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请求与响应

本文详细介绍了HTTP和HTTPS协议的工作原理,涵盖了HTTP请求方法、响应状态码,以及Cookie和Session在保持用户会话中的作用。重点讲解了HTTPS的安全性以及如何通过HTTP头部管理请求和响应。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什么是HTTP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
通常,由HTTP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建立一个到服务器指定端口(默认是80端口)的TCP连接。HTTP服务器则在那个端口监听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一旦收到请求,服务器(向客户端)发回一个状态行,比如"HTTP/1.1 200 OK",和(响应的)消息,消息的消息体可能是请求的文件、错误消息、或者其它一些信息。
HTTP使用TCP而不是UDP的原因在于(打开)一个网页必须传送很多数据,而TCP协议提供传输控制,按顺序组织数据,和错误纠正。

二、HTTPS协议

HTTPS 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简单讲是 HTTP 的安全版, 在 HTTP 下加入 SSL 层。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主要用于 Web 的安全传输协议, 在传输层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 保障在 Internet 上数据传输的安全。
HTTP 的端口号为 80
HTTPS 的端口号为 443

三、HTTP工作原理

浏览器的主要功能是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在浏览器窗口中展示您选择的网络资源, HTTP 是一套计算机通过网络进行通信的规则。
HTTP 的请求与响应
HTTP 通信由两部分组成: 客户端请求消息 与 服务器响应消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浏览器发送 HTTP 请求的过程:
当用户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一个 URL 并按回车键之后, 浏览器会向 HTTP 服务器发送 HTTP 请求。 HTTP 请求主要分为“Get”和“Post”两种方法。 当我们在浏览器输入URL http://www.baidu.com 的 时 候 , 浏 览 器 发 送 一 个 Request 请 求 去 获
http://www.baidu.com 的 html 文件, 服务器把 Response 文件对象发送回给浏览器。
浏览器分析 Response 中的 HTML, 发现其中引用了很多其他文件, 比如 Images 文件,CSS 文件, JS 文件。 浏览器会自动再次发送 Request 去获取图片, CSS 文件, 或者 JS 文件。
当所有的文件都下载成功后, 网页会根据 HTML 语法结构, 完整的显示出来了。

URL

URL(Uniform /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 是用于完整地描述 Internet 上网页和其他资源的地址的一种标识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格式: scheme://host[:port#]/path/…/[?query-string][#anchor]
scheme: 协议(例如: http, https, ftp)
host: 服务器的 IP 地址或者域名
port: 服务器的端口(如果是走协议默认端口, 缺省端口 80)
path: 访问资源的路径
query-string: 参数, 发送给 http 服务器的数据
anchor: 锚(跳转到网页的指定锚点位置)
例如:
ftp://192.168.0.116:8080/index
http://www.baidu.com
http://item.jd.com/11936238.html#product-detail

客户端 HTTP 请求
URL 只是标识资源的位置, 而 HTTP 是用来提交和获取资源。 客户端发送一个 HTTP
请求到服务器的请求消息, 包括以下格式:
请求行、 请求头部、 空行、 请求数据
四个部分组成, 下图给出了请求报文的一般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求方法:

GET https://www.baidu.com/ HTTP/1.1
根据 HTTP 标准, HTTP 请求可以使用多种请求方法。
HTTP 0.9: 只有基本的文本 GET 功能。
HTTP 1.0: 完善的请求/响应模型, 并将协议补充完整, 定义了三种请求方法: GET, POST
和 HEAD 方法。
HTTP1.1: 在 1.0 基础上进行更新, 新增了五种请求方法: OPTIONS, PUT, DELETE, TRACE
和 CONNECT 方法。
HTTP 2.0(未普及) : 请求/响应首部的定义基本没有改变, 只是所有首部键必须全部小写,
而且请求行要独立为 :method、 :scheme、 :host、 :path 这些键值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前主要使用的HTTP 请求主要为 Get 和 Post 两种方法

GET 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 POST 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
GET 请求参数显示, 都显示在浏览器网址上, HTTP 服务器根据该请求所包含 URL中 的 参 数 来 产 生 响 应 内 容 , 即 “Get” 请 求 的 参 数 是 URL 的 一 部 分 。 例
如: http://www.baidu.com/s?wd=Chinese
POST 请求参数在请求体当中, 消息长度没有限制而且以隐式的方式进行发送, 通常用来向 HTTP 服务器提交量比较大的数据(比如请求中包含许多参数或者文件上传操作等) ,请求的参数包含在“Content-Type”消息头里, 指明该消息体的媒体类型和编码,
注意: 避免使用 Get 方式提交表单, 因为有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 比如说在登陆表单中用 Get 方式, 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将在地址栏中暴露无遗。

常用的请求报头:

  1. Host (主机和端口号)
    Host: 对应网址 URL 中的 Web 名称和端口号, 用于指定被请求资源的 Internet 主机和端口号, 通常属于 URL 的一部分。

  2. Connection (链接类型)
    Connection: 表示客户端与服务连接类型
    Client 发起一个包含 Connection:keep-alive 的请求, HTTP/1.1 使用 keep-alive 为默认值。
    Server 收到请求后:
    如果 Server 支持 keep-alive(长连接), 回复一个包含 Connection:keep-alive 的响应, 不关闭连接;如果 Server 不支持 keep-alive, 回复一个包含 Connection:close 的响应, 关闭连接。如果 client 收到包含 Connection:keep-alive 的响应, 向同一个连接发送下一个请求, 直到一方主动关闭连接。
    keep-alive 在很多情况下能够重用连接, 减少资源消耗, 缩短响应时间, 比如当浏览器需要多个文件时(比如一个 HTML 文件和相关的图形文件), 不需要每次都去请求建立连接。

  3.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升级为 HTTPS 请求)
    Upgrade-Insecure-Requests: 升级不安全的请求, 意思是会在加载 http 资源时自动替换成 https 请求, 让浏览器不再显示 https 页面中的 http 请求警报。
    HTTPS 是以安全为目标的 HTTP 通道, 所以在 HTTPS 承载的页面上不允许出现
    HTTP 请求, 一旦出现就是提示或报错。

  4. User-Agent (浏览器名称)
    User-Agent: 是客户浏览器的详细信息,服务器是通过这条信息来判断来访的用户是否为真实用户。

  5. Accept (传输文件类型)
    Accept: 指浏览器或其他客户端可以接受的 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文件类型, 服务器可以根据它判断并返回适当的文件格式。
    举例:
    Accept: /: 表示什么都可以接收。
    Accept: image/gif: 表明客户端希望接受 GIF 图像格式的资源;
    Accept: text/html: 表明客户端希望接受 html 文本。
    Accept: text/html, application/xhtml+xml;q=0.9, image/*;q=0.8: 表示浏览器支持的 MIME 类型分别是 html 文本、 xhtml 和 xml 文档、 所有的图像格式资源。
    q 是权重系数, 范围 0 =< q <= 1, q 值越大, 请求越倾向于获得其“;”之前的类型表示的内容。 若没有指定 q 值, 则默认为 1, 按从左到右排序顺序; 若被赋值为 0, 则用于表示浏览器不接受此内容类型。
    Text: 用于标准化地表示的文本信息, 文本消息可以是多种字符集和或者多种格式的;Application: 用于传输应用程序数据或者二进制数据。

  6. Referer (页面跳转处)
    Referer: 表明产生请求的网页来自于哪个 URL, 用户是从该 Referer 页面访问到当前请求的页面。 这个属性可以用来跟踪 Web 请求来自哪个页面, 是从什么网站来的等。
    有时候遇到下载某网站图片, 需要对应的 referer, 否则无法下载图片, 那是因为人家做了防盗链, 原理就是根据 referer 去判断是否是本网站的地址, 如果不是, 则拒绝, 如果是,就可以下载;

  7. Accept-Encoding(文件编解码格式)
    Accept-Encoding: 指出浏览器可以接受的编码方式。 编码方式不同于文件格式, 它是为了压缩文件并加速文件传递速度。 浏览器在接收到 Web 响应之后先解码, 然后再检查文件格式, 许多情形下这可以减少大量的下载时间。
    举例: Accept-Encoding:gzip;q=1.0, identity; q=0.5, *;q=0
    如果有多个 Encoding 同时匹配, 按照 q 值顺序排列, 本例中按顺序支持 gzip, identity压缩编码, 支持 gzip 的浏览器会返回经过 gzip 编码的 HTML 页面。 如果请求消息中没有设置这个域服务器假定客户端对各种内容编码都可以接受。

  8. Accept-Language(语言种类)
    Accept-Langeuage:指出浏览器可以接受的语言种类,如 en 或 en-us 指英语,zh 或者 zh-cn指中文, 当服务器能够提供一种以上的语言版本时要用到。

  9. Accept-Charset(字符编码)
    Accept-Charset: 指出浏览器可以接受的字符编码。
    举例: Accept-Charset:iso-8859-1,gb2312,utf-8
    ISO8859-1: 通常叫做 Latin-1。 Latin-1 包括了书写所有西方欧洲语言不可缺少的附加字符, 英文浏览器的默认值是 ISO-8859-1.
    gb2312: 标准简体中文字符集;
    utf-8: UNICODE 的一种变长字符编码, 可以解决多种语言文本显示问题, 从而实现应用国际化和本地化。
    如果在请求消息中没有设置这个域,缺省是任何字符集都可以接受。

  10. Cookie (Cookie)
    Cookie: 浏览器用这个属性向服务器发送 Cookie。 Cookie 是在浏览器中寄存的小型数据体, 它可以记载和服务器相关的用户信息, 也可以用来实现会话功能。

  11. Content-Type (POST 数据类型)
    Content-Type: POST 请求里用来表示的内容类型。
    举例: Content-Type = Text/XML; charset=gb2312:
    指明该请求的消息体中包含的是纯文本的 XML 类型的数据, 字符编码采用“gb2312”。

服务端 HTTP 响应

HTTP 响应也由四个部分组成, 分别是: 状态行、 消息报头、 空行、 响应正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用的响应报头(了解)
有请求必有响应,理论上所有的响应头信息都应该是回应请求头的。 但是服务端为了效率, 安全, 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会添加相对应的响应头信息, 从上图可以看到:

  1. Cache-Control: must-revalidate, no-cache, private
    这个值告诉客户端, 服务端不希望客户端缓存资源, 在下次请求资源时, 必须要从新请求服务器, 不能从缓存副本中获取资源。
    Cache-Control 是 响 应 头 中 很 重 要 的 信 息 , 当 客 户 端 请 求 头 中 包 含
    Cache-Control:max-age=0 请求, 明确表示不会缓存服务器资源时,Cache-Control 作为作为回应信息, 通常会返回 no-cache, 意思就是说, “那就不缓存呗”。
    当客户端在请求头中没有包含 Cache-Control 时, 服务端往往会定,不同的资源不同的缓存策略, 比如说 oschina 在缓存图片资源的策略就是 Cache-Control: max-age=86400,这个意思是, 从当前时间开始, 在 86400 秒的时间内, 客户端可以直接从缓存副本中读取资源, 而不需要向服务器请求。

  2. Connection: keep-alive
    这个字段作为回应客户端的 Connection: keep-alive, 告诉客户端服务器的 tcp 连接也是一个长连接, 客户端可以继续使用这个 tcp 连接发送 http 请求。

  3. Content-Encoding:gzip
    告诉客户端, 服务端发送的资源是采用 gzip 编码的, 客户端看到这个信息后, 应该采用 gzip 对资源进行解码。

  4. Content-Type: text/html;charset=UTF-8
    告诉客户端, 资源文件的类型, 还有字符编码, 客户端通过 utf-8 对资源进行解码, 然后对资源进行 html 解析。 通常我们会看到有些网站是乱码的, 往往就是服务器端没有返回正确的编码。

  5. Date: Sun, 21 Sep 2016 06:18:21 GMT
    这个是服务端发送资源时的服务器时间, GMT 是格林尼治所在地的标准时间。 http 协议中发送的时间都是 GMT 的, 这主要是解决在互联网上, 不同时区在相互请求资源的时候,时间混乱问题。

  6. Expires:Sun, 1 Jan 2000 01:00:00 GMT
    这个响应头也是跟缓存有关的, 告诉客户端在这个时间前, 可以直接访问缓存副本, 很显然这个值会存在问题, 因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时间不一定会都是相同的, 如果时间不同就会导致问题。 所以这个响应头是没有 Cache-Control: max-age=*这个响应头准确的, 因为max-age=date 中的 date 是个相对时间, 不仅更好理解, 也更准确。

  7. Pragma:no-cache
    这个含义与 Cache-Control 等同。

  8. Server: Tengine/1.4.6
    这个是服务器和相对应的版本, 只是告诉客户端服务器的信息。

  9.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这个响应头告诉客户端, 服务器发送的资源的方式是分块发送的。 一般分块发送的资源都是服务器动态生成的, 在发送时还不知道发送资源的大小, 所以采用分块发送, 每一块都是独立的, 独立的块都能标示自己的长度, 最后一块是 0 长度的, 当客户端读到这个 0 长度的块时, 就可以确定资源已经传输完了。

  10. Vary: Accept-Encoding
    告诉缓存服务器, 缓存压缩文件和非压缩文件两个版本, 现在这个字段用处并不大, 因为现在的浏览器都是支持压缩的。

响应状态码

响应状态代码有三位数字组成, 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 且有五种可能取值。
常见状态码:
100~199: 表示服务器成功接收部分请求, 要求客户端继续提交其余请求才能完成整个处理过程。
200~299: 表示服务器成功接收请求并已完成整个处理过程。 常用 200(OK 请求成功)。
300~399: 为完成请求, 客户需进一步细化请求。 例如: 请求的资源已经移动一个新地址、 常用 302(所请求的页面已经临时转移至新的 url) 、 307 和 304(使用缓存资源) 。
400~499: 客户端的请求有错误, 常用 404(服务器无法找到被请求的页面) 、 403(服务器拒绝访问, 权限不够) 。
500~599: 服务器端出现错误, 常用 500(请求未完成。 服务器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 。

Cookie 和 Session:

服务器和客户端的交互仅限于请求/响应过程, 结束之后便断开, 在下一次请求时, 服务器会认为新的客户端。为了维护他们之间的链接, 让服务器知道这是前一个用户发送的请求, 必须在一个地方保存客户端的信息。
Cookie: 通过在 客户端 记录的信息确定用户的身份。
Session: 通过在 服务器端 记录的信息确定用户的身份。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