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集群(cluster)

是什么

由于数据量过大,单个Master复制集难以承担,因此需要对多个复制集进行集群,形成水平扩展每个复制集只负责存储整个数据集的一部分,这就是Redis的集群,其作用是提供在多个Redis节点间共享数据的程序集。

能干嘛

1、Redis集群支持多个Master,每个Master又可以挂载多个Slave

  • 读写分离
  • 支持数据的高可用
  • 支持海量数据的读写存储操作

2、由于Cluster自带Sentinel的故障转移机制,内置了高可用的支持,无需再去使用哨兵功能

3、客户端与Redis的节点连接,不再需要连接集群中所有的节点,只需要任意连接集群中的一个可用节点即可

4、槽位slot负责分配到各个物理服务节点,由对应的集群来负责维护节点、插槽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集群算法-分片-槽位slot

官网:集群的密钥空间被分成16384个槽,有效地设置了16384个主节点的集群大小上限(但是,建议的最大节点大小约为1000个节点)。
集群中的每个主节点处理16384个哈希槽的一个子集。当没有集群重新配置正在进行时(即哈希槽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集群是稳定的。当集群稳定时,单个哈希槽将由单个节点提供服务(但是,服务节点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副本,在网络分裂或故障的情况下替换它,并且可以用于扩展读取陈l旧数据是可接受的操作)。

 Redis集群的槽位slot

Redis集群没有使用一致性hash,而是引入了哈希槽的概念。Redis集群有16384个哈希槽,每个key通过CRC16校验后对16384取模来决定放置哪个槽,集群的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hash槽。举个例子,比如当前集群有3个节点,那么:

 Redis集群的分片

使用Redis集群时我们会将存储的数据分散到多台redis机器上,这称为分片。简言之,集群中的每个Redis实例都被认为是整个数据的一个分片。

为了找到给定key的分片,我们对key进行CRC16(key)算法处理并通过对总分片数量取模。然后,使用确定性哈希函数,这意味着给定的key将多次始终映射到同一个分片,我们可以推断将来读取特定key的位置。

分片-槽位的优势

最大优势,方便扩缩容和数据分派查找。
这种结构很容易添加或者删除节点,比如果我想新添加个节点D,我需要从节点A、B、 C中匀部分槽到D上。如果我想移除节点A,需要将A中的槽移到B和C节点上,然后将没有任何槽的A节点从集群中移除即可。由于从一个节点将哈希槽移动到另一个节点并不会停止服务,所以无论添加删除或者改变某个节点的哈希槽的数量都不会造成集群不可用的状态。

槽位映射的三种解决方案

哈希取余分区

2亿条记录就是2亿个k,v,我们单机不行必须要分布式多机,假设有3台机器构成一个集群,用户每次读写操作都是根据公式:hash(key) % N个机器台数,计算出哈希值,用来决定数据映射到哪一个节点上。

优点

只需要预估好数据规划好节点,例如3台、8台、10台,就能保证一段时间的数据支撑。使用Hash算法让固定的一部分请求落到同一台服务器上,这样每台服务器固定处理一部分请求(并维护这些请求的信息),起到负载均衡+分而治之的作用。

缺点

原来规划好的节点,进行扩容或者缩容就比较麻烦了,每次数据变动导致节点有变动,映射关系需要重新进行计算,在服务器个数固定不变时没有问题,如果需要弹性扩容或故障停机的情况下,原来的取模公式就会发生变化:Hash(key)/3会变成Hash(key) /?。此时地址经过取余运算的结果将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公式获取的服务器也会变得不可控。

某个redis机器宕机了,由于台数数量变化,会导致hash取余全部数据重新洗牌。

一致性哈希算法分区

目的

当服务器个数发生变动时,尽量减少影响客户端到服务器的映射关系。

三大步骤
算法构建一致性哈希环

一致性哈希算法必然有个hash函数并按照算法产生hash值,这个算法的所有可能哈希值会构成一个全量集,这个集合可以成为一个hash空间[0,2^32-1],这个是一个线性空间,但是在算法中,我们通过适当的逻辑控制将它首尾相连(0 = 2^32),这样让它逻辑上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

它也是按照使用取模的方法,前面介绍的节点取模法是对节点(服务器)的数量进行取模而一致性Hash算法是对2^32取模,简单来说,一致性Hash算法将整个哈希值空间组织成一个虚拟的圆环,如假设某哈希函数H的值空间为0-2^32-1(即哈希值是一个32位无符号整形),整个哈希环如下图:

整个空间按顺时针方向组织,圆环的正上方的点代表0,0点右侧的第一个点代表1,以此类推,2、3、4、……直到2^32-1,也就是说0点左侧的第一个点代表2^32-1, 0和2^32-1在零点中方向重合,我们把这个由2^32个点组成的圆环称为Hash环。

redis服务器IP节点映射

将集群中各个redis服务器IP节点映射到环上的某一个位置。
具体可以选择服务器的IP或主机名作为关键字进行哈希,这样每台机器就能确定其在哈希环上的位置。假如4个节点NodeA、B、C、D,经过IP地址的哈希函数计算(hash(ip)),使用IP地址哈希后在环空间的位置如下: 

key落到服务器的落键规则

当我们需要存储一个k-v键值对时,首先计算key的hash值,hash(key),将这个key使用相同的函数Hash计算出哈希值并确定此数据在环上的位置,从此位置沿环顺时针“行走”,第一台遇到的服务器就是其应该定位到的服务器,并将该键值对存储在该节点上。

如我们有Object A、Object B、Object C、Object D四个数据对象,经过哈希计算后,在环空间上的位置如下:根据一致性Hash算法,数据A会被定为到Node A上,B被定为到Node B上,C被定为到Node C上,D被定为到Node D上。 

优点
容错性

假设Node C宕机,可以看到此时对象A、B、D不会受到影响。一般的,在一致性Hash算法中,如果一台服务器不可用,则受影响的数据仅仅是此服务器到其环空间中前一台服务器(即沿着逆时针方向行走遇到的第一台服务器)之间数据,其它不会受到影响。简单说,就是C挂了,受到影响的只是B、C之间的数据且这些数据会转移到D进行存储。

扩展性

数据量增加了,需要增加一台节点NodeX,X的位置在A和B之间,那收到影响的也就是A到X之间的数据,重新把A到X的数据录入到X上即可,不会导致hash取余全部数据重新洗牌。

缺点

会出现Hash环的数据倾斜问题:一致性Hash算法在服务节点太少时,容易因为节点分布不均匀而造成数据倾斜(被缓存的对象大部分集中缓存在某一台服务器上)问题,例如系统中只有两台服务器:

小总结

为了在节点数目发生改变时尽可能少的迁移数据,将所有的存储节点排列在收尾相接的Hash环上,每个key在计算Hash后会顺时针找到临近的存储节点存放。而当有节点加入或退出时仅影响该节点在Hash环上顺时针相邻的后续节点。  

优点:加入和删除节点只影响哈希环中顺时针方向的相邻的节点,对其他节点无影响。

缺点:数据的分布和节点的位置有关,因为这些节点不是均匀的分布在哈希环上的,所以数据在进行存储时达不到均匀分布的效果。

哈希槽分区

哈希槽分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一致性哈希算法分区数据倾斜的问题。哈希槽实质就是一个数组,数组[0,2^14 -1]形成hash slot空间。

解决均匀分配的问题,在数据和节点之间又加入了一层,把这层称为哈希槽(slot),用于管理数据和节点之间的关系,现在就相当于节点上放的是槽,槽里放的是数据。

槽解决的是粒度问题,相当于把粒度变大了,这样便于数据移动。哈希解决的是映射问题,使用key的哈希值来计算所在的槽,便于数据分配

一个集群只能有16384个槽,编号0-16383(0-2^14-1)。这些槽会分配给集群中的所有主节点,分配策略没有要求。

集群会记录节点和槽的对应关系,解决了节点和槽的关系后,接下来就需要对key求哈希值,然后对16384取模,余数是几key就落入对应的槽里。HASH_SLOT = CRC16(key) mod 16384。以槽为单位移动数据,因为槽的数目是固定的,处理起来比较容易,这样数据移动问题就解决了。

经典面试题 

为什么redis集群的最大槽数是16384个?
(CRC16算法产生的hash值有16bit,该算法可以产生2^16=65536个值。值是分布在0~65535之间,有更大的65536不用为什么只用16384就够?)

(1)如果槽位为65536,发送心跳信息的消息头达8k,发送的心跳包过于庞大。

在消息头中最占空间的是myslots[CLUSTER_SLOTS/8]。 当槽位为65536时,这块的大小是: 65536÷8÷1024=8kb, 当槽位为16384时,这块的大小是: 16384÷8÷1024=2kb 
因为每秒钟,redis节点需要发送一定数量的ping消息作为心跳包,如果槽位为65536,这个ping消息的消息头太大了,浪费带宽。

(2)redis的集群主节点数量基本不可能超过1000个。

集群节点越多,心跳包的消息体内携带的数据越多。如果节点过1000个,也会导致网络拥堵。因此redis作者不建议redis cluster节点数量超过1000个。 那么,对于节点数在1000以内的redis cluster集群,16384个槽位够用了。没有必要拓展到65536个。

(3)槽位越小,节点少的情况下,压缩比高,容易传输

Redis主节点的配置信息中它所负责的哈希槽是通过一张bitmap的形式来保存的,在传输过程中会对bitmap进行压缩,但是如果bitmap的填充率 slots/N 很高的话(N表示节点数),bitmap的压缩率就很低,不容易传输(如果节点数很少,而哈希槽数量很多的话,bitmap的压缩率就很低 )

注意

Redis集群不保证强—致性,这意味着在特定的条件下,Redis集群可能会丢掉一些被系统收到的写入请求命令。CAP原理详解_我该去图书馆了的博客-CSDN博客icon-default.png?t=N7T8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224056/article/details/123063070?ops_request_misc=%257B%2522request%255Fid%2522%253A%2522169519744316800180626372%2522%252C%2522scm%2522%253A%252220140713.130102334..%2522%257D&request_id=169519744316800180626372&biz_id=0&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blog-2~blog~top_positive~default-1-123063070-null-null.nonecase&utm_term=CAP&spm=1018.2226.3001.4450

集群环境案例步骤

三主三从redis集群配置

三台虚拟机各自新建文件夹:mkdir -p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由于硬件问题,这里用三台虚拟机模拟,一台虚拟机放一个master和一个slave。

新建6个独立的redis服务

192.168.67.100+端口6381/端口6382

vi cluster/redisCluster6381.conf

bind 0.0.0.0
daemonize yes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81
log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cluster6381.log"
pid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6381.pid
dir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dbfilename dump6381.r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1.aof"
requirepass 123456
masterauth 123456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1.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vi cluster/redisCluster6382.conf

bind 0.0.0.0
daemonize yes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82
log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cluster6382.log"
pid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6382.pid
dir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dbfilename dump6382.r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2.aof"
requirepass 123456
masterauth 123456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2.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192.168.67.101+端口6383/端口6384

vi cluster/redisCluster6383.conf

bind 0.0.0.0
daemonize yes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83
log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cluster6383.log"
pid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6383.pid
dir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dbfilename dump6383.r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3.aof"
requirepass 123456
masterauth 123456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3.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vi cluster/redisCluster6384.conf

bind 0.0.0.0
daemonize yes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84
log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cluster6384.log"
pid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6384.pid
dir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dbfilename dump6384.r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4.aof"
requirepass 123456
masterauth 123456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4.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192.168.67.102+端口6385/端口6386

vi cluster/redisCluster6385.conf

bind 0.0.0.0
daemonize yes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85
log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cluster6385.log"
pid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6385.pid
dir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dbfilename dump6385.r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5.aof"
requirepass 123456
masterauth 123456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5.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vi cluster/redisCluster6386.conf

bind 0.0.0.0
daemonize yes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86
log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cluster6386.log"
pid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6386.pid
dir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dbfilename dump6386.r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6.aof"
requirepass 123456
masterauth 123456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6.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分别启动6台redis主机实例

redis-server cluster/redisCluster6381.conf
......
redis-server cluster/redisCluster6386.conf

通过redis-cli命令为6台机器构建集群关系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create --cluster-replicas 1 192.168.67.100:6381 192.168.67.100:6382 192.168.67.101:6383 192.168.67.101:6384 192.168.67.102:6385 192.168.67.102:6386

链接进入6381作为切入点,查看并检验集群状态

三主三从redis集群读写

对6381新增两个key,看看效果如何,为什么报错

 一定注意槽位的范围区间,需要路由到位,因此需要添加参数-c优化路由

查看某个key该属于对应的槽位值:cluster keyslot 键名称

主从容错切换迁移案例

容错切换迁移

先停止主机6381


再次查看集群信息,变成了3主两从,主机6381和从机6384进行了切换,6384变成了主机


随后,6381原来的主机回来了,变成了从机

集群不保证数据一致性

Redis集群不保证强—致性,这意味着在特定的条件下,Redis集群可能会丢掉一些被系统收到的写入请求命令,但丢失得少。

手动故障转移or节点从属调整该如何处理

如果想把6381从从机再变成主机可以登录6381使用命令:cluster failover

主从扩容案例

新建6387、6388两个服务实例配置文件,新建后启动

192.168.67.102+端口6387/端口6388

vi cluster/redisCluster6387.conf

bind 0.0.0.0
daemonize yes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87
log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cluster6387.log"
pid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6387.pid
dir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dbfilename dump6387.r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7.aof"
requirepass 123456
masterauth 123456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7.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vi cluster/redisCluster6388.conf

bind 0.0.0.0
daemonize yes
protected-mode no
port 6388
log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cluster6388.log"
pidfile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6388.pid
dir /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
dbfilename dump6388.rdb
appendonly yes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6388.aof"
requirepass 123456
masterauth 123456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88.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启动87/88两个新的节点实例,此时他们自己都是master

redis-server cluster/redisCluster6387.conf
redis-server cluster/redisCluster6388.conf

将新增的6387节点(空槽号)作为master节点加入原集群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add-node 192.168.67.102:6387 192.168.67.100:6381

 6387就是将要作为master新增节点,6381 就是原来集群节点里面的领路人,相当于6387拜拜6381的码头从而找到组织加入集群

检查集群情况第1次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check 192.168.67.100:6381

重新分派槽号(reshard)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reshard 192.168.67.100:6381

检查集群情况第2次

槽号分派说明

新分配成本太高,所以从6381/6383/6385三个master节点分别匀出1364个槽位给6387.

为主节点6387分配从节点6388

命令:redis-cli -a 密码 --cluster add-node ip:新slave端口 ip:新master端口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新主机节点ID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add-node 192.168.67.102:6388 192.168.67.102:6387 --cluster-slave --cluster-master-id ed41d584e8caf8fa57a8d9a76fa2195b8ebc5fa3

 检查集群情况第3次

主从缩容案例

将6387和6388下线

首先得先删除从节点6388, 将6387的槽号清空,再删除主节点6387。

删除8388
命令:redis-cli -a 密码 --cluster del-node ip:从机端口 从机6388节点ID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del-node 192.168.67.102:6388 713293c6821e2c36c3b48d1e76c84c394cb80f34

 检查6388已被删除

 将6387的槽号清空,重新分配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reshard 192.168.67.100:6381

 检查集群情况

将6387删除
命令:redis-cli -a 密码 --cluster del-node ip:端口 6387节点ID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del-node 192.168.67.102:6387 a8f9e9c94d50932e6c4ed5456409b6ad1400b5c2

 检查集群情况,6387和6388已被删除。

 redis集群删除和重建

1、关闭Redis服务,方法类似如下,依次关闭所有服务:

redis-cli -a 123456 -h 192.168.67.100 -p 6381 shutdown

2、进入各个节点文件夹(/usr/local/bin/myredis/cluster),删除自动生成的有关集群文件,批量删除命令如下:

rm -rf ./nodes-*.conf ./dump*.rdb ./cluster638*.log ./appendonly*

3、重启所有redis实例:redis-server redisCluster6381.conf

4、构建集群关系,命令如下:

redis-cli -a 123456 --cluster create --cluster-replicas 1 192.168.67.100:6381 192.168.67.100:6382 192.168.67.101:6383 192.168.67.101:6384 192.168.67.102:6385 192.168.67.102:6386 

集群常用操作命令

 Redis集群有16384个哈希槽,每个key通过CRC16校验后对16384取模来决定放置哪个槽。集群的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hash槽。

不在同一个slot槽位下的键值无法使用mset、mget等多键操作。

 可以通过{}来定义同一个组的概念,使key中{}内相同内容的键值对放到一个slot槽位去,对照下图类似k1k2k3都映射为x,自然槽位一样。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如果在redis配置中添加,表示集群是否完整才能对外提供服务

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 默认值 yes , 即需要集群完整性,方可对外提供服务 通常情况,如果这3个小集群中,任何一个(1主1从)挂了,你这个集群对外可提供的数据只有2/3了, 整个集群是不完整的, redis 默认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对外提供服务的。
如果你的诉求是,集群不完整的话也需要对外提供服务,需要将该参数设置为no ,这样的话你挂了的那个小集群是不行了,但是其他的小集群仍然可以对外提供服务。

 可以通过命令:cluster countkeysinslot 12706,查看某槽位是否被占用,1表示被占用,0表示未被占用。

通过命令:cluster keyslot k1,查看某键值的槽位。

 

视频地址:

87_redis集群分片之3主3从集群搭建-下集_哔哩哔哩_bilibiliicon-default.png?t=N7T8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R4y1v7sP/?p=87&spm_id_from=333.1007.top_right_bar_window_history.content.click&vd_source=282e51f661e6fc136b2286bee19b965c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