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经典选择题20道

  1. 计算机网络可以被理解为( B )
  1. 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2. 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3. 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4. 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
  1.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 )

A.数据通信      B.资源共享      C.分布式处理     D.信息综合处理

  1.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的是( D )
  1. 提高系统可靠性      B.提高工作效率 

C.分散数据的综合处理    D.使各计算机相互独立

  1.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 C )
  1. 局域网和广域网                          B.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

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D.服务器和工作站

  1. 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没有的是( D )
  1. 客户机     B.服务器     C.操作系统     D.数据库管理系统
  1. 计算机网络的资源主要是指( C )
  1. 服务器、路由器、通信线路与用户计算机
  2. 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应用软件
  3. 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4. 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与文件服务器
  1. 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A )

Ⅰ.网桥  Ⅱ.交换机  Ⅲ.计算机软件  Ⅳ.路由器

  1. Ⅰ、Ⅱ、Ⅳ    B.Ⅱ、Ⅲ、Ⅳ    C.Ⅰ、Ⅲ、Ⅳ    D.Ⅰ、Ⅱ、Ⅲ
  1. 下列设备属于资源子网的是( A )
  1. 计算机软件      B.网桥      C.交换机      D.路由器
  1. 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

A.网络的作用范围                   B.网络的拓扑结构

C.网络的通信方式                   D.网络的传输介质

10、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覆盖的范围不同,还主要在于它们( B )

A.所使用的介质不同                        B.所使用的协议不同

C.所能支持的通信量不同                    D.所提供的服务不同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在较小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局域网,而在较大范围内布置的一定是广域网

B.城域网是连接广域网而覆盖园区的网络

C.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和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

D.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

12、现在大量的计算机是通过诸如以太网这样的局域网连入广域网的,而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 A )实现的

A.路由器      B.资源子网      C.桥接器      D.中继器

1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主要取决于它的( C )

A.资源子网    B.路由器        C.通信子网    D.交换机

14、广域网的拓扑结构通常采用( C )

A.星形        B.总线形        C.网状形      D.环形

15、在n个结点的星形拓扑结构中,有( A )条物理链路

A.n-1      B.n      C.n*(n-1)      D.n*(n+1)/2

16、下列关于广播式网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共享广播信道                 B.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

C.可以不要网络层               D.不需要服务访问点

17、下列哪一项是分组交换网络的缺点( B )

A.信道利用率低                 B.附加信息开销大

C.传播时延大                   D.不同规格的终端很难相互通信

18、1968年6月,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网络是( B )

  1. Internet      B.ARPAnet      C.以太网      D.令牌环网
  • 综合应用题
  1. 假定有一个通信协议,每个分组都引入100字节的开销用于头和成帧。现在使用这个协议发送106 字节的数据,然而在传送的过程中有一个字节被破坏了,因而包含该字节的那个分组被丢弃。试对于1000字节和20000字节的分组的有效数据大小分别计算“开销+丢失”字节的总数目。分组数据大小的最佳值是多少?

解答:

设D是分组数据的大小,那么所需要的分组数目=106/D,开销=100×N(被丢弃分组的头部也已计入开销),所以,开销十丢失=100x106/D+D。

当D=1000时,开销+丢失=100×106/1000+1000=101000字节

当D=20000时,开销+丢失=100×106/20000+20000=25000字节

设“开销+丢失”字节总数目为y,y=108/D+D

求全微分有:dy/dD=1-108/D2

当D=104时,dy/dD=0,所所以分组数据大小的最佳值是1000字节。

  1. 考虑一个最大距离为2km的局域网,当带宽等于多大时传播延时(传播速度为2*108m/s)等于100B分组的发送延时?对于512B分组结果又当如何?

解答:

传播延迟等于:2×103m/(2x108m/s)=10-5s=10μs

(1)分组大小为100B:

假设带宽大小为x,要使得传播时延等于发送时延,所以带宽

x=100B/10μs=10MB/s=80Mb/s

2)分组大小为512B:

假设带宽大小为y,要使得传播时延等于发送时延,所以带宽

y=512B/10μs=51.2MB/s=409.6Mb/s

因此,带宽应分别等于80Mb/s和409.6Mb/s

  1. 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一个文件有两种可行的确认策略。第一种策略把文件截成分组接收方逐个地确认分组,但就整体而言,文件没有得到确认。第二种策略不确认单个分组,但当文件全部接收到后,对整个文件予以确认。请讨论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解答:

如果网络容易丢失分组,那么对每个分组逐一进行确认较好,此时仅重传丢失的分组,另一方面,如果网络高度可靠,那么在不发生差错的情况下,仅在整个文件传送的结尾发送一次确认,从而减少了确认次数,节省了带宽。不过,即使只有单个分组丢失,也要重传整个文件。

4、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比特。从源点到终点共经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秒,数据传输速率为b比特每秒。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秒。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比特,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解答

由于忽略排队时延,故电路交换时延=连接时延+发送时延十传播时延,分组交换时延=发送时延十传播时延。

显然,二者的传播时延都为kd。对电路交换,由于不采用存储转发技术,虽然是k段链路,连接后没有存储转发的时延,故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x/b,从而电路交换总时延为

s+x/b+kd

对于分组交换,设共有n个分组,由于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一个站点的发送时延为t=p/b。

显然,数据在信道中,经过k-1个t时间的流动后,从第k个t开始,每个t时间段内将有一个分组到达目的站(把传播时延和发送时延分开讨论后,这里不再考虑传播时延),从而n个分组的发送时延为(k-1)t+nt=(k-1) p/b+np/b,分组交换的总时延为

kd+(k-1)p/b+np/b

由式(1)和式(2)比较知,若要分组交换时延<电路交换时延,则

kd+(k-1)p/b+np/b<s+x/b+kd

对于分组交换,np≈X,则有(k-1)p/b<s时,分组交换总时延<电路交换总时延。

  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比特,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健路。链路的数据传输速为b比特每秒,但传播时延、结点的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是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

解答:应用上题的结论,分组交换时延为:D=(x/p)*((p+h)/b)+(k-1)*(p+h)/b,D对p求导后,求得p=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正在上传…重新上传取消。

6.在下列情况下,计算传送1000KB文件所需要的总时间,即从开始传送时起直到文件的最后一位到达目的地为止的时间。假定往返时间RTT为100ms,一个分组是1KB(即1024B)的数据,在开始传送整个文件数据之前进行的起始握手过程需要2RTT的时间。

1)带宽是1.5Mb/s,数据分组可连续发送。

2)带宽是1.5Mb/s,但在发送完每一个数据分组后,必须等待一个RTT(等待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

3)假设带宽是无限大的值,即我们取发送时间为0,并且在等待每个RTT后可以发送多达20个分组。

解答:

提示,前面提到过,如果题目没有说考虑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就无需考虑。

  1. 由提示可知,总时延=发送时延+传输时延+握手时延,其中握手时延是题目增加的。两个起始的RTT(握手):

100*2=200ms,传输时间:RTT/2=100/2=50ms,1KB=8bitx1024=8192bit,发送时间:1000KB/I.5Mbs=8192000bit/1500000b/s=5.46s,所以,总时间等于0.2+5.46+0.05=5.71s。

2)在上一小题答案的基础上再增加999个RTT,总时间为5.71+999×0.1=105.61s

注意:1)中的发送时间是所有分组的发送时间之和。

3)由于发送时延为0,只需计算传输时延即可。由于每个分组为1KB,所以大小为1000KB称为的文件应分成1000KB/IKB=1000分组。由于每个RTT后可发送20个分组,所以一共需要1000/20=50次,50-1=49个RTT,最后一个分组到达目的地仅需0.5RTT(注意:在本次等待的RTT中一定包含了上次传输的传输时延,所以不要认为还需要另外计算传输时延),总时间为2xRTT(握手时间)+49RTT+0.5RTT=51.5RTT=0.1×51.5=5.15s。

7.有两个网络,它们都提供可靠的面向的连接的服务,一个提供可靠的字节流,另一个提供可靠的报文流。请问两者是否相同?为什么?

解答:

不相同。报文流中,网络保持对报文边界的跟踪:而在字节流中,网络不做这样的跟踪。例如,一个进程向一条连接写了1024B,稍后又写了1024B。那么接收方共读了2048B。对于报文流,接收方将得到两个报文,每个报文1024B,而对于字节流,报文边界不被识别,接收方将全部2048B当做一个整体,在此已经体现不出原先有两个不同报文的事实。

一、单项选择题

1、( B )不是对网络模型进行分层的目标

A.提供标准准语言         B.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

C.定义标准界面           D.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

2、将用户数据分成一个个数据块传输的优点不包括( D )

A.减少延迟时间

B.提高错误控制效率

C.使多个应用更公平地使用共事通信介质

D.有效数据在协议数据单元PDU中所占比例更大

3、协议是指在( D )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或约定

A.同一结点的上下层       B.不同结,点

C.相邻实体               D.不同结点对等实体

4、【2010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子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C )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边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5、在OS1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是的关系是( A )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B.等n+1层为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D.第n层和第n+1层相互没有影响

6、关于计算机网络及其结构模型,下列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RPAnet

B. Intemet最早起源于 ARPAnet

C图际标准化组织ISO设计出了 OSI/RN参考模型,即实际执行的标准

D.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

7、( A )是计算机网络中OSl参考模型的3个主要概念

A.服务,接口、协议            B.结构、模型、交换

C.子网、层次、端口           D.广城网、城域同,局域网

8、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不提供下列哪种功能( D )

A物理寻址    B.流量控制     C.差错校验     D.拥塞控制

9、下列能够最好地描这OSI的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D )

A.提供用户和网络的接口       B.处理信号通过个质的传输

C.拉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D.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和完整性

10、当数据由端系统A传送至端系统B时,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 A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表示层

11、在OSI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 C )

A.会话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数据链路层

12、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可同时提供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的是( C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3、【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B )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14、在OSI参考模型中,当两台计算机进行文件传输时,为了防止中间出现网故障而重传整个文件的情况,可通过在文件中插入同步点来解决,这个动作发生在( B )

A.表示层      B.会话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15、数据的格式转換及压缩属于OSl参考模型中( B )层的功能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16、【2013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B )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17、下列说法中,正确描述了OSI参考考模型中数据的封装过程的是( B )

A.数据链路层在分组上仅增加了源物理地址和目的物理地址

B.网络层将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封装成分组,并增加了第三层的地址和控制信息

C.传输层将数据流封装成数据顿,并增加了可靠性和流控制信息

D.表示层将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分割成数据段,并增加了相应的源和目的端口信息

18、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①)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②);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③);传输层提供(④)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⑤)

( BDCAB )

① A.1、2、3     B.2、3、4       C.3、4、5     D.4、5、6

②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③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④ A.主机进程之间                B.网络之间

④ C.数据链路之间                D.物理线路之间

⑤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19、在OS1参考模型中,(①)利用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间端到端的通信。在这个层次模型中,如果用户A需要通过网络向用户B传送数据,则省先将数据送入应用层,在该层给它附加控制信息后送入表示层;在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变换并加上头部后送入会话层;在会话层加头部后送入传输层;在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为(②)后送至网络层;在网络层将数据封装成((③)后送至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加上头部和尾部封装成(④)后发送到物理层;在物理层数据以(⑤)形式发送到物理线路,用户B所在的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层层剥去控制信息,最终将原数据传送给用户B( BCDCA )

① A.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② A.数据报       B.数据流         C.报文       D.分组

③ A.数据流       B.报文           C.路由信息   D.分组

④ A.数据段       B.报文           C.数据顿     D.分组

⑤ A.比特流       B.数据帧         C.报文       D.分组

20、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A )

A. TCP/II                    B.局域网技术

C.远程通信技术               D.光纤技术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