.面向字节流:即是应用程序发下来的是遗传数据块,TCP依然将其看成一串无结构的字节流

❄️重点:TCP报文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序号

当前发送的报文段的第一个序号

⛅️二,确认号

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前面的所有序号都已经发送完毕

⛅️三,数据偏移

指的是现在数据起始处,到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以4B为单位

⛅️四,窗口 指现在允许对方发送的数据量是多少
⛅️五,检验和
⛅️六,紧急指针 URG=1时才有意义,指出本报文段中紧急数据的字节数
⛅️七,选项
⛅️八,六个控制位
1.紧急位URG(配合紧急指针进行使用,针对的是发送方)

如果一个报文段的URG=1,就相当于赋予了这个报文段插队的权力,就不用再继续排队等待发送而是提前发送

2.确认位ACK

确认位为1时确认号ack才有效,为0时ack没有意义,当建立连接后所有传送的报文段都必须把ACK置为1

3.推送位PSH(了解)(针对的是接收方,相比于紧急位URG)

当接收到报文段的PSH=1时,就不用等到接收方被填满,直接将已经接收到的信息传递给

4.复位RST(了解)即当其为1时,连接出现严重差错,必须重新建立连接
5.同步位SYN 表明一个连接请求/连接报文
6.终止位FIN 当FIN=1时,连接释放

⭐️TCP连接管理

TCP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主动发起连接的是客户,被动等待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叫做服务器

❄️连接建立的三次握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步
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但是此报文段并无应用数据
SYN=1,seq=x(报文段的序号
第二步
如果条件允许连接,服务器端会向该TCP连接分配缓存和变量那么会向客户端返回确认报文段,无应用数据
SYN=1,ACK=1(表示ack有用了),seq=y,ack=x+1(希望下次收到的
第三步
客户端为该TCP分配缓存和变量,并向服务端返回确认的确认,此次操作可以携带数据
SYN=0(已经连接好了),ACK=1,ack=y+1,seq=x+1

❄️连接的释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步
客户端发送链接释放报文,停止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
FIN=1(终止位),seq=u
第二步
服务器对客户发送确认报文,确认客户已经说完话了,客户端收到后即断开客户向服务器的连接
ACK=1,ack=u+1,seq=v
第三步
客户向服务器的连接已经关闭了,但是服务器向客户的连接还没有,所以服务器也要向客户端发送链接释放请求
FIN=1,ACK=1,ack=u+1(客户在此阶段没有发送任何报文段,所以第二部和第三步的确认号都是u+1),seq=w
第四步
客户端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后发送确认给服务器端,并等待两个最长报文段寿命后关闭连接,因为如果客户向服务器发送的确认报文段丢失的话,服务器端就会一直发送连接断开请求,等到2MSL又收到服务器端的链接释放报文的话,客户端就再次重传确认报文,并重新设置2MSL时间
ACK=1,ack=w+1,seq=u+1

⭐️TCP可靠传输

⭐️TCP流量控制

实质:接收方根据自己接受窗口的大小,动态调整发送方发送窗口的大小,发送方的发送窗口接收方的接收窗口rwnd拥塞窗口cwnd的最小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拥塞

❄️出现拥塞的条件

对资源的需求总和>>可用资源

❄️拥塞控制的实质

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当中

❄️接收窗口和拥塞窗口的区别

接收窗口是接收方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设置的值
拥塞窗口是发送方根据估算网路拥塞程度而设置的窗口值

❄️拥塞控制的四种算法

⛅️慢开始和拥塞避免

慢开始
1.初始时,注入一个报文段,如果发现网络的拥塞性较好(也就是收到了接收方对上一个报文段的确认),就一次性发送两个报文段,依次翻倍(指数型增大
拥塞避免
2.直到到达初始值ssthresh(门限值),这是就需要降低拥塞窗口的增大速度,即每次发送只增加1个数据(加法型增长
3.当检测到拥塞时,将发送窗口减小至1个报文段,并将拥塞窗口/2,就是新的门限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快重传和快恢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快重传
执行拥塞避免时,如果发送方接受了3个冗余ack就说明此时接收方已经不能正常接受该数据(可能丢失),这时就直接进行重传,避免了等待超时计时器结束再重传,节省了很多时间
快恢复
发现拥塞时不用讲发送窗口置为1,而是直接变为显新的门限值

⭐️传输层总结

❤️应用层

⭐️应用层概述

应用层对应用程序的通信提供服务

❄️功能

1.文件传输,访问,管理
2.电子邮件
3.虚拟终端
4.查询服务和远程作业登录

⭐️应用层常用的两类模型

❄️C/S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服务器:提供计算机服务的设备
1.永久性的提供服务
2.永久性访问地址/域名
客户机
1.与服务器通信,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
2.间歇性接入网络
3.可能使用动态的IP地址
4.不与其他客户机进行通信(以服务器为中介)

❄️p2p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不存在永远在线的服务器
2.每个主机既可以提供服务,也可以请求服务
3.任意端系统/节点之间可以直接通信
4.间歇性接入网络
5.网络健壮性强

⭐️DNS系统

DNS:域名解析系统
将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
比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用DNS系统将此域名转换为此网站对应的IP地址返回给主机,这样主机就能够进行通信了

❄️域名

1.将用.分开的数据段成为一个标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比如图中就有三个标号,每个标号不能超过63个字符,并且标号不区分大小写
2.从左到右从低到高排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NS服务器

⛅️基本过程

1.根域名服务器(掌握的信息:各个顶级域名服务器及其对应的IP地址是多少
2.顶级域名服务器
3.权限域名服务器
4.本地域名服务器:
1.当一个主机发送DNS请求时,这个查询请求报文首先发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当本地域名服务器中存有此域名的IP地址时,本地域名服务器直接发送给对应的主机
当本地域名服务器没有此域名对应的IP地址时,本地域名服务器就将请求转交给根域名服务器,然后根域名服务器再根据顶级域名服务器查询,依次递归最后可以查到对应IP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两种域名解析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引用高速缓存来存储已经查询到的IP地址,可以提高查询速度

⭐️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FTP

客户机即可以向FTP服务机发送文件也可以下载FTP服务机保存的文件
FTP是基于客户 服务器的协议
FTP使用TCP进行可靠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TP工作原理

⛅️主动模式(FTP服务器主动向客户建立连接)

第一条通道
FTP的熟知端口号为21,当客户机要想FTP服务机共享文件时,先用客户机建立一个临时端口号,用此临时端口号跟熟知端口号21建立TCP连接
这条通道用来传输两只之间的控制命令,此条通道会一直存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条通道
当有数据要传输时,客户通过命令通道告诉FTP服务器来与自己的另一个临时端口建立连接,此条通道为两者之间的数据通道,数据传送结束时就关闭该通道,但是控制连接通道会一直保持打开,用于传送FTP相关通知命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被动模式(FTP服务器被动向客户建立连接)

建立数据通道和第一步相同,但是第二步是FTP服务器和客户都选择一个随机给端口号,然后客户发起建立两者之间的TCP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g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c中主动模式才是和TCP 20端口建立数据连接,但是被动模式是随机临时端口

⭐️电子邮件

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

❄️三个组成构件

⛅️1.用户代理

指的是用户和电子邮件系统的接口

⛅️2.邮件服务器

指的是电子邮件系统的基础设备

⛅️3.电子邮件所需协议

基本分为邮件发送协议和邮件接收协议两类
1.首先发送方和邮件发送服务器建立SMTP链接(熟知端口号为25)
2.然后邮件发送服务器使用SMTP协议和邮件接收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3.最后接收方的客户从邮件接收服务器中pop出发给自己的邮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工作原理

⛅️发送

发送方邮件服务器周期性的扫描缓存是否有待发送的邮件
如果发现有邮件,就和接收方邮件服务器(熟知端口号为25)建立TCP连接,建立连接并发送问数据之后就可以断开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读取

两者都基于TCP连接的客户/服务器方式
1.邮局协议POP
较为简易,只能采用下载或删除的方式从邮件服务器下载邮件到用户方计算机,不允许用户在邮件管理系统上管理自己的邮件
2.因特网邮件访问协议IMAP
允许用户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操控邮件服务器中的邮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万维网和HTTP协议

❄️万维网

定义: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空间,是五十个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用途:HTTP协议定义了浏览器(客户机)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么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

⛅️实例

用户浏览页面的方法:
1.输入URL
2.点击超链接
当服务器收到一个URL时(点击超链接也相当于提供一个URL)
1.分析此URL
2.浏览器应用DNS请求解析出IP地址
3.浏览器(客户机)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4.浏览器发送取文件命令
5.服务器响应
6.释放TCP连接
7.浏览器显示对应界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万维网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为了方便访问世界范围的文档,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来指明因特网上任何种类的资源位置

⛅️组成部分

<协议>://<主机>:<端口>/<路径>

❄️万维网文档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使用多种标签来描述网页结构和内容

⛅️CSS

层叠样式表CSS
从审美的角度来描述网页的样式

⛅️javascrip

一种脚本语言,用来控制网页的行为

⭐️第六章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