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讲解的内容

静态路由知识点

 

1.路由协议的分类?

静态路由

动态路由

2.路由表的作用?

决定设备的三层数据包的转发关系,目标网络能匹配路由表,从相应接口出发;若不能匹配路由表,则drop丢弃掉该数据包,不会像交换机那样泛红(广播)

3.选取最优路由的标准?

子网掩码长度最长的最优匹配

选取路由协议中优先级最先匹配

4.静态路由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配置灵活,管理员工手工配置,节省链路开销

缺点:当拓扑发生改变时,需要管理员去每台路由器上修改路由配置

5.默认路由是什么?它的使用场合?

是静态路由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属于静态路由中的一种,使用它是有条件的,只能在末梢网络中使用。

6.浮动路由的作用?

浮动路由指的是配置两条静态路由,默认选取链路质量优先(带宽大的)作为主路径,当主路径出现故障时,由带宽较小的路由顶替,保持网络不中断。

静态路由与配置相关知识点详解

1、什么是路由?什么是路由选择?

跨越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一个互联网络来转发数据包的过程,称为路由。路由器根据路由表选择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的过程,称为路由选择。

2、什么是路由技术?

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有多条路径,在这些路径中总有一条路径是最好(最快)的。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提高网络访问速度,就需要一种方法来判断出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经过的最佳路径是哪条,从而进行数据转发,这种找最佳路径的技术,就叫路由技术。比如RIP协议、OSPF协议,就是具体的路由技术。

3、路由表里存放的是什么样的路径信息?

路由表里存放的是到达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而不是到达目标网络的所有路径。

4、什么是路由表?路由表是怎么形成的?

路由表是在路由器中维护的路由条目的集合,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做路径选择。

路由表中的路由条目有到达直连网段的和非直连网段的两类。到达直连网段的路由条目是路由器自已发现的;到达非直连网段的路由条目有的是管理员手工添加的,有的是动态路由协议自动发现的。

5、什么是静态路由?配置静态路由时需指明哪些内容?

静态路由是由管理员在路由器中手动配置的固定路由,即,手工指定的到达某一网络的路径。

配置静态路由时,必须要指明:

①要到达的目标网络地址。

②到达目标网络必经的本路由器的出口的接口名称,或者是,到达目标网络必经的与本路由器出口直连的对端路由器的入口的IP地址。

6、静态路由有哪些特点?

①允许对路由的行为进行精确的控制。由于静态路由是手动配置的,管理员就可以通过静态路由来控制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行程。因为需要手动配置,所以静态路由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网络。

②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流量。动态路由需要路由器之间自动发送路由信息,要占用网络带宽。

③静态路由是单向的。要使双方能通信,通信双方主机所在的路由器上都要配置到达对方的静态路由。

④静态路由缺乏灵活性。当网络拓扑改变的时候,无法自动适应这种改变,只能由管理员手动来重新配置。所以,静态路由适用于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的网络。

7、如何配置静态路由?

配置静态路由的命令的格式为:

router(config)# ip route network [mask] {address | interface} [distance] [permanent]

其中各参数含义如下:

network:目标网络的网络ID。

mask:目标网络的子网掩码。

address:到达目标网络经过的下一跳路由器的入口IP地址。

interface:到达目标网络的必经的本地路由器的出口的接口名称。

distance:管理开销,不需要改变默认管理开销时,使用该参数进行修改。

permanent:永久有效。如果配置了该选项,即使该接口被关闭,这条静态路由也不会被删除。

例: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92.168.2.1

其中,192.168.1.0是目标网络的网络ID;255.255.255.0是目标网络的子网掩码;192.168.2.1是下一跳路由器的与本路由器直连的那个接口的IP地址。

上例也可以写成: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S0

其中,S0是到达192.168.1.0网络的本路由器的出口的接口名称。

8、什么是默认路由?默认路由用在什么场合?

默认路由是一种特殊的静态路由,指的是当路由表中与包的目的地址之间没有匹配表项时,路由器使用的路由。

一台路由器上只能配置一条默认路由。因为默认路由不是精确的路由,所有,默认路由有可能不是最好的路由。默认路由的优先级是最低的,路由表中没有匹配项时,才使用默认路由。

默认路由一般用在末稍网络,所谓末稍网络,是指只有一个唯一出口的网络。默认路由的配置方法为:# ip route 0.0.0.0 0.0.0.0 下一跳IP地址。

9、主机如何判断目标主机跟自己是否在一个网络?

主机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判断目标主机是否跟自己在一个网络中,如果在一个网络中,就发送ARP广播请求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如果不在一个网络中,就发送ARP广播请求网关的MAC地址。

判断目标主机的方法是:用自己的掩码与目标IP进行与运算,得出目标IP的网络ID,把目标的网络ID与自己的网络ID进行比较,如果ID号相同,就是属于同一个网络。

路由器下一跳地址怎么判断_路由器路由表

在IP网络中,数据遵循IP协议所定义的格式,设备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得它能够在网络中进行传输。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网络中的设备需具备将IP报文从源转发到目的地的能力。当一台路由器收到报文时,它会在自己的路由表(Routing Table)查询路由,寻找该报文的目的IP地址相匹配的路由条目,如果找到匹配的路由条目,路由器便按照该条目所指示的出接口及下一跳IP地址转发该报文;如果没有任何路由条目匹配该目的IP地址,则意味着路由器没有相关路由信息可用于指导报文转发,因此该报文将会被丢弃。这就是路由器处理数据包的过程。

每一台具备路由功能的设备都会维护路由表,根据这张路由表,路由器才能够正确地转发IP报文,它就像是一个地图。路由表中有着路由器通过各种途径获知的路由条目,每一个路由条目包含目的网络地址/网络掩码、路由协议、出接口、下一跳IP地址、路由优先级及度量值等信息。

路由表中每个信息的含义如下:

1、目标IP地址和网络掩码:作为一个网络中的地图,其中的每一条路由都指向网络中的某个目的网络。目的网络的网络地址及网络掩码用于标识一条路由。

2、路由协议:表示该路由的协议类型,或者该路由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习到的。比如OSPF、EIGRP、Static等,如果是直连路由则会显示出“C”。

3、优先级:也可以称之为管理距离,路由表中路由条目的获取来源有多种,每种类型的路由对应不同的优先级,路由优先级的值越小则该路由的优先级越高。

4、度量值:指的是本路由器到达目的网段的代价值,在许多场合它也被称为度量值或Metric值,度量值的大小会影响到路由的选择。度量值越小则路径越优先,且不同的路由协议,对于路由度量值的定义和计算有所不同。

5、下一跳地址:路由器转发到达目的网段的数据包所使用的下一跳地址。简单的说就相当于我们走在一个十字路口,导航(路由表)会告诉我们应该左转还是直行一样。

6、出接口:数据包被路由后离开本路由器时的接口。当我们在收到一个数据包的时候,路由器进行查表转发,转发数据出路由器的接口就是出接口。

任何一台支持路由功能的设备都要维护路由表来正确地转发数据,在一个的网络中,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往往包含多条路由,这些路由可能从不同的来源获取。如动态协议或者静态路由等。

路由器能够自动获取本设备直连接口的路由并将路由写入路由表,该种路由被称为直连路由,直连路由的目的网络一定是路由器自身某个接口所在的网络,当路由器接口状态为双UP状态时,路由表中就会出现直连路由。

对于到达非直连网络的路由,路由器就必须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静态路由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静态路由,就是管理员使用手工配置的方式为路由器添加的路由,网络管理员通过手工配置的方式告诉路由器下一步需要怎么走。静态路由的配置不需要占用网络资源,且不需要交互协议报文等。

还有一种是默认路由,默认路由也被称为缺省路由,是目的网络地址及网络掩码均为0的路由,即0.0.0.0/0或者0.0.0.0 0.0.0.0。这是一条非常特殊的路由,所有的目的IP地址都能被这条路由匹配。而且默认路由不仅可以通过静态的方式实现,动态路由协议同样支持默认路由的动态下发。

最后一种就是动态路由协议,当在大中型网络中时,由于网段数量特别多、网络拓扑复杂等原因,使用静态路由配置及维护工作量都太大,这时就需要考虑动态路由协议了。

当我们启动动态路由协议,路由器之间就能够交互路由信息,自动的生成路由表项。而当网络拓扑发生变更时,动态路由协议能够感知这些变化并且自动地作出响应,从而使得网络中的路由信息适应新的拓扑。这些东西都能由路由器自主完成,无需管理员干预。

OSPF详解

引用文章:

一、OSPF基本概述

相关名词:

总结:

二、OSPF基本概念

1、Router-ID

注意事项:

2、COST

注意:

3、报文类型

OSPF的五种报文:

4、OSPF的三张表

邻居表(Peer table):

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Link-state database):

OSPF路由表(Routing table):

5、OSPF邻接关系建立过程

6、OSPF网络类型

OSPF支持的网络类型:

常见链路层协议对应的默认网络类型:

7、DR、BDR

8、OSPF 区域(area)的概念

单区域存在的问题:

OSPF多区域:

OSPF区域中的骨干区域area0:

OSPF路由器的角色

三、OSPF LSAs及特殊区域

1、前言

2、实验环境

3、LSA详解

1)LSA类型1-路由器LSA(Router SLA)

2) LSA类型2-网络LSA(Network LSA)

3) LSA类型3-网络汇总LSA(Network Summary LSA)

4)LSA类型4-ASBR汇总LSA(ASBR Summary LSA)

5)LSA类型5-AS外部LSA AS External LSA)

6)LSA类型7:NSSA外部LSA(NSSA External LSA)

4、特殊区域详解

1、Stub area末梢区域

2、Totally stub area完全末梢区域

3、Not-So-Stubby Area 非完全末梢区域(NSSA)

4、totally-NSSA

OSPF特殊区域类型(优化OSPF数据库和路由表):

四、OSPF的配置

1、基础配置

创建OSPF进程,并指定OSPF进程号及RouterID

在area0中宣告指定接口

OSPF进程号(Processor ID):

通配符掩码wildcard-mask:

2、示例(单区域)

R1的配置如下:

R2的配置如下:

R3的配置如下:

3、示例(多区域)

R1的配置如下:

R2的配置如下:

R3的配置如下:

4、查看及验证

一、OSPF基本概述

相关名词:

 **LSA(链路状态通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每台路由器都产生一个描述自己直连接口状态(包括接口的开销、与邻居路由器之间的关系等)的通告,更通俗点的讲法是,每台路由器都产生一个通告,这个通告描述它自家门口的情况。

SPF:最短路径算法,SPF是OSPF路由协议的一个核心算法,用来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做出路由优选的决策。经过SPF算法的计算后,每台路由器都计算出一棵以自己为根的、无环的、拥有最短路径的“树”。有了这棵“树”,事实上路由器就已经知道了到达网络各个角落的最优路径。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RFC 2328中描述。OSPF中的字母O意为open,也就是开放、公有,任何标准化的设备厂商都能够支持OSPF。OSPF是一种使用相当广泛的IGP协议,深入掌握OSPF非常有必要。

总结:

​ OSPF作为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路由器之间交互的是LSA(链路状态通告),路由器将网络中泛洪的LSA搜集到自己的LSDB(链路状态数据库)中,这有助于OSPF理解整张网络拓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SPF最短路径算法计算出以自己为根的、到达网络各个角落的、无环的树,最终,路由器将计算出来的路由装载进路由表中。

二、OSPF基本概念

1、Router-ID

​ OSPF Router-ID用于在OSPF domain中唯一地表示一台OSPF路由器,从OSPF网络设计的角度,我们要求全OSPF域内,禁止出现两台路由器拥有相同的OSPF Router-ID。

​ OSPF Router-ID的设定可以通过手工配置的方式,或者通过协议自动选取的方式。当然,在实际网络部署中,强烈建议手工配置OSPF的Router-ID,因为这关系到协议的稳定。

​ 在路由器运行了OSPF并由系统自动选定Router-ID之后,如果该Router-ID对应的接口DOWN掉,或出现一个更大的IP,OSPF仍然保持原Router-ID(也就是说,Router-ID值是非抢占的,稳定第一),即使此时reset ospf process重启OSPF进程,Router-ID也不会发生改变;除非重新手工配置Router-ID(OSPF进程下手工敲router-id xxx),并且重启OSPF进程方可。

注意事项:

​ 如果该Router-ID对应的接口IP 地址消失,例如undo ip address,则reset ospf process后,RouterID也会发生改变。

2、COST

OSPF使用cost“开销”作为路由度量值。

每一个激活OSPF的接口都有一个cost值。OSPF接口cost=100M /接口带宽,其中100M为OSPF的参考带宽(reference-bandwidth)。

一条OSPF路由的cost由该路由从路由的起源一路到达本地的所有入接口cost值的总和。

注意:

​ 上图只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路由cost的计算过程,我们都知道OSPF实际的路由计算是由LSA经过计算得来的,所以这里只是形象化的帮助大家理解而已:R1将路由更新出来,Cost=1,R2从Serial4/0/0口收到这条路由,最终这条路由在R2的路由表中的cost等于1加上serial4/0/0接口的cost 50也就是51,再将这条路由更新给R3,那么这条路由在R3上的cost=51+1也就是52。

​ 由于默认的参考带宽是100M,这意味着更高带宽的传输介质(高于100M)在OSPF协议中将会计算出一个小于1的分数,这在OSPF协议中是不允许的(会被四舍五入为1)。而现今网络设备满地都是大于100M带宽的接口,这时候路由COST的计算其实就不精确了。所以可以使用bandwidth-reference 1000命令修改,但是这条命令要谨慎使用,一旦要配置,则建议全网OSPF路由器都配置。

3、报文类型

OSPF的五种报文:

Hello : 建立和维护OSPF邻居与邻接关系,周期收发,周期保活,默认hello 包的hello time 为10s或30s , dead time 为hello time的4倍 ; 邻居间hello包中hello time和dead time必须是完全一致的参数.

DBD : 链路状态数据库描述信息(描述LSDB中LSA头部信息)

LSR : 链路状态请求,用于向OSPF邻居请求链路状态信息

LSU : 链路状态更新(携带一条或多条LSA)

LSAck : 对LSU中的LSA进行确认

4、OSPF的三张表

邻居表(Peer table):

OSPF是一种可靠的路由协议,要求在路由器之间传递链路状态通告之前,需先建立OSPF邻居关系,hello报文用于发现直连链路上的其他OSPF路由器,再经过一系列的OSPF消息交互最终建立起全毗邻的邻居关系,其中两者之间需要经历几个邻居关系状态,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路由器在各个激活的OSPF的接口上维护的邻居都列在邻居表中,通过观察邻居表,能够进一步了解OSPF路由器之间的邻居状态。

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Link-state database):

OSPF用LSA(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链路状态通告)来描述网络拓扑信息,然后OSPF路由器用链路状态数据库来存储网络的这些LSA。OSPF将自己产生的以及邻居通告的LSA搜集并存储在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中。掌握LSDB的查看以及对LSA的深入分析才能够深入理解OSPF。

OSPF路由表(Routing table):

对链路状态数据库进行SPF(Dijkstra)计算,而得出的OSPF路由表。

5、OSPF邻接关系建立过程

​ OSPF邻居关系的建立过程是我们在学习OSPF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而且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就OSPF的实际部署而言,掌握这里头的机制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邻居关系的建立是OSPF工作的基本,如果连邻居关系都建立不起来,就别谈其他的了。在实际业务部署中,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导致OSPF邻居关系无法正常建立,因此这个模块非常值得推敲。

1、启动配置完成后,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将组播收发hello包;若hello包中存在本地的RID,视为对端已经认识本地,故标志邻居关系建立,生成邻居表;

2、进行条件匹配:匹配失败将停留于邻居关系,仅hello周期保活即可;

3、匹配成功者后:将建立邻接(毗邻)关系;首先使用不携带数据库目录的DBD进行主从关系选举;之后主优先与从进行DBD目录交换;交换后再使用LSR/LSU/LSack来获取未知的LSA信息;直到邻接间数据库完全一致;生成LSDB表;-链路状态数据库(该网络所有LSA的集合)

4、当数据库的同步完成后:本地将所有的LSA进行组合;生成有向图—>最短路径树将最佳路径加载到本地的路由表中;网络收敛完成,hello包周期保活;之后的每30min邻接关系间周期比对下一数据库目录;(查漏补缺)

6、OSPF网络类型

OSPF是一个**“接口敏感型”协议**,这句话非常值得细细品味。在上面我们介绍ospf cost的时候,就曾经讲过,路由的cost实际上得累加上入接口的cost。而OSPF中后续要介绍的DR、BDR的概念,实际上也是基于接口的,另外邻居关系的建立,也是与接口有关,因此其实很多机制着眼点都与接口有关。一旦我们在某个接口上激活了OSPF,那么这个接口将会根据该接口的二层(数据链路层)封装,捆绑对应的OSPF网络类型,注意,不同的OSPF接口网络类型,OSPF在该接口上的操作将有所不同。

OSPF支持的网络类型:

· 点到点网络(PPP/HDLC GRE , 串线)

· 广播型多路访问网络(BMA , 以太网)

· 非广播型多路访问网路(NBMA,MGRE)

· P2MP网络

常见链路层协议对应的默认网络类型:

如果一个接口是以太网接口,那么该接口激活OSPF后,该接口的缺省OSPF网络类型为Broadcast也就是广播型多路访问网络。而如果一个接口是serial接口,二层封装为HDLC或者PPP,那么激活OSPF后,其缺省的OSPF网络类型就是Point-to-Point也就是点对点。

接口的OSPF网络类型是可以通过命令修改的。

7、DR、BDR

在广播多路访问网络(Multi Access)中,例如以太接口,所有的路由器的接口都是相同网段、处于同一个广播网络中,这些接口如果两两建立OSPF邻居关系,这就意味着,网络***有:

n(n-1)/2

这么多个OSPF邻居关系,维护如此多的邻居关系不仅仅额外消耗设备资源,更是增加了网络中LSA的泛洪数量。

为减小多路访问网络中的 OSPF 流量,OSPF 会在每一个MA网络(多路访问网络)选举一个指定路由器 (DR) 和一个备用指定路由器 (BDR)。

· DR选举规则:最高OSPF接口优先级拥有者被选作DR,如果优先级相等(默认为1),具有最高的OSPF Router-ID的路由器被选举成DR,并且DR具有非抢占性,也就是说如果该MA网络中,已经选举完成、并且选举出了一个DR,那么后续即使有新的、更高优先级的设备加入,也不会影响DR的选举,除非DR挂掉。

· **指定路由器 (DR):**DR 负责侦听多路访问网络中的拓扑变更信息并将变更信息通知给其他路由器,同时负责代表该MA网络发送LSA类型2。MA网络中,所有的OSPF路由器都与DR建立全毗邻的OSPF邻接关系。

· 备用指定路由器 (BDR):BDR 会监控 DR 的状态,并在当前 DR 发生故障时接替其角色

· 注意OSPF为“接口敏感型协议”,DR及BDR的身份状态是基于OSPF接口的,所以如果我们说:“这台路由器是DR”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严格的说,应该是:“这台路由器的这个接口,在这个MA网络上是DR”。

· MA网络中,所有的DRother路由器均只与DR和BDR建立全毗邻的邻接关系,DRother间不建立全毗邻邻接关系,如此一来,该多路访问网络中设备需要维护的OSPF邻居关系大幅减小:M= (n-2)×2+1,LSA的泛洪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 路由器的接口如果网络类型为广播多路访问或者非广播多路访问型,那么都会进行DR/BDR的选举。所以我们看,OSPF接口网络类型的不同,OSPF的操作是有所不同的。在P2P或者P2MP类型的接口上,就不选举DR\BDR。

假设网络已经完成了OSPF收敛,现在突然R3下挂的一个网络发生了故障

路由器R3用224.0.0.6通知DR及BDR

DR、BDR监听****224.0.0.6这一组播地址

DR向组播地址224.0.0.5发送更新以通知其它路由器

所有的OSPF路由器监听224.0.0.5这一组播地址

路由器收到包含变化后的LSA的LSU后,更新自己的LSDB,过一段时间(SPF延迟),对更新的链路状态数据库执行SPF算法,必要时更新路由表。

这里有个知识点要记住,OSPF使用两个well-know的组播地址:224.0.0.5及224.0.0.6,这是一个常识,需熟记。所有的OSPF路由器(的接口)都会侦听发向224.0.0.5这个组播地址的报文,所有DR/BDR都会侦听224.0.0.6。

8、OSPF 区域(area)的概念

单区域存在的问题:

设想一下,如果OSPF没有区域的概念,或者整个OSPF网络就是一个区域,那么会有什么问题?在一个区域内,LSA会被泛洪,并且同一个区域的OSPF路由器,关于该区域的LSA会同步,这样一来,如果整个网络就一个单独的区域的话,如果规模非常庞大,那么LSA的泛洪会很严重,OSPF路由器的负担很大,因为OSPF要求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LSDB必须统一,这样以便计算出一个统一的、无环的拓扑;

区域内部动荡会影响全网路由器的SPF计算;

LSDB庞大,资源消耗过多,设备性能下降,影响数据转发;

每台路由器都需要维护的路由表越来越大,单区域内路由无法汇总。

OSPF多区域:

 

基于上述原因,OSPF设计了区域area的概念

多区域的设计减少了LSA洪泛的范围,有效地把拓扑变化控制在区域内,达到网络优化的目的

在区域边界可以做路由汇总,减小了路由表

充分利用OSPF特殊区域的特性,进一步减少LSA泛洪,从而优化路由

多区域提高了网络的扩展性,有利于组建大规模的网络

OSPF区域中的骨干区域area0:

在部署OSPF时,要求全OSPF域,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area0,Area 0为骨干区域,骨干区域负责在非骨干区域之间发布由区域边界路由器汇总的路由信息(并非详细的链路状态信息),为避免区域间路由环路,非骨干区域之间不允许直接相互发布区域间路由。因此,所有区域边界路由器都至少有一个接口属于Area 0,即每个区域都必须连接到骨干区域。

OSPF路由器的角色

OSPF路由器的角色:
区域内路由器Internal Router
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
骨干路由器Backbone Router
AS边界路由器AS Boundary Router

三、OSPF LSAs及特殊区域

1、前言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了,对于OSPF这类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言,LSA链路状态通告是工作在底层、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构件,正因为有了LSA,OSPF能够准确的描述网络拓扑并且最终计算出最优的路由。OSPF设计了多种LSA,以便描述网络拓扑及各种类型的路由。

2、实验环境

上图是本次我们用于讲解OSPF LSA的网络拓扑,比较简单:

· R1、R2、R3、R4四台路由器运行OSPF。

· 设备接口互联IP如图所示,都是192.168.0.0/16开头的地址段。

· 所有设备配置Loopback0接口,IP地址为x.x.x.x/32,x为设备编号。

但仅在R1及R2上network loopback0接口。

· 所有设备的OSPF RouterID均使用Loopback0接口的IP地址,也就是x.x.x.x

· 在R1、R2、R3所处的LAN中,将R3的GE0/0/0口优先级调高,使之成为DR

我们开始来逐一认识每种LSA:

OSPF知识汇总及配置——超详细!!

一、OSPF路由协议概述

1.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

自治系统(AS)

内部网关协议(IGP) :rip、ospf等

外部网关协议(EGP):bgp等

2.OSPF的工作过程

邻居列表

链路状态数据库

路由表

二、OSPF的应用环境

1.从以下几方面考虑OSPF的使用

网络规模

网络拓扑

其他特殊要求

路由器自身要求

2.OSPF的特点

可适应大规模网络

路由变化收敛速度快

无路由环

支持变长子网掩码VLSM

支持区域划分

支持以组播地址发送协议报

三、OSPF基本概念

OSPF区域

为了适应大型的网络,OSPF在AS内划分多个区域

每个OSPF路由器只维护所在区域的完整链路状态信息

区域ID

区域ID可以表示成一个十进制的数字

也可以表示成一个IP

骨干区域Area 0

负责区域间路由信息传播

非骨干区域

非晋干区域相互通信必须通过骨干区域

– 标准区域

– 末梢区域stub

– 完全末梢区域total stub

– 非纯末悄区域nssa

OSPF的包类型  描述

Hello包                用于发现和维持邻居关系,选举DR和BDR

数据库描述包(DBD)     用于向邻居发送摘要信息以同步链路状态数据库

链路状态请求包(LSR)        在路由器收到包含新信息的DBD后发送,用于请求更 详细的信息

链路状态更新包(LsU)       收到LSR后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一个LSU数据包可能包含几个LSA

链路状态确认包(LSAck)  确认已经收到DBD/LSU,每个LSA需要被分别确认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