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篇:常见常用且要常记得的数据类型--列表_items=[(‘one‘,1),(‘two‘,2),(‘three‘,3),(‘four‘,4)]

文末有福利领取哦~

👉一、Python所有方向的学习路线

Python所有方向的技术点做的整理,形成各个领域的知识点汇总,它的用处就在于,你可以按照上面的知识点去找对应的学习资源,保证自己学得较为全面。img

👉二、Python必备开发工具

img
👉三、Python视频合集

观看零基础学习视频,看视频学习是最快捷也是最有效果的方式,跟着视频中老师的思路,从基础到深入,还是很容易入门的。
img

👉 四、实战案例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敲,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案例来学习。(文末领读者福利)
img

👉五、Python练习题

检查学习结果。
img

👉六、面试资料

我们学习Python必然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是来自阿里、腾讯、字节等一线互联网大厂最新的面试资料,并且有阿里大佬给出了权威的解答,刷完这一套面试资料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img

img

👉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资料,这份完整版的Python全套学习资料已经上传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戳这里获取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1.常用数据结构之列表

我们先给大家一个编程任务,将一颗色子掷6000次,统计每个点数出现的次数。这个任务对大家来说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可以用16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来模拟掷色子,然后用6个变量分别记录每个点数出现的次数,相信大家都能写出下面的代码。

import random

f1 = 0
f2 = 0
f3 = 0
f4 = 0
f5 = 0
f6 = 0
for _ in range(6000):
    face = random.randint(1, 6)
    if face == 1:
        f1 += 1
    elif face == 2:
        f2 += 1
    elif face == 3:
        f3 += 1
    elif face == 4:
        f4 += 1
    elif face == 5:
        f5 += 1
    else:
        f6 += 1
print(f'1点出现了{f1}次')
print(f'2点出现了{f2}次')
print(f'3点出现了{f3}次')
print(f'4点出现了{f4}次')
print(f'5点出现了{f5}次')
print(f'6点出现了{f6}次')

看看上面的代码,相信大家一定觉得它非常的“笨重”和“丑陋”,更可怕的是,如果要统计掷两颗或者更多的色子统计每个点数出现的次数,那就需要定义更多的变量,写更多的分支结构。讲到这里,相信大家一定想问:有没有办法用一个变量来保存多个数据,有没有办法用统一的代码对多个数据进行操作?答案是肯定的,在Python中我们可以通过容器类型的变量来保存和操作多个数据,我们首先为大家介绍列表(list)这种新的数据类型。

2.定义和使用列表

在Python中,列表是由一系元素按特定顺序构成的数据序列,这样就意味着定义一个列表类型的变量,可以保存多个数据,而且允许有重复的数据。跟上一课我们讲到的字符串类型一样,列表也是一种结构化的、非标量类型,操作一个列表类型的变量,除了可以使用运算符还可以使用它的方法。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字面量语法来定义列表,列表中的多个元素用逗号进行分隔,代码如下所示。

items1 = [35, 12, 99, 68, 55, 87]
items2 = ['Python', 'Java', 'Go', 'Kotlin']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Python内置的list函数将其他序列变成列表。准确的说,list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函数,它是创建列表对象的构造器(后面会讲到对象和构造器这两个概念)。

items1 = list(range(1, 10))
print(items1)    # [1, 2, 3, 4, 5, 6, 7, 8, 9]
items2 = list('hello')
print(items2)    # ['h', 'e', 'l', 'l', 'o']

需要说明的是,列表是一种可变数据类型,也就是说列表可以添加元素、删除元素、更新元素,这一点跟我们上一课讲到的字符串有着鲜明的差别。字符串是一种不可变数据类型,也就是说对字符串做拼接、重复、转换大小写、修剪空格等操作的时候会产生新的字符串,原来的字符串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2.1列表的运算符

和字符串类型一样,列表也支持拼接、重复、成员运算、索引和切片以及比较运算,对此我们不再进行赘述,请大家参考下面的代码。

items1 = [35, 12, 99, 68, 55, 87]
items2 = [45, 8, 29]

# 列表的拼接
items3 = items1 + items2
print(items3)    # [35, 12, 99, 68, 55, 87, 45, 8, 29]

# 列表的重复
items4 = ['hello'] * 3
print(items4)    # ['hello', 'hello', 'hello']

# 列表的成员运算
print(100 in items3)        # False
print('hello' in items4)    # True

# 获取列表的长度(元素个数)
size = len(items3)
print(size)                 # 9

# 列表的索引
print(items3[0], items3[-size])        # 35 35
items3[-1] = 100
print(items3[size - 1], items3[-1])    # 100 100

# 列表的切片
print(items3[:5])          # [35, 12, 99, 68, 55]
print(items3[4:])          # [55, 87, 45, 8, 100]
print(items3[-5:-7:-1])    # [55, 68]
print(items3[::-2])        # [100, 45, 55, 99, 35]

# 列表的比较运算
items5 = [1, 2, 3, 4]
items6 = list(range(1, 5))
# 两个列表比较相等性比的是对应索引位置上的元素是否相等
print(items5 == items6)    # True
items7 = [3, 2, 1]
# 两个列表比较大小比的是对应索引位置上的元素的大小
print(items5 <= items7)    # True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列表是可变类型,所以通过索引操作既可以获取列表中的元素,也可以更新列表中的元素。对列表做索引操作一样要注意索引越界的问题,对于有N个元素的列表,正向索引的范围是0N-1,负向索引的范围是-1-N,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将引发IndexError异常,错误信息为:list index out of range

2.2列表元素的遍历

如果想逐个取出列表中的元素,可以使用for循环的,有以下两种做法。

方法一:

items = ['Python', 'Java', 'Go', 'Kotlin']

for index in range(len(items)):
    print(items[index])

方法二:

items = ['Python', 'Java', 'Go', 'Kotlin']

for item in items:
    print(item)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用列表的知识来重构上面“掷色子统计每个点数出现次数”的代码。

import random

counters = [0] * 6
for _ in range(6000):
    face = random.randint(1, 6)
    counters[face - 1] += 1
for face in range(1, 7):
    print(f'{face}点出现了{counters[face - 1]}次')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用counters列表中的六个元素分别表示1到6的点数出现的次数,最开始的时候六个元素的值都是0。接下来用随机数模拟掷色子,如果摇出1点counters[0]的值加1,如果摇出2点counters[1]的值加1,以此类推。大家感受一下,这段代码是不是比之前的代码要简单优雅很多。

3.列表的方法

和字符串一样,列表类型的方法也很多,下面为大家讲解比较重要的方法。

3.1添加和删除元素
items = ['Python', 'Java', 'Go', 'Kotlin']

# 使用append方法在列表尾部添加元素
items.append('Swift')
print(items)    # ['Python', 'Java', 'Go', 'Kotlin', 'Swift']
# 使用insert方法在列表指定索引位置插入元素
items.insert(2, 'SQL')
print(items)    # ['Python', 'Java', 'SQL', 'Go', 'Kotlin', 'Swift']

# 删除指定的元素
items.remove('Java')
print(items)    # ['Python', 'SQL', 'Go', 'Kotlin', 'Swift']
# 删除指定索引位置的元素
items.pop(0)
items.pop(len(items) - 1)
print(items)    # ['SQL', 'Go', 'Kotlin']

# 清空列表中的元素
items.clear()
print(items)    # []

需要提醒大家,在使用remove方法删除元素时,如果要删除的元素并不在列表中,会引发ValueError异常,错误消息是:list.remove(x): x not in list。在使用pop方法删除元素时,如果索引的值超出了范围,会引发IndexError异常,错误消息是:pop index out of range

从列表中删除元素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使用Python中的del关键字后面跟要删除的元素,这种做法跟使用pop方法指定索引删除元素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后者会返回删除的元素,前者在性能上略优(del对应字节码指令是DELETE_SUBSCR,而pop对应的字节码指令是CALL_METHODPOP_TOP,不理解就跳过,不用管它!!!)。

items = ['Python', 'Java', 'Go', 'Kotlin']
del items[1]
print(items)    # ['Python', 'Go', 'Kotlin']

3.2元素位置和次数

列表类型的index方法可以查找某个元素在列表中的索引位置;因为列表中允许有重复的元素,所以列表类型提供了count方法来统计一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请看下面的代码。

items = ['Python', 'Java', 'Java', 'Go', 'Kotlin', 'Python']

# 查找元素的索引位置
print(items.index('Python'))       # 0
print(items.index('Python', 2))    # 5
# 注意:虽然列表中有'Java',但是从索引为3这个位置开始后面是没有'Java'的
print(items.index('Java', 3))      # ValueError: 'Java' is not in list

再来看看下面这段代码。

items = ['Python', 'Java', 'Java', 'Go', 'Kotlin', 'Python']

# 查找元素出现的次数
print(items.count('Python'))    # 2
print(items.count('Go'))        # 1
print(items.count('Swfit'))     # 0

3.3元素排序和反转

列表的sort操作可以实现列表元素的排序,而reverse操作可以实现元素的反转,代码如下所示。

items = ['Python', 'Java', 'Go', 'Kotlin', 'Python']

# 排序
items.sort()
print(items)    # ['Go', 'Java', 'Kotlin', 'Python', 'Python']
# 反转
items.reverse()
print(items)    # ['Python', 'Python', 'Kotlin', 'Java', 'Go']

4列表的生成式

在Python中,列表还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字面量语法来创建,这种语法叫做生成式。我们给出两段代码,大家可以做一个对比,看看哪一种方式更加简单优雅。

通过for循环为空列表添加元素。

# 创建一个由1到9的数字构成的列表
items1 = []
for x in range(1, 10):
    items1.append(x)
print(items1)

# 创建一个由'hello world'中除空格和元音字母外的字符构成的列表
items2 = []
for x in 'hello world':
    if x not in ' aeiou':
        items2.append(x)
print(items2)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戳这里获取](https://bbs.csdn.net/topics/618317507)**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20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我不熟悉 protoc *.proto --python_out=. 的语法,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https://developers.google.com/protocol-buffers/docs/pythontutorial。 ### 回答2: `protoc *.proto --python_out=.` 这个命令是用于使用 Protocol Buffers 编译器(protoc)将所有的 .proto 文件编译成 Python 代码。 `protoc` 是 Protocol Buffers 编译器的命令行工具。Protocol Buffers 是一种语言无关、平台无关、可扩展的数据序列化格式,广泛用于异构系统间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它通过使用 .proto 文件定义消息的结构和字段,然后通过编译器生成相应的代码。该命令后面的 `*.proto` 代表通配符,表示要编译所有的 .proto 文件。 `--python_out=.` 是一个编译器选项,用于指定生成的 Python 代码的输出目录。`.` 代表当前目录,表示输出到当前目录下。 总之,这条命令的作用是将所有的 .proto 文件编译成 Python 代码,并将生成的代码输出到当前目录。编译后的代码可以用于在 Python 程序中使用已定义的消息结构和字段,进行数据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以及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等操作。 ### 回答3: "protoc *.proto --python_out=." 是一个命令行指令,用于将所有.proto文件编译为Python代码。 首先,"protoc"是Protocol Buffers的编译器,它用于将.proto文件转换为具体的编程语言代码。而"*.proto"表示在当前目录下的所有.proto文件都会被编译。 "--python_out=."是命令行参数,用于指定生成的Python代码的输出路径。其中"."表示当前目录。 因此,该命令的作用是将当前目录下的所有.proto文件编译为Python代码,并将生成的代码保存在当前目录中。 这样,我们可以使用生成的Python代码来在Python程序中使用定义在.proto文件中的消息类型和服务,实现消息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以及进行远程过程调用等操作。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