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协议

一、物理层

OSI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在这一层,协议数据单元为比特(bit)。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包括: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等。

二、数据层
OSI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在这一层,协议数据单元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LLC、SDLC、HDLC、MAC、PPP、STP、帧中继、CSMA/CD、CSMA/CA等。

在数据链路层的互联设备包括:网桥(Bridge)、交换机(Switch)等。

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协议,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协议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

多路访问控制MAC(Multiple Access Control)协议,点对点协议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生成树协议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三、网络层(Network Layer)

OSI模型的第三层,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该层的作用包括: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在这一层,协议数据单元为数据包(packet)。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ARP、IPX、DDP、RIP、OSPF、RARP、ICMP、IGMP、NetBEUI等。

在网络层的互联设备包括:路由器(Router)等。

互联网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联网分组交换协议I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 Protocol),数据报传输协议DDP(Datagram Delivery Protocol)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开放最短路由优先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NetBEUI(NetBIOS ExtendedUser Internet,NetBIOS用户扩展接口协议)

Ethernet(以太网协议),NWLink–IPX/SPX传输协议的微软实现

四、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协议数据单元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传输数据前须先建立连接,结束后释放。可靠的全双工信道。可靠、有序、无丢失、不重复。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发送数据前无需建立连接,不使用拥塞控制,不保证可靠交付,最大努力交付。

序列分组交换协议SPX(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 Protocol)

名字绑定协议NBP(Name Binding Protocol)

ATP(AppleTalk事务协议)–Apple公司的网络协议族,用于管理会话

五、会话层(Session Layer)

OSI模型的第五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其主要功能是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畅通,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验点来同步两个结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时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六、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OSI模型的第六层,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负责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解密和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七、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OSI模型的第七层,负责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应用层协议的代表包括:FTP、Telnet、SMTP、TFTP、HTTP、POP3、NNTP、IMAP4、HTTPS、SNMP、DNS、SMB、BOOTP、NFS、NCP等。

在应用层的互联设备包括:网关(Gateway)等。

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端口号为21;远程终端协议Telnet(Remote Terminal Protocol),端口号为23;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端口号为25;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端口号为69;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端口号为80;邮局协议POP3(Post Office Protocol),端口号为110;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NNTP(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端口号为119;

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IMAP4(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端口号为143;

安全套接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端口号为44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域名服务协议DNS(Domain Name Service)

服务器消息块协议SMB(Server Message Block Protocol);自举协议BOOTP(Bootstrap Protocol)

网络文件系统NFS(Network File System);网络核心协议NCP(NetWare Core Protocol)

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在传输文件时,FTP 客户端程序先与服务器建立连接,然后向服务器发送命令。服务器收到命令后给予响应,并执行命令。FTP 协议与操作系统无关,任何操作系统上的程序只要符合 FTP 协议,就可以相互传输数据。

DNS

域名转换系统(Domain Name System)用来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也可以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的域名地址)

Telnet

Telnet是Internet远程登录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允许用户(Telnet 客户端)通过一个协商过程来与一个远程设备进行通信。Telnet 协议是基于网络虚拟终端 NVT(Network Virtual Termina1)的实现,NVT 是虚拟设备,连接双方(客户机和服务器)都必须把它们的物理终端和 NVT 进行相互转换。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提供可靠且有效的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英文: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缩写:HTTP)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HTTP是万维网的数据通信的基础。

WWW

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英文简称为Web。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互联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也就是所谓的“链接到另一个站点”),从而主动地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

NFS

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允许网络中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将NFS主机分享的目录,挂载到本地客户端当中,本地NFS的客户端应用可以透明地读写位于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在客户端看起来,就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

JPEG

联合图像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 )缩写。是由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为静态图像所创建的第一个国际数字图像压缩标准,也是至今一直在使用的、应用最广的图像压缩标准。JPEG由于可以提供有损压缩,因此压缩比可以达到其他传统压缩算法无法比拟的程度。

MPEG

MPEG(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运动图片专家组)是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内运作的一个工作组。自从1988年开始活动以来,MPEG已经编制了ISO /IEC11172(通常所说的MPEG-1)和ISO/IEC 13818(通常所说的MPEG-2)国际标准,其中包括用于服务器和网络会话的标准协议DSM-CC(Digital storage media command and control,数字存储媒体命令与控制)

ASII

ASCII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是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主要用于显示现代英语和其他西欧语言。它是最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并等同于国际标准ISO/IEC 646

NFS

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允许网络中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将NFS主机分享的目录,挂载到本地客户端当中,本地NFS的客户端应用可以透明地读写位于远端NFS服务器上的文件,在客户端看起来,就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

NETBIOS

NetBIOS协议是由IBM公司开发,主要用于数十台计算机的小型局域网。NetBIOS协议是一种在局域网上的程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为程序提供了请求低级服务的统一的命令集,作用是为了给局域网提供网络以及其他特殊功能,几乎所有的局域网都是在NetBIOS协议的基础上工作的。

RPC

远程调用协议(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RPC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请求程序就是一个客户机,而服务提供程序就是一个服务器。首先,调用进程发送一个有进程参数的调用信息到服务进程,然后等待应答信息。在服务器端,进程保持睡眠状态直到调用信息的到达为止。当一个调用信息到达,服务器获得进程参数,计算结果,发送答复信息,然后等待下一个调用信息,最后,客户端调用过程接收答复信息,获得进程结果,然后调用执行继续进行。

TCP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定义。TCP旨在适应支持多网络应用的分层协议层次结构。连接到不同但互连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主计算机中的成对进程之间依靠TCP提供可靠的通信服务。TCP假设它可以从较低级别的协议获得简单的,可能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原则上,TCP应该能够在从硬线连接到分组交换或电路交换网络的各种通信系统之上操作。

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是一个无连接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SPX

序列分组交换协议(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 protocol)是Novell早期传输层协议,为Novell NetWare网络提供分组发送服务。

IP

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是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设计IP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一是解决互联网问题,实现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二是分割顶层网络应用和底层网络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利于两者的独立发展。根据端到端的设计原则,IP只为主机提供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ICMP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它是TCP/IP协议簇的子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ICMP使用IP的基本支持,就像是一个更高级别的协议,但是,ICMP实际上是IP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由每个IP模块实现。

ARP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地址解析协议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局域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报文时不会检测该报文的真实性就会将其记入本机ARP缓存;由此攻击者就可以向某一主机发送伪ARP应答报文,使其发送的信息无法到达预期的主机或到达错误的主机,这就构成了一个ARP欺骗。ARP命令可用于查询本机ARP缓存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添加或删除静态对应关系等。相关协议有RARP、代理ARP。NDP用于在IPv6中代替地址解析协议。

RARP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ARP表或者缓存上请求其IP地址。网络管理员在局域网网关路由器里创建一个表以映射物理地址(MAC)和与其对应的IP地址。当设置一台新的机器时,其RARP客户机程序需要向路由器上的RARP服务器请求相应的IP地址。假设在路由表中已经设置了一个记录,RARP服务器将会返回IP地址给机器,此机器就会存储起来以便日后使用。RARP可以使用于以太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及令牌环LAN。

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使用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内部网关协议。在单一自治系统(AS)内部工作。能够建立邻居和邻接关系,并且能够划分区域管理,提高网络效率的无类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对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一种实现,隶属内部网关协议(IGP),故运作于自治系统内部。著名的迪克斯加算法被用来计算最短路径树。OSPF支持负载均衡和基于服务类型的选路,也支持多种路由形式,如特定主机路由和子网路由等。

IPX

互联网分组交换协议(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 protocol),提供分组寻址和选择路由的功能,保证可靠到达,相当于数据报的功能;SPX是顺序报文分组交换协议,它可保证信息流按序、可靠地传送;IPX/SPX 为Nove11网在网络层和传输层采用的协议;SDLC是SNA中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后修改为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NFS是SUN制定的网络文件服务标准;ODBC是微软制定的异构数据库互访的标准,真正体现了数据库开放性。

RIP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关心自己周围的世界,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制在15跳(15度)之内,再远,它就不关心了。RIP应用于OSI网络七层模型的应用层。各厂家定义的管理距离(AD,即优先级)如下:华为定义的优先级是100,思科定义的优先级是120。

IGRP

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缩写为IGRP),又译网关间选径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以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的方式提供路由选择路由协议,由思科系统公司发展而成的专利协议。其算法与路由信息协议(RIP)类似,透过用户配置,如延迟、带宽、可靠性及负载量等于各路由器进行的路由管理。

路由器

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它能够理解不同的协议,例如某个局域网使用的以太网协议,因特网使用的TCP/IP协议。这样,路由器可以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网络传来的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把非TCP/IP网络的地址转换成TCP/IP地址,或者反之;再根据选定的路由算法把各数据包按最佳路线传送到指定位置。所以路由器可以把非TCP/IP网络连接到因特网上。

PPP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链路层协议。PPP是为了在点对点物理链路(例如RS232串口链路、电话ISDN线路等)上传输OSI模型中的网络层报文而设计的,它改进了之前的一个点对点协议-SLIP协议–只能同时运行一个网络协议、无容错控制、无授权等许多缺陷,PPP是现在最流行的点对点链路控制协议。这种连接提供了同时的双向的全双工操作,并且假定数据包是按顺序投递的。PPP连接提供了一种广泛的解决办法,方便地将多种多样不同的值作为最大接收单元的值。

FR

FR是Frame Relay的缩写,是一种以帧为数据单位的传输模式。帧中继(FR)是基于光纤数字传输和用户设备智能化、简化X.25 网络节点协议功能的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与 X.25 相比FR 更适合对速率和实时性要求更高的数据应用业务。 帧中继使用了统计复用技术,是点对多点的通信服务。帧中继是一种高性能的WAN协议,它运行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或简称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IBM公司的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扩展开发而成的.其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数据必须是规定字符集,对任何一种比特流,均可以实现透明的传输。

VLAN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网段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

MAC

MAC协议全称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edium access control)

网桥

网桥(Bridge)是早期的两端口二层网络设备,用来连接不同网段。网桥的两个端口分别有一条独立的交换信道,不是共享一条背板总线,可隔离冲突域。

交换机

交换机(Switch)意为“开关”是一种用于电(光)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最常见的交换机是以太网交换机。

RJ45

RJ45是布线系统中信息插座(即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一种,连接器由插头(接头、水晶头)和插座(模块)组成,插头有8个凹槽和8个触点。RJ是Registered Jack的缩写,意思是“注册的插座”。

CLOCK

时钟协议,时钟协议是采用软件或硬件进行时间同步,是对GPS的一种补充。

IEEE802.3

IEEE 802.3是工作组和工作组制定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标准的集合,该工作组定义了有线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MAC)。这通常是具有一些广域网(WAN)应用的局域网(LAN)技术。通过各种类型的铜缆或光缆在节点和/或基础设施设备(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之间建立物理连接。

中继器

中继器(RP repeater)是工作在物理层上的连接设备。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个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者转发,来扩大网络传输的距离。 中继器是对信号进行再生和还原的网络设备。

集线器

集线器的英文称为“Hub”。“Hub”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网关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网络层以上实现网络互连,是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使用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