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理模式
在Java中,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它允许通过创建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另一个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充当了客户端和实际对象之间的中介,可以在访问实际对象前后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
代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间接访问方式,以便于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它可以用于实现访问控制、远程访问、延迟加载等功能。
二、实现代理模式的思路
实现代理模式的关键是创建一个代理类,该代理类持有一个真实对象的引用,并在方法中调用真实对象的对应方法。通过代理类来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并可以在访问前后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
三、什么情况下使用代理模式
业务中的功能不得不写,但是写了又会影响代码的耦合性 这样的问题适合使用代理模式
事务管理 |
Spring的事务管理功能通常使用代理模式来实现。通过在业务方法前后添加事务管理的逻辑,代理对象可以控制事务的开始、提交或回滚,并提供了对事务的管理和控制。 |
AOP(面向切面编程) |
Spring的AOP功能也是基于代理模式实现的。通过定义切点和切面,代理对象可以在目标对象的方法执行前后插入额外的横切逻辑,如日志记录、性能监控、安全验证等。 |
四、需要注意的地方
确定代理类型:在Java中,有两种常见的代理类型: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静态代理需要手动编写代理类,而动态代理则是在运行时生成代理对象。
注意代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在使用代理模式时,需要注意代理对象的生命周期。确保在适当的时候创建和销毁代理对象,以避免资源泄漏或不必要的开销。
五、代理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松耦合 |
代理模式可以将目标对象与代理对象解耦,使得它们可以独立地进行修改和扩展。 |
保护目标对象 |
代理对象可以保护目标对象,隐藏其真实实现细节,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
控制访问 |
代理对象可以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可以在调用目标方法前后添加额外的逻辑,如权限验证、日志记录等。 |
AOP支持 |
代理模式是实现面向切面编程(AOP)的一种重要方式,在Spring框架中广泛应用于事务管理、日志记录、性能监控等方面 |
2.缺点
复杂性增加:代理模式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特别是在使用动态代理时,需要理解和处理动态生成的代理类。
六、实现代理模式的原则和过程
1.代理模式原则
代理对象应该只关注与目标对象相关的职责,不应该承担过多的额外职责。
代理对象和被代理者实现同一个接口
代理对象继承被代理者. 父子关系
2.代理模式的分类
1> 静态代理
构建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