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 原理总结

#新星杯·14天创作挑战营·第11期#

🌐 一、ARP 原理总结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用于通过 IP 地址解析 MAC 地址的协议,工作在 链路层网络层之间(OSI 模型的第三层与第二层之间)。

🔁 ARP通信过程:

假设 A 要与 B 通信(已知 B 的 IP,不知道 B 的 MAC):

  1. A 先查自己的 ARP 缓存表;

  2. 若无对应项,则:

    • A 广播发送一个 ARP 请求(目标是 B 的 IP);

  3. B 收到后:

    • 把 A 的 IP–MAC 存入自己的 ARP 表;

    • 单播一个 ARP 回复(reply)给 A;

  4. A 收到 ARP reply:

    • 把 B 的 IP–MAC 存入自己的 ARP 表;

  5. 后续数据通信即可用 MAC 地址直接通信,无需再 ARP。


🧠 二、你的结论补充和修正

你说:

发一次,两个人都有相对应的ARP信息。

正确!

  • 因为请求发出后,接收者在回应前,也会顺便记录发送者的IP–MAC信息。

  • 所以 一次 ARP 请求 + 回复,就完成了双方的 ARP 学习。


📊 三、四个网段最多四次 ARP?

这个部分我们详细分析:

假设有 4 个网段,PC1 发往 PC4,会经过路由器转发(如每两个设备在一个广播域中),如下图所示:

在没有任何 ARP 缓存的前提下,每一跳都要进行 ARP 解析:

  • PC1 要找 R1(网关)的 MAC → 发一次 ARP

  • R1 要找 R2 的接口 MAC → 发一次 ARP

  • R2 要找 R3 的接口 MAC → 发一次 ARP

  • R3 要找 PC4 的 MAC → 发一次 ARP

所以:

最多:4 次 ARP 请求(每一跳一次)


❗️那为什么说“最少 0 次 ARP 请求”?

因为如果所有相关设备的 ARP 缓存都已存在(即:之前已经通信过,或静态绑定),则不再发 ARP 请求:

最少:0 次 ARP 请求


✅ 总结:ARP 关键点

情况是否需要 ARP 请求
本机 ARP 表有记录❌ 不需要
本机 ARP 表没有记录✅ 需要请求
一次 ARP 请求+回复✅ 双方都学到 MAC
多网段通信(无缓存)✅ 每跳一次
多网段通信(都有缓存)❌ 不发请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大大大小小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