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基础-6

本篇博客时Linux网络章节的最后一片博客,在大致了解完网络的基础内容之后,我们对除物理层之外的其他四层网络内容逐一进行的大致介绍,包括HTTP协议,UDP/TCP协议,I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我们在此基础上,新介绍几种典型协议。

1.ICMP协议

1.1内容

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是一种网络层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上交换控制消息。其主要作用是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信息,以帮助管理和诊断网络。ICMP通常与其他协议(如IP协议)一起使用,并通过各种网络工具(如ping、traceroute)来进行网络诊断和测试。

1.2功能

ICMP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

  • 传输错误通知:在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ICMP可以及时通知源和目的地主机。
  • 定位网络问题:通过发送控制消息和接收相应的响应信息,ICMP可以帮助诊断网络故障。
  • 测试主机可达性:使用ping命令可以发送ICMP Echo请求,以测试主机是否可达,同时也可以测试延迟和丢包等信息。

2.DNS协议

2.1内容

DNS(Domain Name System)叫做域名系统,在网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服务器,在请求服务器中需要使用IP地址,但是IP地址的形式并不便于记忆,因此我们提出域名的概念。域名便是服务器的别名,一个便于我们记忆的字符串(并不区分大小写)。于是我们通过DNS将易于记忆的域名映射到相应的IP地址,使得请求服务器变得轻松便捷。

DNS协议充当了一个类似于电话簿的角色。当用户在Web浏览器中输入URL时,DNS服务器将查找该域名对应的IP地址,并将其返回给用户的计算机,使其能够向该IP地址发送请求并访问该网站。

不过仅存在一个域名服务器显然是难以完成我们的需求,所以为了解决压力分摊以及灾容性,我们在世界各地都架设了域名服务器,并且根据域名服务器进行了层级划分(树状结构),分为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TLD)、二级域名(SLD)、三级域名等。针对不同等级的域名进行划分,便于对域名的管理(不同的域名服务器管理不同的域名)。 

2.2解析

当我们根据域名去请求服务器时,我们需要将域名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其解析成为IP地址,再进行照常访问,具体的解析流程如下:

  1. 查看浏览器缓存;
  2. 查看hosts文件;
  3. 请求本地域名服务器;
  4. 从根域名服务器逐级查询;

3.NAT技术

3.1内容

NAT技术是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用于私网组建的时候,在网关设备上进行数据源端地址的替换。

3.2作用

保护了私网主机安全性(私网主机是不可见的)

4.NAPT技术

4.1内容

NAPT技术是网络地址端口转换技术

4.2作用

节省了公网IP的使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