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集电极电流在与输⼈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的测量,仿真电路如下所示:
【实验目的】
- 了解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特点。
- 进一步理解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负载阻抗、输人激励电压、电源电压等对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及性能的影响。
- 掌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调整方法以及主要质量指标的测量方法。
- 掌握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实验设备】
数字双踪示波器、高频毫伏表、万用表、高频信号发生器和实验模块11——高频功率放大器。
【实验原理】
1)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放大器按照电流导通角θ的范围可分为甲类、乙类及丙类等不同类型。电流导通角θ越小,功率放大器的效率越高。丙类功率放大器的电流导通角θ<90°,效率可达80%以上,通常作为发射机末级功率放大器,以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效率。为了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它的负载必须是LC谐振回路。
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特性
(1)负载特性
(2)放大特性
(3)调制特征
3)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与调整
【Multisim 仿真】
1) 集电极电流在与输⼈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的测量,仿真电路如下所示:
【实际实验分析】
1、实验任务及步骤
2) 实验准备及对电路进⾏调谐
调节中周使幅度最大,不失真,微调11T01、11T02,使弱过压状态出现。然后对电路进⾏调谐。初步结果如下图所示:
3)测试电路的⼯作点
4)负载特性的测试
5)放大特性的测试
6) 集电极调制特性的测试
(1) 恢复140mVpp左右的弱过压状态,改变电源电压VCC,观察对放大器工作状态的影响。
(2) 调节11W01,使11TP07处电压为8.5V,调节11W01,使11TP07处电压为4.5V。
(3) 调节11W01测量电源电压VCC变化引起的电流和负载回路两端电压值的变化,填入自行设计的表格内。
【实验心得】
通过此次实验,我第一次从实践的角度尝试了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调谐、调整方法以及主要质量指标的测量方法,深入了解到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组成、特点。通过对于实验的数据分析,让我进一步理解了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负载阻抗、输人激励电压、电源电压等对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状态及性能的影响。
此外,在实验中调谐TO2时,书上说要使得第二个三极管的输入电压为1V,但是在实际的调谐过程中,发现有种条件下始终没有出现弱过压的情况,我在多次实验中最后发现,可能是书上规定的1V的输入电压偏小,因为1V的电压在减去0.7V的三极管压降之后只剩下0.3V的电压,不太能引起实际情况下的过压现象。因此需要实际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才能得到一个符合预期地结果。
【思考题】
(1)对电路进行调谐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端的电压波形,或用电流表观察集电极电流的大小,输出端的电压波形或电流表读数为何种状态时,才意味着电路谐振?
当输出端的电压达到最大时,意味着电路谐振,波形未失真,且电流表的读数最小。
(2)为何调谐前应将电源电压Vcc设为额定值的1/3~1/2?
将电源电压Vcc设为额定值的1/3~1/2是为了保护电路,当失谐时,功放管功率过大,避免因为电流过大而烧坏电路。
(3)电路出现自激现象时,用示波器将观察到何种现象?
电路出现自激现象时,输出信号会出现震荡,出现各种频率的波形导致输出波形失真。
(4)在不改变电路结构的情况下,如何测量直流电流IC0?
使⽤欧姆定型,测出射极电阻和两端电压, 即可计算出直流电流IC0
(5)分析电路在不加输入激励电压vi和加输入激励电压vi两种情况下,晶体管11Q02的各极直流电压VC0,VB0和VE0及直流电流IC0的值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实验可知,,在不加激励电压时, 只有直流电和⽽其他值均为0, 但是当加上激励电压后, 除VB0仍为0, VC0和VE0及直流电流IC0的值均变大。
(6)有几种测量发射极电流IE的方法?
2种, 因为发射极电流约为集电极电流, 故可以分别测量两端电压除电阻测电流, 也可以分别将电流表串接在集电极和发射极上测得电流。
受于文本原因,本文相关实验工程无法展示出来,现已将资源上传,可自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